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前,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涉农信贷与涉农保险合作的意见》。这是银监会和保监会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围绕改进“三农”金融服务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台的重要措施,其目的在于引入涉农保险机制,分散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信贷风险,提高农村借款人贷款的可获得性,  相似文献   

2.
考虑到“农业保险+涉农信贷”贷款模式下农业保险使得农村信贷机构相关资产组合免受自然灾害风险的影响,构建了“农业保险+信贷”贷款利率定价模型,并利用MC模拟方法对该贷款模式下利率定价模型参数性质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下贷款利率是关于信贷机构的目标支付概率、资本融资成本等因素的递增函数,关于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则呈现递减规律。  相似文献   

3.
县级农商行一般是市县范围内同四大国有银行一样骨干的金融机构,是县域金融的核心力量,是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在发展农业金融方面,县级农商行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涉农贷款业务。由于涉农贷款本身资金成本高、规模经济小、贷款数量多数额度小、贷款管理难等原因,使得涉农贷款业务的规模难以有效扩大。以XY县的农商行开展"贷款+保险"的模式为例,在农商行向农户发放贷款时让农户同时购买部分保险,使涉农信贷与保险业务之间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国支农惠农的重要金融合作方式,"农业保险+农村信贷"模式在转移农产品市场风险,促进农业和农民稳定增收,实现"十三五"扶贫攻坚和精准脱贫目标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文章从"农业保险+农村信贷"模式当前面临主要问题出发,结合国外发展的先进经验,提出促进二者协同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信贷和农业保险互动模式是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农村经济发展,振兴乡村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我国农村信贷和农业保险互动模式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其对我国农村金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推广和发展农村银保互动模式是发展我国农村金融、农村经济的现实需要。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来推广和发展我国农村信贷和农业保险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6.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石。本文基于2010—2020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农业信贷、农业保险及二者交互作用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信贷和农业保险对粮食安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农业信贷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大于农业保险;农业信贷和农业保险的交互项对粮食安全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说明农业信贷和农业保险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不是独立的,存在相互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资金的缺失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解决"三农"问题,首要解决的就是农村资金融通问题。着重对我国现存的三种主要小额信贷保险模式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中不足,进而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以期为农村资金流转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农业保险、农业信贷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两大重要引擎,在推进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1985~2020年的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以及农业贷款余额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我国的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之前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同关系,且双方均无法形成彼此的格兰杰原因。立足“十四五“背景,结合实证结果分析,为加强农业银保联动机制,以实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构建信息不对称框架下的理论模型,说明在保障程度足够的条件下,保险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和影响,提高信贷机构的期望收益和放贷意愿。据此,并结合对国内银保互联的实践之一陕西"银保富"实施情况及问题的讨论,论文提出保险可作为一种替代性的手段,帮助解决农户抵押担保不足的问题,在平衡农村信贷机构利润诉求的同时,有效发挥支持农户融资的作用。为此需要着力改善农业保险种类和保障程度不足的问题,构建鼓励银行和保险部门协同创新的保障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都是非常重要的支农工具,尤其是两者耦合后,通过彼此补充和资源共享产生的协同效应,可以有效解决农户面临的各项生产资金困难问题,不仅有利于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还能促进农村减贫工作的开展.对此,国家多次提出应积极探索农业保险和信贷之间的协同发展模式,多数省份也纷纷展开...  相似文献   

11.
殷晓波  张晟义 《农业与技术》2004,24(3):65-67,72
本文以我国第一批151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供应链实践状况的初步实证为基础,分析了BPR(业务流程再造)与涉农领域SCM(供应链管理)实践的关系,着重例证和揭示了BPR与涉农SCM互动作用的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12.
杜俊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530-19532
基于对安徽省小额信贷市场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小额信贷+保险"模式,并对具体内容进行了设计,提出由保险公司承接贷款风险,并对现实中政府、相关金融机构、借款人、保险公司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牧区畜牧业具有金融资本需求量大和资金周转慢的特质,由于牧区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有形资产容易被转移且存在规模性风险,以及受限于区位因素的监管障碍等原因,导致牧区家庭资产结构与金融机构信贷产品的信用担保要求存在资源错配。通过发展“第三方监管+保险”活体牲畜抵押与“牧草+保险+期货”抵押贷款模式,推广“双基联动”牧区信用体系与数字普惠金融保险,构建政府支持、金融供需匹配、保险保障的信用担保贷款模式,促进牧民持续增收及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出口金融支持是农产品出口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创新金融支持体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信用风险冲击下不同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这两种金融工具的不同组合方式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收入效应发现:出口信贷虽然可以提高在无信用风险时的收入上限,但同时也降低了有信用风险时的收入下限,当发生较大信用风险时,单一的信贷支持并没有发挥任何的收入效应,反而导致纯收入出现大幅下降;出口信用保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无信用风险条件下的收入上限,但显著提高了较大信用风险时的收入下限。提高农产品出口企业在较大信用风险下的收入水平是中国扶持农产品出口的重点。基于此,在当前财政资金有限的条件下,政府可将有限的资金倾向于提高出口信用保险保障水平,构建以出口信用保险为主、信贷为辅的精准金融支持机制。  相似文献   

15.
《吉林农业》2015,(8):14
<正>入春以来,白城市采取有效举措,组织协调涉农金融机构全力支持各地备春耕生产。一是加强督导调度,确保资金充足。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座谈会等形式督促涉农金融机构积极筹措资金,目前已向农户发放贷款8.2亿元,计划投放规模还可有20亿元;二是创新信贷品种,满足多元化需求。推出"六权"抵押贷款、"直补保"贷款、保证贷款等信贷品种,努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涉农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的特点,并从政府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企业自身财务制度不规范等3个方面论述涉农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破解涉农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之间是否具有协同关系,采用EEMD分析方法,对山东省1982—2015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和农业贷款余额年度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均由高频分量、低频分量和趋势项构成。上述结构分量的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农业保险和农业贷款高频分量之间在1%的水平上互为因果关系;而低频分量间存在不对称的传导方式,即在1%的水平上农业贷款到农业保险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在10%的水平上两者互为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自2006年以来,山东省种植业保险承保面积达5.3亿亩,参保农户超过1亿户次,理赔金额42亿元,受益农户1477万户次。据了解,山东省农业保险范围由最初的3个县扩大到目前的136个县(市、区),涉农县(市、区)实现全覆盖;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普惠"三农"的涉农金融发展迅速,但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脱农化现象,其中涉农信贷模式不合理是重要原因。为发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作用,本文基于机构内部视角挖掘涉农金融偏离服务"三农"的内因,有针对性地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小额信贷模式,立足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在精准信贷定位、强化信贷风险管理、优化贷后管理延伸贷后服务、打造"双专业"信贷队伍等方面进行内部信贷模式重塑,建立一套具有经营持续性、操作可复制性的涉农信贷模式。  相似文献   

20.
农村小额信用贷款,是金融机构根据农户的经济状况和信用程度,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不需抵押、担保的贷款。它采用“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资金支持,手续简便,利率优惠。小额信贷保险,是保险公司在金融机构向农户发放小额贷款时,专为贷款农户提供的意外伤害保险,一般涵盖意外伤残及意外身故保险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