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5,(8):109-112
为了解河南省奶牛安氏隐孢子虫病流行情况,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河南省12个规模化奶牛场和7个奶牛养殖小区共计2 268份粪便样本进行检查,发现109份为阳性粪便样本,感染率为4.8%。卵囊呈长椭圆形,平均大小为7.8μm×6.4μm,卵囊指数为1.22;12个养殖场中10个为阳性场,7个养殖小区中4个为阳性小区,不同地区奶牛安氏隐孢子虫感染率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不同年龄段奶牛安氏隐孢子虫感染率统计学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养殖方式奶牛隐孢子虫感染率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奶牛隐孢子虫感染流行范围较广,存在一定人兽共患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了调查新疆地区目前戊型肝炎病毒(HEV)在牛群中的流行情况,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双抗原夹心ELISA法分别对新疆6个县(市)屠宰的牛肝脏中HEV抗原和血清中HEV的IgG抗体进行检测,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牛HEV感染率。结果表明:屠宰牛肝脏HEV感染率为20.2%(52/258),牛血清中抗HEV-IgG抗体阳性率为20.0%(43/215),不同地区之间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不同品种牛HEV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各年龄段牛HEV感染率差异也显著(P0.05),母牛感染率高于公牛。说明新疆部分地区牛HEV感染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吉林省牛瑟氏泰勒虫病感染情况,本试验根据牛瑟氏泰勒虫18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吉林省珲春、通化、安图、舒兰、龙井、辽源、白山共7个县市采集的247份血液样本进行了牛瑟氏泰勒虫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不同地区、不同饲养方式、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之间的比较。结果显示,牛瑟氏泰勒虫总体阳性率为39.68%(98/247),其中通化阳性率最高为70.00%(14/20),龙井阳性率最低为20.00%(8/40),地区之间除安图和白山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各地区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散养牛阳性率64.44%(58/90)与规模化养殖牛阳性率25.48%(40/157)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母牛阳性率38.46%(50/130)与公牛阳性率41.03%(48/117)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1岁以内牛阳性率为56.67%(34/60),1~3岁牛阳性率为42.22%(38/90),3岁以上牛阳性率为26.80%(26/97),不同年龄间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吉林省牛瑟...  相似文献   

4.
为了调查西藏不同地区牦牛新孢子虫病的流行情况,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西藏四个地市(拉萨市、林芝市、那曲市、昌都市)牦牛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并用SPSS 21.0软件对不同地区的抗体阳性率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牦牛新孢子虫病抗体总阳性率为14.95%(68/455)。其中昌都市阳性率最高,为29.12%(53/182);其次是林芝市,为16.48%(15/91);拉萨市和那曲市未检测到阳性样品。从不同地区来看,西藏牦牛新孢子虫病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说明新孢子虫病在西藏不同地区有不同程度的流行,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牛卵形巴贝斯虫病在吉林省延边地区流行情况,本试验应用PCR方法对珲春地区190份牛的血液样本进行牛巴贝斯虫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并与血液涂片染色镜检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该地区牛巴贝斯虫病的PCR方法检测阳性率为30.52%,而血涂片染色镜检法的阳性率为11.05%。不同地区和不同饲养方式间牛卵形巴贝斯虫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吉林省延边地区牛卵形巴贝斯虫与日本分离株处于同一分支,而区别于河南和韩国分离株。调查表明,吉林省延边地区是牛卵形巴贝斯虫病的流行地区。  相似文献   

6.
为了调查新疆各地区牛新孢子虫病的流行情况,试验应用地方虫株重组蛋白NcSRS2t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rELISA方法,对新疆16个地区41个牛场1 613份牛(包括牦牛)血清样品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在所采集的1 613份血清中检出阳性血清212份(应用美国IDEXX公司等的商品化试剂盒进行了验证);其中具有流产史的奶牛新孢子虫病感染率为20.4%;不同地区的感染率为4.0%~41.0%,平均感染率为13.1%。说明新疆地区的牛类动物均不同程度地感染了新孢子虫,应该加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延边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吉林省延边地区近三年猪附红细胞体病感染情况,本试验对不同靶基因建立的PCR方法进行了比较,应用敏感性最好的PCR方法对延边地区5个县市的237头份猪血液样本进行了检测,并对不同地区、年龄段、季节、饲养方式等采集的样本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延边地区5个县市猪附红细胞体病感染的平均阳性率为23.6%(56/237),统计学分析表明,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在不同地区、年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夏秋两季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显著高于冬春两季(P<0.05);猪附红细胞体病在个体农户饲养方式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规模化养殖方式(P<0.01),说明猪附红细胞体感染受季节、饲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本试验为吉林省延边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适用于宠物临床检测隐孢子虫的方法,并了解北京地区宠物犬隐孢子虫感染情况,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动物医院收集来自北京各个地区的家养犬粪便共104例,分别采用改良抗酸染色法、饱和蔗糖漂浮法以及套式PCR扩增隐孢子虫SSU rRNA基因进行隐孢子虫检测。结果显示,PCR方法适用于临床犬粪便中隐孢子虫的检测,而形态学方法仅能检测出纯化后卵囊。北京地区家养犬隐孢子虫感染率为3.85%(4/104),虫种均为犬隐孢子虫(C.canis)。对不同年龄段的犬隐孢子虫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家养犬隐孢子虫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6月龄以下幼犬易感,不同性别、居住地区的家养犬隐孢子虫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用新孢子虫地方虫株SRS2重组抗原作为ELISA诊断抗原,对新疆伊犁部分地区奶牛新孢子虫病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从101份奶牛血清样品中检出牛新孢子虫抗体阳性血清12份,阳性率为11.9%,各种年龄段的奶牛均可感染,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本次血清学调查为新疆伊犁地区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和蔓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调查宠物犬和牧场内家犬的犬新孢子虫病的感染情况,以新孢子虫Nc GRA2t为诊断抗原,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采自吉林省延边地区部分宠物医院的23份宠物犬血清和牧场内家犬的4份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宠物犬的犬血清感染率为0%,牧场内家犬的感染率为75%。牧场内家犬的新孢子虫病感染率较高,牧场内饲养牛存在感染新孢子虫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牛新孢子虫病和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我国牛新孢子虫和弓形虫的感染情况,应用新孢子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弓形虫间接血凝试验(IAT)分别检测了来自国内10个省(市、自治区)的262份乳牛、10份肉牛和40份水牛血清。结果显示,乳牛新孢子虫的抗体阳性率为17.2%,弓形虫的抗体阳性率为2.3%,没有检测到既有新抱子虫抗体又有弓形虫抗体的乳牛血清。各牛场所检乳牛血清的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率在0~34.4%之间。在水牛和肉牛血清中未检测到新孢子虫抗体和弓形虫抗体。流产乳牛血清的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率为20.2%,未流产乳牛为16.1%,其中血清抗体阳性乳牛主要在妊娠中晚期流产。各个年龄段乳牛血清的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妊娠胎次的乳牛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确认新孢子虫病在国内大部分牛场存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我国西北部分地区藏香猪隐孢子虫的感染和种类分布,从陕西省和青海省采集了共450份藏香猪新鲜粪便样品,基于隐孢子虫18S rRNA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粪便样品中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及其种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藏香猪隐孢子虫总感染率为14.2%,青海省藏香猪的感染率(23.9%)显著高于陕西省(3.7%)(P0.01);不同年龄段藏香猪隐孢子虫感染率差异显著(P0.01),其中断奶后仔猪感染率(42.9%)最高,而哺乳仔猪和成年猪均未检测到隐孢子虫的感染;序列分析发现,藏香猪的隐孢子虫均为Cryptosporidium scrofarum。研究结果为藏香猪隐孢子虫病的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新疆北疆地区马匹感染新孢子虫病的情况,课题组成员运用自制新孢子虫病r ELISA抗体试剂盒,对采自阿勒泰富蕴县4个乡镇的160份马血清和伊犁地区3个马场的270份马血清进行了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阿勒泰富蕴县4个乡镇的马新孢子虫病阳性率分别为15.00%、13.85%、13.30%、8.00%,其总感染率为13.13%(21/160);伊犁地区3个马场马新孢子虫病阳性率分别为5.68%、9.82%、11.43%,其总感染率为8.89%(24/270)。经SPSS软件统计分析,两个地区之间的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毕氏肠微孢子虫在云南部分地区荷斯坦牛中的感染以及基因型分布情况,本实验从云南大理、昆明、曲靖和楚雄等牛养殖集中地区总共9个养殖场采集荷斯坦牛粪便样品547份,采用套式PCR结合测序检测并分析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情况。结果显示,毕氏肠微孢子虫总感染率为4.57%(25/547);各地区的感染率为0~10.53%,其中昆明地区养殖场感染率最高,不同地区间感染率差异显著(P=0.025<0.05)。断奶前犊牛感染率为6.32%(23/364),高于其他月龄牛的感染率,但各月龄牛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2>0.05)。公牛感染率为7.84%(8/102)高于母牛3.82%(17/445),性别间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79>0.05)。进一步通过对样品扩增产物测序分析后鉴定其基因型,结果显示本研究共鉴定出5个基因型,I、J、BEB4为3个已知的基因型和YNY1、YNY2 2个新拟定的基因型,其中BEB4为优势基因型。在不同地区中,大理检出4种基因型(BEB4、I、YNN1、YNN2),昆明仅检出基因型BEB4,曲靖仅检出基因型J,大理地区基因型分布较为多样;在0...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是养牛大国,牛新孢子虫对牛养殖业的危害极大,目前国家不少科研院所展开了对牛新孢子虫病的研究,特别是诊断方法的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为我国牛新孢子虫病的控制预防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本文主要介绍牛新孢子虫病诊断的研究进展。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以免疫学反应为基础,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与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敏感性很高的试验技术。比较常用的是ELISA双抗体夹  相似文献   

16.
为了调查宁夏吴忠地区奶牛场因传染性因素造成流产的基本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可能造成感染流产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新孢子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抗体及布鲁菌的抗原进行了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48.84%,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率为30.23%,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体阳性率为19.77%,布鲁菌抗原阳性率为24.42%。牛场阳性率高达100%。根据统计显示,不同妊娠胎次的奶牛流产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第1胎流产率与其他胎次间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妊娠时间的奶牛流产率差异不显著(P0.05)。调查表明,宁夏部分奶牛场存在不同程度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新孢子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布鲁菌感染。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珲春地区羊泰勒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羊泰勒虫病在吉林省珲春地区流行情况,本试验应用PCR方法对珲春地区130份羊的血液样本进行了羊泰勒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并与血液涂片染色镜检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该地区羊泰勒虫病的PCR方法检测阳性率为29.23%,而血涂片染色镜检法的阳性率为15.38%。不同牧地,不同年龄和不同品种间的感染率则无显著差异。通过调查表明,吉林省珲春地区是羊泰勒虫病的流行地区。  相似文献   

18.
2010~2013年吉林部分地区羊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2010~2013年吉林省西部地区羊布氏杆菌病流行状况,本实验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方法对吉林省三个羊主要养殖区域(包括白城,双辽和长岭),两个主要养殖群体,绵羊及山羊进行了布氏杆菌抗体监测。结果显示2010~2013年期间吉林省羊布氏杆菌血清阳性率从10%以上降低至5%左右,以白城,双辽为代表的西部草原地区感染率高于中部农牧区,但差异并不显著。不同品种间感染率比较发现绵羊感染率显著高于山羊。尽管本检测结果提示吉林主要养殖地区布氏杆菌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血清阳性率仍远高于国家控制区标准范围,提示吉林省部分地区羊布氏杆菌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兽医学报》2017,(9):1726-1730
通过调查河南省散养鸡新孢子虫病和弓形虫病的血清与分子流行病学情况,评估该地区土壤受新孢子虫和弓形虫污染的程度。分别采用IFAT和MAT方法检测散养鸡血清中的新孢子虫和弓形虫的抗体,PCR方法检测部分血清阳性样品消化液的弓形虫抗原。结果发现,新孢子虫病的阳性率为23.26%(150/642;滴度1∶25;CI 95%=20.25~26.79),弓形虫的感染率为18.86%(132/700;滴度1∶25;CI 95%=16.13~21.93)。PCR检测弓形虫的结果为16%(4/25)。弓形虫感染与散养鸡的性别有关,公鸡感染率显著高于母鸡感染率(P<0.05)。结果表明,散养鸡的新孢子虫病和弓形虫病的感染率均较高,该地区人畜面临着较高的新孢子虫和弓形虫卵囊污染的风险,公共卫生安全形势严峻。散养鸡的新孢子虫病流行情况在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掌握河南省鹌鹑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状况,于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对河南省鹌鹑养殖量较大的5个地市47个鹌鹑养殖场(户)进行了调查。共采集1818份粪样,经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感染率为13.15%(239/1818)。根据形态学特征,将分离到的2种隐孢子虫鉴定为贝氏隐孢子虫和火鸡隐孢子虫。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不同品种鹌鹑之间隐孢子虫的感染率差异不显著,但鹌鹑隐孢子虫的感染率具有一定的地区、季节及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