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省为我国的农业大省,有广阔的农作物耕种面积,其中水稻面积就达1200多万亩。进行稻渔种养,尤其是稻田台湾泥鳅的养殖,为吉林省农业产业发展,稻鱼双收双赢,农民增产增收,提高稻谷质量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2.
1 稻田养殖特种水产品生产模式 利用稻田或水生植物、水生蔬菜田块的优势 ,实行稻 /鱼 /蟹、稻 /鱼 /虾、稻 /鳝、稻 /鳅、稻 /鱼 /虾 /蟹苗种等多种形式的种养格局 ,提高稻田的综合经济效益。2 池塘或大水面套养“小品种”生产模式 在池塘或大水面的养殖塘口 ,在不影响主养品种的前提下 ,套养或设置网箱养殖泥鳅、黄鳝、鳜鱼、塘鳢等地方“小品种” ,尤其是塘中设置网箱养殖效果较佳。3 草食性和滤食性鱼类“双当家”混养模式 利用天然河道多、水草丰富、畜禽养殖量大、有机肥料廉价的优势 ,发展草食性的草鱼和滤食性的鲢、鳙鱼 ,这…  相似文献   

3.
《农技服务》2020,(1):61-62
为政和县高山区稻鱼生态养殖提供参考,分析了稻鱼生态养殖的优势,从稻田改造、品种选择、投放与管理、稻鱼越冬管理方面介绍了政和县高山区稻鱼生态养殖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晚熟籼稻红米品种+稻田养鱼+稻田养鸭,利用鸭在水面、鱼游水中、稻长土中三者的立体生态关系进行稻鱼鸭综合立体生态养殖。该模式养殖技术既降低了种稻和养鱼成本,又提高了稻田的产出率,是农民朋友增产创收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开阳县城关镇顶方村33.13hm^2稻田生态渔业新模式推广中两块主养云斑Hui与单养鲤鱼稻田的养殖产量,稻鱼工程投入,鱼种费及其养鱼生产投入与养殖经济效益分析,证实采取稻鱼工程的稻田生态渔业新模式,不论养殖何种鱼类品种,均可大幅度提高稻田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带动以休闲渔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是山区调整农业结构、农民增收脱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陈丽华 《农业与技术》2014,(11):178+182
稻田养蟹是利用稻田的空间资源、饵料资源,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既种稻又养蟹,稻蟹双收。大力发展稻田养蟹,充分利用稻田这一农业资源优势,实行立体开发,粮鱼互促,优势互补,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稳定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吉林省稻田健康养殖中华绒螯蟹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
在稻田养鱼、稻鱼共生的基础上,将河蟹养殖引入稻田,建立鱼—蟹—稻共生系统,旨在进一步利用稻田水体和空间,更好地控制稻田病虫害,提高稻田养殖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8.
稻田鱼、虾混养,可以得到稻、鱼、虾多丰收的效果,利用稻田的生产效能做到了一水多用、一季多收,提高了稻田的生产利用效率,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门路。虾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颇受市场欢迎。人工养殖罗氏沼虾具有生长快、个体大、食性广、养殖周期短、虾体适应性和抗病力强、对饲料要求不高等特点,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稻田综合种养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湖南省稻田综合种养发展现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湖南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多样,具体阐述了稻—虾、稻—鱼、稻—蛙、稻—龟、稻—鳖等4种模式。分析了存在问题,主要问题包括盲目跟风,无序发展;生产不规范,养殖沟(坑)面积过大;片面追求养殖效益,不重视水稻生产;养殖密度不断加大,造成新的环境污染;技术与管理水平不高,凭经验生产;精深加工不够,区域公共品牌不响;适宜于不同稻田种养模式的水稻品种缺乏等7个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政策扶持、科学规划种养区域、强化技术支持、完善养殖技术规范、打造知名品牌、推动三产融合等6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山州在稻田种养模式探索上做了许多工作,已由最初的平板式稻田养鱼,到辅以稻鱼工程设施(即加高加固田埂、开挖鱼沟鱼溜),发展到探索稻—鱼—鸭、稻—鱼、稻—泥鳅、稻—虾(小龙虾)、稻—鳝鱼等种养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并与有条件的种植大户及休闲农业相结合,成立合作社,开办休闲农庄,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有效提高综合效益。本文对文山州高原特色农业"稻—鱼—鸭"稻田生态循环种养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扬州市生态稻田养殖鱼产品农药残留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鱼是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集约型复合结构的生态农业模式,能使稻鱼双丰收。分析了扬州市生态稻田养鱼和农户稻田养鱼农药残留情况及存在的原因,指出要大力发展生态稻鱼养殖,加强农民培训,提倡科学种养。  相似文献   

12.
<正>入秋以来,随着各地稻田进入开镰收割时节,峨山彝族自治县双江街道桃李村委会呈现出一片"稻香鱼儿肥"的喜人景象。这里的"稻花鱼"还没等上市,就成了客商们的"抢手货",每天到稻田订购鲜鱼的人络绎不绝,"稻花鱼"供不应求。桃李村委会是双江街道优质水稻主产区,稻田气候湿润、水源丰富,阳光充足,宜人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稻鱼发展。双江街道在2014年示范养殖成功的基础上,2015年通过项目资金的扶持,把稻田养鱼工程  相似文献   

13.
正长沙浩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位于长沙县金井镇石井村,目前已流转土地13.3公顷,用于发展立体循环养殖,其中水面面积11.3公顷。公司主要以"嫩仔鱼"为主养品种,进行"火焙鱼"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并配套设有娱乐、休闲、垂钓服务。公司从2007年至今历时10年,已具备较为丰富的养殖、生产、加工技术和经营经验,发展规模稳步扩大,现总投资400多万元,每667平方米利润3000~5000元。稻田立体循环养殖一是以"鱼-稻-鱼"模式改善种养结构。公司主要采取"鱼-稻-鱼"和  相似文献   

14.
<正>稻田生态种养模式指在水稻生产季节,放养鱼、鸭,等于在稻田中形成稻鱼、稻鸭种养结合、互补共生的生态农业种植模式,实现了在同一稻田内既种稻又养鱼、鸭,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最佳效果,具有增粮、增肥、增收和节地、节工、节资的优点,符合资源节约、环境生态、循环高效的农业经济发展要求,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1稻鱼共生生态养殖技术"稻鱼共生"是根据稻与鱼的共生互利特点及两物生长发  相似文献   

15.
稻田养殖主要是指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在种植水稻的同时也养殖水产品,以充分利用稻田中的水资源、水生动物、杂草、昆虫及其他物质的水生生物,并借助养殖的水生动物进行的生命活动,实现为稻田除虫、除草、松土与增肥的目的,并达到稻鱼双增收的效果。鉴于此,本文主要对稻田养殖泥鳅与鳌虾的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范伟  陈斐 《农家顾问》2014,(4):46-47
<正>"稻鱼轮作"是根据水稻、鱼虾的共生互利特点及两物种生长发育对环境的需求,合理配置时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一种生态种养结合模式。近几年来,随着稻田养殖技术提高,稻田养鱼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已从过去的粗放型养殖向稻鱼提质增产型的稻鱼共生、稳粮增效型的  相似文献   

17.
稻田开沟挖函梯级养殖是指在适宜田鱼养殖的秧田中挖"十"字、"田字"等形式的沟和挖鱼函进行田鱼养殖的稻鱼共生梯级养殖模式,这种模式具有生态、经济、社会三重效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对农业生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稻田养鱼与水稻种植的相互促进作用并同时确定稻田养殖鱼类的最适放养密度,用禾花鲤为试验鱼开展了为期130 d稻田养殖试验。设计了水稻单作组和3个不同放养密度(1.50万、2.25万、3.00万尾/hm2)的稻鱼共作组,通过对比分析种养前后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组成的差异,以此来评价鱼类养殖对水稻种植的有益效果;并通过平均规格、特定生长率、成活率、饵料系数和微生物多样性等指标来确定稻田养殖禾花鲤的最佳放养密度。结果表明,1.50万尾/hm2密度组的禾花鲤成活率最高、饵料系数最低、鱼的生长速度最快。水稻单作组的稻谷产量显著高于稻鱼共作组,但收益显著低于稻鱼共作组。种植前后,水稻单作组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幅明显低于稻鱼共作组,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变幅显著高于稻鱼共作组,而土壤总氮、磷、钾含量变幅又无显著性差异。在种养周期前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均相对于种养前期有所增加,且稻鱼共作组增幅显著高于水稻单作组。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Latescibacteria...  相似文献   

19.
通过充分合理利用稻田的生态资源,强化田间工程建设(加高和加固田埂、提高水位、建造鱼沟鱼凼等),选择分蘖力强的水稻品种,加强泥鳅投饲增肥增产等措施,探索总结出稻鳅共生养殖技术,平均收入达21 861元/hm2,有效提高稻田的综合生产能力,以期为该技术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稻鳅共生养殖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充分合理利用稻田的生态资源,强化田间工程建设(加高和加固田埂、提高水位、建造鱼沟鱼凼等),选择分蘖力强的水稻品种,加强泥鳅投饲增肥增产等措施,探索总结出稻鳅共生养殖技术,平均收入达21 861元/hm2,有效提高稻田的综合生产能力,以期为该技术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