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以科技为支撑的新型农民组织化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形武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微观组织模武.实现建设现代农业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积极发展以科技为支撑的新型农民组织化模式.选对于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推进科技创新要素向农村流动、推进农业科技产业化、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民、加快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新型农民组织化模式应坚持分类指导、利益联结、产业创新、科技支撑等基本原则.本文总结出"科技企业带农户"、"科技专家带农户"、"专家大院带农户"、"科技园区带农户"、"科技合作社带农户"和"科技农场带农户"等以科技为支撑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模式,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推进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加快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步伐,增强科技对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支撑能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中化化肥黑龙江分公司与农业部积极配合,共同创办了农民田间学校。近日,该农民田间学校在绥化市举行了隆重地揭牌仪式,与此同时授课也正式开始。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杜成福在揭牌仪式上发表了讲话,他说:"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采用非正式成人教育的方法,以启  相似文献   

3.
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是推广农业适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增强农民转移就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浅谈了如何推进农业科技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4.
南汇区农业科技致富工程领导小组(简称致富办)自成立以来,以转变农民思想观念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抓手,使一批农业特色基地、农业新经济组织得到壮大和发展,并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同时引导农民走上小康之路,使一批纯农贫困户摘除了“贫困”帽子。据调查,致富办3年中扶助贫困户1001户,  相似文献   

5.
农业科技档案承载着有关农业的重要科研成果,是农业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该意见为当前的"三农"工作提供了指导,涉及到了农业、农村、农民方方面面的问题,可见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要充分开发利用农业科技档案使其更好地服务"三农"工作,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郑市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郑市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情况新郑市农广校是新郑市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主体,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面向"三农"、服务"三农",以"艰苦创业、团结奋斗、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为指针,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为使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尤其是近几年来,新郑市农广校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总目标,以实用技术培训为基础,以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阳光工程"、"退耕还林培训工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3):163-164
当前正值备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突出强调了农业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为夺取2012年黑龙江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进一步奠定了强农惠农富农的坚实政策基础。连续八年的农业丰产增收,使农民种粮积极性持续高涨,农业科技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农业投入和物质装备水平显著提高,为夺取  相似文献   

8.
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促进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农业部将2003年确定为"全国农业科技年",并于近日印发了<关于做好2003年科教兴农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2003年要集中力量抓好9项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9.
基层农科院所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积极探索以基层农科院所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是充分发挥基层农科院所科技资源,促进基层农科院所科技成果进村入户,推进基层农科院所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性选择。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作为农业生产第一线的科技力量,以其独特的地域优势和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的优势,在促进本地区和全省农业种植业的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等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006年以来,克山分院积极推进以"院县共建"为依托、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科技入户和致富项目"为载体、以"农业专家大院"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集"生产示范、项目推广、信息传播"为一体的新型农业推广模式,促进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临朐县"果树保护地栽培技术推广"项目为例,分析了农业技术推广对县域特色农业发展的作用,认为农业技术推广能够对支撑县域特色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益和增强农民素质、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发展县域特色农业必须把农业技术推广这条主线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1.
正民乐县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强化农业技术服务,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该县加强县乡专业技术人员、外聘专家和农民技术员"三支"队伍管理,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坚持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原则,加快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2016年,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点39个,引进新品种62个,新技术11项。强化农民技术培训,开展各类技术培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强化科技对农业的支撑,振兴乡村产业,富裕乡村农民。通过分析发现,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广西农业科技创新存在供需不匹配、体制机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人才紧缺等问题。为提高广西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要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消除"供需"矛盾,强化机制体制创新,增强科技创新动力和活力;加大投入力度,夯实物质基础;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创新与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为目标,新年伊始,宁夏回族自治区提出大力实施"1213"农业科技推广计划,以科研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和职业农民三支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载体,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  相似文献   

14.
为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步伐,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以建设完善农业科技示范场和强化农民科技培训为手段,全面启动和实施了农业科技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5.
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模式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与县(市、区)开展科技合作共建,探索了科技服务"三农"和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新模式。以农业专家大院为服务平台,以科技成果展示为载体,省、县(市、区)科技专家联合编队,紧密配合,为农民提供零距离科技服务,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信息快递     
《农家科技》2012,(1):6
<正>"一号文件"有望聚焦农业科技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近日举行。会议明确提出,2012年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努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业内人士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论调基本上确定了明年"一号文件"将继续聚焦农业,农业科技则有望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正>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新时期破解"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关键。近年来,樊城区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基地规模、培育市场主体、加大科技投入和转移农村劳力五大措施,使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较高增长势头。1 优化产业布局构筑增收平台。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2003年,我们出资17万元聘请华中农业大学对全区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就是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同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推广人才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提高农业推广人才素质,加强推广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各项创新成果快速转化,增强农业发展活力,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村级"农技服务组"、"农民田间学校",配合"农业科技示范户",建立畅通高效的农民需求沟通服务渠道,提高农民技术员的服务水平,真正做到让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切实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践证明,此项举措效果显著,使农业服务在最基层有了落脚点,与农民的沟通、服务、示范、推广有了抓手,提高了农业科技的入户率,增强了农业服务的时效性和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0.
王让军 《甘肃农业》2009,(5):71-71,84
近年来,陇南市农业技术学校把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做为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服务当地经济建设、提高办学水平的重点工作来抓,围绕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大力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围绕二、三产业和城镇用工需求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围绕农民对农业生产技术的实际需求认真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从技术培训、转移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三个层次上积极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为加快全市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