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西藏林芝地区玉米地膜栽培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燕  卓嘎  昌西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66-18468
[目的]研究地膜颜色与玉米产量的关系,为西藏地区玉米最佳栽培方式提供一些参考。[方法]用黑、白2种颜色地膜栽培正红6号、正红211及川单15号3个玉米品种,对其产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探索不同颜色地膜对玉米不同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黑膜栽培玉米在产量性状上优于白膜栽培的玉米。黑膜栽培的玉米在整体上株高、穗长、穗直径等优于白膜栽培玉米。穗位性状协调,积累和制造营养的叶片多,叶面积大,光合作用制造和积累的产物多,产量高。但是黑膜栽培的玉米生育期比白膜栽培的长。在西藏林芝地区及相似气候地区应选育或引进株高适宜、大穗、大粒型及穗位适中的品种,避免结穗数多、籽粒小且第1穗高度较高的玉米品种。[结论]在西藏地区,利用黑膜栽培饲料玉米可能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双季玉米栽培模式、双季稻栽培模式、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和早稻-秋玉米栽培模式四种栽培模式对一亩田一年的粮食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四种栽培模式每亩田的粮食产量以双季玉米栽培模式为最高(每667m2产量1086.7kg),其次为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每667m2产量1063.9kg)、双季稻栽培模式(每667m2产量965.1kg)和早稻—秋玉米栽培模式(每667m2产量943.0kg)。经济效益以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为最高(每667m2纯收入350.9元),其次为双季稻栽培模式(每667m2纯收入280.4元)、双季玉米栽培模式(每667m2纯收入265.4元)和早稻—秋玉米栽培模式(每667m2纯收入147.5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玉米栽培新技术促进了玉米生产中生产效率与质量的提高,但目前我国玉米栽培新技术应用中仍存在一定制约因素,随着生态环境变化,玉米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要提高玉米产量必须提高玉米生产科技含量,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玉米栽培新技术体现在耕地翻整、播种策略等方面,病害类型有小斑病、纹枯病等,玉米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等,需要总结我国玉米栽培新技术发展情况,根据玉米栽培新技术特点,对玉米栽培新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做好玉米栽培新技术推广应用,提高玉米生产品质与产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栽培及间作模式下玉米(Zea may L.)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差异.[方法]两种栽培模式分别为: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模式(玉米二比空栽培模式与矮秆作物大豆间作相结合的一种立体通透栽培技术)和常规玉米栽培模式(CK).[结果]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模式可改善玉米的通风透光率,促进植株生长发育,玉米不同叶位叶片的叶向值、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能充分提高光能利用率,有利于发挥玉米边行优势和干物质积累,从而使玉米产量得到较大的提高.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模式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分别比单作玉米模式提高16.3%和24.1%.[结论]该研究揭示玉米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模式的高产机制,可为玉米高产栽培及生理特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提高该地区的玉米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玉米耐密品种由于栽培密度高,因此通风透光条件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玉米的产量,为了改善玉米生长环境,增加田间通透性和采光度合理调整玉米栽培密度,增加玉米产量,辽宁省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不同栽培模式试验,以验证产量影响。  相似文献   

6.
肖冀宁 《农业与技术》2014,(11):160-161
玉米生产及产量最大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种植密度,这是玉米种植中十分重要的栽培因子。如果能够合理地密植栽培能够有效地提高玉米对光能的利用效率,能够有效地协调日间存在的小气候,能够有效地提高玉米的产量,达成增产增收的目标。本文在归纳玉米密植优点的基础上,分析了辽西地区玉米密植的潜力,并提出了辽西地区玉米合理密植栽培的策略,为辽西地区合理密植栽培玉米、提高玉米产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免耕栽培对玉米根系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免耕栽培对玉米根系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用杂交玉米贵单8号进行了大田试验,比较了玉米在免耕栽培及常耕栽培条件下的根系性状及其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免耕栽培玉米根系的表面积、根长、体积、根尖数均显著低于翻耕栽培,但根系直径差异不显著;相对于翻耕栽培,免耕栽培玉米穗位叶面积显著减小,穗位高显著降低,但株高和茎粗没有显著差...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垄作覆盖栽培对玉米的作用,综述了垄作覆盖栽培栽培对土壤理化性质、温度、水分、田间小气候的影响,以及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作用,垄作覆盖能改善土壤形状和田阃小气候,促进玉米生长,增加玉米产量.但玉米垄作覆盖适宜地区、土壤类型以及玉米垄作覆盖关键技术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130 cm纵横通透栽培的处理生育进程、抗逆性及产量均好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0.
玉米具有适应能力强、产量高的特点,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为提高玉米产量,必须要重视玉米栽培种植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抓好每一个细节管理。该文从合理选地与整地、科学施肥、优选良种、种子管理、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栽培过程详细介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旨在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1.
青贮玉米是玉米三大类型之一,因具有产量高、纤维品质好、适口性好以及持绿性强等特点,使其成为牛、羊等草食性家畜的优良饲料。在长期的栽培实践中,种植主体掌握了一定的栽培技术,保证了玉米产量的稳定性,但由于缺乏科学、完善的栽培技术和方法指导,造成青贮玉米栽培中普遍存在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本文在概括介绍青贮玉米栽培情况的基础上,研究栽培中常见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提高青贮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正>覆膜栽培技术作为一项能够有效提高田间玉米产量,提高玉米抗旱、保墒能力,缩短玉米田间生育期的科学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多个实验结果表明覆膜栽培对田间玉米产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能够明显提高经济效益。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的玉米种植的影响也不同,因此,积极对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玉米生长的影响进行分析,不断对种植技术进行改进,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提高农户经济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一、覆膜栽培方式的作用及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玉米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以产量为主线,从玉米栽培技术、玉米栽培生理2个方面综述了河南省玉米栽培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玉米栽培研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通过繁荣种畜场两种栽培模式下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形成进行分析,研究玉米品种在两种栽培模式下产量形成的差异。试验表明,大垄双行栽培模式下虽然百粒重每穗粒数较正常栽培模式降低,但是每公顷有效穗数显著提高,同一品种采取大垄双行栽培模式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繁荣种畜场所属地区选择先玉335配合大垄双行栽培模式能取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农业大国,玉米是主要的农作物,是很多饲料及工业产品的主要原料。但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其栽培管理技术水平高低会对玉米的产量、品质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做好玉米种植的栽培管理,消除其病虫害、杂草滋生等不利因素,可有效增加玉米的产量,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文章主要以玉米田间栽培管理技术为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陕西灌区高产春玉米物质生产与氮素积累特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明陕西灌区高产春玉米栽培下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的动态特征,为陕西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产玉米品种陕单609为材料,设置普通大田栽培、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3个栽培处理,于2013—2015年在陕西灌溉春玉米试验站进行试验,研究分析玉米产量等级群体的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叶面积指数与SPAD值、产量构成特性。【结果】普通大田栽培、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下玉米籽粒平均产量分别为11.1、13.1和16.1 t·hm~(-2),与普通大田栽培(对照)比,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下籽粒产量增加18.0%和45.1%;穗粒数和千粒重低于对照,而单位面积穗数极显著高于对照,单位面积较多穗数,是玉米高产潜力的关键。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下群体收获指数也显著高于普通大田栽培。高产和超高产栽培群体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较对照增加18.5%、41.8%和20.5%、24.5%。春玉米吐丝后,高产和超高产栽培群体干物质量对籽粒产量贡献率较对照提高10.0%和20.1%;氮素积累量对籽粒氮贡献率较对照提高30.2%和61.6%。相关分析显示,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8;r=0.927)。春玉米花后,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下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显著高于普通大田。【结论】与普通大田栽培和高产栽培相比,超高产栽培显著提高了春玉米吐丝后生物量积累和氮素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维持叶片较强的光合生产能力,是其实现春玉米高产的生理基础。在陕西灌区春玉米生产中,在筛选耐密品种的基础上增加种植密度、强化氮肥分次追施,保证高产玉米吐丝后期对氮素的需求,实现春玉米高产。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秸秆是非常重要的有机肥来源之一,研究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采用同一品种种植、设置6种栽培模式,其中5种为玉米秸秆还田的不同栽培模式,1种为常规垄作的栽培模式,在玉米收获期对玉米产量进行分析,测产方式按照吉林省玉米区域试验测产要求实施,以选择出适合本地区玉米生产种植利用的玉米秸秆还田方案,为解决玉米秸秆处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禾本科玉蜀黎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国栽培玉米的历史大约有470年,面积达到3亿亩左右。随着我国化肥、农药施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养殖业、工业对玉米的更大需求,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相比以前迅速扩大,产量在高科技的支持下急剧增长。为进一步提高玉米种植产量,优化种植方法,增加收益,分析玉米创高产集成配套栽培新技术,为农民栽培玉米作进一步指导。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覆膜栽培对玉米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栽培较全膜覆盖平铺穴播、半膜覆盖平铺穴播、常规半膜和露地栽培能提前玉米物候期,缩短玉米生育期天数,改善优化玉米生物性状,增加主要经济性状指数,显著提高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20.
不同栽培密度下玉米化学调控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密度下玉米化学调控的效果。[方法]以玉米杂交种浚单20和中农大4号为材料,分别研究了在华北、东北地区不同栽培密度下化学调控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和玉米株型的影响。[结果]"玉黄金"可调控玉米株型,使玉米个体的株高、穗位降低,使穗下部节间粗壮,使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增强。化控处理辅助栽培可提高玉米的最适栽培密度,较传统栽培条件下提高了0.75万株/hm2左右。[结论]为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