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犬钩端螺旋体病常与其他常见病混合感染,临床上难以准确鉴定以该病为原发病的症候群,因而要在深入了解微观病原学的基础上,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和相关实验室检测手段,可大大提高诊断该病的准确率。治疗该病时,新型复方青霉素最为敏感有效,且不表现耐药性;以抗生素为治疗主线,还要视具体情况配合各种对症治疗手段,才能达到最佳疗效。采取到位的预防措施完全可以防患于未然,因此,对于该病的防控还应坚持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5.
6.
本病是由致病性的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犬主要表现为出血性黄疸高热、出血性素质、流产、皮肤坏死、水肿等症状。近年来,犬钩端螺旋体病在宠物临床上有日益增多的趋势,为了引起大家的重视和对该病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笔者根据临床诊治体会和相关资料,对犬钩端螺旋体病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8)
<正>钩端螺旋体能在野生动物(贮存宿主)体内持续存在,进一步污染环境并引发人类和动物的钩端螺旋体病。人和动物均易感,本病是犬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猫科动物不易感染本病[1]。1病原体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见钩端螺旋体的旋转、屈曲、前进、后退或围绕长轴做快速旋转。当其旋转活动时,两端较柔软,而 相似文献
8.
谭海东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5):148-148
犬钩端螺旋体病由出血黄疸型和犬型钩端螺旋体引起。本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各种犬均易感,公犬发病率高于母犬、老龄犬发病率高于幼龄犬,以养犬居多城乡发生较多。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犬人群逐渐增多,人与犬的接触非常密切和频繁,此类人兽共患传染病也常有报道,因此杜绝和防范此类传染病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犬钩端螺旋体病的描述以及症状和治疗方式的阐述;以使大家能认识犬钩端螺旋体病,虽然该病是人兽共患病,但也没有传说中那么可怕;以便为喜欢养宠物犬的朋友及宠物医院的同行提供一点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12.
本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犬等家畜患病以短期发热、黄疸,出现血红蛋白尿,出血流产及皮肤粘膜坏死为特征。各种年龄均发,但以幼犬多发,公犬多于母犬。以夏秋季多见,管理饲养不良而抵抗力下降为诱因。 症状:潜伏期5~15天。严重病例突然发病以肾炎为主要特征。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肌肉僵硬及疼痛,四肢无力,常呈坐势而不愿动,眼结膜和口腔粘膜充血,形成溃疡。出现尿毒症的犬,则呕吐、血便无尿、尿臭及脱水等。如侵害肝脏,15%的患犬出现黄疸,严重病犬于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沛县崔寨乡养犬场部分幼犬、青年犬发生以呕吐、拒食、发热、腹泻、干咳、黄胆及蛋白尿为主要症状的传染性疾病。依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及药物治疗效果确诊为犬钩端螺旋体病。经采取综合治疗及防制措施 ,疫情得到彻底控制。1 发病情况养犬场饲养肉用犬 15 3只 ,于 1999年 9月 15日开始发病 ,每日发病 2~ 5只 ,至月底共发病 87只 ,发病率 5 6 9% ;死亡2 3只 ,病死率 15 %。病犬大多为 2~ 8月龄幼犬、青年犬 ,公犬发病率高。潜伏期 5~ 15d。畜主曾凭多年养殖技术按细小病毒病和犬瘟热治疗 ,均未奏效。… 相似文献
14.
犬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犬对本病很易感,世界各国均有发生。本病主要传染途经是带菌的动物如病犬、猪、鼠类等,将钩端螺旋体随尿液排出体外,污染水源、土壤,当犬接触这些染菌的水、土壤或尿后,就可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及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交配而感染。1流行特点病的发生多与接触病犬或带菌鼠的原有密切关系,通常公犬发病较多,幼龄犬比老龄大发病多,常散发。2临床症状病犬的临床表现有似下几种特征。2.1由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病犬,开始体温升高,第2d就下降至常温或以下,食欲不振,喜饮水,体质虚弱… 相似文献
15.
16.
钟伯梅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5,35(1):44-44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由犬钩端螺旋体或出血性黄疸钩端螺旋体引起。所有年龄的犬都易感,公犬和幼犬的发病率较高。近年来,该病在本地区频频出现,笔者曾诊治7例出血性黄疸型犬钩端螺旋体病,治愈3例,4例因就诊时病情严重,未能治愈。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复杂的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又称钩体病、钩病等,是由几种不同血清型的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犬较易感染本病,犬钩端螺旋体病又称犬伤寒,所有年龄段的犬都易感,雄犬发病率高于雌犬,幼犬发病率高于老年犬。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