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究夏季发酵床结合网床养鸭模式对舍内环境质量和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为发酵床养殖模式在南方地区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比较分析了发酵床平养、网床架养和发酵床结合网床架养3种养殖模式对鸭舍内温度、湿度、粉尘、有害气体、微生物以及番鸭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整个试验期间,大部分日龄发酵床结合网床架养的舍内NH3、CO2、PM10、总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浓度低于网床架养或发酵床平养(P0.05)。舍内温度、湿度、内毒素和PM2.5浓度在大部分日龄3种养殖模式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合网床架养。发酵床结合网床架养模式的公番鸭、上市体质量、上市率均高于发酵床平养(P0.05),料质量比低于网床架养和发酵床平养(P0.05),发酵床结合网床架养母番鸭上市体质量、日增质量均高于发酵床平养(P0.05),料质量比低于网床架养和发酵床平养(P0.05)。可见,南方夏季高温高湿季节发酵床结合网床养鸭模式比单纯的发酵床养殖或网床架养模式能更好地改善舍内空气环境质量以及提高番鸭健康和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
选取50日龄体重相近的仔鸡2 700只,按性别随机分为发酵床试验组和地面平养对照组进行饲养对比试验。研究了发酵床养殖方式对优质鸡生产性能及鸡舍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鸡日增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料肉比较对照组降低17.6%(P0.05)。在进入产蛋期后,试验组鸡群产蛋时间和产蛋量方面均高于对照组。此外,发酵床试验组舍内氨气浓度和空气中固体悬浮颗粒物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之发酵床养殖方式可以为鸡群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达到健康养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以项目为依托进行土鸡网床饲养与垫料平养对比试验,试验设计网床饲养和垫料平养2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500只土鸡;分别测定2个处理的日增重、日采食量、料肉比、存活率等指标,计算2个处理的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垫料平养料肉比低、成本低、效益高,有利于节约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4.
猪发酵床垫料中氮、磷、重金属元素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基于控制畜禽粪便排放与污染的一种新的养殖模式,主要是将锯末、稻壳等材料接种生物菌种堆积发酵后用做垫料,在厚的垫料上养猪,使粪便被垫料吸附并被其中的微生物降解,达到降低养殖舍内有害气体浓度和减少养殖污染排放的目的[1-4].发酵床养猪主要降低了粪便对水源环境的污染.但是,有人认为发酵床养猪法无法降解的有机物及无机物(如磷元素)会沉积在粪床垫料中,排放的内容物会被高浓度浓缩;同时认为饲料中添加的铜、锌等元素在粪床里超浓缩富集后,一次性地排放到某一特定环境中,会造成很大的危害[5-6].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发酵床大栏养殖猪群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微生物发酵床大栏养殖1500头猪群管理的研究.以猪日龄为核心,观察体重范围、平均体重、日增重、饲喂天数、日采食量范围、日均采食量、阶段采食量、累计采食量、料重比、累计料重比等,建立了一套猪群生长状况动态模型,包括:(1)建立了猪体重(y)与日龄(X)模型为y= 0.7589x-19.883(P^2= 0.9937),(2)建立了猪增重(y)与日龄(x)幂指数关系模型为y= 1.0395x^0.5051(P^2= 0.8854),(3)建立了日均采食量(y)与日龄(x)模型为y= 0.0235x-0.3343(P^2= 0.9917),(4)建立了猪料重比(y)与日龄(x)线性关系模型为y= 0.022x + 0.4278(P^2= 0.9885)等,作为理论值,判别特定日龄下猪生长状况.当猪体重、猪增重、日均采食量、猪料重比实际值低于理论值时,必须寻找原因,加强猪的管理.对微生物发酵床大栏养殖1500头猪群,60~77日龄生长阶段的日均采食量观察,可以看出在60~65日龄发酵床猪日均采食量低于理论值,表明发酵床养殖初期,猪还有个适应过程,到了70~75日龄发酵床猪日均采食量高于理论值,表明猪已适应发酵床养殖,特别在75 日龄发酵床猪日均采食量提高21%,表明发酵床养猪更加有利于猪的生长.微生物发酵床大栏养殖猪群的主要病害有:皮炎(痘状斑疹)、拉稀(消化道疾病)、咳嗽(呼吸道疾病)、僵猪(营养不良)、眼病(眼结膜炎)、外伤(拐脚),未发现烈性传染病.从发酵床养猪发生的病害看,整体发病情况比较低,各种病害的发病率不超过10%,治疗的难度也不大,只要加强垫料管理,注意喂食,保障水质干净,许多的病害可以自愈.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微生物发酵床养禽基质垫料中病原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分析微生物发酵床技术对禽舍中病原菌的生物防控作用.[方法]参考国标检测环境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方法,以传统大棚养禽舍为对照,检测发酵床养鸡和发酵床养鸭舍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同时检测动物肠道中2种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指标,从环境微生物和动物体内携带微生物方面分析发酵床养禽技术对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结果]发酵床基质中2种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明显低于普通饲养舍组,发酵床养殖环境中禽的肠道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也低于普通养殖环境中动物体内携带的病原菌数量.[结论]发酵床养殖环境可以显著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对控制禽类的细菌性传染病具有积极的生态安全意义.  相似文献   

7.
蚯蚓粪作为肉鸡垫料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蚯蚓粪作为肉鸡垫料的效果。[方法]以锯屑做垫料为对照,以蚯蚓粪垫料为处理,记录不同处理肉鸡初始体重3、0日龄体重、末体重、采食量、死亡鸡只数,计算生产性能和料重比,同时测定畜舍内NH3浓度和垫料中的球虫卵囊数量。[结果]蚯蚓粪组的NH3浓度极显著低于锯屑组,同时,畜舍内相对湿度明显降低。蚯蚓粪组球虫卵数量低于锯屑组,有利于控制60日龄前鸡的球虫病。肉鸡垫料中的球虫卵在30日龄前随日龄逐渐升高,30日龄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70日龄降到最低。0~70日龄,蚯蚓粪组可提高日增重6.74%,采食量1.72%,成活率2.94%,降低料重比4.58%。[结论]蚯蚓粪作为肉鸡垫料的效果好于锯屑。  相似文献   

8.
过去的养蛇模式是"一条一箱"养殖,经过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有立体笼、屋内散养、半露天散养、立体池散养等等各种养殖新概念.新的养殖模式都围绕蛇的生活习性进行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让蛇有天然、生态的生长环境.现在利用微生物养殖概念,使用发酵床复合菌制作成零排放垫料接触式养蛇,统称发酵床养蛇.发酵床运用在养蛇上,可以杜绝抗生素在养殖中的使用而造成的药物残留.  相似文献   

9.
发酵床菌种与垫料的选择与配伍是发酵床生猪养殖技术的首要研究问题。本文分析总结了适于发酵床体制作的菌种和垫料类别、不同菌种的发酵特性、垫料的参数要求、以及发酵床功能菌群在床体垫料中的发酵过程,以期为发酵床养殖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将发酵床旱养与普通水养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发酵床旱养对樱桃谷种鸭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健康、体质量相近的1 200羽樱桃谷SM3父母代种鸭(母鸭1 000羽、公鸭200羽),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水养组)和试验组(发酵床旱养组)。结果表明:产蛋初期26~27周龄试验组肉种鸭的产蛋率为61.2%、76.5%,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3.6%、83.4%(P0.01);28周龄后,试验组肉种鸭的产蛋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26~32周龄期间,试验组肉种鸭的料蛋比均高于对照组;在33~36周龄期间,试验组肉种鸭的料蛋比低于对照组,且2组料蛋比均处于2.20左右。在26~36周龄试验期间,试验组肉种鸭的种蛋受精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床旱养模式会对肉种鸭的产蛋率、种蛋受精率产生较小负面影响,对料蛋比未产生不利效应,且具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传统依水圈养、生物发酵床旱养对220日龄高邮鸭鸭肉品质的影响,选取60日龄的高邮鸭180羽,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依水圈养组(对照组)和发酵床旱养组(试验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发酵床旱养220日龄高邮鸭胸肌的亮度值、滴水损失、蒸煮损失与腿肌的滴水损失均显著升高(P0.05),腿肌的剪切力显著下降(P0.05)。研究结果揭示了生物发酵床旱养模式对220日龄高邮鸭胸肌的肉色、系水力产生不利影响,可显著改善腿肌的嫩度值,但对其他肉品质性状未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生物发酵床对育肥猪舍氨气和硫化氢浓度季节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为了研究生物发酵床对育肥猪舍空气环境的影响,2010年1月10日至2010年12月10日在定西某猪舍进行气体采集测定试验,对利用生物发酵床技术(试验组)和普通水泥地面饲养(对照组)圈舍内氨气(NH3)和硫化氢(H2s)2种气体的季节浓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发酵床技术组冬季猪舍环境温度显著高于普通水泥地面饲养组...  相似文献   

13.
养猪场发酵床垫料及下层土壤中酶活性变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发酵床养猪作为近年我国引进的一种新兴养殖模式,实现了养猪零排放,缓解了规模养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从2012年11月17日到2013年5月24日,在江苏省泗阳县天蓬猪场的发酵床养猪栏内连续采集0~20 cm、20~40 cm垫料层及40~60 cm、60~80 cm的土壤层样品,测定其过氧化氢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及蛋白酶活性,研究酶活性的变化以及对深层水土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40 cm垫料的垂直深度,随着深度的加大,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随着垫料使用时间的延长,垫料中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有增大的趋势,而蛋白酶活性有降低的趋势,垫料下层土壤中酶活性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日龄相同的杜梅二元杂交猪40头,初始体重为20.1±0.69 kg,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6头猪,分别在有运动场的水泥地面猪舍和发酵床猪舍中饲喂101 d,全程记录试验期间每天户外、水泥地面猪舍及发酵床猪舍内的气温。结果表明,50~70日龄阶段舍内气温,水泥地面舍29.4℃、发酵床猪舍27.5℃,发酵床组日增重、采食量、料肉比均好于水泥地面组;70~90日龄阶段,水泥地面舍与发酵床舍气温相同,发酵床组日增重、料肉比均高于水泥地面组,采食量低于水泥地面组;90~130日龄阶段,发酵床猪舍气温略高于水泥地面舍,采食量、料肉比和日增重无显著差异;130~150日龄阶段,舍外气温低于19℃,发酵床舍平均气温19.9℃,水泥地面舍18.6℃,发酵床组日增重、采食量比水泥地面组分别提高了6.4%和9.9%,料肉比均为3.32。说明发酵床养猪对猪的生产性能具有促进作用,小气候环境改变是促进猪生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发酵床生猪养殖中菌种与垫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竹  周忠凯  顾洪如  杨杰  宦海琳  张霞  周晓云  余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771-14774,14822
发酵床菌种与垫料的选择与配伍是发酵床生猪养殖技术的首要研究问题。总结了适于发酵床体制作的菌种和垫料类别、不同菌种的发酵特性、垫料的参数要求以及发酵床功能菌群在床体垫料中的发酵过程,以期为发酵床养殖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正发酵床养殖通过参与垫料和牲畜粪便协同发酵作用,快速转化粪、尿等养殖废弃物,提高舍温度,降低舍内有害气体浓度,抑制害虫、病菌,实现将的粪尿完全降解成无害、无臭、无污染的物质,同时,有益微生物菌群能将垫料、粪便合成可供食用的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增强抗病能力,促进家畜健康生长。垫料一次利用时间达3~5年,长时间清理一次,整个养殖过程达到零排放、无臭气、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不同深度层次的发酵床垫料、垫料下土壤、发酵床外土壤和传统猪场外的土壤样品进行连续分析测定,比较了不同养殖模式下As的累积状况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发酵床垫料使用近1年后,As在0~20、20~40 cm垫料层中存在明显的累积,累积量分别达7.5、6.7 mg·kg-1,存在向垫料下层土壤迁移的风险,且As在垫料下土壤中浓度的增加量高于发酵床外同深度的土壤(P0.05);废弃垫料中As的浓度在11.5~12.0 mg·kg-1之间,符合我国有机肥料农业行业标准,可以适当处理后进行农用;发酵床养殖模式对周边土壤中As累积的影响低于传统养猪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SPF鸡粪菌移植与发酵床养殖模式下肉鸡的生产性能和抗药性,与传统普通地面平养模式相比较,测定肉鸡的增重、成活率,免疫器官、消化器官的发育,大肠杆菌抗药性。结果表明,SPF鸡粪菌移植与发酵床养殖模式下肉鸡生产性能和发育性能均高于传统普通地面平养模式,大肠杆菌抗药性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9.
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中营养成分和微生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发酵床养猪模式下不同使用年限微生物群落的变化以及不同使用时间、不同深度的发酵床垫料中垫料组分的变化.[方法]采用常规分析方法测定样品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对不同年限样品中微生物分离提纯后,结合16S rRNA分子生物学鉴定对其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发酵床使用时间的延长,垫料中的总氮、总磷、钾、钙、粗灰分和粗蛋白含量均显著增加,而水分含量降低不明显;使用1年和2年的垫料从上层到下层总氮、总磷、总钾和钙的浓度逐渐降低,不同使用时间、不同深度发酵床垫料中粪尿组水分、总氮、总磷、钾、钙、粗灰分、粗蛋白均高于其他组.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猪生物发酵床垫料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芽孢杆菌属细菌和梭菌属细菌在1年期样品和2年期样品中都是优势菌,对猪生物发酵床垫料中有机质的降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垫料的资源化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发酵床养猪是对环境友好的新型养猪技术,其中发酵床垫料表层温度的控制是猪养殖过程中一个关键因素。为了探讨夏季高温期间微生物发酵床表层温度的状态,本研究对微生物发酵床猪舍内部各个区域及其外部环境的表层温度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猪舍内发酵床垫料区域(30.13±0.86)℃和非垫料区域如采食槽(30.58±1.09)℃、饮水槽(30.93±0.86)℃和猪舍走道(29.90±0.69)℃的表层温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而猪舍内部表层温度与外部温度[阴影区(35.25±2.70)℃、非阴影区(41.44±2.12)℃]则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猪养殖密度的发酵床垫料表层温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一定养殖密度范围内,猪舍排泄区和非排泄区的垫料表层温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