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一、水霉生长与环境的关系水霉通常从孢子开始萌发,是水霉病传播的基础。水霉的孢子多在水体表层散布,一般生活在上层的鱼更易发病。水霉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宽,在10~32℃都能生长、繁殖。每年2-6月和10-12月是其流行季节,特别是在密集的越冬池更易发生。水霉最适宜的p H为偏中性,强酸、强碱均可杀死水霉。p H在6.4或8.0时,鱼卵虽然可能感染水霉,但其活力  相似文献   

2.
水体pH和铜绿微囊藻增殖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华生物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内研究了水体pH变化和微藻生长的关系,以期了解铜绿微囊藻对水体pH的适应和调节能力。试验分2组,一组每天测定水体实际pH后调整水体pH为设计值,另一组试验开始时调节pH至设计值后不人为改变,每天测定pH。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偏好碱性环境,并对环境的pH有一定的适应和调节能力。在每天调节pH为11的处理组,试验1周内铜绿微囊藻生长较快,并有较高的细胞生物量;铜绿微囊藻对每天调节pH为5~11和初始pH为5~11的水体都有很高的调节能力,使pH趋向于适宜范围,试验中实测pH7.3~9.4;对强酸和强碱环境的调控能力较弱,但对强碱环境的调节能力大于对强酸环境的,持续1周的强酸或强碱环境并未使铜绿微囊藻很快灭失,仍有发生水华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腐敏是以天然物质为原料,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制成。本品是一种有机弱酸钠盐,其主要成份为腐植酸苷基,其含量超过75%。外观为深褐色晶体粉末,完全溶解于水,PH值9。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腐敏作为一种新型“绿色”鱼药,能治疗多种鱼、虾疾病,且无毒、无副作用;对鱼类和水体环  相似文献   

4.
张小玲  袁科平  耿康  张玲  杨丽 《水利渔业》2011,32(3):114-119
以好氧反硝化菌株Bacillus sp.H2作为供试菌株,从水质指标、鱼体生长指标和免疫指标3方面全面考察菌株Bacillussp.H2作为水质改良剂对养殖水体和鱼体饲喂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菌株Bacillus sp.H2对水体亚硝态氮的平均降解率达到64.04%,总氮最终降解率达到16.0%,COD的最终降解率达到...  相似文献   

5.
一株干酪乳杆菌对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去除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乳酸菌去除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作用机理,实验研究了一株干酪乳杆菌L821a(Lactobacillus casei)对淡水鱼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去除状况,通过对菌体、酶及代谢产物的实验,证明其去除亚硝酸盐的机理包括胞内酶作用、代谢产物乳酸的直接化学反应2H++3NO2-=NO3-+2NO↑+H2O作用和间接促进微生物反硝化作用3种作用机理。在养殖水体中主要以间接作用方式发挥作用。分析认为乳酸促进反硝化作用的原因在于为反硝化微生物提供了易于利用的有机碳源(能量物质)。  相似文献   

6.
池底有机物质的积累和水体中营养盐类的富集,往往对对虾生存的水体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危害,严重的会影响对虾的正常生长. 1 有机物质的来源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养殖模式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养殖水体和肌肉中土腥味物质含量的影响,研究了池塘内循环跑道养殖系统(In-pond raceway system, IPRS)与传统养殖模式对草鱼中土腥味特征性物质土臭素(Geosmin, GSM)和二甲基异莰醇(2-methylisoborneol, 2-MIB)累积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养殖模式中水体和草鱼肌肉中2-MIB、GSM的动态检测,探究养殖过程中影响土腥味物质累积的因素。结果表明,IPRS水体和鱼肉的2-MIB随养殖时间的延长显著上升,GSM呈现相同的逐步累积趋势,且鱼肉中这2种特征性土腥味物质的变化趋势与水体一致。传统养殖模式下,水体中2-MIB含量逐渐增加,鱼肉中的2-MIB含量在实验末期显著高于实验初期和中期;水体中GSM的变化差异不显著,鱼肉与水体的GSM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但不同时期鱼肉中的GSM含量差异显著(P<0.05),且实验末期达最大值。相关性分析表明,土腥味物质的累积量与草鱼体质量、体长呈正相关。综上,养殖水体和草鱼肌肉中土腥味物质的累积受养殖模式影响,规格为0.42~1.23 kg...  相似文献   

8.
在6组200mm×400mm×300mm的玻璃缸中配制0.5~8.0mmol/L碳酸氢钠浓度梯度的溶液,加入硝酸钾(以氮计1.0mg/L)、磷酸二氢钾(以磷计0.2mg/L)和用25生物网过滤养殖池塘的浮游植物样,之后每24h检测一次水体营养盐并及时补充,在光合作用条件下检测p H变化。结果表明:单一的碳酸盐水体p H小于11,夏季水体p H在9.23~10.66之间;在碳酸盐水体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钙和氯化镁检测p H变化,结果表明,水体p H与碳酸盐、Ca2+、Mg2+含量及光照度相关。碳酸盐浓度一定时,Ca2+含量增加,抑制p H的能力增强。Ca2+含量一定时,碳酸盐含量增加抑制p H的能力增强,但在自然水体中Ca2+含量明显低于碳酸盐含量时易形成苏打水;Mg2+浓度增加,抑制p H的能力增强,当Mg2+浓度为10-2mol/L时,Mg2+只对p H大于9.63水体有抑制作用;在0.5mol/L碳酸盐水体中,光照度由6:00的2290(Lux)增加到9:00时的54200(Lux)时,p H由9.90增至10.33,p H增加明显。12:00至15:00时光照度变化范围为47500~88700(Lux),水体p H变化在10.39~10.44之间,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一、水霉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水霉通常从孢子开始萌发,是水霉病传播的基础.水霉菌的孢子多在水体表层散布,一般生活在上层的鱼更易发病.水霉菌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宽,在10~32℃都能生长繁殖.每年2-6月和10-12月是水霉病流行季节,特别是在鱼密集的越冬池更易发生.水霉菌适宜的pH为偏中性,强酸、强碱均可杀死水霉.在pH 6....  相似文献   

10.
<正>一、p H值对渔药使用效果的影响有的药物由于水体酸碱度的变化,会产生相应的化学变化而使药效与毒性发生较大的变化。例如用黄连进行治疗欧洲鳗爱德华氏菌病和青鱼、草鱼细菌性疾病时,其疗效与水体p H值密切相关,p H值在7.5~8时疗效较好,当p H值低于7.5和高于8时,疗效随p H值的降低或升高而减弱,p H值低于6.1和高于  相似文献   

11.
转水是指池塘的水体产氧能力、水体自净能力严重不足,导致水体中溶氧的含量极低,有害气体和物质大量积聚,在天气变化时池塘水体突然变黑、变清.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养殖水体p H值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蜕壳生长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在试验室水槽条件下,设定p H=7、8、9、10(均无水草)为实验组,以种植适量水草(p H值为8.2~9.1)为对照组,研究中华绒螯蟹幼蟹(均重0.43 g±0.09 g)在不同p H值水体中饲养一个蜕壳周期(37 d)的蜕壳生长及其相关基因(蜕皮抑制激素MIH,蜕皮激素受体EcR,维甲类X受体RX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2)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河蟹的成活率和增重率均显著高于实验组,其中,p H10的河蟹成活率和增重率最低。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MIH、EcR和RXR基因在不同p H水体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IGF2基因在不同p H水体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不同p H水体幼蟹的增重率与成活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EcR、RXR与IGF2基因相互间的表达量存在显著正相关,表明这三个基因的表达具有协同作用。通过对成活率、增重率和基因表达的综合分析认为幼蟹生长的最适p H为8~9。  相似文献   

13.
养殖水体氨氮积累危害与生物利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养殖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包括氮、碳、磷、硫四种主要物质,而后三者形成的产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对鱼类的影响程度不是太大,当氮以分子氨态或亚硝酸盐氮态存在时,却会对水生动物产生很强的神经性毒害.当前以强饲为特征的集约养殖方式加大了水体有机氮物质分解转化的负荷,微生物分解环节严重受阻,从而成为水体系统循环过程的制约瓶颈,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甚至污染,引发出诸多病害、药残、食品隐患等问题.水体系统的氨氮循环及污染治理已成为世界性关注的环境问题和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4.
好氧反硝化菌对水质和鱼体饲喂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好氧反硝化菌株Bacillus sp.H2作为供试菌株,从水质指标、鱼体生长指标和免疫指标3方面全面考察菌株Bacillussp.H2作为水质改良剂对养殖水体和鱼体饲喂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菌株Bacillus sp.H2对水体亚硝态氮的平均降解率达到64.04%,总氮最终降解率达到16.0%,COD的最终降解率达到32.39%,未对水体pH产生明显影响;鲤的饲料系数降低18.9%,增重率提高41.55%,饲料蛋白质效率提高24.13%,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溶菌酶活性提高334.65%,差异显著(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对照组提高4.38%,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菌株Bacillussp.H2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水质条件,而且可以提高鱼体的饲喂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前,随着现代化进程与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点源、面源的富营养化物质,通过各种形式向水体富集,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并爆发"水华",极大地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对水体生物多样性和安全产生灾难性后果。凤眼莲俗称水葫芦,能有效吸收水体中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起到净化水体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作用,既能在重度富营养化水体中繁衍[1]也可存活于贫瘠水体。国内外对其净化养殖污水、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2-4];同时凤眼莲繁衍速度快,管理跟不上时,会堵塞河道,腐烂后污染水质形成二次污染,需采用  相似文献   

16.
盛夏高温季节,强碱性(pH值8~9.5)和高氮低磷的养殖水体,往往会出现蓝、绿藻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绿色、云斑状或带状的水华。水华既阻碍空气中氧气溶入水体,藻类又与养殖水生动物争氧,加重水体缺氧程度。水华还会诱发亚硝酸盐和硫化物的毒眭,并且阻碍有毒气体逸出,使养殖水体水质恶化,造成养殖水体水生动物疾病发生。水华中的藻类死亡后,藻体蛋白腐败分解,会产生羟胺、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可致使养殖水生动物死亡;另外,在养殖水生动物体内积累的藻毒素,有可能通过食物链的累积效应而危害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军  刘斌  谢骏 《水利渔业》2005,25(1):63-65
通过生物修复技术,干预池塘底泥微生物相和水体藻相,使泥水界面有机质减少,好氧层加厚,增加水体藻类多样性,形成良好而稳定的藻相,提高池塘溶解氧水平,促进有机污染物好氧分解,减少NH3、H2S、NO2^-等有毒物质的释放,强化池塘自净功能,提高水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8.
正池塘底质主要由矿物质、有机物质以及生活于底质中的各种生物组成。池塘底质是池塘水体中溶解物质的归宿或来源。一、底质的影响1.底质对水体pH的影响不管是碱性土壤还是酸性土壤,池塘底质的pH变化总趋势趋向中性。但底质中的有机物含量、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以及矿物质溶解度都会影响水体的pH。底质土壤偏酸或  相似文献   

19.
正p H值是养殖池塘水质调控的重要指标,p H值过高不仅直接干扰养殖动物的生命活动,而且显著影响其生长,甚至导致养殖动物的死亡,造成较大的损失。养殖水体高p H情况在滨海盐碱地区尤为突出,已引起广大养殖业者的重视。本文初步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及危害,探讨了水体p H的调控措施,以期为高p H水体尤其是滨海盐碱地区的水产养殖提供参考。一、养殖水体p H值情况调查盐碱地区养殖水体高p H的情况往往出现在养殖  相似文献   

20.
<正>增氧:池塘水体溶氧决定了水体中生物的代谢活动、物质的形态和价态、氧化还原状态及微生物的分布情况。水体溶氧具有周期性变化,一般白天多,夜间、黎明前少;晴天多,阴雨天少;养殖动物密度过大,水体过肥,有机物多,可造成水体的呼吸作用加剧,导致水体阶段性缺氧;高温条件下,水体溶氧随温度升高而减少,但水产动物的耗氧增加,造成缺氧;水中还原性物质如硫化氢、氨氮等含量超标,也会造成缺氧。缺氧状态会造成毒性物质大量积累,增加毒性,对水生动物造成极为不良的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