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播期对玉米早代自交系田间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998-2000年4月中下旬(春播)和6月上旬(夏播)种植的1607份玉米早代系进行田间自然抗性鉴定表明:播期对玉米早代系田间抗病性具有很大的影响,玉米早代自交系大斑病和粗缩病以春播发生较重,而小斑病和茎基腐病以夏播发病较充分。因此,在鉴定玉米早代系田间抗性时应根据鉴定病害对象安排在不同播期进行。  相似文献   

2.
中国玉米抗病育种的若干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玉米生产中的主要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和矮花叶病。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对上述病害的抗性,主要表现为受多基因控制的水平抗性。不同玉米材料,抗病性有明显差别。F_1的抗病性,倾向抗病亲本或比亲本的平均病级低。实践证明,采用轮回选择法和利用多细胞质杂交种是行之有效的玉米抗病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3.
冀单31玉米制种高产技术河北省邢台县种子公司(054001)曹金和李少军冀单31,原名冀7505,组合为冀815×冀35,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选育而成的玉米杂交种。夏播生育期90d,株高255cm,叶片上冲,高抗倒伏和大小斑病,品质好,增产潜力大。近...  相似文献   

4.
78599选系及其衍生系种质对我国玉米育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美国先锋公司引入到中国的优良玉米杂交种PN78599、PN87001、PN78698、PN78641等。全国各大育种单位也相继引入了这批78599杂交种,经过试种以后,田间表现高抗玉米叶斑病、茎腐病,成熟时青枝绿叶。商品品质优良,综合农艺性状好,并以其为基础材料直接或间接选育自交系,从此拓宽我国玉米育种遗传基础,很快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玉米新类群。为此,笔者针对78599杂交种选系、利用、杂优模式、创新等问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5.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济源市农科所选育的14个不同组合玉米杂交种进行田间试验和室内考种,结果表明:14个玉米杂交种在丰产性、抗病性、品质等主要性状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A7、A10、A6、A5和A11杂交种的丰产性好,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尤其是A7产量最高,且抗病性较强,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摘要:  相似文献   

6.
玉米品种鑫研218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 《中国种业》2019,(10):79-80
鑫研218是山东鑫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SX1395与SX393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杂交种。2017-2018年分别通过了国家黄淮海夏播玉米区、东华北中晚熟玉米区和西北春玉米区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性好、抗病抗倒性好、适宜机收、适应性广等突出特点。介绍了鑫研218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玉米杂交种宽诚15号是河北省2007年审定的夏播品种.由河北省宽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并独家生产经营,近年在河北省夏播区推广,表现出高产、多抗、品质优良等特点,已成为河北省夏播区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陕K8143是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以单倍体加倍选系S7493作为母本,与父本1h265通过多次人工杂交选育而成。该杂交种营养价值高,籽粒及穗轴具有极高的花青素含量,风味佳、抗病性强,夏播75d、春播80d采收。2022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陕西省夏玉米区域种植,也可作早春播种。  相似文献   

9.
和恒558是甘肃和恒农业技术有限公司以B101为母本,L050为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的玉米杂交种。经多年田间鉴定、试验,综合表现突出,2019-2020年参加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88.21kg,比对照德美亚3号增产6.32%;202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35.72kg,比对照德美亚3号增产5.45%。该品种中抗腐霉茎腐病,高感丝黑穗病,高感禾谷镰孢穗腐病,高感大斑病,适宜在甘肃省早熟春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青贮玉米京科932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采用单倍体育种手段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相结合,以MX1321为父本、京X005为母本,选育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青贮玉米新品种。该品种生物产量高、抗倒性好、抗病性强、纤维品质优,2015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北京及周边地区夏播种植。介绍了京科932的选育及配套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当前玉米密植与机械化快速发展的需求,利用国外优异玉米种质材料组配基础群体,采用高密度大群体,定向接种鉴定等方法,以选育的抗病优良自交系‘RP86’为母本,‘RP06’作父本,杂交组配育成耐密抗逆高产宜机收玉米新品种‘瑞普909’。区试平均产量为12589.5 kg/hm 2,比对照品种增产7.1%,试验点111个,增产点占93%;生产试验产量为12601.5 kg/hm 2,比对照品种增产7.7%,试验点54个,增产点占95%。区域和生产试验平均倒伏(倒折)率1.6%,抗大斑病、茎腐病和穗腐病。籽粒粗淀粉含量75.24%。研究表明,该品种高产稳产、抗病抗倒、品质优良、适应性广、耐密植、宜机收。2017年通过山西省审定,2018年通过陕西、内蒙古和国家审定。适宜在东华北、西北春播中晚熟区和山西南部等黄淮海夏玉米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在P群玉米种质沈137抗病鉴定结果的基础上,系统评价了沈137高抗弯孢叶斑病、灰斑病,兼抗大斑病、小斑病、南方锈病、穗腐病、茎腐病、丝黑穗病和矮花叶病等9种病害的抗病性及其抗病基因丰富而稳定的遗传特性。沈137是国内骨干自交系中抗病种类最多的自交系之一。充分利用沈137这类多抗资源及深入挖掘其应用潜力将成为应对玉米病害突发所带来生产隐患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Open pollinated maize varieties are one of the best options for farmers who cannot afford the cost of hybrids, cultivating maize in low potential environments and cannot pay for inputs such as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use farmers’ input and feedback on selection of well-adapted, high-yielding, and disease-tolerant maize varieties. Treatments were arranged incompletely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Gibe-1 was better preferred open pollinated maize variety by famers due its cob length, disease tolerance, good husk cover and yield. Gibe-1 provided the highest grain yield in South Achefer (8.8 t ha-1) and the best performing genotype across environments with grain yield of 7.8 t ha-1. Gibe-1 also had a good reaction to common leaf rust and tercicum leaf blight. GGE biplot analysis classified testing environments in to four mega environments and showed high influence of the environment to grain yield with the contribution of variation 59.59% by the environment, 7.25% by the genotype, and 18.38% by interaction. Gibe-1 was identified as the most ideal open pollinated maize variety which produced the highest mean grain yield and was the most stable. Therefore, Gibe-1 is recommended as a potential open pollinated maize variety for Jabitehinan, South Achefer, and similar agro ecologies.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选育持久抗耐多种病害的小麦核心抗病种质,以奥地利黑麦、中间偃麦草和野生二粒小麦为抗源,采用单交、复合杂交、回交、阶梯式杂交等多种组配方式,将基因逐步累加、聚合到一起。选育中以不丢失抗性基因为前提,以抗旱耐寒为适应性选择的基本标准。育成的小麦新品系远丰139半冬性,耐寒、抗旱,株型结构好,产量高,品质好。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系鉴定对条锈病免疫,对白粉病和叶枯病高抗,中抗赤霉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检测中心分析,品质达到国标精制级面条用小麦粉标准。2005年陕西省区试较对照小偃22增产5.6%。  相似文献   

15.
以10份先锋改良父本玉米自交系为供试材料,以2份先锋骨干母本自交系(PH 6 WC、PHHJC)和2份课题组改良先锋母本系(丹L 658、丹5866)为测验种,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7个玉米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测定,并在自然发病的条件下对10份自选系进行了抗3种叶斑病(大斑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病害评价。结果表明,丹Y 6882、丹Y 5327、丹Y 3123等3个自选系产量等性状一般配合力较高,且与多个测验种组配出高产组合,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丹Y 5327和丹Y 3123对3种叶斑病表现出较好的抗性,丹Y 6882较感叶斑病。  相似文献   

16.
粮饲兼用玉米品种陕单19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饲兼用玉米单交种陕单19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专用玉米研究室,1997年用自选自交系Y75作母本,本所自交系武308作父本杂交育成。经过2000~2002年陕西省夏播玉米区域试验、生产示范试验,表现出结实性好,适应性强,综合抗性突出,成熟青枝绿叶,子粒产量高,茎叶产草量高,可籽粒饲用和粮草兼用等特点。适用于陕西乃至黄淮海区夏播或华北春播地区推广种植,该品种已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玉米新品种‘中科玉505’特征特性的分析,为该品种在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以此为基础,结合选育过程的体会,以期为玉米商业育种体系构建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以自选系CT1668为母本、CT3354为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中科玉505’,基于国家和省级区域试验试多年多点数据,对其产量表现及其农艺性状、抗旱性、耐高温性、耐密性、籽粒品质和青贮的饲用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产量比对照种‘先玉335’平均提高3.4%,‘郑单958’平均提高8%以上,在穗长、穗粗、行粒数、单穗粒重和出籽率等穗部性状优于对照;抗旱性达到“极强”标准,耐高温性达到“中等”水平,同对照‘郑单958’相当;籽粒容重746 g/L,粗蛋白含量10.1%,粗脂肪含量3.36%,粗淀粉含量74.26%,赖氨酸含量0.3%;秸秆的相对饲用品质优于‘先玉335’和‘郑单958’。该品种为新型优良玉米杂交种,具备很强的推广前景和价值。在玉米商业育种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新品种市场安全性评价、制种产量、茎腐病、穗腐病、大小斑病、南方锈病、合理密植与控制倒伏等因素,建立有限回交与大群体逆境筛选相结合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玉米新品种陕单8813是陕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系L102为母本,外引系瓦138为父本杂交育成。2003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产量高,抗病性强,籽粒品质好,适应性广的特点;春播生育期120~130d,夏播100~105d,适合陕西省及其同类地区春播或早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9.
玉米种质资源大规模多年多点多病害的自然发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害是影响玉米生产的重要因素。利用品种的抗性是控制玉米病害的经济、安全和有效措施。2016—2019年间,在黄淮海和东华北地区,首次对2000份来源广泛且遗传背景丰富的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多年多点多病害的田间自然发生条件下抗病性鉴定,部分材料在西北地区也进行了田间鉴定,重点调查了小斑病、茎腐病、瘤黑粉病、弯孢叶斑病、南方锈病、粗缩病、大斑病、灰斑病和丝黑穗病的抗病性。综合4年共10个不同环境的自然发病下抗性鉴定数据表明,自然发病鉴定的结果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表现为年度间和地域间的差异。在所有鉴定的病害中,小斑病在多个年份和多个鉴定点的发病均比较充分, 11份种质对该病害表现出稳定抗性;茎腐病、大斑病和灰斑病,在不同年份的部分鉴定点发病较为充分,对这3种病害表现抗病的种质分别为440、356和423份,综合抗性鉴定结果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仅在1个鉴定点发病较为充分,南方锈病和丝黑穗病在所有鉴定点均发生较轻,鉴定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筛选出一批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多种病害均具有稳定抗性的材料,其中JN15、953、沈977、68122、K21、SC24-1、17MC7211、17MC7223、郑591、161191等种质的综合抗性突出,对种质的利用及后续人工接种精准鉴定的种质选择具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川中丘区不同玉米品种春、夏播茎秆抗倒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川中丘区玉米的茎秆特性与抗倒能力及其产量的差异,鉴选抗倒伏与耐夏播能力强的品种,以四川省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的10个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春、夏播2个播期,比较研究了吐丝后7 d茎秆的形态特征、基部节间的机械强度与倒伏发生情况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夏播较春播更易发生倒伏;不同品种的茎秆特征、基部节间的机械强度以及籽粒的产量均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受播期的影响较大。夏播与春播相比,植株的株高和穗位变高,基部节间变长变细,压碎强度和折断强度下降,抗倒伏能力减弱,产量也降低,但这种变化的幅度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成单30是一个较好的夏播品种,抗倒能力强,产量也较高;而正红505耐夏播能力相对较弱,但春播抗倒伏能力较强,可作为春播品种进行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