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蟾蜍用途 蟾蜍俗称癞蛤蟆,属两栖纲,蟾蜍科,是变温动物,分布于我国各地.蟾蜍有两大药用原材部位,一是蟾酥,二是蟾衣,都是极其珍贵的中药材.蟾酥就是蟾蜍耳后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蟾衣是蟾蜍的角质层表皮.前者可利用镊子等硬物从蟾蜍体上刮取,后者可由蟾蜍自然蜕壳获得.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农技师,养殖研究蟾蜍多年,经验丰富,效益可观。据介绍:蟾蜍俗名癞蛤蟆,过去在农村野生蟾蜍遍布都是,一只母蟾蜍每年可产卵3000到5000粒,经过人工饲养一年后,每只蟾蜍可达75克左右。人工养殖蟾蜍采集中药材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通过在稻田、水库、池塘、菜园,荒地等场地养殖蟾蜍,以蟾治虫,以虫养蟾,即降低养殖成本,又达到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可谓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农技师,养殖研究蟾蜍多年,经验丰富,效益可观。据介绍:蟾蜍俗名癞蛤蟆,过去在农村野生蟾蜍遍布都是,一只母蟾蜍每年可产卵3000到5000粒,经过人工饲养一年后,每只蟾蜍可达75克左右,人工养殖蟾蜍采集中药材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通过在稻田、水库、池塘、菜园,荒地等场地养殖蟾蜍,以蟾治虫,以虫养蟾,即降低养殖成本,又达到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可谓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农技师,养殖研究蟾蜍多年,经验丰富,效益可观。据介绲蟾蜍俗名癞蛤蟆,过去在农村野生蟾蜍遍布都是,一只母蟾蜍每年可产卵3000到5000粒,经过人工饲养一年后,每只蟾蜍可达75g左右。人工养殖蟾蜍采集中药材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通过在稻田、水库、池塘、菜园,荒地等场地养殖蟾蜍,以蟾治虫,以虫养蟾,即降低养殖成本,又达到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可谓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5.
蟾酥的采集与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用蟾蜍,是指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俗称癞蛤蟆或蛤蟆。 蟾蜍干、蟾蜍衣、蟾胆和蟾酥(取其耳后腺与皮肤腺上分泌的白浆状物制成),都是重要的中药材,是许多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农技师,养殖研究蟾蜍多年,经验丰富,效益可观。据介绍:蟾蜍俗名癞蛤蟆,过去在农村野生蟾蜍遍布都是,一只母蟾蜍每年可产卵3000到5000粒,经过人工饲养一年后,每只蟾蜍可达75克左右。人工养殖蟾蜍采集中药材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通过在稻田、水库、池塘、菜园,  相似文献   

7.
蟾蜍是一种价值很高的食、药蛙类两栖爬行动物。蟾蜍全身是宝,蟾蜍自脱的表皮(蟾衣)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等功效;蟾蜍从耳后腺采集的浆液,加工成的蟾蜍在医疗中常用作兴奋药等。蟾衣与蟾酥是名贵中药材,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干蟾肉是消费者的新宠,其味美细腻,滋补健身,极受消费者青睐,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使原本常见的野生蟾蜍资源枯竭,随着市场的需求,人工养蟾已成为特种养殖的热门趋势。  相似文献   

8.
正一、项目优势蟾蜍俗称癞蛤膜,属蟾蜍科两栖动物,常见的有中华大蟾蜍、花蟾蜍、黑眶蟾蜍等品种。从蟾蜍身上提取的蟾酥、蟾衣均是非常珍贵的中药材。《本草纲目》《中华医药全典》《中草药大全》等对其价值均有阐述。蟾酥是指蟾蜍耳后腺、皮肤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它作为药材使用对治疗心力衰竭、口腔炎、咽喉炎、龋齿痛、咽喉肿痛等具有  相似文献   

9.
蒋张林  蒋卫月 《新农村》2001,(11):16-16
1.蟾蜍的用途蟾蜍俗称癞蛤蟆,属两栖纲,蟾蜍科,是变温动物,分布于我国各地。蟾蜍有两大药用原材部位,一是蟾酥,二是蟾衣,都是极其珍贵的中药材。蟾酥就是蟾蜍耳后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蟾衣是蟾蜍的角质层表皮。前者可利用镊子等硬物从蟾蜍体上刮取,后者可由蟾蜍自然蜕壳获得。2.生活习性蟾蜍的生活习性主要有“七大”特点:一是抱团性,初春、深秋“抱团”于水中嬉戏;夏季“散团”活动找饵料,水中陆地都有其踪影;冬初开始长期“抱团”冬眠至初春。二是怕光、喜暗、喜湿;三是  相似文献   

10.
张伟是湖北省枣阳市刘升镇的农民。1998年秋天,他在某报刊上看到有关蟾酥、蟾衣药用价值的报道后,便开始养殖蟾蜍。蟾蜍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经济动物。蟾酥是蟾蜍的头部耳后腺和皮肤腺分泌的白色乳浆的干燥品,是我国传统名贵药材之一,是六神丸、梅花点舌丹、一粒珠等30多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蟾蜍  相似文献   

11.
<正> 蟾衣(皮)具有清热拔毒、消肿散结,止痛镇静等功能,是一种能治一切恶肿等疑难杂病的“天然妙药”。然而,蟾蜍(癞蛤蟆)有边蜕皮边吃、蜕完、吃光的怪习,所以,极难找到。开展人工养蟾蜍,利用高新技术采集蟾衣,可获取这种稀药。目前,蟾衣价格为8000~10000元/kg。用无任何药物刺激的技术,所采集的蟾衣,药用价值高,也不伤害蟾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技术操作要点介绍如下。 1 蟾蜍品种的选择:用来蜕衣的蟾蜍应体大、肉肥、健壮、无损伤,这是高产的基础。因此,宜选择中华蟾蜍及其亚种和头盔蟾蜍、黑眶蟾蜍,盘谷蟾蜍,喜山蟾  相似文献   

12.
<正>蟾蜍,俗名癞蛤蟆,两栖动物纲,目前有两个属17个种和亚种,其中中华大蟾蜍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其次是黑眶蟾蜍和花背蟾蜍。蟾蜍全身都是宝,可加工成干蟾衣、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传统名贵中药,有解毒、消肿、止痛功效等作用,对治疗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具有非常高的开发价值。1蟾蜍的生物学特征1.1蟾蜍的形态特征蟾蜍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越  相似文献   

13.
一、蟾蜍的用途 蟾蜍俗称癞蛤膜,属两栖纲,蟾蜍科,是变温动物,分布于我国各地.蟾蜍有两大药用原材部位,即一是蟾酥,二是蟾衣,都是极其珍贵的中药材,当代本草纲目<中华本草>及<中华医药全曲>中均有阐述.蟾酥就是蟾蜍耳后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蟾衣是蟾蜍角质层表皮.前者可利用镊子等硬物件从蟾蜍体刮取,后者可由蟾蜍自然蜕壳下来获得.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2001,(8)
绍兴县柯桥镇里庄村吴春林、德清县南路乡双桥村王建平来信询问有关蟾蜍饲养、加工等情况,现简要回答如下:蟾蜍俗称癞蛤蟆,全世界有300多种,我国有15种,常见的为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蟾蜍的耳后腺和皮肤的分泌物可制成蟾酥,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强心、镇痛、抗毒、止血、利尿、抗癌等功效,是六神丸等中药制剂的主要成分。蟾头、蟾皮(活蟾蜍剥下的皮)、蟾肝、蟾胆等也均可作药用。蟾蜍去除内脏后制成的"干蟾"有消肿解毒的功效,主治痈肿疮毒等症。  相似文献   

15.
<正>蟾蜍俗称癞蛤蟆,属两栖纲蟾蜍科变温动物。蟾蜍的蟾酥、蟾衣都是极其珍贵的中药材。蟾酥即蟾蜍耳后腺分泌的白色浆液,蟾衣是蟾蜍角质层表皮。近几年,由于生态环境改变及人为滥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农技师,养殖研究蟾蜍多年,经验丰富,效益可观。据介绍:蟾蜍俗名癞蛤蟆,过去在农村野生蟾蜍遍布都是,一只母蟾蜍每年可产卵3000到5000粒,经过人工饲养一年后,每只蟾蜍可达75克左右。人工养殖蟾蜍采集中药材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通过在稻田、水库、池塘、菜园,荒地等场地养殖蟾蜍,以蟾治虫,以虫养蟾,即降低养殖成本,又达到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可谓一举多得。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农技师采取收购蟾衣的方法,达到一定的量,并向出售人进行奖补,推动养殖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正我出技术你生产,你产我销同赚钱。蟾蜍身上提取的蟾酥、蟾衣是国内外紧缺的药材,因而它们被誉为"蟾宝"。近年来,由于很多地方生态环境日趋严峻,野生蟾蜍数量急剧减少,因此蟾蜍养殖是一项前景十分广阔的项目。水田、菜地、荒地、泥沼、坡地和林地,蟾蜍都能繁衍生息。蟾蜍以昆虫和浮游生物为食,繁殖力很强,养殖技术比较简单。养殖蟾蜍和加工其产品投资小、产量高、利润丰厚,以养殖2000只蟾蜍生产蟾衣为例,其经济效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市场前景 蟾蜍又叫癞蛤蟆,是一种价值较高的两栖动物。蟾蜍全身都是宝,蟾酥、蟾衣、蟾皮都可入药,现在国内生产的中成药中含有蟾蜍产品的超过100多种。近年来一些地方开始人工养殖蟾蜍。人工养殖蟾蜍对饲养场地要求不高,房前屋后庄稼地均可养殖,而且蟾蜍各地都有,种源易得,养殖成本小。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技术人员,在繁殖蟾蜍上取得了成功,就解决蟾蜍安全过冬介绍了三条经验:一是在饲养场中间或周边地带开挖几条水沟,沟总面积占场地面积10%~20%,沟内蓄水30~100cm深,北方还应深些。每平方米水面放养10,30只蟾蜍。寒冬季节结冰,早上应把冰面打破,以利氧溶入水中,不因冰封而导致水下蟾蜍窒息死亡。二是晚冬和早春温差低,可将蟾蜍放入室内,利用缸、盆、桶加水20cm深,然后放人蟾蜍。  相似文献   

20.
最近10多年来,随着药材市场上动物类中药材交易价上扬,蟾酥、蟾衣、蟾干等市场价也日渐上升,主要是由于生态环境日益变化而导致野生蟾蜍生存量急剧下降,加上国内许多地区人们食用蟾蜍肉习惯由来已久,更是视蟾蜍肉为青蛙肉吃,饭馆中蟾餐日益火爆,售价不扉。因此,蟾蜍药材产品濒临枯竭,使一些地区很难捕捉到用于地道中药材的蟾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