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改进花生高产优质生产技术,选用花生高产远杂9307和远杂6这2个品种,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在花生出苗后不同时期进行化控处理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施肥条件下,花生品种对花生籽粒蛋白质含量及产量、粗脂肪的产量和脂肪酸组成均无明显影响;在花生出苗后50 d进行化控时,远杂9307比远杂6的花生产量增加1.2%;与花生出苗后30 d化控相比,在花生出苗后50 d化控的农艺性状、粗脂肪产量、蛋白质产量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较高,其中,产量增加11.0%。花生出苗后50 d化控+远杂9307是较优的花生高产组合,产量为4 086.9 kg/hm~2。  相似文献   

2.
分析不同耕作模式下花生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具体表现,从而促进花生有效生长,提升花生产量。以豫花9326花生品种为试验对象,试验组为玉米花生间作、玉米花生轮作,对照组为花生多年连作,分析不同耕作模式对花生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结荚期、饱果期、收获期,玉米花生间作和玉米花生轮作模式的花生植株主茎高和侧枝长、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玉米花生间作模式最高;玉米花生间作和玉米花生轮作模式的花生叶面积指数、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玉米花生间作模式最高;与对照组相比,玉米花生间作和玉米花生轮作模式的花生单株结果数、荚果产量、籽仁产量、千克果数、千克仁数、出仁率较高,其中以玉米花生间作最高。综合来看,玉米花生间作模式表现最佳,其次是玉米花生轮作模式,均可以促进花生的生长,增加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3.
2011年广东花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在全球花生产量增长、我国花生产量再创新高、国内花生价格持续走高的行业背景下,广东花生产业产销两旺,产量同比增加4.18%,增幅较大,消费需求旺盛,全省所需花生总量的2/3需从外省调运.花生育种科技、加工科技继续走在国内前列.同时分析了广东花生产业存在的不足,并对广东花生产业提出了科学规划、加大科技投入、打造品牌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不同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对系统产量及土地当量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3月-2019年8月广东省湛江市农科院内的玉米、花生作物试验田,间作模式分别:为八行玉米、八行花生;四行花生、四行玉米;玉米单作;花生单作。通过研究四种作业模式的系统产量、土地当量比,对比分析不同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对系统产量和土地当量比的影响。结果:两种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受玉米对营养物质、水分、关照等条件的竞争,间作花生单产量相对花生单作模式的单产量有所下降。系统产量整体收益相对提高,通过系统平衡收益,玉米、花生间作的,平均每亩的系统产量分别是482.4公斤、164.9公斤,单作玉米亩产719.8公斤,花生亩产263.1公斤。这说明间作模式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结论:不同玉米花生间作模式通过合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有助于提高系统产量,从而提高同一土地玉米与花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2014年全球花生产量同比增幅较大,增幅为9.22%;我国花生产业却逆势而行,不升反降,花生产量更是7年来首次下降.广东花生产业保持稳定,种植面积及产量同比小幅增长,粤北和粤西地区花生总产量最高,占全省产量的76.26%.2014年广东花生价格大幅下跌,年底价格比年初下跌38%.2014年,广东省花生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2.2%,物质投入、劳动力投入对产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针对2014年广东花生产业实际情况,建议政府在花生产业的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花生标准化生产推广、花生深加工研究、花生产品市场流通与营销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6.
2013年全球花生产量同比增幅较大,增幅为11.73%。我国花生种植面积略减,但产量继续实现六连增。广东花生种植面积及产量同比小幅增长,粤北与粤西地区产量最高,占全省的75.75%。广东花生价格继续大幅回调,人工与土地成本上涨较快,花生种植单位面积利润大幅下滑,降幅达66.78%。2014年,4个广东花生新品种得到专家审定并公告。花生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1.50%,人工成本的上升对花生产业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需要通过政策调控与引导,采取控制花生种植面积、降低生产成本、推广效益高的新品种、发展花生深加工、扩大花生消费、增加花生出口、构建临时收储制度等措施,稳定花生价格,促使花生产业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花生育苗比直播的破土、出苗速度快,出苗率高.花生移栽十分容易成活,移栽花生的成苗率高和空穴率低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最重要原因.移栽花生的有效(早)花、果针多,无效分枝及未入土果针少,对提高花生产量十分有利.移栽花生的单位面积产量显著高于直播花生.在花生生产中可以采取苗床育苗、不带土或带少量土移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玉米间作花生不同模式,筛选适宜的间作模式。[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以玉米、花生、原粮产量变化为指标,对不同间作模式进行优选。[结果]1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模式收获花生产量最高,2行玉米+1行花生间作模式收获玉米产量最高,2行玉米+2行花生间作模式收获原粮产量最高。[结论]2行玉米+2行花生是最高效的间作模式,即最佳的玉米、花生间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9.
《农技服务》2016,(14):23-24
引进新品种11个品种,以本地品种为对照。通过比较试验,珍珠红花生、黔花生四号、黔花生六号、黔花生五号产量较高,白皮花生、花皮花生、黑皮花生等几个特色品种产量较低,贵阳红皮、濮壮28、粤油31号、黔花生1号作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10.
花生/黑麦一年两作条件下黑麦适宜播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河北省花生/黑麦一年两作条件下黑麦的适宜播期,采用大田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黑麦不同播期对花生/黑麦一年两作中黑麦产草量、蛋白产量、地上部分养分蓄积量以及后茬花生荚果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黑麦地上部分氮磷钾养分蓄积量和花生荚果产量与黑麦干草产量的相关性。2 a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黑麦产草量、蛋白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而蛋白含量和后茬花生荚果产量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黑麦地上部分氮、磷、钾养分蓄积量与其干草产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花生荚果产量与黑麦干草产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因此,在河北省春花生收获后,应尽早播种黑麦。为了减少黑麦生长对土壤养分的过度消耗,保证后茬花生的高产高效,在黑麦生长过程中应进行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11.
近年,由于受国内油料作物紧缺形势的影响,扩大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被国家提上日程。花生也是油料作物之一,随着花生种植地产生的经济效益日益提高,商水县的花生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增加,并且花生种植户也有连年种植的愿望。但花生的重茬问题影响到花生的产量和品质,花生重茬种植会导致花生植株瘦弱,病虫害严重,果实少且小,品质差,造成花生产量减少。重茬地块花生产量一般减少20%~30%,有些地块花生产量可减少50%以上。  相似文献   

12.
优质花生"鲁花11"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鲁花11”为试验材料,试验研究了异地调种对花生产量的影响、不同种植密度与花生产量的关系、种衣剂对花生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及产量影响、生物有机肥对花生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等。试验结果表明:异地调种种植可增产9.3%;合理种植密度为15万穴/hm2;种衣剂包衣可降低蚜虫与根茎腐病的发生率,增加花生产量,亩增产率达11.6%;追施生物有机肥不仅可提高花生油脂与粗蛋白含量,还能提高花生产量,以追施2100kg/hm2产量最高、追施900kg/hm2油脂和粗蛋白含量最高;全县综合运用“鲁花11”高产栽培技术,平均增产率达20%。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基于商丘市高油酸花生产业发展实际需要,以探索推进商丘食用菌产业与花生产业协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路径,通过设立田间对比试验,比较分析了施用平菇菌渣对高油酸花生产量、产量构成要素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了菌渣替代复合肥以提升高油酸花生种植经济效益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施用一定量的平菇菌渣替代复合肥应用于高油酸花生豫花65,对于花生产量、产量构成要素相关指标均具有较好的提升作用;施用菌渣7 500.00 kg/hm2替代50%复合肥时,高油酸花生的产量、平均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花生荚果产量与主要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1个花生新品系的9个数量性状与荚果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花生荚果产量与各产量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结果枝数>饱果率>百果重>主茎高>侧枝长>叶斑病>单株结果数>生育期>市斤果数.说明花生荚果产量主要取决于花生的结果枝数、饱果率和百果重.为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花生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花生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花生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的排列顺序为:单株饱果数>单株分枝数>百果重>生育期>单株秕果数>主茎高>第一对侧枝长>500g果数。在花生育种工作中,为了提高花生产量,应以单株饱果数、单株分枝数和百果重三个影响花生产量的主导因素为主攻目标,进行花生高产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6.
我国花生分布非常广泛,南起海南岛,北到黑龙江,东自台湾,西达新疆,都有花生种植,但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省,其产量占全国花生产量的60%以上。我国花生种  相似文献   

17.
花生叶斑病是花生主要叶部病害之一,也是山东省花生发生面积最大的病害。叶斑病主要在花生中后期为害叶片、茎秆等,而花生中后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叶斑病的发生和为害直接影响花生产量和品质。本文简述了花生叶斑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旨在为防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花生地下害虫的危害是阻碍花生面积扩大的首要因素,防治方法不当是影响花生产量与品质的关键因素,选择改善地下害虫防治方法是推动花生高产稳产的主要措施。从高毒、低毒、无公害农药的演变到现在的物理防治,不断提高花生的产量与品质,促进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气象因子的开封市花生产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封是河南省内花生种植面积最大,商品率最高的区域。气候因子的变化常常引起花生产量的波动。该文使用1991-2010年的开封市花生产量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利用滑动平均的方法,将花生气象产量和趋势产量进行分离处理,分别建立相应的回归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气象因子的开封花生产量预测模型。并对模型效果和精度进行了模拟检验,检验证明该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以作为开展花生产量预测业务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云南花生品种及高世代材料收获指数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为云南花生资源应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云南68份花生品种及高世代材料经田间种植获得相关农艺性状,应用DPS7.05软件进行相关、通径和聚类分析。【结果】云南花生品种及高世代材料总分枝数和结果枝数偏多,单株产量较高,但出仁率偏低,属小粒花生类型,平均荚果收获指数0.31,籽仁收获指数0.18;其荚果和籽仁收获指数与单株荚果数、荚果产量、百果重和结果枝数密切相关,籽仁收获指数还与籽仁产量、出仁率、百仁重密切相关;主要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将参试68份花生品种和高世代材料分为5大类群。第1类群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和单株荚果多,生物产量、荚果产量、籽仁产量高,荚果和籽仁收获指数较高;第2类群单株结果数较多,生物产量、荚果产量、籽仁产量较高,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高,荚果和籽仁收获指数高。【结论】云南花生通过适当控制单株生长、增加种植密度,可提高花生各经济性状指标,进而获得较高的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有助于提高花生的收获指数。在育种策略上可以采用云南花生品种间杂交,也可通过云南花生与北方大花生种质材料杂交,实现优良性状的聚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