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育期及各个阶段间的时间长短对鉴定春小麦品种在具体栽培条件下的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把春小麦品种按不同地理生态来源分组,以确认其每个栽培地区所特有的发育类型。旱地作物的生育特点决定于水、热因子的节奏性。在灌溉条件下,作物对降雨周期性的依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北疆春小麦科学灌溉提供参考,根据北疆地区26个气象站1961-2016年气象资料与春小麦生育期资料,应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及调整后的相关作物系数,估算春小麦各生育阶段作物需水量与灌溉需水量,并探究其气候成因。结果表明,56年中,北疆地区春小麦作物需水量与灌溉需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其中,抽穗-乳熟期作物需水量与灌溉需水量最大,作物需水量在拔节-抽穗期减势最明显,灌溉需水量在乳熟-成熟期减势最明显;气象因子与春小麦各生育时期需水量与灌溉需水量均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降水量影响最显著,日照时数与平均相对湿度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3.
授粉处理对“度尾文旦”柚果皮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授粉处理对"度尾文旦"[Citrus grandis(L.)Osbeck.Cv.Duweiwendan]柚果实发育期间内源赤霉素(GA3)、脱落酸(ABA)、生长素(LAA)和玉米素核苷(ZR)的影响.结果表明:"度柚6号"和"琯溪蜜柚"授粉对"度尾文旦"柚果皮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大致类似;授粉处理增加了授粉后30~60d及授粉后90~120d的ABA含量;授粉处理增加了"度尾文旦"柚果实细胞分裂初期和授粉后60~130d的GA3含量:授粉处理降低了授粉后40~90d的ZR含量,增加了授粉后90~140d的ZR含量;授粉处理降低了"度尾文旦"柚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的LAA含量;授粉处理增加了"度尾文旦"柚果实发育期间尤其是授粉后90~140d的ABA/(ZR LAA GA3)的比值.  相似文献   

4.
小麦主要种植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水分通常是限制因子.植物利用有效水分保持地上部发育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其根系.在营养生长期,虽然土壤剖面上层的水分可以利用,然而在半干旱气候中,籽粒灌浆期常常无水可用,只有深层根系才能促进籽粒灌浆(Behletal,1986).弄清基因型根系纵向和横向分布的弹性,作为雨养条件下的适应性与地上部发育的机理,将有助于小麦育种者为既定环境培育相应丰产的品种.本研究在灌溉和雨养条件下探讨了春小麦突变体及其母本品种根系的分布和地上部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北哈萨克斯坦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不但夏季昼夜温差大,而且干旱时间长,水热参数的分配极不均匀.在个别年份,不同禾谷类作物品种的发育及其对气候条件变化的反应形成了明显的生物学规律.因此,在该区的许多州都特别重视种植春大麦.与春小麦比较,春大麦具有许多珍贵特性,其营养生长期较短,仅85-90天.这一特性使春大麦比春小麦较耐迟播(从6月1日到5日),而收割期反比春小麦提前5-10天,从而避开了6月晚霜和8月早霜的危害.春大麦含有16-18%的蛋白质,每百克蛋白质中含有3.6  相似文献   

6.
单叶积温已被用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动态发育模型中描述叶的阶段性发育.春化作用控制冬小麦发育进程.本试验旨在确定春化作用是否影响冬小麦产生叶片所需积温.在人工气候室和室外钵中分别种植"Stephens"的预春化处理和未春化处理萌芽种子.室外钵栽植的植株自然地通过春化阶段,播前春化处理对生长、发育和开花均没有影响.人工气候室里两种方法处理萌芽种子的植株在经春化处理的植株达到开花之前,单叶积温或主茎总叶数没有差异.未春化处理植株继续产生分蘖直到试验结束,然而春化处理植株于拔节期停止分蘖.这些结果支持了在摸拟春化处理和未春化处理的冬小麦幼苗的叶片发育时,单叶积温应用一个恒定值的观点.然而也显示出了摸拟作物叶片冠层发育需要塑造合理的春化效应模型.  相似文献   

7.
许多植物的特性及生育进程取决于其发育时期,故需对不同时期进行清楚的描述。除了科学上的用途外,这种法则也适用于玉米大田种植者,因为有关种植措施的决策常常与作物的发育时期有关。本研究旨在提出一种用于西欧条件下玉米物候学的详尽时期描述及十进制法则。本文综合了Hanway(1979)和Schtitte等(1981)的发  相似文献   

8.
不同杂草对小麦的影响各不同,为比较它们的竞争能力,有人已提出"竞争指数"这一概念.Aarte和Visser(1985)提出"标准杂草单位"的概念,可预先确定杂草群体的经济阈值.Hakansson(1988)根据一种杂草与另一种杂草影响之下的作物产量之比提出"单位产量比"的概念,并证实这一比值将随时间和杂草密度的变化而变化.Wilson(1986)根据有杂草田作物株重与无杂草田作物株重之比提出"作物当量比"的概念,用以表示该杂草的竞争力.单一杂草"作物当量"之和为"总作物当量",它被用来预测被多种杂草混合侵染田的作物产量损失,但这一方法忽视了杂草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9.
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美国北大平原地区的主要作物之一。灌浆期间的高温胁迫是春小麦增产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在北大平原的南部尤为如此。开花期对8个春小麦基因型的旗叶进行了电解质渗漏或膜稳定性(MT)试验,试验结果与种植在三个不同点上的那些基因型的产量相关。这些基因型来自两个杂交组合,两个组合中的亲本对该地区或热胁迫气候既有适应的,也有不适应的。三个试验点分别代表北大平原的北、中、南部地区。根据MT值,这8个基因型可以分为耐热型(HT,n=4)和敏感型(HS,n=4),HT型和HS型在大平原的中,北部获得了相似的籽粒产量。然而在南部试验点上(与其它两个点相比,该点灌浆期气温相当高),HT型比HS型增产21%,它们的产量分别为4.28Mg/ha(兆克/公顷)和3.55Mg/ha。在北、中、南三个试验点上,七月份平均温度依次为19.5、21.7和23.4℃。从本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MT检验是选择HT型春小麦的一个有效选择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干旱区春小麦耕作模式的选择提供依据,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传统耕作(CT)、秸秆还田(CS)、免耕不覆盖(NT)和免耕覆盖(NTS)四种耕作模式对干旱区春小麦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模式下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的累积量随生育时期均呈"S"型曲线增长,均在开化后30 d达最大值,且在CS、NT和NTS处理下总干重最大值分别比传统耕作(CT)高15.40%、24.58%和35.17%,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在整个籽粒形成期内总干物质增加速度表现为NTS>NT>CS>CT;与传统耕作(CT)相比,CS、NT和NTS的籽粒干物质积累速度分别提高了14.68%、31.57%和45.92%.处理NTS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均优于其他处理.进一步分析表明,NTS产量提高的原因是由于光合产物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发生变化,收获指数增加,使籽粒所占的百分率得以提高.另外,免耕覆盖能增大春小麦籽粒灌浆速度,延长灌浆时间,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合成和花后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目的在于获取盐渍条件下氮素循环的基础资料。首先调查土壤中盐分应力对固氮的影响。设置3种处理,选NaCl含量分别为0(S_0),4000(S_0),8000(S_2)ppm的稀释海水作培养基,在不施N条件下种植4个星期,所种作物分别是紫色苜蓿(不耐盐),豇豆和扁豆(耐盐豆类)。分别测定这3种植物生长期内干物质和氮素累积量。其次以土壤培养法和洗脱法评价盐应  相似文献   

12.
大豆资源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合作用是决定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则是表示植物光合能力的常用指标.在盆栽条件下,利用LI-6400光合仪测定了162份大豆品种(系)R6时期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等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参数间的相关分析表明4个光合参数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参数的变异特点分析表明,4个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在品种(系)间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差异,变幅较大,且呈现典型的数量性状分布特点,育种潜力较大.以光合速率作为选择指标,筛选了15份优异种质,为今后高光效育种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3.
轮回选择是玉米育种程序中的组成部分,而且在其它作物中也日趋重要。Sprague等(1977)、Gardner(1978)、Hallauer等(1978)、Hallauer(1984)对不同的轮回选择方法及应用已有过讨论。用于群体内改良的轮回选择法包括混合选择、S_1、S_5、全同胞群体(FS)、修改FS(MFS)、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几年,在小麦育种工作中,广泛采用不同发育类型间的杂交。育种家试图藉助这种方法把冬小麦(千粒重高,抗倒伏等)和春小麦(结实性高,对某些病害免疫性强等)的优点结合在杂种中。目前对这种杂种群体中的大多数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形成的生理学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直到现在还没有关于在人工  相似文献   

15.
(续上期) 第二部分红麻 1分布及栽培品种 红麻原产热带地区的印度、孟加拉等国,是喜温喜湿的短日照作物,生长期间的平均温度要求在20℃以上,年降雨量在500mm以上.红麻作物耐盐碱、抗旱、耐涝、耐贫瘠性较强,在我国北纬18-45度区域内,南起海南省,北至黑龙江,西到新疆广大地区都有栽培.我国红麻作物主要分布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的黄淮海以南地区,以河南、安徽、四川、湖北面积最多,其次为广西、福建、江西等省(区).  相似文献   

16.
施氮时期对地膜春小麦叶片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施氮时期对地膜春小麦衰老的影响,以春小麦陇春20号为材料,采用管栽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氮时期地膜春小麦叶片的叶绿素、蛋白质、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质膜相对透性.结果表明,在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追施氮肥较对照(不追施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125%、70.83%和52.08%;叶片蛋白质含量在施氮后15~20 d迅速上升,拔节期和孕穗期施肥较明显,比对照分别增加8.06%和10.84%;而叶片MDA含量和电导率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均呈下降趋势,较对照叶片MDA含量分别降低16.26%和15.02%,电导率分别降低5.65和3.6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中后期施氮能延缓地膜春小麦叶片衰老,延长叶片功能期.  相似文献   

17.
陇春23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和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实施国际穿梭育种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原代号CM4860.1999年参加新品系比较试验,2000年参加甘肃省东片水地春小麦区试预备试验,2001-2002年参加甘肃省东片水地春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4年11月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2008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8.
灌浆期不同阶段高温胁迫对春小麦籽粒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浆期短暂高温胁迫严重影响小麦产量。为了明确灌浆期不同阶段短暂高温胁迫对春小麦籽粒生长的影响,以强筋春小麦品种龙麦26和龙麦30为试材,在人工气候室(25℃/15℃)精确控温和人工温室形成绝对高温胁迫的条件下,分析了灌浆期不同阶段5d短暂高温胁迫对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浆期不同阶段短暂高温胁迫处理中,两个小麦品种均表现为:前期高温胁迫对粒重影响最大,达极显著水平(P0.01);随着高温胁迫处理时期的后移,粒重降低幅度逐渐减小;后期(花后25d)高温胁迫对粒重影响不显著。灌浆期缩短是导致粒重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由于全世界可垦地资源匮乏,人均耕地面积减少,所以,在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提高粮食生产,依靠广种薄收已行不通了,只有培育适应性强的集约型品种才是可靠的出路。苏联哈萨克共和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早已有计划地研究各种不良气候因素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及籽粒品质的影响。同时,十分注意遗传和育种中的生理学原理,并已在小麦的育种及栽培技术的运用上取得了突出成绩。该所除了研究麦类作物的一般生理问题外,还研究了高抗丰产冬、春小麦品种育种中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气候条件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2009-2010年采用分期播种研究了高海拔旱作区不同气候背景下春小麦籽粒增长对水、热条件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高海拔地区春小麦籽粒增长呈"S"型变化,最大增长量出现在乳熟期前后。灌浆期间积温、降水量与累积生长量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在春小麦籽粒增长期间,积温每增加50℃.d,累积生长量增加2.3g.株-1.d-1,降水量每增加10mm,累积生长量增加1.4g.株-1.d-1。灌浆期间0~100cm土层有效水分贮存量与春小麦千粒重相关达显著水平,0~10cm土层有效水分贮存量每增加10mm,小麦千粒重增加3.6g。灌浆日数与最终千粒重相关达极显著水平,灌浆日数每增加1d,最终千粒重增加0.01g,灌浆时间延长千粒重增加。不同播期最终千粒重与实测产量相关系数为0.916,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千粒重每增加1g,产量增加81.73kg.hm-2。根据籽粒增长特点和不同气候条件提出了种植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