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137是具有热带玉米种质的优良抗病自交系。多年抗病鉴定结果表明,沈137高抗弯孢叶斑病、灰斑病,兼抗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等9种我国常见病害,是国内骨干自交系中已报道的抗病种类最多的自交系之一,以沈137及其衍生系所培育的杂交品种均在生产上表现出优良而稳定的抗病性。沈137在我国尤其东北地区的玉米抗病育种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玉米生产的病毒性病害。该文从玉米粗缩病的致病因素、抗性评价、抗病育种和抗病基因QTL定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明确了其在抗病育种中的研究现状,并对下一步的抗粗缩病育种工作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花生晚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可导致花生减产和品质降低,防治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抗病品种的应用。本文介绍了花生晚斑病的危害和防治途径,对花生晚斑病的抗性种质资源挖掘、抗性遗传及抗病基因、分子标记、抗病品种的培育等多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加强花生晚斑病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眼斑病和轮斑病病原菌侵染下,分析果蔗NBS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在侵染初期的表达情况,为后续克隆关键抗病基因、研究抗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已克隆的7条果蔗RGAs可视为来源不同的3个基因片段。将2种病原菌分别针刺接种到感病基因型黔糖3号和抗病基因型黔糖5号叶片后,3条果蔗RGAs在2种病害侵染初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上调,RGA12478对两种病害的响应最为迅速,RGA5的表达量最高,尤其在轮斑病菌的胁迫下,RGA5在胁迫后12 h的表达量大约分别是同时间点RGA12478和RGA36表达量的16倍和6倍。因此,RGA5可认为是果蔗在抵御轮斑病和眼斑病侵染初期发挥主要作用的抗病基因片段,后续应结合RACE技术获得基因全长,作为关键抗病候选基因研究其功能和在外源信号因子作用下的表达情况,全面了解该抗病基因的抗病机理。  相似文献   

5.
根据已克隆的植物抗病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对玉米DNA进行扩增、克隆并对部分克隆进行了测序。测序结果与Genebank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其中pGEM2-23号克隆与玉米中乙醇脱氢酶基因(adh1)在15047~15272bp处具有85%同源性;pGEM2-25号克隆与水稻BAC库中10号染色体的OSJNBa0055P24克隆片段在67005-67151bp处具有82%同源性。推测pGEM2-23克隆为-与乙醇脱氢酶有类似作用的抗病相关侯选基因的片断。  相似文献   

6.
从抗病育种角度出发,综述了大豆灰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点、生理小种分化与鉴别、病害流行规律与防控、大豆对灰斑病抗性的鉴定方法与抗病种质(基因)发掘、抗病常规及分子育种等方面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大豆灰斑病抗性育种研究应加强病菌致病机理及生理小种划分、抗病资源(基因)发掘、常规与分子育种相结合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玉米粗缩病研究进展及抗病育种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粗缩病是严重影响我国玉米产量的病害之一。对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症状、病原、寄主、传播方式以及抗病育种的研究进展和抗病育种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选育抗病品种是解决玉米粗缩病为害、提高玉米产量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为今后的玉米抗粗缩病育种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云南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和甘蔗等五大作物及其重要病害,如稻瘟病、稻白叶枯病、玉米大斑病、小麦锈病、油菜白锈病和甘蔗眼斑病的病菌生理小种、品种抗病性、抗病育种及抗性遗传分析等的近5~10年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抗晚疫病转基因育种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铃薯是世界上主要作物之一,因其具有粮菜兼用、生育期短、营养丰富等特点,在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晚疫病是全世界普遍发生的一种马铃薯病害,据估计,中国每年因晚疫病发生危害造成的损失达10亿美元:近年来,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已为马铃薯抗晚疫病育种创造了许多优良的抗病材料,加快了马铃薯抗病的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0.
玉米病原微生物来源广泛,包括真菌、细菌、病毒和卵菌纲等,常在叶片、雌雄穗和根茎等部位引起病症, 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玉米属异花授粉作物,地域分布广泛,遗传资源丰富,基因组多样性明显,蕴含着 大量质量和数量性状抗病位点。近年来,针对玉米主要病害开展了大量的抗病基因定位和发掘工作。到目 前为止,至少克隆了4个主效抗病基因,定位了大量的抗病基因/QTL位点,获得了一批抗病获选基因。在理论 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分子标记辅助的抗病基因/QTL的回交导入和聚合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改良效果。从 玉米真菌病害、病毒病、卵菌纲和细菌病害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玉米抗病遗传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玉米抗尾孢菌叶斑病鉴定与抗病材料利用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玉米尾孢菌叶斑病是我国北方玉米产区新发生的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病害。1991-1996年对1448份次玉米自交系及杂系组合进行了抗病鉴定,其中鉴定自交系915份,0.5-1级材料有157份,占17.1%,这些抗病材料多数具有热带、亚热带血缘、如沈137、丹黄19等,另外掖107、OH43Ht3、81515等也是抗病的。在鉴定的533份杂交中0.5-1级有84份,占19.8%,其中5003、7922系统  相似文献   

12.
玉米抗大斑病育种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内外抗大斑病研究的现状,论述了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与危害,并分析了在抗大斑病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探讨了在维护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玉米抗病育种工作急需解决的难题及未来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植物抗真菌和细菌病害基因工程育种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在与植物的真菌和细菌病害斗争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仍是抗病育种。但由于抗病基因往往与表达劣性状的基因连锁,要培养一个优良的抗病性品种用常规的方法需要很长的时间。随着70年代基因工程技术日益成熟,科学家能有效放矢地将目的基因转入需要发行的生物。  相似文献   

14.
抗病育种是防治玉米病害的主要手段,本研究田间调查了71份新选育玉米自交系对玉米大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抗病性,旨在明确不同种质资源的抗病能力,为抗病育种提供资源.结果表明,69%的种质对4种病害表现为中抗及以上水平,其中抗大斑病材料占59.2%,高抗和抗病种质各有21份;高抗灰斑病材料67份,抗病材料1份,总占比为95.8%;瘤黑粉病高抗和抗病材料分别为36份和24份,占鉴定材料的85.9%;对丝黑穗病表现抗性以上的种质68份,占总鉴定种质的95.8%.71份新选育自交系中高抗丝黑穗病和灰斑病的资源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5.
福建猕猴桃病害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报道福建17种中华猕猴桃病害和1种毛花猕猴桃病害,其中真菌性病害11种。细菌性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各1种,生理性病害2种,病因未明的2种,中华猕猴桃灰纹病和毛花猕猴桃圆灰斑病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对玉米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粗毒素、通过硅胶G柱层析获得的组分I、5-羟甲基-2-呋喃甲醛对玉米细胞膜都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且与毒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呈正相关。试验发现,来自2号小种的HT-粗毒素因含有组分IV、对OH43Ht1玉米细胞膜的损伤要比组分I和5-羟甲基-2-呋喃甲醛强的多。HT-毒素中外源加入强氧化剂H2O2后,可提高毒素对细胞膜的破坏作用,尤其是5-羟甲基-2-呋喃甲醛加入H2O2后对叶片细胞膜的破坏作用更加明显。结论初步判断,HT-毒素的原初作用位点可能在感病玉米的细胞膜上。  相似文献   

17.
玉米大斑病Ht1A基因回交转育和生产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Ht1A为抗源,不同大斑病(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 pass.)抗性玉米自交系为轮回亲本,用回交方法转育成Ht1近等位基因同型系,以中感自交系配制成不同基因型的杂交组合,并从病斑数、病斑面积和产孢量三个方面研究单基因抗性在生产上的利用可能性。结果表明,中感自交系转入Ht1A基因后,其杂交组合的病斑数目并未减少,而病斑面积及其单位面积产孢量均表现显著减少,证实Ht1A单基因抗性对控制病菌孢量和延缓大斑病害流行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玉米大斑痫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我县60、70年代发病最重。80-90年代由于推广抗病玉米杂交种,大斑、小斑病得到有效控制。近年来,镇安县引进推广了一批高产、优质、抗病的玉米品种,对提高镇安县玉米生产的技术水平,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有些地方引进品种宣传不够,群众对品种的特性不了解,盲目引种、品种不对路,越界种植,  相似文献   

19.
正一、玉米灰斑病玉米灰斑病是我县玉米种植史上新发生的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病害,成为影响我县玉米生产安全的主要病害,经过几年的试验和探索总结出了一套综合防治技术。(一)推广抗病良种玉米品种间的抗病存在明显差异,应因地制宜推广种植。(二)保健栽培控病实施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措施,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可起到控制减轻发病和提高产量的作用。1、适期播种,错开危害关键期,从而减轻发病,减少损失。2、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降低田间湿度是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20.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病原菌与症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玉米弯孢苗叶斑病是近几年我国玉米生产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本文通过对不同地区病叶标样的病原苗分离与鉴定及病原苗致病力测定,初步明确了新月弯孢苗Curvularia junata(Wak-ker)Boed是黑龙江省玉米弯孢苗叶斑病的主要致病菌。田间症状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上症状表现有明显差异,根据病斑大小、形状、颜色将病斑分为抗病型(R)、感病型(S)和中间型(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