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下热交换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热交换日光温室在地面下50cm处埋设管道,可利用集蓄太阳能的办法,提高早春和晚秋塑料日光温室的气温与地温,促进蔬菜的早熟与延后生产.1987~1988年我们在地下热交换日光温室进行了番茄与辣椒等蔬菜的栽培试验,早春收获时期比对照温室提早7d左右,前期产量提高1.3倍左右,总产量提高40%以上,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在参考国外地下热交换资料及国内某些塑料大棚应用地下热交换的情况下,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自行设计了这套日光温室地下热交换装置.对第一年的运转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在严冬季节晴天的11点到13点进行热交换运转,比日常通风换气的温室气温提高5.8℃,20 cm内地温提高3.2℃,夜间室温升高4.5~4.8℃.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业科技》2015,(9):91-93
在塑料大棚内进行多层覆盖,能有效提高大棚温度,达到提早定植和早上市的目的。总结了塑料大棚多层覆盖番茄-黄瓜-结球甘蓝-菠菜一年四熟高效种植模式。这一模式较普通塑料大棚提前定植15~20 d,蔬菜产品上市早,价格高,能明显增加菜农收入。该模式多层覆盖一次性投资6万元/hm2左右,使用周期约3年,年均投资1.95万元/m2左右,投资小,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良好,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在塑料大棚内进行多层覆盖,能有效提高大棚温度,达到提早定植和早上市的目的。总结了塑料大棚多层覆盖番茄—黄瓜—结球甘蓝—菠菜一年四熟高效种植模式。这一模式较普通塑料大棚提前定植15~20 d,蔬菜产品上市早,价格高,能明显增加菜农收入。该模式多层覆盖一次性投资6万元/hm2左右,使用周期约3年,年均投资1.95万元/m2左右,投资小,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良好,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塑料大棚为黄瓜栽培的早熟高产提供了比较适宜的环境条件,使大棚黄瓜的单产水平突破了40000斤,且上市季节逐年提前。随着大棚栽培技术的普及提高,特别是地热线应用于大棚生产后,克服了大棚内气温高、地温低,地上、地下生长不平衡的缺点。为大棚创造了更为优越的栽培环境,使黄瓜的育苗、定植期更加提前,上  相似文献   

6.
1、室内建池。将沼气池埋置于畜禽舍的地下,既节省了占地面积,又方便了进料。同时,由于围护结构的保温御寒性能,及畜禽体的增温效应,使室内沼气池的温度比室外地温提高3℃~3.8℃。2、搭盖塑料大棚,利用太阳能增温搭盖塑料大棚,既可以给沼气池保温,还可综合利用,在塑料大棚内种  相似文献   

7.
石刁柏即芦笋,为名贵蔬菜。一般当年播种育苗,次年定植,第三年采笋。该研究采用塑料大棚和露地育苗、定植对比试验,探索了芦笋当年育苗定植,提早采笋的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大棚育苗的出苗期比露地提前10天左右,大棚内的幼苗不论是平畦或高畦播种,其株高、分枝数、肉质根长和根数、生育指数、鳞芽数和吸收根均高于露地育  相似文献   

8.
正黄淮流域半地下式日光温室建造成本为120~140元/m~2左右,普通钢结构塑料大棚造价为40~60元/?m~2,保温型塑料大棚的建造成本是80~100元/m~2。保温型塑料大棚是在普通大棚建造的基础上,增加保温被或草苫等覆盖保温材料,使塑料大棚由冷棚变为暖棚,它吸收了塑料大棚竹木结构、钢管无立柱、悬索式塑料大棚及日光温室的建造和使用原理,建棚结构类似塑料大棚,使用效果接近日光温室,因此  相似文献   

9.
大棚改造对棚内环境因子及月季切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普通塑料大棚上增设自动通风和二道膜装置,结果表明:这种改造大棚月均(11月~翌年3月)最低气温比普通大棚内提高1.8℃,比露地提高4℃;改造大棚月均地温比普通大棚内高0.8~1.5℃,比露地高36~5.4℃;改造大棚的光照强度比普通大棚和露地分别均减少为17.2%~33.7%和48.0%~65.3%;改造大棚对温度的调节作用,提高了月季切花的产量和优质花率。  相似文献   

10.
江苏东台市位于黄海之滨,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出口示范基地县(市)之一。该市2008年双大棚青椒栽培面积近15万亩,青椒定植期比单大棚栽培提前80d左右,双大棚冬季棚内温度比单大棚高5℃左右,青椒上市期提早40~50d,产品销往上海、南京、苏州等大中城市;667m2收入8000多元,比单大棚栽培增收2500元。其配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巨峰葡萄采用塑料大棚栽培技术,应选择定植壮苗,适当密植,合理修剪。在管理过程中,掌握葡萄不同物候期阶段需要的温湿度,及时进行土肥水管理,人工辅助授粉,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性栽培技术措施,能使大棚葡萄比露地葡萄提早成熟上市27—30天,亩增产1836公斤,增值2154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天津地区早春大棚黄瓜多层覆盖栽培技术,试验表明,早春黄瓜育苗1月中旬播种,2月底定植,比普通大棚提早20d定植,提早20d左右成熟。  相似文献   

13.
大棚茄子采用老株换头再生延后栽培,植株发枝快,长势壮,能迅速进入结果期,而且抗病能力增强,使大棚茄子生产延至10月中旬,生长期长达9个月,采收期5个月,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一、培育适龄壮苗 适龄壮苗是大棚茄子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措施。要根据栽培条件来掌握育苗播种期,育适龄壮苗。早春塑料大棚覆盖3~4层膜的在1月上旬播种,3月下旬定植,苗龄75~80天。……  相似文献   

14.
1997年春茶季,在祁门茶场进行了塑料大棚茶园栽培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大棚茶园比露天茶园提前14d开采;②大棚茶园的雨前茶鲜叶量比露天茶园增381kg/hm2;③1997年春茶一季226.78m2的大棚茶园比露天茶园增收285.00元,折增收产值12573.53元/hm2。说明,塑料大棚茶园栽培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漫反射聚氯乙烯薄膜在春夏覆盖大棚,一般比普通聚氯乙烯薄膜大棚内的一天中的最低温度高2.43℃,最高温度低2.34℃,从而使棚内蔬菜受冷、热害的程度减轻,尤其是能使一天中适宜于蔬菜生长发育的温度持续的时间相对显著延长,在漫反射薄膜棚内栽培的蔬菜表现长势好,光合作用强,氮代谢旺,结球甘蓝和生菜可增产15%左右,黄瓜和番茄的早期产量增产幅度较大,在20%以上,总产量可增产10%左右。  相似文献   

16.
这一讲主要讲塑料大棚中的无土栽培技术。在塑料大棚中进行蔬菜的无土栽培,比一般土壤栽培明显地早熟增产。这是因为大棚光照均匀、充足,作物生长的空间宽阔,环境调节及管理作业都比较方便,能更充分发挥无土栽培的优越性的缘故,沈阳农学院1980—1982年在大棚内以无土栽培方式生产番茄、青椒、黄瓜、菜豆等,比土壤栽培的增产40—70%。一、塑料大棚及无土栽培装置 1.大棚结构进行无土栽培的大棚,最好是跨度在8—10米左右。每个棚的面积可在0.5—1.0亩左右,拱顶高2.8—3.0米,肩高1.5米左右,薄膜采用“三大块”或“四大块”覆盖,在两块薄膜搭接处扒缝放风。  相似文献   

17.
一、关注天气、适期定植 根据多年来技术经验及保定地区气候特点,无覆盖单层塑料大棚春季黄瓜定植期一般在3月中旬,但近年来从高产高效技术经验来看,采取系列保温措施适当提前定植,一是有效降低春季低温对已定植果菜生长的影响,二是将定植期适当提前,促进黄瓜提早采收上市。广大农户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并连续监测棚室温度状况,如果3月份气温偏低,应推迟定植时间,做到适期定植。一般要求栽培畦10厘米地温稳定在12℃以上、大棚内最低气温稳定在5℃以上(连续5天)才可定植。有条件的最好采用多重覆盖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他们在塑料大棚栽培黄瓜的定植沟内,布设两条1000瓦的电加热线,线距10厘米。可提早定植期10天,定植后,用控温仪将地温控制在20—25℃,通电加温19天,就收到了早熟、高产、增收的效果。经测定用电加热线加温的比不加温的黄瓜长势显著良好,  相似文献   

19.
塑料大棚地下热交换系统的应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塑料大棚地下热交换系统在我国的适应范围、适合种植的蔬菜品种以及主要参数的选择,并对如何增加蓄放热能力、合理调节气温和地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春大棚西葫芦定植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提前扣棚烤地、精细整地、多施农家肥、地膜覆盖、定植前炼苗等。每亩棚室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3000千克,磷酸二铵1620千克,饼肥2020千克,饼肥2025千克,硫酸钾8千克左右。肥料施入后及时深翻。深翻后整地起垄。垄面宽100厘米,垄沟宽50厘米,定植前在垄面中间开一深15厘米、宽20厘米的灌水沟。定植期的确定时可参考一个原则:只有当大棚内的最低气温为8℃以上、地温稳定在1025千克,硫酸钾8千克左右。肥料施入后及时深翻。深翻后整地起垄。垄面宽100厘米,垄沟宽50厘米,定植前在垄面中间开一深15厘米、宽20厘米的灌水沟。定植期的确定时可参考一个原则:只有当大棚内的最低气温为8℃以上、地温稳定在10l2℃以上时定植才比较安全。一般华北地区于3月中下旬定植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