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来源香菇双-单杂交后代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交配基因型遗传标记的香菇野生株Q与栽培株苏香的孢子单核体和原生质体单核体进行完全亲和双-单杂交,并对杂交后代进行了遗传分析。显性检验表明,供试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及CMC酶活力均达到极显差异水平。RAPD结果分析表明,6个杂交菌株在DNA水平上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但来源于原生质体单核体的杂交后代与来源于孢子单核体的杂交后代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酯酶同工酶结果显示,来自孢子单核体的杂交后代比来自的生质体杂交后代的变异程度高,两种不同来源的杂交后代在农艺性状方面具有不同的变异范围。  相似文献   

2.
金针菇菌株单核原生质体交配型与菌丝生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个金针菇菌株进行了原生质体分离与交配型分析,结果表明,3个金针菇菌株均出现2种交配型,2种交配型比例不一致,其中有2个菌株的两种单核体的分离比例均符合1:1,1个菌株的两种单核体的分离比例不符合1:1,并且在交配型比例上出现偏差现象.对3个金针菇菌株的单核原生质体菌株生长速度试验表明,单核原生质体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上其出发菌株比较,表现出生长速度慢的现象,同一菌株具有2种不同交配型因子的原生质体单核菌株两两配对杂交菌株,其生长速度均快于其出发菌株和原生质体单核菌株,且同一菌株具有2种不同交配型因子的原生质体单核菌株生长速度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菌落形态和菌丝生长速度与交配型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3.
以真姬菇SIEF3133菌株的原生质体单核体、孢子单核体及与真姬菇SIEF3136孢子单核体的杂交菌株为材料,研究特异SSR标记H35在上述材料中的分布及传递性.结果显示:特异标记H35在真姬菇SIEF3133的原生质体单核体交配型为A2B2核中有分布,该标记与交配型因子A2存在一定的连锁性,并能跟踪具有A2交配型单核体的杂交菌株.  相似文献   

4.
香菇不同交配型单核体亲本配合力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香菇栽培菌株苏香和野生菌株HL7 6各 4种不同交配型的孢子单核体为亲本进行 4× 4不完全双列杂交 ,对菌丝生长速度、产量等 13个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同一单核体在不同性状中具有不同的一般配合力 ,不同单核体在同一性状中亦具有不同的一般配合力 ,并且一般配合力较高的单核体的杂交组合在 13个性状中的平均变异系数较小。同时发现 ,从整体上看 ,栽培菌株苏香的一般配合力高于野生菌株的一般配合力。在 16个供试杂交组合中 ,A1B2×A4B4在菌丝生长速度性状、有关发育期、产量及子实体形状等性状方面的SCA相对效应值符合育种目标 ,是比较理想的组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来自香茹不同菌株的单核菌丝的交配型、生长及生化特性。结果表明,单核菌丝在菌落形态、交配型及酯酶同工酶谱上存在着多态性,发现了1种以前未见报道的单核菌丝形态类型。在L26菌株的单核菌丝交配试验中得到了白色子实体材料,对来自L26和241-4的单核菌丝进行杂交,获得了2菌株的杂交材料。  相似文献   

6.
原生质体技术在遗传分析和育种中具有重要作用.金针菇双核体在制备原生质体过程中会出现单核化.为了解单核原生质体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对3个金针菇菌株单核体原生质体不同交配型菌株以及配对而成的双核体菌株进行了ISSR分析.结果表明,3个金针菇菌株2种不同交配型单核原生质体配对的双核体与出发菌株之间遗传关系较近,遗传相似系数高的为0.97、低的为0.75;3个金针菇菌株的不同交配型菌株之间遗传差异较大,分别为0.77、0.73和0.59,表明不同交配型的单核原生质体菌株之间遗传差异显示其遗传背景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香菇完全亲和双-单杂交及其先导核的验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选择香菇的野生株 ( Q) 与栽培株苏香两种孢子单核体 ( A1 B1, A2 B2) 进行完全亲和双单杂交, 以拮抗试验辅以液体出菇试验初步鉴定双单杂交后代, 并以 R A P D技术 (随机扩增的多态性 D N A 技术) 对杂交后代进行检测。每个杂交组合只得到一个杂交后代, 说明在完全亲和双单杂交供体中存在先导核。运用原生质体单核化与交配型鉴定技术对杂交后代中来自供体的先导核进行了追踪研究。结果表明, 受体交配型不同时, 其先导核也不同。在 ( A3 B3+ A4 B4) × A1 B1双单杂交中先导核为 A3 B3 核, 在 ( A3 B3+ A4 B4) × A2 B2 双单杂交中先导核为 A4 B4 核。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38个木耳孢子单核菌株的菌丝生长势、菌丝生长速度和其交配型,14个单核菌株的酯酶同工酶以及10个单核菌株的羧甲基纤维素(CMC)酶相对活性,分析了菌丝生长势和菌丝生长速度与交配型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木耳孢子单核菌株之间在研究的各遗传性状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多态性。在测定的38个孢子单核菌株中,交配型A有21个菌株,交配型a有17个菌株,A:a=21:17。经χ^2检验,两种交配型未出现1:1严重偏离。木耳孢子单核菌株菌丝生长势和菌丝生长速度与其交配型没有明显相关性。在14个单核菌株中,检测到10种具有不同迁移率的酯酶同工酶标记谱带。与亲本双核菌株相比,出现了5条新的谱带。10个木耳孢子单核菌株的CMC酶相对活性呈不规律分布。  相似文献   

9.
利用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得到野生香菇菌株单核菌丝体,再从栽培香菇菌株的子实体中分离担孢子得到单核菌丝体。将这两种单核亲本进行杂交,通过镜鉴和拮抗作用选育出新菌株粤北香菇1号,并且对香菇粤北1号的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平菇菌株原生质体单核化再生菌株培养特征,为平菇新品种选育提供创制材料及技术理论据支撑。【方法】采用原生质体制备技术获得平菇单核化菌株,采用生物学方法对实验菌株进行培养特征分析。【结果】各菌株原生质体释放量随酶解时间延长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11个菌株在酶解处理3.5 h时原生质体释放量最大、浓度可达2.12×107个/mL,占总数的的84.6%;各菌株原生质体萌发率和单核率均具有较大差异,原生质体平均萌发率为69.62%,原生质体单核率为5.74%;比较分析出发菌株与其单核菌株的菌丝长速、形态、长势等特征发现,20个单核菌株的菌丝形态优于其出发菌株,占单核菌株的48.78%;12个单核菌株的菌丝长速显著高于其出发菌株,占单核菌株的29.27%。【结论】所有供试菌株在原生质体释放速率、原生质体再生能力、单核得率以及菌丝长速、长势、菌落形态等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电镜观察与酶解分析确定香菇(Lentinusedodes)菌丝细胞壁组成后,进行了双核菌丝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结果为:①在酶解中,菌丝原生质体一般只从菌丝顶端等新生部位释放出来,合适的渗透剂、菌龄和酶解温度是提高原生质体得率的重要保证;②原生质体再生菌丝是一个间歇性的依赖于原生质体团涌动流向的过程.再生菌丝的形成经历了原生质体形成突起-哑铃状-分枝状等不同形态类型的再生阶段;③培养再生的菌丝体在形态上没有观察到锁状联合,栽培后未能结实,初步判断为单核菌株  相似文献   

12.
金针菇双单杂交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金针菇为材料,研究其单核原生质体不亲和因子基因型,双单杂交构建杂交种,并对其基因型和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金针菇菌株的单核原生质体形成率不同,单核原生质体率分别为31.9%、88.5%和13.4%;不亲和因子基因型为2种类型.以F32和F21的单核原生质体配对构建双核体,再与F2121的单核原生质体菌株配对构建杂交种,杂交亲和率为100%;双单杂交种与亲本双核体杂交存在拮抗反应,而杂交种杂交彼此无拮抗反应.双单杂交种的单核原生质体不亲和因子基因型分析显示,杂交种的基因型一个与受体相同,另一个与供体的一个基因型相同.ISSR分析显示,双单杂交种与其单核原生质体和具有相同基因型的单单杂交种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定灰树花交配型,为灰树花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灰树花孢子萌发后挑取单孢进行镜检,收集孢子单核体;采用原生质体单核化获得原生质体单核体并通过互配确定标准测交菌株T1和T2;采用标准测交菌株与孢子单核体配对及孢子单核体互配后,进行孢子单核体交配型分类,并利用核迁移试验和OWE-SOJ技术鉴定孢子单核体交配型.[结果]分离鉴定获得7 1株灰树花孢子单核体菌株,原生质体单核化获得17株原生质体单核体菌株,其中标准测交菌株Tt(A1B1)10株、T2(A2B2)7株;鉴定71株孢子单核体分别为T1、T2、T3和T4型,其中T1型28株、T2型35株、T3型4株、T4型4株;核迁移试验鉴定T1、T2、T3和T4的交配型分别为A1B1、A2B2、A2B1和A1B2,OWE-SOJ鉴定结果分别为A1B1、A2B2、A1B2和A2B1.[结论]灰树花属于四极性交配型系统,其交配型分析应以核迁移试验为准,OWE-SOJ技术不适用于灰树花的交配型分析.  相似文献   

14.
香菇担孢子交配型比例偏分离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水明  林范学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0):2296-2302
 【目的】验证香菇中担孢子交配型因子分离是否存在普遍意义的偏分离现象及其在栽培菌株与野生菌株中的表现。【方法】以17个野生和栽培香菇菌株为样本,采用交配型分析、OWE-SOJ技术鉴定孢子的交配型,对各类交配型的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占供试总数64.71%的菌株担孢子交配型不呈预期的分离比,其中12个供试栽培菌株中有9个,5个供试野生菌株中有2个;偏分离菌株中均有亲本型孢子数量多于重组型孢子的趋势,偏分离双核菌丝体的F1代担孢子的核型主要取决于双核亲本的组成。【结论】香菇中担孢子交配型因子分离偏离理论预期是一种统计学意义的普遍现象;偏离程度栽培菌株大于野生菌株。  相似文献   

15.
为初步探清菌核韧伞单孢子单核菌丝的生物学特性,对菌核韧伞的单孢子单核菌丝体进行固体与液体培养,观察菌丝体的菌落特征、生长速度及厚垣孢子特征等。结果表明:单孢子单核菌丝体在固体和液体培养中均存在4种不同类型的菌落形态,并符合1∶1∶1∶1分离规律,其生长速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且显著高于双核菌丝的生长速度,比双核菌丝更易产生厚垣孢子。  相似文献   

16.
银耳交配型A因子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悬挂法收集银耳担孢子,稀释分离法纯化银耳担孢子和节孢子,节孢子经核荧光染色后进行核相观察,选取单核节孢子和誓师 孢子用于酱型A因子测定,菌株内及菌株间单孢分离物配对结果表明,在8个来源于不同地区的银耳菌株只有2个不同的A因子。  相似文献   

17.
金针菇不同类型单核原生质体的分离及其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处理18株金针菇菌丝体,获取其单核体材料,并进行比较。供试菌株中,9个菌株仅获得一种亲本交配型的单核体菌株,另9个菌株获得两种亲本型的单核体菌株,经x^2方法测算,有5个菌株的两种单核体菌株数目呈1:1,其余菌株的两种单核体菌株分布表现不同程度的偏离。通过观测不同菌株的单核体发现,一些出发菌株中分离的两种单核体在生长速度和菌落形态上比较相似,而另一些则表现明显差异,其中相同交配型的菌株间不表现差异。  相似文献   

18.
香菇单核菌丝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来自香菇不同菌株的单核菌丝的交配型、生长及生化特性。结果表明,单核菌丝在菌落形态、交配型及酯酶同工酶谱上存在着多态性,发现了1种以前未见报道的单核菌丝形态类型。在L26菌株的单核菌丝交配试验中得到了白色子实体材料,对来自L26和241-4的单核菌丝进行杂交,获得了2菌株的杂交材料。  相似文献   

19.
淡紫拟青霉36—1菌株3种诱变育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孢子紫外照射,菌丝原生质体紫外照射和孢子^60Coγ射线辐射3种方法对淡紫拟青霉36-1菌株进行了诱变育种。结果表明,3种方法都能产生对Rhizoctonia solani具高度拮抗活性的菌株,其中尤以孢子紫外线照射为佳。  相似文献   

20.
香菇单核原生质体杂交菌株JW系列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香菇菌株精选和武香作为亲本制备单核原生质体,将两个亲本的单核原生质体进行一一杂交。对杂交菌株与亲本菌丝长势和长速、产量、子实体形态、氨基酸含量等农艺性状比较,获得了农艺性状较优良的菌株JW1和JW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