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提升农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是推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迈进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农牧业稳步增效、农牧民持续增收、农牧区和谐发展的现实选择。近年来,随着农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青海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近年来随着农地制度改革的不断加深,对民族地区农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分析民族地区农牧业集约化经营的现状和问题,探索新时期适合于民族地区农牧业集约化经营的模式,发挥地区优势和产业优势,增加农民收入,为青海省民族地区农牧业集约化经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提升农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是推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迈进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农牧业稳步增效、农牧民持续增收、农牧区和谐发展的现实选择。近年来,随着农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青海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近年来随着农地制度改革的不断加深,对民族地区农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分析民族地区农牧业集约化经营的现状和问题,探索新时期适合于民族地区农牧业集约化经营的模式,发挥地区优势和产业优势,增加农民收入,为青海省民族地区农牧业集约化经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申淙  杨智 《农业展望》2012,8(9):40-44
当前,农牧业发展滞后是制约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也是影响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因素。以临夏回族自治州X镇为例,分析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机遇、挑战及相应对策,以期为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族地区要改变落后面貌,必须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历史纵向对比,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走跨越式发展道路,是立足我国实际的必然选择。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跨过了几十年、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从传统落后的农牧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到初步建立现代农业、超常规的、跨越式的发展。改革开放特别是实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在国家的支持和全国人民的帮助下,贫困人口相对集中。推进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渐渐缩小地区差距,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总方针,也是内蒙古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但是也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农牧业结构单一、乡村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着重分析了乡村振兴与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阐述内蒙古地区乡村振兴战略下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意义,并提出具体策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就大通县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认为农牧业产业化是今后农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高等农业教育,促进农牧业生产的发展是关系到民族团结的加强和边防巩固的战略问题。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农业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培养出了各民族自己的大学毕业生,为边疆的农业发展发挥了作用。这和中央的关怀、内地重点院校和一般院校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由于民族、历  相似文献   

8.
李建军 《现代农业》2006,(11):76-76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牧”经济发展问题关系重大。既关系到国民素质、国民经济发展,又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小康社会建设。一、农牧业问题 农牧业问题主要是农牧业产业化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当前农牧业的购销体制不很畅通,也是农牧业不能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常听到农牧民抱怨种养的产品卖不出去,有的卖得价格很低。其原因我认为是对市场需求信息不灵、没有遵循市场规律、种养的产品不适合市场需求、交通不便、产品质量等原因造成的。农牧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从目前我国农牧业观状看,大多数农户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很少形成规模经营、商品化经营,这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规模型农牧业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西北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力培养少数民族科技人才,对振兴西北经济具有特殊意义。1980年以来,我校根据教育部、国家民委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需要出发,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增设少数民族专科班、代培本科生、开办学制一至二年的培训班等形式,共为省内外部分民族地区培养和输送了回、藏、蒙、满、土、哈萨克、裕国、东乡等少数民族农牧业科技人才431名,为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和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牧业的快速发展,能够有效推进农牧业走上信息化道路,有利于政府转变农牧业的传统职能,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农牧业种植受到自然资源和市场导向双重约束,因此农业信息化有助于保护和推进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发展相对滞后,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利于促进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农牧区的全面发展.甘孜州是西部民族地区典型的发展相对滞后的民族地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有了一定发展,出现了较多的发展模式,但还存在诸多发展制约.为此,应大力宣传,提高发展合作社的意识;完善规划,促进合作社均衡发展;加强培训,提供发展的技术与人才;健全组织,完善合作社管理制度;增加融资,进行合作社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凉山民族地区农技推广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分析,要建立健全民族地区农技推广体系,必须努力提高农民与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网络,实施优惠政策,努力充实民族地区农技推广队伍,建立农技推广组织的良性运行机制,依法加强农技推广投入,奠定民族地区农技推广事业的发展后劲,不断改革和优化农技推广方法,坚持典型引路,积极发展“公司 农户”的推广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农牧业人才是促进现代农牧业发展和解决"三农三牧"问题的关键,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关键.加强农牧业人才振兴工作,对于农村牧区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切实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实现农牧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牧区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分析了当前内蒙古农牧业人才振兴工作的具体举措及实践层面面临的各种困境及成因,进而...  相似文献   

14.
杨晶 《现代农业》2004,(11):6-7
我区是一个农牧业大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十分明显。目前,全区农牧业比重占到国民经济的2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农牧业从业人员在从业总人口中的比重接近印%;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1,城乡差距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牧区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城市对乡村的带动作用弱,致使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业》2004,(5):39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随着自治区农牧业信息网络主干平台和内蒙古农牧业信息网的建成,有许多单位和部门依托自治区农牧业信息网络主干平台,采取虚拟主机方式,相继建成开通了农(牧)业(行业)信息网站,并通过网站开展了农牧业信息服务,有力地促进了自治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临夏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提出了,临夏民族地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西藏属于欠发达地区,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亟待改善,农牧业的科研手段还相当滞后,增加农牧民收入任务艰巨。西藏又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全区225千公顷耕地,人均0.08公顷,农民人均纯收入1691元,居全国后10位。现在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使得西藏的农牧业与外界的交流也更加广泛,必然会对西藏的农牧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坚定不移地把农牧业科学研究作为农牧名增收、农牧业发展,建设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头等要务来抓,才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农牧民的收入,把握好农牧民增收与农牧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关系并将其落实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这对于实现西藏农牧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浅谈农牧业机械化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机生产,对于加快农牧业的速度发展,提高农牧业效率,提高粮食的产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应用劳动力少,效率快,而在内蒙古呼伦贝尔鄂温克旗地区,农牧业机械化推广却遇到很多的问题。本文就本地区的农牧业机械化推广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前言 三江平原地区位于黑龙江省东部,有着丰富的农牧业资源,是国家农牧业重点开发地区.随着农牧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态环境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有毒植物对牲畜的危害是家畜饲养人员所关注的问题之一。为此,笔者在1980—1987年间对这一地区的有毒植物进行了一次普查,现将这一地区危害家畜的有毒植物汇编成名录,以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农村牧区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随着农村牧区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农牧业科技和现代化农牧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农村牧区现有劳动力总量已超过了农牧业生产的需求,也超过了现有耕地、草牧场的承载能力,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牧区,不仅给农村牧区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压力,使农牧业劳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