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中国动物检疫》2007,24(3):18-18
其部署中包括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认真贯彻落实《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集中力量开展春防、秋防免疫行动和全国免疫抗体交叉大检查,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健全应急预案,提高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严格产地和屠宰检疫,规范市场、运输等环节监督检查。加快实施动物标识及其疫病溯源体系建设,提高我国动物疫病的监测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和规范市场、运输等环节动物防疫监督检查。抓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加强兽药质量监管和兽药残留监控.严格执行安全用药规定。  相似文献   

2.
《动物防疫法》颁布和实施已两周年,动物检疫工作得到逐步加强,公共交易场所公开出售病、死动物产品的行为虽然已鲜有发生,但是一些地方经营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的行为并未绝迹,查处更加困难,下面笔者谈几点看法。1违法经营动物产品行为的特点1.1屠宰环节私屠乱宰点是病、死动物产品的主要来源。生猪实行定点屠宰和屠宰检疫工作的加强,定点屠宰场屠宰病猪现象很少发生,检出的病、死动物、动物产品得到无害化处理。但还有少数私屠乱宰点存在,经常发生屠宰病、死动物现象。1.2运输环节违法贩运无证、病死动物产品现象突出。长途…  相似文献   

3.
《动物检疫》2010,(3):3-5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动物检疫活动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保障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动物检疫活动。第三条农业部主管全国动物检疫工作。  相似文献   

4.
十三、如何加强疫情监测工作? 答: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大受灾地区动物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力度,对病死畜禽进行采样检测,及时发现问题,排除疫情隐患。充分发挥动物疫情测报体系和村级动物疫情报告观察员作用,及时汇总、分析灾区动物疫情发展态势,防止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5.
畜禽产品生产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有效的控制动物疾病和疫病,今年在我国不少地方发生的禽流感疫病,提示我们不仅要在动物饲养管理中注意防制疫病,更要在动物产品流通环节中加强对疫病的控制。本文从中国动物检疫法出发,详细描述了动物和动物产品流通领域的综合监管工作,为完善我国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流通监管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保山市地处云南西部,是云南省重要畜产品生产基地,动物防疫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面对动物疫病防控复杂严峻形势和繁重艰巨任务,详细分析保山市动物防疫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提升动物防疫体系的对策措施,为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保障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发布实施以来,辽宁省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不断强化检疫证明管理,为控制动物疫病流行,保证畜牧业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做出了贡献。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自1999年以来,全省《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出县境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发放数量连续4年超过10万本,4年累计发放491118本。在加强检疫证明管理的工作上,除加强领导、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之外,笔者认为还应该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种用和乳用动物饲养场也日益增多,调运亦日趋频繁。但对种用和乳用动物的检疫、监测、监督却相对落后。乳用动物的疫病居高不下,外调种用和乳用动物引起疫情时有发生,危害很大,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加强种用和乳用动物的动物防疫管理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北方牧业》2005,(6):10-10
资源.建立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快省级动物疫情测报站和省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建设进度加强县(市、区)和基层动物防疫站实验室建设。加强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的规范建设,三要建立完善动物疫病防控应急反应系统。进一步修订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完善疫情报告制度。四要推进兽医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行政执法机构和技术支撑机构,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规定对跨省运输动物实施指定通道管理。自2021年12月1日河南省对入豫动物实施指定通道管理以来,经指定通道入豫的动物运输车辆比例仍然较低。为加强入豫动物调运监管,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本文对河南省指定通道制度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相关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核查车辆信息、查处违法行为、加强宣传教育等9个方面的建议,以期为运输动物经指定通道入豫监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2009年,三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继续以新修订《动物防疫法》的贯彻落实为着眼点,市镇两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全面系统地搞好动物防疫法律、法规、规章和动物产品安全知识宣传工作。为继续加大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三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以3.15宣传日为契机,对《动物防疫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动物产品购买等生活小常识进行了的广泛宣传。  相似文献   

12.
进一步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是今年河源市政府加强动物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加强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近日,河源市农业局制订了《河源市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共六章十九条,明确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部门,规定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职责和条件、选聘程序、劳动报酬和日常工作要求等。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2004年7月正式实施,明确了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行政许可职能,把动物检疫工作列入了行政许可项目。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如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来加强动物检疫证、章管理是动物检疫行政许可工作法律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重要体现。为进一步完善杭州市动物检疫证、章管理制度,强化动物检疫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动物检疫行政许可水平,促进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我们对全市动物检疫证、章管理工作进行了调研,针对现状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动物保健》2005,(3):7-7
为应对动物疫情公布.明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以建立健全动物防疫长效机制为核心,以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为重点,全面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确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与此同时,要切实加强动物检疫工作.整顿动检队伍,规范检疫行为。二是继续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工作.重点是加强中心站的建设和解决人员工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动物免疫标识是指按国家规定,对动物(猪、牛、羊)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后所佩带的耳标及记录的免疫档案(包括养殖户保存的动物免疫证和防疫机构保存的免疫记录)。实施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对加强和规范动物强制免疫工作,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动物检疫票证(以下简称票证)管理制度,是动物防疫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将我县1998年以来加强票证管理工作的做法和体会作一介绍。1 加强票证的制度管理1.1 县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专设了票证专管员,具体负责票证的领取、保管、审核、换发等工作。1.2 乡镇畜牧兽医站专设票证保管员,具体负责到县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领取票证和交纳存根,负责本乡票证发放。1.3 加强票证使用后的回收管理,在监督检查中,对运载动物及产品数量大的经营者持有的检疫证明收回来,重新出具检疫证明(不收费),把收回…  相似文献   

17.
为切实做好动物检疫工作,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湖南省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同时结合本地实际。研究检疫工作对策,推动动物检疫工作的全面开展.从2003年5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动物检疫承诺制度。笔者通过工作实践认为,建立动物检疫承诺制度,加强动物检疫工作管理,规范检疫行为,向社会公开检疫事项,提高人们对动物检疫工作的认识和对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信赖度、支持力,能有效促进动物检疫工作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搞好动物检疫和监督执法工作是加强动物卫生活动的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保护人体健康的关键,根据目前国际国内市场畜禽及其产品质量的竞争趋势,必须认真加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动物、动物产品跨地区调出、调入频繁,这给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动物及动物产品实行报检(验)管理制度,旨在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具体工作中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动物保健》2005,(3):6-6
强化动物疫病防治 在进一步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加强圆环病毒病、蓝耳病、附红细胞体等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治。进一步完善重大动物疫情控制应急预案,重点完善预警预报系统;强化疫情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加强检疫监督.重点加强产地检疫.实施现场同步屠宰检疫,加强45个省境临时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的规范管理。加快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