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舌兰杂种11648麻(Agave hyblid No.11648)是东非坦噶尼喀剑麻研究站经过22年培育出来的.1964年引进福建闽南沿海地区试种,证明其具有优异丰产性,比普通剑麻、马盖麻和番麻等增产1~3倍.到1981年底,全省龙舌兰杂种11648麻(以下简称11648麻)面积已达到19700亩,其中国营农场14400亩.由于管理不善,平均亩产仅60多公斤.  相似文献   

2.
(一) 浙江省的黄麻、红麻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示范、推广已有四年。1981年仅萧山棉麻研究所、余杭县农业局二个试验点,面积2亩,平均亩产369.5公斤,比露地麻增产30%以上,初步显示了地膜植麻的增产潜力。1982年省统一组织各主产麻县开展试验,101个试验点,地膜覆盖面积71.96亩,平均亩产522.19公斤,比对照  相似文献   

3.
《中国麻业》1980,(4):23-25
脚麻(苎麻的无效分株)可以繁殖,而且第二年可以丰收。阳新县麻科所78年6月中旬用附近生产队的脚麻移栽10亩,并对其中东段4亩加强培育管理,79年头麻总产94斤,二麻总产215斤,三麻总产339斤,株高平均160厘米,茎粗0.9厘米,蔸有效分株8.25株,每亩有效株约1.7万株左右。全年总产648斤,平均亩产162斤。  相似文献   

4.
《中国麻业》1983,(2):26-27
为了摸索苎麻高产的经验,我们进行了苎麻高产栽培试验。1979年春栽麻3亩,当年亩产55斤,1980年亩产221.7斤。1979年冬栽麻2亩,1980年亩产65斤,1981年亩产达280斤。夺得了当年栽麻,当年受益,次年高产。两年的实践体会有五点:  相似文献   

5.
1979~1985年研制出一套较为系统的红麻杂优化学杀雄制种技术。试验表明:用二氯丙酸钠(CH_3CCl_2COONa)多次杀雄和人工授粉的方法,雄蕊败育率为95%左右,杂种纯度在90%以上,每亩可制杂交种籽50~100多公斤。生产上种一亩杂交廨可增产原麻100公斤左右,增加收入约为制种成本费的4~5倍,经济效益显著。此为虹麻杂种优势利用找到了一条经济有效的制种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麻作》1983,(2):26-27
为了摸索苎麻高产的经验,我们进行了苎麻高产栽培试验。1979年春栽麻3亩,当年亩产55斤,1980年亩产221.7斤。1979年冬栽麻2亩,1980年亩产65斤,1981年亩产达280斤。夺得了当年栽麻,当年受益,次年高产。两年的实践体会有五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麻业》1985,(1):46-46
我村有耕地884亩,其中苎麻面积504一亩。历年来,苎麻生产上存在一个败蔸问题,即栽下去三、五年,麻蔸就烂了。轻者减产,重者失收。过去唯一的办法是挖掉后过几年重栽,往往短则三年、长则五、六年麻园就得更新,影响收入。198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所介绍,苎麻败蔸主要是根腐线虫为  相似文献   

8.
《中国麻作》1980,(4):23-25
脚麻(苎麻的无效分株)可以繁殖,而且第二年可以丰收。阳新县麻科所78年6月中旬用附近生产队的脚麻移栽10亩,并对其中东段4亩加强培育管理,79年头麻总产94斤,二麻总产215斤,三麻总产339斤,株高平均160厘米,茎粗O.9厘米,蔸有效分株8.25株,每亩有效株约1.7万株左右。全年总产648斤,平均亩产162斤。  相似文献   

9.
“47-104”系省稻麦所育成的早晚兼用型的中迟熟新品种。1992年早季,晋江市示范种植350亩,表现良好,现将该品种旱季种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简介如下。一、特征特性 (一)特征 1.产量高据实地验收,350亩平均亩产483.2公斤,比“79106”亩增32公斤,增长7.3%。其中,晋江市良种场种植6亩,平均亩产607.5公斤,创造晋江市常规稻的高产纪录。 2.株型好适中紧凑,株高76.8~83.2厘米,穗长18.9~19.5厘米,剑叶短挺长。倒三叶面积为97.4~101.6厘米~2,剑叶长和宽为26厘米、1.5厘米,显示出较强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的黄麻、红麻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示范、推广已有四年。1981年仅萧山棉麻研究所、余杭县农业局二个试验点,面积2亩,平均亩产369.5公斤,比露地麻增产30%以上,初步显示了地膜植麻的增产潜力。1982年省统一组织各主产麻县开展试验,101个试验点,地膜覆盖面积71.96亩,平均亩产522.19公斤,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是全国大麻集中产区之一,清水大麻在陕甘宁边区素有“秦安合子、清水麻”之誉称。清水地区种植大麻的经济效益较高,根据大麻集中产区57户的调查,麻皮亩产58.8公斤~77.4公斤,最高亩产140公斤。麻籽亩产19.8公斤~31.4公斤,最高达50公斤以上。麻皮、麻籽(1980年不变价)麻杆(1/3作价),平均亩产值达184.40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变盐碱地棉花低产晚熟的面貌,1981~1986年进行了盐碱地棉花地膜覆盖试验。6年来的试验示范表明,地膜棉较直摇棉分别亩增皮棉38.2公斤、20.7公斤、22.0、公斤、24.7公斤、15.9公斤和19.6公斤;霜前花率分别提高22.8%、18.2%、8.6%、  相似文献   

13.
赤峰市甜菜站自1981年开始,进行了甜菜地膜覆盖栽培试验,1983年进行了大面积多点试验、示范。从1984年起进行了推广、应用。试验、示范所用地膜为0.015毫米的无色透明高压聚乙烯膜,选中等以上肥力的地块,精细整地春汇(或秋汇)蓄好底墒,亩施优质农家肥4000公斤,种肥7.5公斤(磷酸二铵),追氮(尿素)15公斤。采取先覆膜后播种的方式,以不覆膜为对照。行株距43×30厘米,亩保苗不少于5000株。及时做好田间管理和各生育期的调查记载。  相似文献   

14.
新昌县孟家塘乡新富村茶场于1979年建立,至1981年共发展新茶园196亩,其中密植速生茶园76.8亩,三年来一直坚持“三专“(专业队伍、专业茶园、专业管理),走专业化道路,茶叶产量不断提高,1986年总产量达4.4万多公斤,亩产超过22.5公斤,为我县高产单位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从生产上通常采用的几种种植密度,认识笨麻发生的规律,探讨群体的叶面积、透光率及单株的干物质生产与笨麻发生的关系。试验采用粤圆5号做材料,分稀植区(15000株/亩),中等植区(20000株/亩)和密植区(30000株/亩)三种密度处理,随  相似文献   

16.
《中国麻作》1985,(1):46-46,9
我村有耕地884亩,其中苎麻面积504亩.历年来,苎麻生产上存在一个败蔸问题,即栽下去三,五年,麻蔸就烂了。轻者减产,重者失收。过去唯一的办法是挖掉后过几年重栽,往往短则三年、长则五、六年麻园就得更新,影响收入。198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所介绍,  相似文献   

17.
克线丹每公顷用有效成分3~4公斤防治苎麻根腐线虫病,可使麻蔸内和根际周围土壤中的线虫数以及病情指数极显著低于对照区,当年三季麻平均增产18.2%,经济效益极显著。  相似文献   

18.
1988年在省市农业部门的指导下,把“千斤麻”栽培技术和其它单项科研成果进行组装配套,综合应用于高产麻田,在长沙四联农科队进行试验,结果在2.28亩高产麻田上,经省农业厅及兄弟县专家联合测定,亩产为619.3公斤,比本队大田麻测产424.3公斤/亩,增产45.9%(详  相似文献   

19.
通过1981~1984年六个棉花施磷试验表明,在亩施磷肥20~60公斤的范围内,对棉花均有增产效果,其增产幅度为8.1~60.4%,每公斤磷肥平均增产皮棉0.5公斤。亩产皮棉40~60公斤,施用过磷酸钙的经济最佳用量为每亩50公斤;亩产皮棉60~100公斤,  相似文献   

20.
1981~1983年在我县四个公社设点摸索适宜我县甜菜栽培的行距(相同株距),以达到合理密植,提高产量的目的。试验方法五个试验点土地均属丘陵岗地,黑钙土,pH6.4~7.5。前作为麦茬或玉米、大豆,肥力中等,秋、伏翻起垄,播种时亩施二铵20斤。试验采用简单对比法。6垄区,行长30米,小区面积108平方米,实收面积100平方米。人工等距垵种,垵距25厘米。试验以行距50厘米与60厘米(对照)进行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