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欧洲榛子种仁营养成分多性状联合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对9个欧榛品种种仁的粗脂肪、可溶性蛋白、淀粉、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和SOD、CAT以及淀粉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欧榛种仁中粗脂肪、可溶性蛋白、淀粉、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和SOD、CAT以及淀粉酶活性在品种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4^#粗脂肪含量达67.72%,9^#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和CAT活性分别达78.98mg/g、0.68mg/g、11.47个酶活性单位,6^#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分别达16.53%和1.8%.3^#SOD总活性、α-淀粉酶和(α β)淀粉酶的活力分别达375.36、3.36和20.38个酶活性单位,同时对9个品种进行了系统聚类,发现按距离0.8可将这9个品种划分为四大类,其中第Ⅰ类的9^#综合性状最好,第Ⅳ类的1^#最差。  相似文献   

2.
以小麦品种济麦22和山农17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及20%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下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抗氧化酶和α-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和模拟干旱条件下,POD、SOD活性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但在不同温度下活性的高低不同;CAT活性在20℃和25℃条件下先升高后降低,在其他处理下逐渐升高;20%PEG-6000处理的抗氧化酶活性要比同温度下正常萌发的低。可溶性糖含量在萌发初期迅速升高,然后降低。α-淀粉酶活性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在25℃和20℃条件下达到最高值后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枳的栽培、保护和繁殖提供科学依据,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柑橘产业的发展,测定了枳种子萌发过程中部分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种子萌发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整体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再降低,α-淀粉酶活性呈总体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不同阶段贮藏物质及淀粉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不同阶段内含物质及淀粉酶活性变化规律,为七叶一枝花种子休眠解除和提高成苗率提供科学依据。以不同萌发阶段七叶一枝花种子为研究材料,采用显微镜观察、生理生化和质谱测定方法,研究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α-淀粉酶活性、β-淀粉酶活性、总淀粉酶活性差异。结果表明,种子生理休眠解除后,淀粉酶被激活、淀粉被水解,淀粉酶活性不断下降,种子内贮存的淀粉、可溶性糖含量也逐渐减少,α-淀粉酶活性对七叶一枝花种子休眠解除及随后的发芽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芝麻种子萌发过程的代谢生理变化,丰富芝麻种子生物学内容,在25 ℃暗培养条件下,以2个芝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种子萌发0~72 h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水分吸收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氨基酸、粗脂肪、游离脂肪酸和脂肪酶活性等代谢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芝麻种子在浸水后6 h吸胀,12 h萌动,24 h胚根开始快速伸长,48 h胚芽开始快速生长,72 h完成发芽。吸水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在 0~6 h和24~60 h 2个时间段表现为急速上升;吸水速 率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过程,其中在0~3 h时下降最快,在胚芽开始生长(吸水后48 h)后再次出现较大幅度上升。随着萌发进程的推进,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为先降后升趋势,氨基酸含量不断下降,粗脂肪含量在24 h后有所下降,游离脂肪酸含量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脂肪酶活性不断增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等主要脂肪酸组成变化非常小。因此,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最先启动糖代谢,随后启动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研究结果为芝麻种子萌发机理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小麦种子萌发早期淀粉降解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表达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小麦种子萌发早期淀粉降解关键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变化,以山农17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萌发的小麦种子中的淀粉、可溶性糖含量及相关酶(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各酶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不同温度条件下萌发的小麦种子,淀粉含量随萌发进程以不同的速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α-淀粉酶、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和呼吸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以上各指标均在露白前后有明显的变化;β-淀粉酶呈现双峰变化趋势,且一直保持较高活性;α-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且与酶活性呈极显著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在小麦种子萌发早期,温度能强烈影响萌发过程中淀粉降解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α-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在种子置床初期即可被检测到活性,且受其编码基因的调控作用显著,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恒温培养箱条件下,研究了铜胁迫对油菜不同品种矮脚黄、矮抗青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铜胁迫浓度的增大,种子电解质外渗率增加,相对渗出率也逐渐增加;较低浓度铜胁迫下油菜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多,之后,随着铜浓度的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减少;两种油菜种子的总淀粉酶、a淀粉酶活性均在铜浓度为40 μM时最大,之后,随着铜浓度的升高两种酶活性逐渐降低;油菜种子中丙二醛(MDA)的含量随着铜浓度的增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20、25、30℃温度下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种子不同萌发阶段的可溶性糖、粗脂肪、蛋白质、淀粉、氨基酸含量及SOD、POD、CAT活性,分析不同温度下种子萌发各阶段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随着穿心莲种子的萌发进程,种子萌发各阶段可溶性糖、粗脂肪、淀粉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20、25℃条件下先减小后增加,30℃先增加后减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0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整体都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趋势,但变化程度有所差异。25℃处理下种子在伸长阶段后储藏物质的转化利用要高于20、30℃处理下种子,在穿心莲种子的萌发过程中,推荐以25℃为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赛山梅(Styrax confusus)种子萌发生理生化特性。[方法]对赛山梅种子萌发期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进行测定,包括贮藏营养物质含量以及相关酶活性。[结果]赛山梅种子萌发初始阶段可溶性蛋白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淀粉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趋于平缓,同时淀粉含量不断下降,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萌发后期明显升高。赛山梅种子萌发初期淀粉转化成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种子代谢活性显著提高。[结论]该研究为揭示赛山梅种子萌发期的代谢规律,促进赛山梅种子迅速整齐萌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收获期的晋杂30号高粱杂交种、恢复系种子为材料,采用4.0 kV/cm、60 min的高压静电场在种子高温(45℃)快速脱水干燥(24 h)前进行预处理,研究高压静电场预处理对种子萌发、早期幼苗生长以及种胚膜透性、保护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预处理下,高粱杂交种和恢复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分别比其高温快速脱水处理高55.11%、37.91%、93.52%、175.00%和69.78%、43.15%、78.06%、101.00%;电场预处理使杂交种和恢复系种胚膜透性分别比高温快速脱水处理降低了16.36%和18.37%;电场预处理可诱导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过程中种胚和幼苗SOD、POD、CAT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升高,降低种胚和幼苗MDA和超氧阴离子(O_2·-)含量。电场预处理可有效缓解高温快速脱水对种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NO对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4℃模拟低温胁迫状况,研究了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对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上升,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不同浓度的SNP均能显著提高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促进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的生长;抑制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MDA含量的上升,降低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增加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表明外源NO可缓解低温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缓解低温胁迫引起的膜脂过氧化,保护细胞膜免受或减少损伤,提高植物抗低温胁迫的能力。在SNP不同的使用浓度中,以100μmol·L-1SNP对低温胁迫的缓解效果最佳,当SNP浓度过低和过高时均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温(54±1)℃,高湿(100%相对湿度)密闭加速种子老化的方法,对晋豆19、晋大53两个大豆品种进行种子老化处理,测定老化过程中,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发芽指标和种子活力、种子细胞膜透性的变化,明确老化处理对种子发芽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短时间老化处理(12~36h),种子发芽指标均比其对照升高,种子活力也升高。随老化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指标迅速下降,种子活力降低,种子细胞膜透性加大。试验还表明,晋大53耐老化能力强于晋豆19。  相似文献   

13.
色木槭种皮透水性与种子浸提液生物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解除色木槭种子休眠和促进发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完整种子和刺破种皮种子用蒸馏水浸泡,定时测重,计算吸水量,分析种皮透水性;层积过程中定期取种样,研碎用醇提取,获得的浸提液稀释至不同倍数用于浸泡滤纸,将白菜种子置于浸泡过滤纸上进行发芽试验,分析浸提液生物效应。[结果]色木槭的种皮透性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12 h内刺破种皮种子和完整种子都达吸水饱和状态。色木槭种子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随浸提液稀释程度的加大和层积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但层积时间少于60 d时,这种减弱程度较小;层积80 d时,10%和20%浸提液的白菜种子发芽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100%浸提液发芽率仍为对照的35%。[结论]种皮透水性构不成色木槭种子休眠的原因;种子内含有发芽抑制物质且抑制物质在层积催芽过程中转化速度慢是导致色木槭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邢勇  张小冰  李砧  侯雅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448-9449,9516
[目的]研究La(NO3)3浸种对高粱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设9个不同La(NO3)3浓度处理(0、10、20、30、40、50、60、65、70mg/L),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种子活力测定、膜透性试验及呼吸速率测定。[结果]用10~70 mg/L的La(NO3)3浸种处理48 h后,高粱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都明显提高,呼吸作用增强,质膜相对透性降低,其中在50~65 mg/L La(NO3)3浓度范围内处理效果最好,当处理浓度超过65 mg/L时,这些指标又呈下降趋势。[结论]50~65 mg/L的La(NO3)3溶液可明显提高高粱种子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稀土浸种对玉米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质量浓度为50,200,500,1000,2000,4000mg/L的稀土水溶液对玉米种子进行浸种处理,采用营养钵盆栽试验,研究了稀土浸种处理对玉米种子膜透性、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稀土溶液浸种处理,促进了种子细胞膜的修复,种子膜透性降低;不同质量浓度稀土溶液浸种处理促进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效应不同。500,1000mg/L浸种处理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效应较明显,表现为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明显提高,幼苗干质量、鲜质量增加,根冠比增大。低质量浓度和高质量浓度浸种处理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进效应不明显,高质量浓度处理甚至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还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白刺花硬实种子的休眠机制及解除休眠方法,为改进植物硬实种子播种育苗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开展白刺花种子种皮的吸水性、种胚活力及种胚萌发特性试验,分析其种皮和种胚对休眠的影响;测定其种子内源抑制物活性,利用酸腐、碱腐、激素、沸水和机械处理等方法进行破眠,筛选适宜解除白刺花种子休眠的最佳方法.[结果]白刺花种子剥除种皮后2 d即可充分吸胀,而完整种子吸水5 d后才达到饱和;白刺花种胚活力为73.5%,具有相对高的发芽潜力;剥离种皮的种胚发芽率最高,为72.99%,显著高于完整种子和仅具胚的种子(P<005);白刺花胚乳和胚中均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其中50.0%胚乳浸提液可使小白菜种子萌发率降至75.85%;划破种皮破眠法可使白刺花种子发芽率达72.42%,其次是98%浓硫酸+300.0 mg/L GA3浸泡12 h处理(发芽率为57.42%).[结论]白刺花种皮的透水和透气性、胚乳及胚中所含的抑制物是影响白刺花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机械划破种皮、用98%浓硫酸(酸腐)+300.0 mg/L GA3浸泡12 h处理(激素浸泡)软化种皮能有效解除白刺花种子休眠,提高其萌发率,可在植物硬实种子播种育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山桃稠李种子休眠机理及催芽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山桃稠李种皮的透水性、胚形态后熟及催芽过程中发芽抑制物质的转化过程,探讨了山桃稠李种子休眠机制.结果表明:山桃稠李种皮透水性差,刺破种皮和完整种皮的山桃稠李种子分别吸水32.97%、27.79%,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山桃稠李种子存在明显的胚后熟现象,种子成熟时种胚尚未发育完全,层积处理...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保存年限虞美人种子的萌发率、吸水特性和休眠特性,测定了新旧种子的吸水率和在0,1,5,10,15,20,25 mg/L质量浓度赤霉素处理下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并对种子不同休眠期的发芽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虞美人新种子的吸水量显著高于旧种子,种子的吸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种子的萌动能力;种子保存2 a后其发芽率显著下降,约下降50%左右,15 mg/L赤霉素处理可以更好地促进虞美人旧种子的萌发;虞美人的休眠期为90 d左右,5 d发芽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王松涛  赵杨  王秀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502-4503,4559
[目的]提高单性木兰种子发芽率。[方法]对单性木兰种皮透水性、种皮和胚乳抑制物及浸种催芽进行研究。[结果]单性木兰种皮透水性较好,不是引起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种皮和胚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影响不大,可能不存在发芽抑制物;温水、双氧水和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均能使单性木兰种子发芽,提高发芽率,其中以400 mg/L赤霉素浸泡12 h效果最佳。[结论]研究结果为单性木兰种质资源保存与栽培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