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正> 目前我省豫北平原一带,小麦主栽品种,除百农3217还占有相当面积以外,高产优质的豫麦二号、偃师九号和豫麦四号正在迅速推广。为了灵活而准确地运用“小麦叶龄指标促控法”,自1982年以来,我们连续三年在浚县、淇县、汲县、滑县、延津等 相似文献
4.
5.
小麦“叶龄指标促控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根据小麦器官建成的同伸规律与肥水效应等有关研究资料,在进行验证性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研究了小麦不同叶龄与穗分化进程的对应关系,提出以“叶龄余数”做为鉴定穗分化和同伸器官的生长发育进程的外部形态指标;并在总结研究北京郊区和全国小麦高产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W型和V型两套“叶龄指标促控法”,1975年以来在北京郊区推广,获得了较显著的增产效果,并逐步纳入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1980年“叶龄指标促控法”被农业部列为全国重点推广项目。 相似文献
6.
7.
8.
莫定森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62,(4)
杂种优势问题异花受精作物,杂交后的种子生长力较强,通称为杂种优势。这种优势在自花受精作物中很少或无,但在水稍杂交后,杂种优势特大。Jones 1926年试验结果,第一代杂种,稈数可增94%,产量可增164%。笔者1960年在东北农学院香坊实验农场所做的35个组合,经过两年的种植、观察和分析,杂种第一代表现有三种不同的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有些组合的F_1,无论分叶数、株高、每穗粒数、单株重和穗重,均比父母本显著的增加,如北海1号×Dubrovisk、合江1号×早熟青森、新疆白芒×老头稻、新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选用3个有代表性的弱春性小麦品种,在河南省18个试验点种植,研究了冬前积温(播期)对产量的影响及冬前壮苗叶龄指标的确定。结果表明,冬前积温与小麦产量存在二次回归关系,冬前积温在590℃时产量最高,表明此积温下的播期是河南省弱春性小麦的适宜播期。随冬前积温增加(播期提早),弱春性小麦冬前长1片叶子所需要积温增加,冬前积温350~770℃,长1片叶子所需要的积温在57~84℃。根据适宜冬前积温长1片叶子所需积温推算,河南省弱春性小麦冬前应处于六叶一心期,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冬前积温获得高产,又能保证弱春性小麦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3.
14.
<正> 信阳地区处于江淮流域,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具有南北稻区昼夜温差大和雨量较多的特点,很适合水稻种植,属一年一季和稻麦两熟区.全区常年种稻约50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60%左右,而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80%左右.根据本区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意见:一、品种严格提纯复壮,合理搭配.多年来各地自行引种,缺乏严格去杂提纯措施,造成品种多、乱、杂局面,大大地影响了产量.一般纯种能增产10%,所以对当家品种如南京11号、84矮63、珍珠矮11号、广选3号等,必须认真进行穗选和块选(有条件的可建立三圃制),并选用生育期125-130天、130-135天、135-140天的不同熟期的品种搭配种植,以便错开农活,达 相似文献
15.
开春以后,合理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进行化学调控,可以调节麦株的生长发育,增强抗逆能力,促进早熟,确保优质高产。现将笔者总结出的小麦开春后化控“一二三四”喷法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18.
<正> 根据多年的研究和高产小麦生产实践的体会,结合1992年的麦播基础,对我省高产小麦提出“三促两控”栽培管理法,现予以简要介绍,供小麦高产开发田田间管理参考。一.“三促两控”的依据“三促”,是指促穗数、促粒数、促粒重。“两控”,即为控无效分蘖、控贪青晚熟。小麦亩产量是由每亩成穗数、单穗粒数和千粒重三个因素组成。在一定条件下,三因素的发展往往是相互制约的。只有当它们相互协调,达到最佳状态时,才能造就高水平的产量。这个最佳状态的组合,必须按照高产小麦自身的发展规律,人为的加以调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