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不同颜色遮阳网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红网、蓝网、银灰网和黑网4种不同颜色遮阳网覆盖对番茄穴盘幼苗生长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阳网覆盖的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单株鲜重和干重均显著高于不覆盖(P0.05)。红网、蓝网、银灰网壮苗指数分别增加41.2%、15.4%、55.2%,而黑网降低9.7%。遮阳网覆盖使番茄幼苗叶片的MDA含量降低,SOD、CAT活性均显著降低,POD活性除蓝网显著降低外、其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颜色遮阳网覆盖对茄子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阳网覆盖条件下,茄子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生物产量等均显著增加(P〈0.05),银灰网、蓝网和黑网使壮苗指数-2分别提高33.9%、23.6%和19.5%,红网降低19.0%。叶绿素含量以银灰网和黑网显著增加,蓝网和红网显著降低,叶绿素a/b值以蓝网显著增加,红网、黑网和银灰网均降低,覆盖条件下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降低。  相似文献   

3.
以不覆盖为对照,研究了不同颜色遮阳网覆盖对菜心采收期产量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遮阳网均使菜心产量降低,其中对照>红网>银灰网>蓝网>黑网;覆盖处理菜心叶片及薹茎内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过氧化氢(H2O2)含量、超氧阴离子(O-2·)生成速率及抗氧化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红色网覆盖在各项指标上均与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防虫网内光质差异及对豇豆生长和产量影响,为豇豆光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以露地作为对照,研究咖啡网、黄网、红网、绿网、蓝网、银灰网、白网等 7 种彩色防虫网覆盖下光 谱成分及豇豆生长周期、生长特性、干物质分配及产量差异。【结果】与露地相比,防虫网内远红光及近红外 光的比例增加,紫外光的比例和红光 / 远红光降低,绿网内绿光和蓝紫光比例较高,绿光较露地增加 3.29%,而 红网内红光比例较高,较对照增加 24.96%;防虫网内豇豆的抽蔓期提前 5~7 d,黄网、红网和蓝网覆盖下豇豆 的始花期较露地提前;叶片厚度均较露地显著下降,株高、单叶叶面积和节间长增加,以红网变化最显著;覆 盖防虫网可提高豇豆总产量和前期产量,白网总产量最大、其次为绿网,分别较对照增产 43.46% 和 42.02%, 二者差异不显著。【结论】在豇豆生产中建议采用白网或绿网覆盖栽培,从而提高产量和上市时间。  相似文献   

5.
大棚覆盖不同颜色防虫网小气候效应及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棚覆盖黑网,透光率为63.2%,遮阳效果显著。棚内最高气温,黑网较对照低0.3℃,且湿度增大。顶黑网、银灰网均高于对照1.0~1.3℃;最低气温,黑网较对照高0.9℃,顶黑网较对照高0.2℃,银灰网较对照低0.5~0.8℃。覆盖防虫网的小白菜株高增大,开展度减小,叶色变浅,叶片变薄,叶绿素含量减少,单株重小。  相似文献   

6.
采用遮阳网覆盖是常见的农艺措施之一,已广泛应用于抹茶生产中。本研究以‘福鼎大白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黑网、红网、蓝网和黄网遮阴处理茶树以改变茶树生长的光环境(光照强度和光谱组成),以在自然光照条件下生长的茶树为对照组(CK),检测不同遮阴处理下茶树叶片的植物激素水平和转录组谱。结果表明:相较于CK,蓝网遮阴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茶树叶片中脱落酸、赤霉素类、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茉莉酸和水杨酸等激素含量,其次为黄网、黑网和红网遮阴处理。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相较于CK,黑网遮阴处理茶样的差异表达基因条数最多(上调3 422条,下调4 074条),然后依次是蓝网(上调476条,下调1 271条)、黄网(上调663条,下调994条)、红网(上调723条,下调810条)。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结果表明,蓝网遮阴处理组与CK比较组中,光合作用-天线蛋白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2条通路被显著富集,主要体现在捕光复合物和植物激素信号合成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明显上调。由此可见,覆盖遮阴可以改变茶树生长的光环境并调节茶树叶片植物激素合成,从而影响茶树新梢生育。  相似文献   

7.
《天津农业科学》2017,(6):77-82
对夏季利用不同颜色遮阳网遮盖对不同种类蔬菜苗期生长状况的影响进行了比较,以不覆盖为对照,分析了植株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鲜质量等植物学性状差异。结果显示,在夏季蔬菜育苗时,黄瓜和圆椒使用红色网(45%)表现最佳,番茄育苗易使用蓝网(50%),甘蓝和花椰菜育苗以不覆盖最佳。  相似文献   

8.
为调查遮阳网颜色和设置高度对‘金菠萝’日灼率的影响,以0、20和40 cm高度(离植株顶部距离)的黑网、绿网、蓝网3种颜色的遮阳网,对‘金菠萝’进行遮光处理,测定‘金菠萝’的产量、单果重、可食率、外观性状和主要内在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采用高度20 cm的蓝色遮阳网防菠萝日灼效果优于其他处理,且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高度40 cm的蓝网处理菠萝果实VC含量最高;高度20 cm的绿网覆盖的菠萝单果重最大,果实纵径、横径、果眼数、果形指数和果实硬度最高,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可食率也优于其他处理。由此表明,在菠萝的栽培生产中,选择蓝色或绿色遮阳网能有效提高菠萝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周军 《农技服务》2004,(6):17-17
(一)建立遮阳网覆盖平棚。菜心反季节栽培应选择遮光率在60%-70%的黑色遮阳网。在拟栽菜心地块的四周每隔5米竖1根高2.5-3米的水泥柱或铁柱或木柱,用铁丝或尼龙绳连接各柱顶端,将遮阳网覆盖其上即可。遮阳网覆盖平棚,可使地面温度降低4—6℃。  相似文献   

10.
正以番茄品种中杂105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遮光率的新型白色遮阳网和传统黑色遮阳网覆盖对网室内温光环境、番茄幼苗生长指标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阳网遮光率的降低,网室内光量子通量密度、气温、5厘米和10厘米地温均呈升高趋势。遮光率50%的黑色遮阳网和白色遮阳网的透射光谱明显不同,黑色遮阳网对紫外光的透光率较高,对可见光和红外光  相似文献   

11.
桔梗、射干的耐阴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探讨桔梗和射干的耐阴性,采用黑色遮荫网遮荫,设置了5种光强处理(各处理透光率分别为:对照100%、T1:75%、T2:65%、T3:50%、T4:25%),对其不同遮荫条件下的株高生长、地径生长、分蘖数、叶生长性状、叶绿素含量、光合性能、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值)和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射干对遮荫的适应能力较强,适当的遮荫有利于射干分蘖数、单株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日平均光合速率的增加,在透光率为71.45%的光照条件下其总生物量最高,为较耐阴的植物;而桔梗对遮荫的适应能力较差,遮荫会导致其分蘖数、单株叶片数、单株叶面积减少,日平均光合速率的下降,生物量以全光为最大,为喜阳植物,但其对轻微的遮荫处理(T1和T2处理)也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河北香菊属多年生短日照药用菊花(Chrgsathemum morifolium Ramat)品种,霜降后开花,容易受霜冻为害,造成严重减产和质量下降.以河北香菊越冬苗为试材,研究了短日照处理和遮光材料对河北香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日照处理可促使河北香菊提早现蕾开花,但对植株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植株表现变矮.短日照处理较大田自然生产可提前开花4~7 d,增加霜前花产量,降低霜冻为害.连续遮光处理30 d条件下,较适宜的日照时数为9 h;连续遮光处理40 d条件下,每天日照时数控制在10 h较好,可提早开花6 d,又能获得较高的单株产量.利用黑色遮阳网和黑色塑料薄膜遮光对促进开花效果差异不明显,但黑色遮阳网通透性优于塑料薄膜,利于植株生长发育,单株产量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菜心种子的最佳浓度和处理时间,为EMS诱变技术在菜心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方面及丰富菜心种质资源选育提供支持。【方法】设4种不同浓度的EMS溶液(0.2%,0.4%,0.6%和0.8%)和3种不同处理时间(8、12和16 h)共12个组合,诱变处理2个菜心自交系(C40和小80天)的种子,并对诱变后代出苗率和结籽株比例进行分析,筛选EMS诱变菜心种子的最佳处理条件。【结果】随着EMS浓度的增加,菜心种子成苗率和结籽株比例逐渐降低。诱变处理8 h,EMS浓度为0.6%时,C40和小80天菜心的成苗率分别65%和70%,结籽株比例分别为13%和31%;EMS浓度升高至0.8%时,C40菜心的成苗率降至50%,2个菜心材料的结籽株比例均低于20%。随着EMS处理时间的延长,菜心种子成苗率和结籽株比例逐渐降低。EMS处理浓度为0.4%时,诱变12 h,2个菜心材料(C40和小80天)的成苗率均为75%,结籽株比例分别为30%和45%;诱变16 h,C40和小80天菜心的成苗率分别降至60%和55%,结籽株比例均低于20%。EMS诱变处理不仅抑制成苗率,还严重影响结实情况。根据成苗率和M1群体植株的结籽株比例,并保证最大诱变效率和突变体群体,确定菜心种子EMS诱变处理的最佳条件为0.4% EMS诱变处理12 h。不同基因型菜心材料对EMS的耐受性不同,生长势强的菜心材料EMS处理的时间或浓度可适当增大或降低。采用最佳诱变条件处理3000粒小80天菜心种子,在M1群体中出现黄化、白化、皱缩、矮化及嵌合等变异性状,M1群体包含500个突变株系。随机选取种子量大的M1群体中176个家系,构建包含2110个单株的M2群体,在M2群体中发现94个突变单株,总的突变频率为4.3%。其中,叶片叶色或形状突变的单株61株,株型变异的单株共31株,花色突变的单株2株。【结论】利用EMS诱变菜心种子有明显效果,构建的菜心EMS突变体库表型变异丰富,尤其是出现株型紧凑,叶色浓绿的有益突变,可用于菜心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育种。  相似文献   

14.
以凤仙花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一层遮阴(遮光度为45%,简称S45)、二层遮阴(遮光度为70%,简称S70)、CK(全光照)对凤仙花生长和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S45和S70的凤仙花株高分别增加了48.02%、34.16%,叶片数分别减少了8.28%、68.98%;两个遮阴处理组叶片叶绿素总质量分数分别比CK增加了1.31、1.39 mg· g-1,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p<0.01),净光合速率分别减少了0.93、4.52μmol· m-2· s-1,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p<0.01);S45和S70的开花持续时间分别比CK减少了18、19 d,植株成活率分别降低了17.63%、33.75%,同时,CK、S45和S70在盛花期当日的平均开花量分别为2.78、4.20、3.50朵·株-1,至观测结束,CK、S45和S70的平均结实量分别为89.13、112.29、54.00个。因此,适度的遮阴有利于增加凤仙花植株的单株开花量,提高凤仙花的观赏价值,而过度的遮阴则会对凤仙花的生长甚至繁育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给中熟菜心的良种选育提供理论指导,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0份中熟菜心品种的薹重与相关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熟菜心的薹重与6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顺序为薹粗>叶片数>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叶柄长>薹高,得出薹粗、叶片数和最大叶长是影响中熟菜心薹重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中熟菜心高产品种的选育过程中,应优先考虑薹粗、叶片数、最大叶长等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颜色遮阳网覆盖对越夏番茄生长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设计了4组处理,以不覆盖遮阳网作为对照,分别是:银白色(30%)、蓝色(30%)、紫色(30%)、灰色(30%)和CK,系统分析了越夏番茄植株长势、果实品质、遮阳网覆盖下的相对光谱、植株根系以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番茄经不同颜色遮阳网覆盖后相对光谱值略有变化;各处理的单株根总长、单株根总表面积、单株根总体积、产量、单果重和叶绿素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番茄;其中又以蓝色遮阳网覆盖的效果最佳,其单株根总长、单株根总表面积、单株根总体积、产量、单果重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34.41%、151.32%、231.80%、28.10%、44.80%和37.50%。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水氮处理对菜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氮素用量和土壤水分对菜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水分处理条件下,不同施氮处理的菜心产量差异显著,以N2(100m gN/kg土)处理对菜心产量的效应最好;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菜心产量显著降低;菜心硝酸盐含量主要受土壤供氮水平的影响,其次是土壤水分;施N能显著提高菜心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幅为31.65%~45.86%。综合产量和品质,以N2W1(100m gN/kg土,60%/FC)处理效果最好。适宜的供氮量配合适当降低土壤含水量,是提高菜心产量与品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方案对华南地区菜心种植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华南地区菜心种植过程中土壤的氨挥发损失规律,提出兼顾减少氨挥发且保证菜心产量的施肥方案,以广州市黄埔区菜地为研究对象,以菜心为试验材料,设置氮肥施用量处理为A组,设定A0(不施氮肥)、A1(337.5 kg·hm-2)、A2(200 kg·hm-2)、A3(140 kg·hm-2)共计4种施氮水平;同时,设置施肥方式处理为B组,分别为沟施覆土(B1)、表面撒施(B2)和撒施后灌水(B3)共3组氮肥施用方式,开展正交试验。采用通气法对菜心菜地进行田间原位氨挥发测定,成熟期调查菜心产量。研究了不同施肥方案下土壤氨挥发情况和不同施肥方案对菜心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菜心种植过程中的氨挥发主要来自追肥,菜心追肥期间氨挥发量占全生育期氨挥发总量的60%~81%。氨挥发量与施氮量呈正比;不同施氮量在施肥初期,氨挥发速率均较高;相同施氮水平下氨挥发累积量呈现出表面撒施>沟施覆土>撒施后灌水。各施氮处理下,菜心产量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采用沟施覆土的施肥方式同时减少30%的施氮量对华南地区菜心产量无显著影响,但较常规施氮处理组A2B1和A2B2分别可减少氨挥发损失5.9 kg·hm-2和29.3 kg·hm-2。  相似文献   

19.
花粒期光照对夏玉米产量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针对近年来黄淮海夏玉米区太阳辐射不断减少的生产问题,探讨花粒期光照对夏玉米产量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设置花粒期遮阴(S)、花粒期增光(L)两个处理,遮光度为60%,阴天下增光的光照强度能达到80 000—100 000 lx,以自然光为对照(CK),研究花粒期光照对夏玉米产量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遮阴后夏玉米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灌浆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增光增加了夏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和最大灌浆速率。连续两年遮阴处理的产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59.39%、79.03%,而增光则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6.29%、12.93%。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L>CK>S,生育后期不同处理DH605的籽粒占干物质总量的比例差异显著,S、CK和L平均分别为22.92%、48.49%和51.80%。与CK相比,遮阴后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减小,同时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的天数相对增加;增光则使籽粒最大灌浆速率提高,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生长量增加。【结论】花粒期遮阴通过降低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籽粒最大灌浆速率,显著降低夏玉米产量;花粒期增光则通过增加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籽粒最大灌浆速率,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20.
为探求不同品种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Makino)的冬性强弱,找出其适宜的春化时间,以4个不结球白菜品种为试材,在3℃条件下分别对萌动种子春化处理10、15、20、25 d,调查不同春化时间对各品种现蕾开花的影响,综合评价植株现蕾开花早晚及开花期植株形态。结果表明,奶白菜最适春化时间为10 d,青梗白菜最适春化时间为15 d,乌塌菜最适春化时间为20 d,京水菜最适春化时间为25 d。4个不结球白菜品种冬性由弱到强为奶白菜、青梗白菜、乌塌菜、京水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