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苜蓿自交不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中探讨了苜蓿自交不亲和性和遗传特征。结果得出:1.苜蓿自交结荚百分率为0~92%,平均为27.6%。苜蓿自交不亲和性在群体中呈连续、偏态分布。2.苜蓿自交不亲和性反应主要发生在雌蕊组织下部(子房及子房腔)。3.确定自交不亲和或自交亲和性的判别函数方程为Y=-0.0804x_1—0.5228x_2+0.6117_3。4.苜蓿自交不亲和性受单位点、复等位基因控制,并具有CSI遗传特点。5.S基因与过氧化物同工酶基因(Prxl)为连锁,两者间重组值为27%。6.PSC的遗传力h~2=62%,选择无论对亲和性和不亲和性均为有效。根据本试验结果讨论了苜蓿SI的测度指标、授粉方式及不亲和性的数量差异问题,并探讨了紫花苜蓿与黄花苜蓿种的分类差异,认为两者理应属同一种或种内不同生态型。 相似文献
2.
3.
4.
黑麦草的自交不亲和性受控于S和Z两个独立分离的基因,其中之一与PIG-2基因紧密连锁。指出了利用自交不亲和性生产一代杂种的可能性和前景。 相似文献
5.
苜蓿自交亲和性、授粉方式及后代性状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份不同苜蓿Medicago sativa材料的自交亲和性及授粉方式的研究表明:参试苜蓿材料的自交亲和性存在较大差异,自交亲和指数为0~1.39,其中有2个自交亲和材料(自交亲和指数>1.00),5个自交不亲和材料(1.00≥自交亲和指数>0)和1个极端自交不亲和材料;2个自交亲和材料自交所得S1具有出苗后分批逐渐死亡的自交衰退现象,最终叶片多叶型和枝条高且分枝多型成活率分别仅为34.80%和32.30%;在4种自交授粉方式中兄妹自交结实率最高,适宜在苜蓿自交授粉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对7532·湘晖(简称7·湘)自交(7·湘♀×7·湘♂)与杂交(7·湘×9·芙)的比较试验.结果,两交配方式所产生的不受精卵差异不显,从而否定了对9·芙(932×芙蓉)雄蛾活力不强等原因的怀疑。 相似文献
8.
沙打旺与鹰咀紫云英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沙打旺抗逆性强,而鹰咀紫云英品质较好,是黄芪属中优良性状互补的草种。针对二者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现象,从不同方面研究杂交不亲和的原因。结果表明,亲本花粉活力和育性均非杂交不亲和的主要原因,其主要障碍在于,父本花粉不能伸入母本柱头,表现出不亲和异常现象,如花粉管萌发后盘绕在柱头表面,花粉管尖端膨大等。即使父本花粉管进入母本柱头,因生长缓慢,沉积胼胝质,在花柱中受抑制而停止生长。沙打旺和鹰咀紫云英杂交不亲和的表达部位与亲本自交不亲和的表达部位相似。在此基础上提出克服二者杂交不亲和的措施,为沙打旺和鹰咀紫云英杂交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据《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2012年)的一篇研究报告,来自西班牙和美国的研究人员研究了过氧硝酸盐对橄榄乳头状细胞和自交不亲和花粉中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调控。细胞程序性死亡(PCD)在授粉后的橄榄乳头状细胞和自交不亲和花粉中都会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不同播种深度对羊草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盆栽研究了7种播种深度(0cm、1cm、2cm、3cm、4cm、5cm和6cm)对羊草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羊草出苗率与种子萌发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47),而与播深呈极显著负相关(r=-0.9408)。在浅播(0~2cm)条件下,羊草初始出苗时间为5.0~7.7d,最终出苗率为70.0%~80.7%;在深播(4~5cm)条件下,初始出苗时间延迟到16.3~20.0d,羊草种子萌发率下降到41.0%~43.0%,但出苗率不足7%,株高不超过2cm;当播深在6cm以上时,其萌发率为37.0%,但出苗率为0。此外,播种深度显著影响羊草幼苗株高、茎叶鲜重及叶片数量。 相似文献
11.
为挖掘重要的抗盐碱相关基因,进而阐述羊草(Leymus chinensis)耐盐碱胁迫的分子机制,采用荧光双向差异凝胶电泳(2D-DIGE)结合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 TOF/TOF)方法,利用非盐碱条件下及Na2CO3处理下生长的羊草建立蛋白质表达谱,并进行差异蛋白质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2D-DIGE获得的74个差异蛋白点,其中蛋白质表达丰度上调的蛋白点44个,丰度下调点为30个,质谱鉴定显示其中33个蛋白质信息已知,参与了能量转换、代谢、光合作用、植物抗性和转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13.
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多年生根茎型优质禾本科饲草,也是东北松嫩盐碱化草地的建群植物,针对不同成熟度羊草种子对盐胁迫发芽响应在国内外未被涉及的现状,本研究以NaCl为盐胁迫处理液,设置4个胁迫浓度(50, 100, 200和400 mM)研究不同成熟度(盛花期后24, 29, 34和39 d)羊草种子对盐胁迫的发芽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的羊草种子同样表现出不同的耐盐性,盛花期后39 d的羊草种子活力最大,发芽率、发芽势、复萌率以及总发芽率均优于其余3个发育时期的种子。另外,盐胁迫下未萌发的羊草种子复萌率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羊草种子对高盐胁迫的生理适应策略,以休眠形式躲避不良环境,待土壤盐浓度降低时萌发出土。本研究可为羊草种子的发育与抗逆生理学等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与灰色赖草(Leymus cinereus)杂种F1幼穗进行离体培养,建立了杂种F1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不含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是最佳的分化培养基,分化成苗率为66%;2,4-D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质地的改造有重要作用;3.0 mg/L 2,4-D MS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68%;2.0 mg/L 2、4-D MS诱导的愈伤组织胚性最强;诱导率与分化率没有直线对应关系;再生体系的建立为杂种F1育性恢复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羊草种子生活力测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根据种子生活力的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机理,探讨了染色温度、时间、种子材料的处理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子胚染色效果的影响,以筛选鉴别种子生活力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对不同基因型的羊草种子生活力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羊草种子生活力检验可以用如下方法,羊草去稃种子,加入磷酸缓冲液配制成0.5%的TTC溶液,在35℃恒温条件下保持反应2~3 h,观察胚部染色状态,呈红颜色者为具有活力的种子,反之为失活种子.本研究建议在生产实际中应将生活力作为评价羊草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1984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白音锡勒牧场建立羊草人工草地,并对其进行了27年的定位观测,应用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羊草人工草地进行多样性动态、多样性影响因素以及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播种羊草后,植物群落发生明显变化,原以冷蒿、糙隐子草和冰草为主的退化草原逐渐形成了由羊草+一二年生植物组成的草原群落。(2)1984~2010年,丰富度指数呈先缓慢升高后逐渐降低的趋势;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都呈逐渐增加趋势,并与演替年限(t)存在指数回归关系,即Shannon-Wiener指数(DI)=0.786e0.035t(R=0.782,P<0.05)、Pielou均匀度指数(HI)=0.226e0.038t(R=0.843,P<0.05),且均达显著水平。(3)Shannon-Wiener指数与多年生禾草的生物量、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蔷薇科和多年生杂类草的生物量、密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演替前期,Shannon-Wiener指数与地上生物量呈负相关关系(r=-0.709,P<0.05);演替后期,二者呈正相关关系(r=0.867,P<0.05),即在不同的演替阶段二者表现出不同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羊草草原改良措施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980~1997年改良退化草原4349.2km2,主要改良措施:1浅耕翻改良,有效利用15年,年均增产90.5%。2松土改良,有效利用年限6~10年,平均增产70.35%。3施肥改良,其中施尿素187.5kg/hm2,产草量提高3.2倍,施厩肥30~37.5t/hm2,第二年增产53.5%。4引种国内外苜蓿品种25个,筛选出一批耐寒抗病品种,每年割两茬,干草产量4927.5kg/hm2,是对照的3倍。表现好的品种有黄花苜蓿、肇东苜蓿、公农1号苜蓿、公农2号苜蓿、草原2号苜蓿。5补播改良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