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α-硫辛酸对铅暴露大鼠海马神经元树突棘突触形成的神经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取新生大鼠(出生后24h内,P0)海马组织进行细胞培养,体外培养第6天(DIV6)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DIV7开始加入醋酸铅(1nol/L)处理至试验结束(DIV13),并在DIV12给予α-硫辛酸(100 nmol/L,1μmol/L和10 μmol/L)处理24h,然后观察树突棘的变化并进行量化分析.整体动物试验以SD母鼠喂饲300 mg/L醋酸铅水溶液,幼鼠自出生后至断奶(出生后第21天)经母乳铅暴露.幼鼠自从出生后第14天(PND14)到PND21经腹腔注射给药25 mg/kg α-硫辛酸,研究LA对铅暴露的海马神经元海马树突棘的修复作用,检测海马AMPA和NMDA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α-硫辛酸对铅处理的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损伤有保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整体动物试验发现,铅暴露能显著降低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和DG区颗粒细胞的树突棘密度.α-硫辛酸可以显著上调突触后NMDA受体亚单位NR2B的表达(P<0.05),但不影响AMPA受体亚单位的合成和表达.[结论]α-硫辛酸可以修复铅暴露引起的突触损伤,富含α-硫辛酸的食品可防治儿童铅中毒.  相似文献   

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了10只青紫蓝兔脑内开胃素(Orexin) A免疫阳性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分布。结果显示,Orexin A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于下丘脑的视上核、室旁核、背内侧核、穹隆周核、外侧区、前区和后区以及底丘脑的未定带。Orexin A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在端脑分布于大脑皮质、尾状核、隔核和杏仁核;在间脑分布于丘脑、下丘脑、上丘脑和垂体;在中脑分布于中央灰质、前丘、后丘、黑质、网状结构和中缝核;在脑桥分布于蓝斑、网状结构和中缝核;在延髓分布于极后区、孤束核和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在小脑和脊髓也有分布。  相似文献   

3.
5S管理应用于健康体检中心基础管理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迅速增强,健康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各地各医院体检中心纷纷成立。5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itsuke)这5个词的缩写。因为这5个词日语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所以简称为5S。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为内容的管理活动,称为5S管理。一年来,我院健康体检中心借鉴现代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将5S管理模式应用于健康体检中心的基础管理中就是医院引入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一个切人点,也是体检中心创新管理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4.
25S rDNA和5S rDNA在大白菜中期染色体上的FISH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确定rDNA在中国大白菜基因组中的位点数目和分布位置,并建立识别大白菜不同染色体的特异标记。【方法】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25S rDNA和5S rDNA在大白菜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在大白菜中期染色体上,分别检出了5对25S rDNA杂交信号和3对5S rDNA杂交信号。对应于大白菜中期染色体形态图,确定5对25S rDNA信号分别分布在大白菜1号染色体长臂(1L)的近末端,2号染色体长臂(2L)的近中部,3号和4号染色体长臂(3L、4L)的近着丝点处和10号染色体的随体上,信号强度为10号>2号>3号和4号>1号;而5S rDNA的3对信号分别位于2号染色体的长臂(2L)和9号、10号染色体的短臂(9S、10S)。【结论】在分子水平上为大白菜部分染色体提供了识别标记。  相似文献   

5.
几种植物生长物质对苹果果皮着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分别用不同浓度的ABA、BR与S3307对苹果果实进行喷施处理,以便筛选出促进果皮着色及增进果实品质的最佳药剂浓度。试验结果表明:ABA与S3307处理对果皮花青苷含量、果肉可溶性糖含量及单果重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BR对果肉可溶性糖含量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各种浓度药剂处理对花青苷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单果重影响效果不同,药剂对两个苹果品种的作用亦有差异。最终筛选出低浓度ABA、高浓度BR及高浓度S3307为最佳药剂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6.
5-羟色胺(5-HT)可通过多个受体介导来调控昆虫的生长发育和运动等生理活动,也是新型杀虫剂潜在的靶点。本研究对埃及伊蚊的5-羟色胺受体家族进行系统分析,即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化分析5-HT受体在物种间的同源性,构建系统进化树;使用同源建模的方法以人类5-羟色胺受体结构为模板,构建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5-HT受体的三维结构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受体在埃及伊蚊幼虫期、蛹期和成蚊,未吸血雌蚊的头、胸、腹及附肢的表达情况。从NCBI和VectorBase数据库中得到埃及伊蚊的6个5-HT受体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6个受体结构均具有7次跨膜区,其中在受体蛋白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有较高的比重。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埃及伊蚊5-HT受体基因分别位于3个不同的分支,各分支均与黑腹果蝇5-HT相应受体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表达谱构建结果表明,相比各龄幼虫和雌蚊,5-HT受体均在雄蚊中的表达量最高,且在雌蚊各组织中呈现明显的差异。5-HTR1B、5-HTR2B、5-HTR7B在头、胸、腹和附肢4种组织中均有表达;5-HTR1A在头、胸、腹中均有表达;5-HTR1D在胸腔中高表达,但在头部和附肢中不表达;5-HTR7A在附肢中表达丰度最高,而在头部无表达;该结果预示不同受体介导5-HT的功能可能不同。本研究明确了埃及伊蚊5-HT受体家族蛋白的序列特征、进化关系及组织表达特征,为埃及伊蚊5-HT受体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家蚕5-羟色胺受体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银  李艳  陈曦  陈鹏  陈萍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5):987-1001
【目的】5-羟色胺(5-HT)在许多生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克隆介导5-HT生理效应的家蚕5-HT受体及组织表达分析,为研究家蚕5-TH受体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基因组数据及半定量real-time PCR技术,鉴定克隆4种家蚕5-HT受体基因;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5-HT受体在物种间同源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 利用半定量real-time PCR方法分析它们在幼虫和成虫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根据预测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克隆得到4种5-HT受体基因序列,分别命名为5-HT1ABm、5-HT1BBm、5-HT2Bm、5-HT7Bm(GenBank登录号KM236100-KM236103),其开放阅读框分别为1 395、1 341、1 881和1 497 bp,可编码464、446、626和498氨基酸。4种5-HT受体属于典型的G蛋白偶联受体。选择已报道的昆虫及脊椎动物的5-HT受体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并系统发生树构建,结果显示家蚕4种5-HT受体间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仅为30.4%。5-HT1A、5-HT1B、5-HT2、5-HT7 4种受体在昆虫中的相似性分别为45.4%、61.4%、48.4%、54.1%。另外,家蚕5-HT受体与其他昆虫甚至脊椎动物有较高的同源性,跨膜区的保守性比非跨膜区高。不同物种间的同一家族5-HT受体的相似性高于同一物种内不同家族5-HT受体的相似性,家蚕5-HT受体的进化关系与烟草天蛾最近。半定量real-time PCR结果显示,5-HT1ABm、5-HT1BBm在幼虫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5-HT2Bm仅在幼虫的头、腹部神经索、精巢表达。5-HT7Bm在幼虫头部、腹部神经索、中肠、脂肪体、精巢、卵巢表达。5-HT1ABm、5-HT1BBm、5-HT7Bm在成虫中除雌性头部以外的组织中均有表达,而5-HT7Bm在雄蛾的生殖系统中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5-HT2Bm在成虫中不表达。【结论】鉴定和克隆的4种家蚕5-HT受体基因,在昆虫和脊椎动物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与烟草天蛾同源关系最近,它们在幼虫和成虫的组织表达模式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神经肽S(NPS)及其受体(NPSR)mRNA在兔全身各组织的表达情况,以及热应激对兔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轴NPS及NPSR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基因克隆方法克隆出兔神经肽S及其受体的cDNA序列,以GAPDH为内参基因,采用相对定量RT-PCR方法检测NPS及NPSR mRNA在兔体内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热应激对NPS及NPSR mRNA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表达的影响,【结果】克隆出兔NPS及其NPSR cDNA序列,兔NPS cDNA全序列为270 bp,NPSR的部分序列为847 bp,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EU978456和FJ713102;经DNAStar软件分析,不同物种之间NPS及其受体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较高,进化树分析显示NPS与大鼠和小鼠亲缘性最近,符合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NPS及其受体在兔各组织广泛分布,主要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甲状腺、唾液腺和乳腺。持续热应激处理后,下丘脑和肾上腺中NPS mRNA的表达均为先升高后降至对照组水平,且分别在热应激1 h和0.5 h时表达丰度达到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垂体中试验组NPS mRNA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NPSR与NPS mRNA在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中的表达模式相似。【结论】兔NPS及其受体基因在进化上是保守的;NPS及其受体在兔体内广泛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热应激时NPS及其受体mRNA在HPA轴上的表达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在尾部静脉注射5-羟色胺酸(5-HTP)后引起的海马CA1区神经元放电的变化.方法给予对照组大鼠及抑郁模型组大鼠尾部静脉注射5-HTP后,用玻璃微电极记录两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放电变化情况,并对其进行收录及结果分析.结果模型组的兴奋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的百分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增加大鼠脑内5-HT的含量有助于加强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区5-羟色胺酸神经元的兴奋性,改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0.
刘化伟  石宝明  娄蕾  王红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2):2455-2461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色氨酸对仔猪混群后行为、相关激素水平和 5-羟色胺受体2A(5-HT2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44头体重相近(8.00±0.25)kg 的28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即对照组、处理组Ⅰ和Ⅱ;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有8头猪。对照组饲喂色氨酸含量为0.21%的基础饲粮,处理组I和Ⅱ分别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0.1%和0.2%的色氨酸,饲喂28 d后混群,观察猪的争斗行为和日常行为,测定唾液皮质醇浓度、下丘脑5-羟色胺含量和5-HT2A基因表达量。【结果】混群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色氨酸的处理组仔猪争斗时间和争斗次数显著降低(P<0.05),趴卧行为显著提高(P<0.05),站立行为显著降低(P<0.05),采食、犬坐行为无显著差异(P>0.05);随饲粮色氨酸水平的提高,仔猪唾液皮质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下丘脑中5-羟色胺浓度显著升高(P<0.05),下丘脑中5-HT2A mRNA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其中添加0.2%的色氨酸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满足仔猪色氨酸营养需要(0.21%)的基础上,额外添加0.1%和0.2%的色氨酸能提高仔猪下丘脑5-羟色胺的含量,调控5-HT2A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仔猪混群后唾液皮质醇的含量,进而缓解仔猪混群后的应激行为。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安江早香柚为试材,研究反光地膜对其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安江早香柚果实成熟前采用反光地膜全覆盖可明显降低土壤水分及果实可溶性酸含量,并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固酸比值,明显增加口感甜度。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实地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调查了岳西县姚河村药用植物的资源种类与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岳西县姚河村常用中药资源丰富,共有药用植物136种,隶属59科,主要分布在丘陵低山区。应可持续利用野生中药资源和合理发展中药种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当地中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和欧亚联盟的食品添加剂法规标准比较研究准体系进行阐述,重点介绍中国和欧亚联盟的食品添加剂法规标准的监管部门、主要内容及区别,为监管部门和企业开展食品添加剂法规标准研究,促进中国-欧亚联盟食品添加剂贸易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13P2-6(S1)、川农32(S2)、川麦42(S3)三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三种不同的行距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本苗一致的情况下,三个小麦品种在行距为20cm(H3)时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甘蓝与甘蓝型油菜的六倍体杂交种为桥梁与甘蓝型油菜回交,从回交种的自交后代中选育理想的甘蓝型油菜个体,是将甘蓝遗传成分转入甘蓝型油菜的一种新策略。调查多份甘蓝型油菜与六倍体的可交配性及杂交种后代的育性,并以油菜菌核病抗性为例,以验证该策略在甘蓝型油菜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潜力。【方法】用菌核病抗性较强的野生甘蓝与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进行种间远缘杂交,采用胚挽救及染色体加倍技术创建A~nA~nC~nC~nC~oC~o六倍体。通过调查六倍体与9份甘蓝型油菜的杂交结实率,分析六倍体与甘蓝型油菜的可交配性。通过调查六倍体与9份甘蓝型油菜的杂交种F_1的自交、自由授粉结实率和菌核病抗性水平,反映杂交种F_1代的结实能力以及目标性状的改良情况。【结果】经鉴定,六倍体含有20条A基因组染色体和36条C基因组染色体,即染色体组成为A~nA~nC~nC~nC~oC~o。该六倍体同时具有甘蓝亲本和甘蓝型油菜亲本中双9号的遗传物质,其自交结实率和自由授粉结实率分别为5.6和8.6粒/角。六倍体与9份甘蓝型油菜杂交的结角率在69.1%—92.9%,每角粒数介于4.7-10.5,不同基因型的甘蓝型油菜与六倍体杂交结果率和每角粒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所调查的9份杂交种F_1的花粉育性达到正常水平,但自交结实率和自由授粉结实率分别为11.4-20.7粒和19.9-26.1粒,基因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01),自交结实率和自由授粉结实率之间相关性显著(r=0.67*,P0.05)。综合2013和2014年的茎秆菌核病抗性鉴定数据,六倍体相对于中双9号的相对感病度为0.47,9份甘蓝型油菜的相对感病度在0.94—1.26,亲本基因型之间抗性水平差异显著(P0.0001)。9份杂交种F_1的相对感病度为0.56—1.10,均介于对应的双亲之间,且与甘蓝型油菜亲本的抗性水平显著相关(r=0.78*,P0.05)。其中5份杂交种F_1的相对感病度显著低于对应的甘蓝型油菜亲本(P0.05),即其抗性水平相对于原甘蓝型油菜亲本获得明显提高。【结论】A~nA~nC~nC~nC~oC~o六倍体有一定的结实能力,与甘蓝型油菜的可交配性受油菜基因型显著影响,但均易获得具有较好(一定)结实性的杂交种后代,目标性状在杂交种一代获得显著改良。  相似文献   

17.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背景下,中国农产品的贸易发展速度加快,经济链条得到延伸。陕西省作为丝路经济带的起点,其农产品的发展却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农产品的强力冲击,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经济全球化的市场需求,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强化对于陕西省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农产品品牌现状的分析,围绕品牌观念、技术支撑、市场开发三个方面,基于政府和企业角度探讨陕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对策,并据此提出了加快陕西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的建议,以期对陕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应陇县烟草种植的适宜密度,优化陇县烤烟品种布局并提高烟草产量与质量,通过小区对比试验,对烤烟品种秦烟99适宜栽植密度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农艺性状、抗病性、主要经济性状、原烟外观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秦烟99大田生育期延长,株高、腰叶减小,发病率增加,经济效益变差,烤烟产量与栽植密度成正相关关系。陇县烟区秦烟99的栽植密度以1.50万株/hm2较为适宜,在该栽培密度条件下,烟叶产量达1 806.0 kg/hm2,产值达到50 433.0元/hm2。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亲本种遗传资源是改良甘蓝型油菜的重要手段。以甘蓝型油菜与菌核病抗性甘蓝杂交合成的六倍体为桥梁,与大量的白菜型油菜杂交,合成杂种,探索改良甘蓝型油菜菌核病抗性的策略。【方法】采用菌核病抗病甘蓝(C01)与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杂交合成六倍体,通过分析六倍体的育性、菌病抗性和减数分裂行为来分析其作为桥梁材料转移菌核病抗性的可能性;将六倍体与110份白菜型油菜杂交,通过考察杂种发育和可交配性来分析六倍体与白菜型油菜杂交的可行性;通过鉴定杂种的苗期表型特征、自交结实率及离体茎秆的菌核病抗性来分析杂种在改良甘蓝型油菜遗传背景上的利用潜力。【结果】该六倍体的花粉育性为90.6%—92.7%,自交结实率为3—7粒/角果;菌核病抗性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中双9号);处于减数分裂后期I的花粉母细胞中,68.80%(86/125)的染色体分离比为28﹕28。110份春性、冬性和半冬性的白菜型油菜与六倍体杂交,授粉15 d后的胚珠发育正常,并且都能收获成熟种子,平均可交配性为(4.25±3.91)粒/角果。尽管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可交配性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不同生态型的白菜型油菜与六倍体杂交的可交配性无显著差异(半冬性:(4.35±3.77)粒/角果,春性:(4.34±4.51)粒/角果,冬性:(4.01±3.43)粒/角果;P=0.44)。六倍体作为母本或者父本与白菜型油菜杂交都能结籽,而且没有显著性差异(六倍体为母本:平均结实率为4.27粒/角果;六倍体为父本:平均结实率为3.95粒/角果;P=0.69)。六倍体与白菜型油菜杂交创建的杂种,苗期形态似甘蓝型油菜,但是表型变异丰富;杂种都能自交结籽,平均自交结实率为(7.72±4.45)粒/角果;来自不同生态型的白菜型油菜与六倍体合成的杂种自交结实率无显著性差异(冬性白菜型油菜合成的杂种平均自交结实率:(8.07±3.43)粒/角果,半冬性:(7.88±4.64)粒/角果,春性:(6.41±3.00)粒/角果,P=0.95)。经过两年的离体茎秆菌核病抗性鉴定,6份杂种的菌核病发病程度两年均显著低于中双9号(P0.05)。【结论】以六倍体为桥梁能有效地将甘蓝型油菜亲本种的优良性状导入到甘蓝型油菜中。  相似文献   

20.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6-311++G**水平上对4-氨基-1,2,4-三唑阳离子(AT)和2,4,6-三硝基苯酚阴离子(PA)形成的氢键二聚体进行理论计算研究.计算得到4种稳定结构的氢键复合物及最稳定异构体D1的振动频率、电子吸收光谱与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氢键复合物中存在较强的N—H…O与C—H…O红移氢键.经过基组重叠误差和零点振动能校正后,D1的氢键相互作用能为-30.71kJ/mol.热力学计算显示,在298.15K和标准状态下,D1气态氢键复合物分子的形成过程是放热、熵减小的非自发过程,但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D1分子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分别为98.7,474.4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