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苑增武  石才 《林业科技》1998,23(2):65-68
对讷河9年生各沙棘种源的树高、地径、冠幅、保存率等进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及LSD检验,并通过各种源的综合指数及产果量的LSD检验。选择出内蒙凉城种源、赤峰种源和山西的右玉种源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最佳生态经济种源。  相似文献   

2.
根据沙棘17个种源9年生6类39个性状的系统研究表明:以生长性状为主的绝大多数性状呈现以经度正向变异为主,以等效纬度和海拔负向变异为辅的三重地理变异模式;内蒙、山西和河北一带构成了沙棘优良基因资源的中心,适应性好,萌动早,生长快,结实多,其中以内蒙赤峰、凉城和山西右玉种源为最佳;生长和结实性状遗传分化明显,可作为种源区划和最佳种源选择的依据;水热光等综合作用是沙棘产生地理变异的气候生态学基础;影响沙棘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依次为年降水量、无霜期、年均温和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3.
岑软3号油茶无性系树高、冠幅与产果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显著性分析、偏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研究岑软3号油茶无性系树高、冠幅与产果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树高和冠幅显著影响产果量,其中冠幅对单株产果量影响较大;冠幅与树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单株产果量随着冠幅及树高的增大而增加,树高达2.5 m后不同树高植株间产果量差异不显著;得出通过树高、冠幅预测单株产果量的回归方程,表明在保证合理树高的条件下,积极培育冠幅可显著提高油茶产果量。  相似文献   

4.
对云南樟9个种源39个家系开展了自由授粉子代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地径、树高和冠幅在种源和家系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变异,地径在种源间存在显著差异,地径、树高和冠幅在家系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地径种源遗传力为0.63,地径、树高和冠幅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83、0.89和0.85,地径、树高和冠幅在家系水平上受强度遗传控制;选择出1个优良种源,地径遗传增益为6.38%,选择出7个优良家系,地径、树高和冠幅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9.07%、14.9%和13.35%。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全国18个种源的造林试验,表明了各种源树体的生长量,以甘肃、青海5种源和山西古县的较大;甘肃、宁夏、山西、河北、内蒙古11个种源的中国沙棘,有部分植株开始结果,各种源及同一种源的不同植株的结果量相差较大,果实的百果重、果长、果径和果重以右玉、岢岚、涿鹿的较大。并认为新疆和西藏的5个种源很可能不是中国沙棘。  相似文献   

6.
秃杉早晚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秃杉种源间早晚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研究表明,12个秃杉种源的树高、基径或胸径、冠幅、单株材积的差异均极显著;各种源树高、基径或胸径、冠幅、单株材积的年度相关主要受遗传影响;在造林后2~3a,可采用树高或基径对秃杉各种源的单株材积进行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   

7.
2004-2006年,对山杏、山樱桃进行种源试验,结果表明:山杏敖汉旗等4个种源苗期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敖汉旗和巴林右旗种源高生长、速生性、苗木形态及整齐度等明显优于万家沟和乌拉山种源。造林初期山杏树高、地径、冠幅等性状差异明显,广义遗传力较大,种源间遗传变异丰富。种源排序为敖汉旗>巴林右旗>乌拉山>万家沟。初步选择敖汉旗为优良种源。山樱桃西苏旗种源苗期高生长、地径生长等明显超过其他3个种源,造林试验表现优秀。固阳种源次之,该种源生物量较高。万家沟和凉城种源生长量、适应性和抗性等都表现较差。西苏旗种源为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8.
红锥种源(家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择生长快、材质优质的种源,为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用材林种质资源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对11个种源和24各家系的树高、地径及冠幅的测试,并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优良的种源为06、07号,优良的家系为15011、12006-5号.各种源树高及胸径间差异极显著,冠幅间差异不显著;各家系胸径间差异极显著,树高、冠幅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贵州省岑巩县面溪村对11种不同优树种源的油桐生长特性进行了观测并作初期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截至2011年年底,(1)十一号种源油桐地径、树高生长量与其他种源油桐相比较低。十号种源油桐树高生长量较其他种源树高生长量高,六号种源地径生长量较其他种源地径生长量高;(2)六号、十号种源的冠幅增量较大,且十号种源油桐的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延平区油茶优良单株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油茶重点种植区初选出的175株单株进行排序,筛选出29株作为参选单株;运用F检验、相关系数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参选单株的树高、地径、冠幅面积、单株产果量、冠幅产量、鲜出籽率、干出籽率、种仁含油率等8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最后评选出28号、29号为该地区的优良母株。  相似文献   

11.
初植密度对中国沙棘林木生长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初植密度对中国沙棘林的林木生长过程及主要生长特征的影响,在毛乌素沙地布设了初植密度为2 500株/hm2、4 444株/hm2、10 000株/hm2、40 000株/hm2的中国沙棘林田间观测试验。根据测定结果,分析了中国沙棘林的林木生长过程及主要生长特征(生长量上限、生长量增长率、速生期迟早、速生期长短)与其初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初植密度的变化没有改变林木树高、地径、冠幅的"慢-快-慢"生长节律,采用Logistic方程回归结果可分别解释其变异的99%、98%、93%。(2)初植密度的变化改变了林木生长过程的主要特征。其中,树高生长量上限及树高生长量增长率随其初植密度的增大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态势,地径生长量上限、地径生长量增长率、冠幅生长量上限随其初植密度的增大呈下降的态势,冠幅生长量增长率随其初植密度的增大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3)初植密度变化对林木冠幅生长特征的影响最大,对地径生长特征影响次之,对树高生长特征影响最小。且在不同初植密度下均是林木的冠幅首先进入速生期,其次是树高,最后是地径。  相似文献   

12.
对在淳安县许源林场进行的15个樟树地理种源幼林期的生长性状表现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树高、地径、冠幅等性状的生长量在地理种源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各种源内个体间也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成活率(保存率)的差异则不显著;经综合评价,初步认为XNY种源为参试种源中的最优种源,同时初步确定XJS、EHA、XNY、ZTL 4个种源为淳安适宜引种栽培种源;与淳安本地种源ZCA(对照)相比较,这4个种源3年生高生长量分别提高12.2%、12.2%、5.5%和3.2%,地径生长量分别提高11.3%、13.8%、16.5%和19.2%,冠幅生长量分别提高3.9%、3.3%、8.0%和8.7%.  相似文献   

13.
收集福建和江西闽楠自然分布区20个地理种源,在福建明溪县进行其地理种源试验。2013年11月,调查9年生闽楠幼林的生长量指标,以选择闽楠的优良地理种源,进行其子代林遗传增益分析,结果表明,闽楠的树高、地径、冠幅等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和变异系数;树高、地径、冠幅等性状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综合树高、地径、冠幅等3个性状,利用多性状综合评价方法决选出:福建明溪为最优种源,福建永安、福建浦城与江西上饶为优良地理种源;4个优良地理种源的平均遗传增益,树高为23.73%,地径为27.77%,冠幅为26.11%。  相似文献   

14.
以河南省国有温县苗圃试验地6个种源的180个家系的实生苦楝为研究对象进行生长性状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80个家系间胸径、树高和冠幅差异极显著;6个种源间胸径和树高差异极显著。对试验地现存的苦楝个体生长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树高与胸径、枝下高、冠幅,胸径和冠幅表现出极显著相关。对苦楝180个家系进行选优,共选出32个优良家系,其中渭南种源12个,郑州种源15个,兰考种源2个,新乡种源3个。对1211株苦楝个体进行无性系选优,共选出90株优良无性系苦楝,选中的家系和个体可用于下一步的选优选育。  相似文献   

15.
对16个马尾松种源进行育苗及造林试验,初期结果表明各种源在树高、地径和冠幅生长等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用10个不同数学模型,拟合16个马尾松种源在纬度和经度上的一维和二维地理变异规律,马尾松种源树高、地径和冠幅生长与纬度呈现显著的变异,与经度的关系不明显。且二次数学模型比一次数学模型拟合效果更优,是模拟马尾松地理变异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保山市隆阳区国有林场采用25个种源、3种改造模式对以云南松、华山松为主的针叶纯林进行改造,并以不处理模式作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各保存种源在树高、地径、冠幅生长以及保存率指标上均达到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16个保存种源中,五角枫的树高、地径、冠幅生长情况最好,但保存率偏低;其次是马蹄荷、长梗润楠、多花含笑、光皮桦,保存情况均优于五角枫。中缅木莲在树高、地径、冠幅的生长以及保存情况上最差;不同改造模式间针叶树的树高生长和胸径生长均达到极显著性差异(P0.01),带状改造模式效果最好,间伐改造模式次之,直接改造和不处理模式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7.
依次按50%,40%,40%的疏伐强度对新建的史密斯桉母树林进行3次疏伐管理后,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LSD法)以及相关性分析,研究疏伐频率及疏伐强度对不同种源史密斯桉母树生长影响。结果表明:疏伐频率对不同种源史密斯桉母树高、胸径、冠幅等生长指标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疏伐频率及疏伐强度与树高、胸径、冠幅的净生长量呈中度及中度以上相关。  相似文献   

18.
杂交与亲本沙棘雌株性状特征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蒙古良种沙棘亚种"乌兰沙林"(母本)和中国沙棘优良类型"丰宁雄"(父本)及其杂交子代雌株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了杂交与亲本沙棘性状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杂交子代雌株的树高、冠幅、地径、结果枝数量及新梢数显著优于亲本植株,果柄长、果穗数以及百果重等方面的性状也得到了改良。杂交子代植株的根系在土层中分布广泛,根长、根量也较母本增多,有利于子代沙棘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而子代的果实发育速率高于母本,果实成熟期较母本缩短,更有利于在短期内获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是我国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广、资源最多的特有乡土树种.对参试的44个马尾松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枝下高和冠幅等生长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8年生马尾松种源试验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差异显著,枝下高和冠幅生长无明显差异;树高、胸径和材积遗传力较高,分别为40.61%、39.53%和32.79%,枝下高和冠幅较低;聚类分析研究将马尾松种源分为极速生、速生和中等3种类型;综合评定的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相符,确定了40号种源为最佳种源和33个可供采用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20.
枫香地理种源变异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15个枫香地理种源的4.5 a生幼林树高、胸径和冠幅等生长性状进行测定。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遗传力参数等的估算结果表明:各地理种源间树高、胸径和冠幅差异极为显著,且树高和胸径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受中等强度遗传控制。树高、胸径与各种源的地理位置不相关,冠幅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采用聚类分析,可以划分为4个种源区。根据枫香幼林生长表现,南部种源区表现最差,以中部种源区的湖南桑梓和东部种源区的江西湖城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