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浅析了制约我国当前有机农业发展的5大方面主要障碍因素:粮食战略安全、农业环境质量、技术和咨询体系滞后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进一步提出并阐释了“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为有机农业发展打好前站”、“建立和完善技术和咨询体系”以及“加大投入,确保发展”等8个方面的现阶段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其研究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析了世界主要国家有机农业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现状,并提出我国有机农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即有机农业与有机农产品的标准制定和认证;有机农业生产关键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农产品服务体系的构建和集成;有机农业生产生态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前景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介了有机农业的起源、内涵和国外有机食品的发展概况以及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与前景,阐述了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开发有机食品的战略意义,并提出发展有机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世界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详细介绍了世界有机农业的概念、发展现状及趋势,为我国的有机农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欧盟有机农业植物营养和肥料使用的法律要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欧盟有机农业植物营养和肥料使用的理念与措施可保证有机农业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保持和发展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对有机农业动物源经济肥料实现量化管理,对动物源经济肥料的仓贮能力提出高要求,只允许在规定的范围内按规定的方式使用收录在《欧洲有机法案》的物品,并纳入“监控操作程序”,保证了有机农产品(食品)的高安全和高质量、保护了动植物和环境、保证了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德国的有机农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较详细地介绍了德国有机农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并由此获得了发展有机农业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有机农业的发展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的有机认证标准、法规、有机生产技术、咨询、认证方面发展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8.
泰国的有机农业开始于1991年,在亚洲算是开始有机农业较早的国家,在有机农业的发展方面具有其独特的经验,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现在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仍处于逐步规范、快速发展阶段。同为亚洲开展有机农业较早的发展中国家,认真借鉴泰国发展有机农业的成功经验,对积极推动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韩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造成环境污染,人们开始注重食品安全,有机农业也因此应运而生。韩国有机农业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以来,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随着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发展,有机农业成为环境友好型农业重要的组成部分。韩国通过对有机农业的政策支持、认证管理、法规建设及政府和非政府对有机农业的推动作用等措施,使其国内有机农业发展迅猛,但韩国在发展有机农业的过程中也存在技术和推广等诸多问题,需要其在发展有机农业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制度措施,使其国内有机农业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农业农村部建设的有机农业基地发展现状、建设体系的研究,总结了有机农业基地在我国脱贫攻坚决胜阶段体现出的优势和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发现,在贫困地区建设有机农业基地过程中存在统筹协调有待提升、发展基础过于薄弱、人力资源缺失、市场对接和竞争能力处于劣势的问题,研究提出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注重统筹协调,建立保障机制,引进技术...  相似文献   

11.
台湾有机农业的现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机农业之定义宽严界定因人而异,自完全自然放任的生态平衡农业耕作方式至不施用化学肥料及农业药剂或有限使用化学肥料与农业药剂的农耕方式。主要在倡导自然界物质之循环利用,维护生态,节省能源,减少污染,土地之永续利用,生产安全健康的农产品。可与宗教、生态保护、农药受害、地力维持、祈求安全食品者相结合发展。基于此种观点,在省中、南部设置相关试区,测试有机农法理念在台湾地区进行之可能性,包括利用轮作,间作,生物防治及微生物肥料于耕作中。综合目前试验成果显示,有机农耕法作物产量渐与惯行法相近,或略为增产。产品风味佳但  相似文献   

12.
香港地少人多,市区人口密度之高,为世界之冠,超过5300人/km2。为制造出更多的平地空间,改造斜坡便成为香港市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早期人工斜坡的设计,多以结构体之安全性和稳定性为考量。随着市民环境保护意识之提高,现今的斜坡设计,除了须满足一般之城市规划要求外,更需考虑环境之美化和生态之效益。本文介绍生态工法设计在香港斜坡工程上的各种应用,以探讨其优劣处、局限性、可行性和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3.
香港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土流失是华南地区严重的环境问题,但在香港,水土流失却一直未引能起社会的广泛注意。本文首先对香港的地理环境中的侵蚀率和可侵蚀性作简单介绍,并由此角度就不同方式的土地利用作出阐释。希望把香港的水土流失问题作不同角度的透视。  相似文献   

14.
研究并总结香港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和气候行动的有益经验,可为全国其他地区的减排行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脱钩指数和LMDI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1992—2015年香港温室气体排放变化特征、结构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香港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已初步实现达峰,峰值均出现在2014年;2015年碳强度比2005年降低了40.82%,已实现2030年目标;(2)香港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为非常理想的强脱钩状态;(3)能源消费碳排放对香港碳排放总量起的是减排作用,非能源消费碳排放起的是增排作用;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碳排放系数和碳强度这3个驱动因素的累积影响对香港起了积极的减排作用,能源强度因素贡献最大;人均GDP、人口、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结构因素的累积影响对香港一直起增排作用,人均GDP和人口因素的累积增排贡献最大,高耗能的发电行业能源消费比例和碳排放比例居高不下是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结构因素起增排作用的重要原因。清洁发电、节约用电是未来香港气候行动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5.
香港暴雨中心迁移与滑坡位置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地区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滑坡灾害发生,诱发滑坡灾害的主要因子是强降水,即暴雨.暴雨过程中,降水强度的时空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性,这种降水强度的时空与滑坡灾害的时空分布存在一定的联系.以香港地区1992年5月8日暴雨为例,以30 min为时间间隔,分析了暴雨中心时空变动与滑坡事件时空分布及出现频率之间的关系,发现空间上滑坡均出现在暴雨中心或暴雨中心的边沿地区;时间上滑坡事件出现在暴雨中心出现或上一阶段时间内;并且降水的强度与滑坡的出现频率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纪荣婷  董刚强  闵炬  于飞  施卫明 《土壤》2016,48(4):627-633
有机种植体系因其安全、绿色、可持续的特点在国内外得到了普遍关注,自其发展以来,关于有机与常规种植体系的比较屡见不鲜,但基于土壤与肥料视角的系统比较在国内还鲜见报道。土壤为植物提供了直接生活环境,从土壤与肥料的角度能全面地理解有机与常规种植体系的本质不同及影响。本文综合分析了前人的研究结果,从土壤与肥料的视角对有机和常规种植体系进行系统比较,初步阐述了两种种植体系下作物产量、品质、土壤肥力效应、环境效应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分析发现在作物种植初期有机体系的产量大多低于常规体系,但增产潜力较大;相比常规种植体系,有机种植体系可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且一般有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此外,有机种植体系对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的污染风险低于常规种植体系。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有机种植体系下,前期土壤氮素及速效养分释放较缓慢,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固碳能力逐渐增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增加,土壤养分利用率提高。  相似文献   

17.
In 1998, the Organic Arable Farming Experiment Gladbacherhof (OAFEG) was started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organic arable production systems (mixed farming, stockless farming with rotational ley, stockless cash crop farming) and of different tillage intensities (conventional plough as a full inversion tillage, two-layer plough, inversion tillage at reduced depth, non-inversion tillage) on sustainability parameters.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resul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levels. Starting with organic mixed farming with approximately 0.7 livestock units (LU) per ha cattle before set-up of the experiment, only the mixed farming system in the experiment was able to maintain SOM levels. The stockless system with ley maintained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but lost soil total nitrogen (STN), and the stockless cash crop system had a significant SOM loss in the magnitude of 7.7 t SOM ha?1, or roughly 8.4% of the initial SOM mass. Reducing tillage intensity had no impact on SOM masses, but only on organic matter stratification in soils. We conclude that specialization of organic farms towards stockless arable crop production requires special attention on SOM reproduction to avoid detrimental effects. Further, reduced tillage intensity does not necessarily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SOM.  相似文献   

18.
Changes in soil properties and vegetable growth were quantified on a low-fertility tropical soil. Four treatments (two composts, urea, and control) were applied to an Oxisol (Rhodic Haplustox, Wahiawa series) in a field on Oahu, Hawaii. Chinese cabbage (Brassica rapa, Chinensis group) and eggplant (Solanum melongena) were grown sequentially as test crops. Soil quality as measured by hot-water-soluble carbon, dehydrogenase activity, and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CEC) increased by compost amendments. Total organic carbon or carbon dioxide (CO2) respiration rate did not correlate with the soil amendments. Nitrogen (N) nutrition was the main factor that improved growth and carotenoid content in cabbage. The urea treatment promoted better growth in cabbage, whereas good-quality compost, made of grass clippings/tree trimmings, lime, and rock phosphate yielded better growth in eggplant, suggesting organic N requires time to mineralize and to be available to crops.  相似文献   

19.
农田生态系统分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田生态系统分析是以农民为中心,由自然科学工作者、社会科学工作者、决策管理人员、土地规划人员和农民共同参与,通过研究农民实际生存的农业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结合考虑农民的意愿与抉择,提出解决农田生态系统问题的一种动态过程与方法,其基本目标是实现中小尺度上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农田生态系统分析一般包括5个阶段:问题诊断与分析、研究方案设计与规划、方案验证与评价、结果评价阶段和建议与推广应用。据此,提出适宜于不同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方案,为区域乃至国家范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该文分析了农田生态系统分析的概念、起源、目标、特征和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以稻田免耕长期定位试验点为平台,研究耕作制度对紫色水稻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制度下稻田土壤有机碳日均矿化量均表现前期快速下降而后逐渐趋于平稳,培养结束时有机碳日均矿化量仅为第1天的3.1%~6.7%;另外,实行稻油轮作可有效降低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垄作免耕(中稻-油菜)处理有机碳日均矿化量、累积矿化量及矿化强度均为根际大于非根际土壤,而其他处理则是根际小于非根际土壤。稻田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碳平均日均矿化量随培养时间均符合幂函数变化规律,在62d培养期内,除第1天外,非根际土壤平均日均矿化量均大于根际土壤平均日均矿化量,差异变幅范围为67.0%~98.7%。各处理稻田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碳日均矿化量、累积矿化量和矿化强度均与其相应pH显著相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间有机碳日均矿化量和累积矿化量差异均与其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