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碧文 《蚕学通讯》2006,26(1):25-27,41
871×872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承担国家“八五”攻关课题(606-05-01)育成的桑蚕品种之一。该品种具有丝质优、综合性状好、增产潜力大等优点,是目前长江流域主要的春、秋兼用多丝量品种,是川渝两地现行推广的两对新品种之一,深受大面积和丝厂的欢迎。我场是重庆市规模最大的家蚕普种专业繁殖场,该品种的繁育在我场生产任务中占有一定的份额。因春季生产任务大,房屋、设施、设备、人力等紧张因素的影响,该品种在春、秋两季都分别安排了数量不等的生产任务。由于秋季气候条件恶劣,常有高温多湿或高温干燥天气,桑叶病虫危害严重,饲料质量…  相似文献   

2.
郑时玉 《四川蚕业》2010,38(2):28-29
872×871蚕品种自1999年引进我省至今,现在我省现行推广蚕品种中已占50%~60%,说明它在四川范围深受种场、农村、丝厂的欢迎,属于当家品种。但近几年来,在一代杂交种生产繁育过程中,蚕种生产单位反映872品种在3~4龄小蚕发生较多,5龄期发病率和不结茧率高、健蛹率低,直接影响制种成绩和蚕种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周茂荣  林柯 《蚕桑通报》1996,27(3):12-13
桑蚕生种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研究海宁盐官蚕种场周茂荣,葛小兴海宁市农林局林柯,杨德根,吕炳岚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缪云根蚕种是发展蚕桑生产的基础。现行桑蚕多丝量品种其生种发生率较高,据盐官蚕种场1992年对浙蕾X春晓调查,饲养蚁量2800克,掸去生种蚁蚕量...  相似文献   

4.
李璐 《北方蚕业》2012,33(1):55-56
正蚕种生产主要依赖于春季生产,秋季蚕种生产是对春季生产不足的补充。近几年来,我场持续进行了秋季蚕种生产,而生产成绩一直比较稳定,没有出现大的失误。总结我场秋季蚕种生产的经验,认为只要充分认识秋季有利和不利因素,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原蚕区秋季制种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张红琳 《蚕学通讯》2005,25(4):35-37
873×874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九五"攻关课题育成的春、秋兼用多丝量蚕品种之一,于1999年通过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其综合性状优良,具有稳产、高产、优质、易繁、兼抗(抗氟化物、NPV)的特点,适合在长江流域及其它各省推广使用.我场2001年引进其母种繁育推广,存在繁育系数不高、难饲养、易感病的现象.经过2年的摸索,掌握了该品种的性状,总结了一些繁育经验.为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和提高蚕茧质量,必须推行科学养蚕技术和良种良繁的方法.现将原种繁育的若干体会报告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蚕种生产过程中 ,由于蚕品种间遗传特性的差异和受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 ,往往会不同程度地发生生种 ,不仅降低了蚕种质量 ,而且降低了经济效益。因此 ,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防止生种的发生。1 了解品种性状 ,淘汰不越年卵 ,剔除不良卵生种发生的内因在于品种间遗传上的差异 ,每繁育一个品种 ,尤其是新品种 ,必须不断摸索 ,认真了解品种性状。我场近几年来主要繁育 75新、75 32、菁松、皓月、苏镇、春光、苏菊、明虎等品种 ,发现中系品种 75新、菁松和日系品种 75 32、皓月较易发生生种。我们及时进行总结、分析 ,认为 75新、菁松和 …  相似文献   

7.
磷、钾对养蚕及制种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江苏省种茧生产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已探明了桑叶生产是影响蚕种质量及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优质桑叶是蚕种生产的基础,生产上由于种茧育桑园管理不善而造成蚕种质量下降或被淘汰的事例也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8.
在温度、光照较适合的条件下,蚕期不能做到良桑饱食,致使蚕儿营养不良,种茧小,公斤茧粒数多,生种有随公斤茧粒数增多而增加的倾向。经调查,在春季,公斤茧粒数在740粒以下,其生种率为0.66%;在960粒/公斤以上时,生种率增为53.23%,在秋季,700-878粒/公斤时,未发现有生种,在920-960粒/公斤时,生种率为0.64%,在1038粒/公斤以上时、生种率剧增到58.24%。  相似文献   

9.
10.
2002年8月初,春制秋用种浸酸期间,笔者参与一起毛种卵面异常情况的调查,发现有两批普通种出库浸酸时,大量蚕卵未转变为固有色,仍是黄色,象是不受精卵。  相似文献   

11.
光照与温度对桑蚕932品种发生生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蚕932品种在高温长光照催青的基础上,饲育期采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的试验处理,其结果表明雅蚕期的低温、短光照、壮蚕期的长光照、高温是生种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江志勇  何静 《广东蚕业》2006,40(3):16-18
前几年,我所生产的“两广二号”普通种的正交种生种较多,尤以遂溪前进农场的原蚕点最为严重,特别是在2000年秋制的第一批种,生种率高达30%,甚至出现整张蚕种都是生种的情况。生种既严重影响蚕种质量,又造成了生产上的损失,导致经济效益下降,蚕种场为此大伤脑筋。我所近两年来通  相似文献   

13.
家蚕二化性品种产生生种和黑种是体内基因控制和环境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含多化性血统的二化性家蚕品种生种的产生与外界环境之间关系对家蚕良种繁育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将从多年来从事蚕种生产中总结的生种发生规律入手分析生种发生与外界环境关系。认为温差变化是影响生种发生的重要因素;一般  相似文献   

14.
公斤茧制种量是衡量蚕种制种成绩的关键性指标。建湖蚕种场1987年在大丰市开辟原蚕基地,由于离场较远,开始几年种茧运回场里进行制种,不良蛹率高,制种成绩一直不理想,特别是公斤茧制种量很低,经过分析探讨与学习,逐步摸索出一整套有效的技术措施,1991年逐步实行原蚕区就地制种,使公斤茧制种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用四倍体、三倍体和二倍体(对照)桑品种对原种苏5和苏6进行试验,其结果经多元方差分析可知:①不同桑品种与原种间无交互作用;②苏5的制种成绩极显著高于苏6;③三倍体、四倍体桑的制种成绩极显著高于湖桑32号。  相似文献   

16.
秋丰×白玉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章佩祯研究员育成的一对夏秋品种。该品种于1990年分别通过浙江省、国家蚕品种的审定,并开始在生产上繁育、推广,1996年桐乡引进试繁,当时白玉(AB)×秋丰(AB)一代杂交种深受蚕农欢迎。但在繁育和推广初期遇到的问题是:蚕种场,原蚕难养,繁育系数低,克蚁制种量仅4~9张;中系秋丰化性不稳定,生种和再出卵多,日系白玉大肚蛾多,残存卵多;蚕农喜欢养白玉×秋丰,因为秋丰×白玉是限性斑纹,易发蚕病,因而蚕农争养反交(农民称之为白蚕),而不愿养正交(农民称之为花蚕)。  相似文献   

17.
"川山×蜀水"是由四川省南充蚕种场选育,2005年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高品位多丝量家蚕品种,春秋兼用,具有健康性好,所产蚕茧可缫5A-6A生丝,适合四川、云南、陕西等蚕区饲养,已在四川、云南、陕西、海南等省的蚕区累计推广饲养近200万盒蚕种,成为我省农村主要饲养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8.
吕立芹  周凤霞 《四川蚕业》2011,39(3):33-33,46
<正>千克茧制种量是衡量蚕种制种成绩的一个关键性指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如何提高千克茧制种量,对蚕种场来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建湖蚕种场从1956年建场开始,1986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7年在大丰市开辟新的原蚕基地,由于离场较远,开始几年种茧运回场里进行制种,  相似文献   

19.
育71—1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培育的桑树新品种,于1996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产量高、叶质优、抗性较强、综合性状优良。自20世纪90年代初在高明镇试栽,得到了广大蚕农的普遍认可,推广面积逐年扩大,至目前全镇育71—1桑园面积已达1613hm^2,占桑田总面积的99.2%,如表1所示。在育71-1推广过程中,探索总结出与之配套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0.
蚕品种菁松、皓月育成以后在江苏、浙江等18个省(区)累计推广量达5000余万张,增加经济效益40多亿元,为蚕桑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我们利用优质、高产、体质强健、遗传背景丰富的育种材料进行种质创新,采用母种异地系统比较保持品种种性;应用异地多品系循环杂交法有效地对菁松、皓月母种进行了复壮改良并创建了复壮新品系。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浙江省湖州市农业科学院和山东省烟台桑蚕原种场3家单位协商决定,于2005 ̄2006年开展菁松、皓月复壮系的种性调查试验。1试验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菁松A、菁松B、皓月A和皓月B的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