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徐承炎 《农业考古》2016,(1):164-167
民国时期的新疆屯田是西域屯田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时38年,分为四个阶段。虽然这一时期的屯田总体呈衰败之势,但仍在增加税收、安置游民、抵御外敌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国时期的新疆屯田发展历程启示人们:社会安定则屯垦兴盛,社会动乱则屯垦衰废。  相似文献   

2.
安西地区的屯田是唐代西域屯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唐军破龟兹的公元648年或稍后,终于安西陷于吐蕃的公元801年,前后历时约一个半世纪,主要分布于库车、新和、沙雅和轮台四县境内。唐代安西地区的屯田,成效显著,产粮能满足安西驻军之需,达到了唐设屯田"供糗粮""省馈运"之目的,为国家节省了军费支出、减轻了财政负担。屯田活动的开展还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了安西地区生产力水平、促进了安西的水利开发、扩大了安西农业开发面积、巩固了李唐中央朝廷在安西的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3.
李鹏飞 《农业考古》2013,(1):142-146
明代开国之初,今天津地区的军事屯田即大规模展开,洪武、建文、永乐时期,今天津地区先后设立、迁置了一定数量的军事卫所,这些卫所均承担着军事屯田的任务.明代前期,国力强盛,军政也能有效运转,这一时期天津地区的军事屯田获得了较好发展.进入明代中期以后,随着明代国力的下降,军政体制的各种弊端愈演愈烈,自然灾害也频频发生,种种因素导致天津的军事屯田逐步废坏.深入研究明代天津军事屯田的地亩数量、屯田科则、军士境遇、发展演变等,对研究明代的农业史和军事史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屯田是我国治理边疆的一种方式,西域屯田自西汉开端,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本文论述了自西汉到清代西域屯田的概况;三次繁盛时期的历史发展;以及屯田地点空间分布的规律和特征。以图表形式将分析归纳的研究结果列出,直观展示了古代丝绸之路交通及边疆安全形势对历代屯田发展作用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在对曹魏屯田创始年代问题的讨论中,持"初平三年说"观点学者的一个重要依据便是曹操大军在与吕布交战后得东阿粮以继,从而认为东阿当时是有屯田的,劳动力便是收降的青州黄巾军及其家属。然笔者认为:黄巾军的受降地是济北国某地,并非东郡东阿。同时,将大批降卒转移到东阿或者组织当地军队、百姓进行屯田也几无可能。另外,大军得以继的东阿粮实乃曹操部下搜刮百姓自种之粮并杂以人脯而来,非屯田所得。故而,以东阿屯田为基础的"初平三年说"是难以成立的,曹魏屯田的创始年代还应以学界公认的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为准。  相似文献   

6.
黄成运 《农业考古》2015,(1):110-113
魏晋隋唐时期的屯田在历史上久负盛名,中国古代的屯田思想也因此在这一阶段得以完善。该时期的屯田思想主要是在对前代屯田思想总结基础之上的创新,其具体表现为:以人为本;内轻外重;因水置屯;强化管理;畜力保护与工具革新;以军事、保民为目的。这些屯田思想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对当代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略论曹操屯田兴农思想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曹操的屯田兴农思想,从检括户籍、安置劳力、分配生产资源,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屯田积谷和招怀流民、兴复县邑、富国强兵三个方面入手,重点分析了曹操保护农力,鼓励生产,募民屯田,积蓄谷物,储备军资和增强国力的安邦定国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8.
入宋以来,由于宋夏战事的需要,北宋在西北黄土高原一带开展了大规模屯田活动。随着战事的发展,屯田的规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是西北地区无论从地貌还是从气候上看,都不适合农业垦殖,而且军事目的屯田还具有落后性、浪费性的特点,这使得北宋西北地区的屯田行为对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宋代在垦殖活动中对生态环境的一些保护行为也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9.
杨修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378-18379
明朝末期左光斗在天津开展了兴修水利、开垦屯田的经济实践,梳理了水利和屯田的关系,提出了"三因"、"十四议"的举措,为辅助屯田开设了"屯学"并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乾隆三十一年(1766)哈密500户维吾尔族西迁伊犁屯田,是清代伊犁回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依据满、汉文史料文献对西迁伊犁屯田的起因、经过、安置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对此次哈密维吾尔族西迁伊犁屯田的费用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简述美国家庭农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农业主要由家庭农场来经营,经历了150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美国共有农场219.6万多个,其中,家庭农场214.3万个;非家庭农场(主要是合伙农场、公司农场)5.34万个.美国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一般由其家庭成员负责.经营者的文化、科学素质较高,据我多次访问调查,至少半数以上的经营者具有大学学历.在家庭农场的经营下,美国农业得以持续发展,成为全球粮、农生产和出口大国,其成绩很大,在国际社会上受到应有的尊重和赞誉.目前农村两极分化的现象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2.
家庭农场是现阶段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它代表着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本文通过对广东湛江和梅州两地的实地调研,发现广东家庭农场的发展普遍呈现出三个特点,即概念界定模糊,名称多样;流转山地多,水田少;单一种植少,种养结合多。家庭农场发展主要面临三个难题,即土地流转难、资金周转难和用工难。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而提出在全省制定扶持和培育家庭农场的政策文件、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机制、制定金融部门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和建立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黄国勤 《农学学报》2019,9(4):95-100
发展生态农场是中国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战略选择。基于这种认识,本文首先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认为国内最早提出“生态农场”一词是在1928年;在此基础上,简述了生态农场的概念与特征,指出:生态农场就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建立起来的由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构成的农业生产单位或单元,生态农场具有界限明显性、生物多样性、结构复杂性、功能高效性、技术先进性和发展循环性的特征。国外生态农场的发展具有起步早、发展快、规模大、类型多、效益好的特点。中国生态农场的建设与实践大致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刚刚成立时,依据计划经济原则创办的国营农场;第二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的生态农场;第三阶段,是进入新世纪,大力提倡发展的家庭农场,尤其是家庭生态农场。从当前国内外农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趋势看,中国加快生态农场建设与发展不仅重要而且紧迫,势在必行。最后,作者提出加快中国生态农场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是:一是提高认识;二是制定规划;三是加快实施;四是推广技术;五是开展合作;六是完善制度。  相似文献   

14.
蔡培良 《农学学报》2014,4(3):105-111
家庭农场是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通过适度规模经营,以信息化、集约化、机械化、商品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对福建发展家庭农场的状况进行调研后,笔者叙述了家庭农场对农民增收致富产生的显著作用,并分析了发展家庭农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完善土地流转,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尊重农民的意愿,确保发展家庭农场的质量;因地制宜,选择适度规模经营;提升综合实力,确保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种养结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兵 《古今农业》2010,(3):25-29
"两田制"是指将国有农场耕地分为身份田和招标田两部分,改土地承包为租赁经营。这种制度如果实施得当,将有利于承租人增强自主投入、自抗风险的意识,带动农场人事制度的变革,提高农场机关的办事效率和工作绩效,有利于实现生产的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经营;如果实施不当,将会出现不利于农业经济长远发展和当地社会和谐稳定以及不利于农场职工生活改善等问题。所以,在"两田制"实施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建立相对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保障养老保险及时足额上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肉用繁殖母羊养殖生产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省一些养殖场和养羊农户所饲养的肉用繁殖母羊养殖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的分析,估算出在现有市场行情下,山西省种羊场繁殖1只母羊的经济效益大约为907.7元,农户舍饲养殖1只繁殖母羊的经济效益约为240.1元,这为养殖场和养殖农户提供了一些养殖效益方面的数据,以便更好地推动山西省养羊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洋 《古今农业》2013,(2):24-37
二战结束后苏联立即着手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刚刚走出战争阴影的苏联农民迫切要求减轻负担改善生活状况,但战后初期(1946—1953)苏联政府却罔顾民众要求,在农村实行了一系列强化集体农庄制度的政策措施。本文拟从战争后果、战后国际形势对苏联内政方针的影响以及旱灾对农村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分析战后苏联政府选择强化集体农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以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为基础,联合创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有效途径.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对弱质性促进了苏州"家庭农场+合作社"经营模式的产生,通过分析"家庭农场+合作社"经营模式的概念、特征及发展模式和政策启示发现,"家庭农场+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将是未来发展产业化农业的一个新趋势.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提供全部农机设备,派来不同层次专家援建的国营友谊农场,是新中国第一个按照先勘探、后设计、再开荒的科学程序建立的大型机械化国营农场,开荒当年获得丰收。它的建立,引入了土地整理和国营农场建设、管理的技术与经验;为中国大规模建设国营农场培养、锻炼和输出大批经营管理干部和技术人才,提供大量农业技术和良种;并在建场规划、开荒生产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对全国国营农场建设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达到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出粮食、出经验、出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张骞使大宛,取葡萄实,于离宫别馆旁尽种之。(1)葡萄在我国的栽种历史相当悠久,葡萄以及由葡萄加工酿制成的葡萄酒,自古以来就颇受人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