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筛选抗咪唑乙烟酸水稻,进行了水稻种子敏感性检测以确定筛选浓度,应用紫外线、叠氮化钠及复合诱变对种子进行诱变筛选.结果表明:抗性筛选的适宜药剂浓度为0.3mL·L~(-1);在此浓度下,经75W紫外灯照射1,2,3h的种子未筛选出抗性植株;种子经不同浓度、时间NaN_3处理后筛选出抗性植株,以NaN_3诱变剂量为8mmol·h·L~(-1)(4mmol·L~(-1)×2h)抗性比率最高,出苗率为7.14%;相比NaN_3诱变,复合诱变的种子并没有显著不同.将筛选出的植株苗期喷5mL·L~(-1)眯唑乙烟酸,筛选出4株对眯唑乙烟酸有抗性的水稻植株.  相似文献   

2.
探明抗咪唑啉酮油菜对非选择性除草剂咪唑乙烟酸的抗性效应及该突变体的应用价值,为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不受环境释放限制的抗除草剂油菜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浓度梯度试验,在喷施咪唑乙烟酸后10 d、20 d、35 d、50 d和65 d取样,测定株高、叶片数、最大叶面积及干物质等,分析不同浓度药剂对油菜苗期生长的影响。油菜成熟时考察植株性状、主要经济性状及单株生物学产量,测定菜籽的油分、蛋白质、硫苷含量和全脂肪酸组成,分析不同浓度处理对抗性油菜植株、经济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浓度(135 g/hm2,ai.和180g/hm2,ai.)处理对抗性油菜苗期叶片生长和主茎伸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而影响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对成熟油菜的植株性状和经济性状也有显著影响;低浓度(45 g/hm2,ai.和90 g/hm2,ai.)处理对油菜早期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喷药后35 d叶面积已恢复到对照(不喷咪唑乙烟酸)的92.94%,喷药后65 d苗高已恢复正常,对成熟油菜的植株性状和经济性状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不同浓度梯度的咪唑乙烟酸处理,对抗性菜籽品质均无不良影响;咪唑乙烟酸除草剂的最低有效剂量ED90为45 g/hm2,ai.,抗性油菜使用咪唑乙烟酸的最高安全剂量ED10为108.59~190.77 g/hm2,ai.,选择系数均在2以上,因此该抗性油菜的抗性较强,具有生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紫花苜蓿田杂草,选用咪唑乙烟酸、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和乙氧氟草醚4种除草剂,研究了不同除草剂和浓度对苜蓿产量和杂草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咪唑乙烟酸、高效氟吡甲禾灵均能提高苜蓿产量,咪唑乙烟酸2000mL·hm-2、高效氟吡甲禾灵700mL·hm-2增产效果最好,喷施乙氧氟草醚明显抑制苜蓿生长;咪唑乙烟酸、精喹禾灵、乙氧氟草醚能明显降低杂草种类。从物种重要值来看,马唐、马齿苋、稗草等属于较难防除杂草;喷施除草剂对杂草群落产生了影响,物种多样性指数随药剂浓度的增大均呈下降趋势。从试验结果综合判断,除草剂最佳选择为咪唑乙烟酸2000mL·hm-2,其次为高效氟吡甲禾灵700mL·hm-2。  相似文献   

4.
谷子抗咪唑乙烟酸新种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抗除草剂谷子品种是解决谷田除草问题的重要途径。谷子不具有抗除草剂基因,但其近缘野生种资源丰富、遗传变异类型广泛,对谷子的抗除草剂育种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种种原因,各种类型的抗除草剂谷子品种在生产上应用的较少。咪唑乙烟酸能根治谷田的各种杂草,且价格低廉。我们现已培育出抗咪唑乙烟酸的谷子新种质和一些新品系,产量已经接近于生产水平,抗咪唑乙烟酸新种质对谷子抗除草剂育种将具有重大意义。简述了谷子抗除草剂材料、谷子抗除草剂育种研究进展以及谷子抗咪唑乙烟酸材料及其特点、育种材料的创新方法,详细介绍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谷子抗咪唑乙烟酸育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培育抗除草剂谷子品种是解决谷田除草问题的重要方法,现有的抗除草剂谷子品种在生产上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通过抗咪唑乙烟酸谷子种质的引进与应用,创制了一批抗咪唑乙烟酸谷子新种质和新品系,以承谷14号、承谷15号、承谷17号为例,在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等方面都达到或超过当地主栽品种承谷13号。咪唑乙烟酸对谷田的各种杂草都有较好的防效,通过培育抗咪唑乙烟酸的谷子品种,利用咪唑乙烟酸一种除草剂就能实现谷子生产中的间苗和除草,可有效降低操作难度和生产成本,对发展谷子生产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除草剂的使用会降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开展非转基因的抗除草剂水稻品种改良迫在眉睫。以中粳616(受体材料)及抗除草剂品种金粳818、净田美占为试验材料,经除草剂(先达豆施乐,5%咪唑乙烟酸含量)浓度梯度试验筛选抗除草剂处理浓度,通过杂交、回交、自交结合除草剂耐药性筛选获得中粳616-TR,进一步分析除草剂对改良后中粳616-TR幼苗萌发及生长的影响,同时以中粳616为对照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除草剂浓度梯度试验结果显示,可将3 mL·L-1作为后续抗除草剂水稻筛选浓度。改良获得的中粳616-TR在3 mL·L-1浓度除草剂处理下,在萌发期和苗期对除草剂均有耐药性,品比试验发现中粳616-TR在农艺性状、产量、抗病性、品质方面与中粳616无显著差异。综上,改良后的中粳616-TR具有品质优、稻瘟病抗性好、产量高兼备抗除草剂性状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长残效除草剂咪唑乙烟酸在土壤中的残留对后茬作物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以后茬作物小麦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土壤残留浓度下小麦的株高、叶绿素、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咪唑乙烟酸田间浓度的残留对小麦的生长均有胁迫作用,且随着残留量增加,胁迫逐渐明显,表现为对株高有抑制作用;叶片中抗氧化酶发生变化,其中SOD、CAT活性降低,POD活性升高;同时降低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增加MDA的含量。说明咪唑乙烟酸的土壤残留会对后茬作物小麦产生严重的影响,生产中应注意严格控制咪唑乙烟酸的使用量和安全间隔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咪唑乙烟酸谷子品种除草剂安全使用剂量及除草效果.[方法]以抗咪唑乙烟酸材料M1508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进行不同喷药时期、不同喷施剂量两因素除草试验。主区为喷施时期(A),设置6个处理:A1(播种后出苗前封地处理)、A2(出苗后3d茎叶处理)、A3(出苗后6d茎叶处理)、A4(出苗后9d茎叶处理)、A5(出苗后12d茎叶处理)、A6(出苗后15d茎叶处理);副区为喷施剂量(B),设置9个处理:B1(0ml/hm2,清水对照)、B2(750ml/hm2)、B3(1125ml/hm2)、B4(1500ml/hm2)、B5(2250ml/hm2)、B6(3000ml/hm2)、B7(4500ml/hm2)、B8(6000ml/hm2)、B9(7500ml/hm2),对水675kg/hm2。[结果]咪唑乙烟酸具有较好的除草效果,抗咪唑乙烟酸谷子新品种M1508也具有良好的耐药性;750~7500ml/hm2剂量范围对抗咪唑乙烟酸谷子品种M1508安全;综合考虑杂草防效、产量、除草成本,建议最佳处理方式是,出苗后6d茎叶处理,剂量为1500~2250ml/hm2。[结论]该研究初步明确了与抗咪唑乙烟酸品种配套的化学除草技术,探讨了其对谷田杂草的除草效果及对谷子安全性的影响,以期为抗咪唑乙烟酸谷子品种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试验,探究腐植酸水溶肥浸种和叶片喷施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未采用腐植酸水溶肥浸种)相比,腐植酸水溶肥浸种浓度适宜可提高水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但浓度过高则会抑制种子发芽。当浸种浓度为0.33%时,浸种效果最佳,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较对照处理分别提高3.7%、3.3%和2.8%。喷施腐植酸水溶肥,特别是在秧盘入田和揭布炼苗时各喷1次,能有效提高水稻秧苗的地上部干重和盘根力。  相似文献   

10.
利用0.136%赤·吲乙·芸薹浸种、0.136%赤·吲乙·芸薹+25%氰烯菌酯悬浮剂浸种、25%氰烯菌酯悬浮剂浸种、安融乐+25%氰烯菌酯悬浮剂浸种和清水对照5个组合处理水稻种子。结果表明,0.136%赤·吲乙·芸薹套餐对水稻出苗率、株高、茎粗、根数、最长根长、株重、壮瘦苗比例等指标,较空白区和常规药浸种区都有明显提升;将0.136%赤·吲乙·芸薹+25%氰烯菌酯浸种处理育出秧苗种植在4个小区,分别在水稻插秧后30、57、70天生长期针对不同生长期病虫害喷洒农药,并进行了农药减量10%、20%、30%的病虫害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加入0.136%赤·吲乙·芸薹套餐后,化学农药减量20%,其防治效果仍高于常规用药处理;混用0.136%赤·吲乙·芸薹套餐后,比空白区增产41.71%,比常规用药区增产7.7%。亩增产约40kg,水稻收购增益超过100元,增益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1.
宋新妍  张崔灿  韩晓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637-14638
[目的]研究氯化钙和冬小麦抗旱性的关系。[方法]用不同浓度氯化钙溶液喷施小麦苗期叶片,测定叶中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及SOD活性;用不同浓度氯化钙溶液拌种后测定小麦种子萌发率;用不同浓度氯化钙溶液浸种后测定幼苗复活能力。[结果]结果表明,用浓度为100mmol/L的氯化钙溶液喷施小麦苗期叶片,能显著增加小麦幼苗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浓度降低,SOD活性升高、并保持水力;用100mmol/L氯化钙浸种,可提高小麦种子在干旱条件下的萌发率。[结论]氯化钙可作为小麦苗期抗旱的一种有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12.
三种有机磷农药对大麦毒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使用浸种和浸种加喷施两种方法,研究了3种有机磷农药———马拉硫磷、对硫磷和久效磷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对大麦幼苗生长发育、根细胞分裂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有机磷农药对大麦种子萌发和根伸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浓度增大而加强。幼苗根伸长比种子萌发对有机磷农药胁迫更为敏感。不同浓度的有机磷农药处理后均能抑制根细胞分裂,使有丝分裂指数下降。浸种法和浸种加喷施法都能使大麦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但浸种加喷施法对叶绿素合成的影响明显大于浸种法。3种有机磷农药对大麦幼苗的毒性程度依次为马拉硫磷>对硫磷>久效磷。  相似文献   

13.
12.5%氟啶.戊.杀螟三元复配种子处理剂1000、800倍液浸种对早稻恶苗病的株防效分别达98%、100%;但对种子的发芽、出苗率有一定下降。试验认为,在水稻播种量7.5㎏/667㎡情况下,该药剂1000倍液浸种对发芽、出苗的影响通过自身分蘖能够弥补,可以作为预防水稻恶苗病的浸种药液浓度应用, 但800倍液不宜作为浸种浓度推荐。  相似文献   

14.
进行5%烯效唑20 mg/kg、30 mg/kg、40 mg/kg、50 mg/kg浸种和喷施秧苗试验,研究烯效唑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烯效唑20 mg/kg、30 mg/kg、40 mg/kg、50 mg/kg浸种与对照药剂对比,发芽率提高0.4%~8.1%、出苗率提高2.7%~5.7%;烯效唑浸种和秧苗喷施处理后,水稻植株矮化,基茎宽、叶片宽、单株白根数增加,分蘖提早2~4 d,多蘖,田间有效穗增加,产量增加,效果优于目前常用的多效唑。生产上推荐使用浓度以30~40 mg/kg为宜。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0.02%二氢卟吩铁可溶粉剂浸种后对水稻生长、产量的影响及使用剂量。以‘南粳9108’为供试水稻品种,将水稻种子在不同浓度0.02%二氢卟吩铁SP浸种处理,以0.0016%28-表高芸苔素内酯AS和0.136%赤·吲乙·芸苔SP为对照药剂,清水浸种为空白。分别在水稻苗期、分蘖期和成熟期调查其生长状况,并在收获期测定产量。结果表明:0.02%二氢卟吩铁浸种不影响水稻发芽,但浓度升高会降低水稻出苗率;0.02%二氢卟吩铁浸种可提高水稻秧苗鲜重、根数及水稻分蘖率;0.02%二氢卟吩铁稀释15000~10000倍浸种能增加水稻穗长、实粒数,提高水稻产量。因此,采用0.02%二氢卟吩铁15000~10000倍液浸种,可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水稻生产中可扩大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监测除草剂甲咪唑烟酸对稻田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除草剂耐受菌数量及土壤酶活性 的影响,为施用除草剂对农田土壤生态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平板计数法监测水直播和旱直播模 式稻田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及除草剂耐受菌数量。土壤脲酶活性采用苯酚钠 - 次氯酸钠比色法测定,土壤磷酸酶 活性采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测定,过氧化物酶活性采用邻苯三酚 - 乙醚提取法测定,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采用 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结果】在种植一茬水稻后,水直播模式甲咪唑烟酸除草处理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 提升 30%,旱直播模式甲咪唑烟酸除草处理脲酶活性显著提升 136.2%,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升 9.6%。两种直 播模式甲咪唑烟酸除草处理较人工除草处理真菌总数差异不显著。水直播模式甲咪唑烟酸处理细菌总数及除草 剂耐受细菌数量分别下降 28.7%、29.5%,放线菌总数下降 2 4.2%,除草剂耐受放线菌数量下降 40.7%;旱直播 模式甲咪唑烟酸处理对细菌影响不大,放线菌总数下降 26.7%,除草剂耐受放线菌数量下降 45.9%。【结论】水 直播模式施用甲咪唑烟酸能够有效提升稻田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旱直播模式施用甲咪唑烟酸能够有效提升土 壤酸性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水直播模式施用甲咪唑烟酸会抑制土壤细菌的生长;无论是水直播模式还是旱直 播模式,施用甲咪唑烟酸都会抑制土壤放线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黑曲霉LZ1降解咪唑乙烟酸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曲霉LZ1是从长期施用咪唑乙烟酸的大豆田土壤中分离得到的1株降解真菌,它能够以咪唑乙烟酸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在含200 mg.L-1咪唑乙烟酸的基础盐培养液中,8 d降解率可达72.5%。以黑曲霉LZ1的菌体生长量和咪唑乙烟酸降解率为指标,研究了影响生长和降解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黑曲霉LZ1生长和降解咪唑乙烟酸的适宜条件是:pH 5~7,温度25~35℃,咪唑乙烟酸浓度50~300 mg.L-1,接种量(V/V)≥2%。  相似文献   

18.
草害是影响作物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培育及推广抗除草剂水稻品种是最为经济有效的解决杂草问题的方式,目前江苏抗除草剂粳稻品种非常紧缺,无法适应农业生产中的用种需求。本研究综合评价了抗除草剂基因ALS627N在江苏粳稻育种实践中的育种应用潜力。通过连续回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金粳818中的ALS627N基因导入江苏省2个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5718和南粳505中,在每个遗传背景下选择3个背景与受体亲本基本一致、携带ALS627N的BC5F5世代稳定改良品系,与受体亲本相比,ALS627N高世代回交改良系均表现出对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咪唑乙烟酸的完全抗性,表明在江苏省粳稻背景中导入ALS627N可以实现对除草剂的抗性。与受体亲本相比,ALS627N高世代回交改良系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未发生一致变化,表明导入ALS627N对水稻重要经济性状没有带来不利影响。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提高黄花乌头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提供参考。[方法]以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HKL-4对黄花乌头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研究HKL-4浓度及浸种时间对黄花乌头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的影响。[结果]浸种时间对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不显著,而HKL-4浓度对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极显著,30×母液浸种4 h时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分别为83.62%和65.34%,比对照处理(清水浸种)高32.39%和25.94%;用适当浓度的HKL-4处理可显著提高种子出苗率和种子存苗率,30×母液处理的出苗率最高,为59.56%,比对照高34.66%,存苗率为50.20%,比对照高58.86%。[结论]HKL-4对黄花乌头种子的最佳处理浓度为30×母液。  相似文献   

20.
王秀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32-18733
[目的]为玉竹种子育苗繁殖提供参考。[方法]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HKL-4对玉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研究HKL-4浓度及浸种时间对玉竹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的影响。[结果]HKL-4浸种时间显著影响玉竹种子发芽启动天数,而对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却不明显;HKL-4浓度显著影响玉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出苗率。40倍HKL-4母液浸种6 h,玉竹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最高,分别为78.9%和72.9%,较对照提高了42.9%和43.6%。[结论]适当浓度的HKL-4处理玉竹种子,可显著提高其发芽率和出苗率,最佳处理浓度为40倍母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