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7.
8.
原生质体诱变技术选育糙皮侧耳秸秆分解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秸秆。[方法]以糙皮侧耳为出发菌株,采用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线诱变处理,经初筛、复筛选育高效分解秸秆的菌株。[结果]随着照射时间延长,原生质体再生率下降。原生质体半致死照射剂量约为25 s。原生质体紫外诱变处理后,获得菌株08P217,其各种木质素酶酶活和纤维素酶酶活都远远高于出发菌株,木质素降解率与漆酶酶活呈明显的正相关,与木素过氧化物酶酶活和锰过氧化物酶酶活无相关性。菌株08P217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出发菌株的1.75、1.71倍。[结论]菌株08P217的木质素酶酶活和纤维素酶酶活高于出发菌株,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降解能力优于出发菌株,可以作为秸秆开发利用的潜在应用菌株。 相似文献
9.
用溶壁酶和纤维素酶溶解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rus 的细胞壁,以PEG为融合促进剂,得到了种内融合子。融合子四分体的丝氨酸基因和蛋氨酸基因不连锁或距离很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了糙皮侧耳,又称平菇(Pleuroius osireaius)在大豆秸杆固体培养基质上生长期间,培养物中胞外淀粉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的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淀粉酶在菌丝体阶段和子实体阶段均有活性高峰出现,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活性高峰,仅在子实体阶段出现。并且温度对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根据前期不同糙皮侧耳菌株抗螨性差异调查结果,构建了糙皮侧耳孢子单核体群体,群体内479个菌株抗螨性呈正态分布。利用BSA-seq技术对高抗和高感混池进行SNP和InDel位点的欧氏距离关联分析,将抗螨性候选基因定位到一条染色体上,2个相邻候选区域总长度为1.75 Mb,内有基因605个,其中非同义突变基因353个,移码突变基因89个。经功能注释以及GO和KEGG通路富集等分析,发现26个候选基因参与了信号传导、防御过程和次级代谢相关通路,推测这些候选基因可能与糙皮侧耳抗螨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研究了糙皮侧耳在木屑培养基和废棉培养基中生长时,菌株对不同基质及同一基质不同成分降解利用的差异和基物中胞外 CMCase (羧甲基纤维素酶)和HCase (半纤维素酶)动态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1)糙皮侧耳在两种基物中生长时,胞外 CMCase 和 HCase 的动态变化规律趋于一致:即菌丝体阶段酶活性较低,子实体原基形成后酶活升高,子实体成熟时达到高峰,然后迅速下降;(2)菌株在不同基质中生长时,酶活大小存在着差异。木屑基质中的 CMCase 和 HCase 活高于在废棉中生长同时期的酶活;(3)菌株对废棉培养基的降解能力大于对木屑培养基的降解能力;(4)菌株在废棉中生长时的生物学效率高于在木屑中生长时的生物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贮藏温度对糙皮侧耳冷藏后货架期品质和细胞壁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以糙皮侧耳‘早秋615’为试验材料,将采后糙皮侧耳分别置于1℃和5℃冰箱中贮藏6 d后,转入20℃恒温培养箱,模拟常温货架温度贮藏3 d。分析货架期间糙皮侧耳的外观形态、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并对糙皮侧耳进行石蜡切片观察其细胞壁微观结构。【结果】随着货架期的延长,5℃冷藏后的糙皮侧耳能保持较稳定的硬度、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维持更高的硬度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MDA含量积累,使纤维素酶(Cx)活性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个货架期间,糙皮侧耳的失重率不断增大,且5℃处理大于1℃;硬度随着货架期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在0~1 d,1℃处理组硬度迅速下降且低于5℃,随后保持平稳变化;MDA含量在1℃冷藏糙皮侧耳中不断增加,5℃处理先增加后迅速下降,在货架末期低于1℃;5℃处理组POD活性呈现上升—平稳—上升的变化趋势,且显著高于1℃处理;1℃处理糙皮侧耳CAT活性在货架期0~2 d急剧下降,2 d后低于5℃,在整个货架期间,5℃处理组的CAT活性变化平稳;Cx活性在货架前期的两处理中呈现相反变化趋势,在0~2 d,1℃冷藏糙皮侧耳Cx活性先增加后下降且高于5℃,2 d后变化平稳。通过对糙皮侧耳菌褶石蜡切片发现,随着货架期的延长,糙皮侧耳子实体细胞结构变得杂乱无章、模糊不清、细胞间隙变大,且5℃冷藏后货架期的糙皮侧耳细胞结构更为有序、规整。【结论】5℃低温冷藏后货架期的糙皮侧耳品质优于1℃冷藏处理,贮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阐明尿素和麦麸对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生长发育和子实体营养组成的影响及机制,为糙皮侧耳氮源选择和培养料配方优化提供依据。【方法】以棉籽壳为主料,尿素和麦麸为氮源,设计16种培养料配方,对比研究培养料氮源形态、氮质量分数和碳氮比值对糙皮侧耳菌丝生长、子实体生物学效率和营养成分的影响,并从培养料NH+4含量和基质降解酶活分析其影响机制。【结果】随着培养料氮源添加量的增加,糙皮侧耳菌丝生长速率逐渐降低,子实体生物学效率先升高后降低。糙皮侧耳以尿素或麦麸为氮源时,培养料的最适氮质量分数和碳氮比值均不同;添加5g·kg-1尿素时,子实体生物学效率最高为118.1%,对应培养料氮质量分数和碳氮比值分别为1.52%和25.0∶1;添加300 g·kg-1麦麸时,子实体生物学效率最高为122.9%,对应培养料氮质量分数和碳氮比值分别为1.86%和20.8∶1。2种氮源栽培的糙皮侧耳子实体营养成分存在显著差异,添加300 g·kg-1麦麸时子实体总氨基酸和粗蛋... 相似文献
17.
以2年生‘绿熊’和‘安娜’蝴蝶兰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在低温(5 ℃)下处理12、24、48 h后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可溶性蛋白、丙二醛等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分析低温胁迫对不同蝴蝶兰品种叶片表观症状、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 ℃低温胁迫显著降低了‘绿熊’和‘安娜’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并增加了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等的含量,相对电导率值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酶活性,并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其变化程度逐渐加深,但‘绿熊’净光合速率降低幅度低于‘安娜’,且其叶片形态、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安娜’。由于在5 ℃低温条件下,‘绿熊’叶片的表观症状良好,且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显著高于‘安娜’,表明‘绿熊’的抗冷性优于‘安娜’。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研究2种白腐真菌及其组合预处理花生秧的效果。选取单菌株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Po)、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Pc)和组合菌株(PoPc)处理花生秧,并设置对照组花生秧(CK1)、灭菌花生秧(CK2)测定发酵后10 d、20 d和30 d养分含量变化。利用尼龙袋法评定其粗蛋白质(CP)、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72 h瘤胃动态降解率和有效降解率。结果表明,(1)Po处理花生秧30 d时CP含量显著增加(P<0.05)。Pc和PoPc处理30 d花生秧的粗蛋白含量、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2种真菌的组合存在拮抗作用,降解木质素效果小于单一菌株。(2)Po处理NDF、ADF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Pc处理和PoPc处理(P<0.05),DM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Pc处理和PoPc处理(P<0.05)。3种真菌预处理方式同CK1相比未显著改变CP有效降解率。综上,与Pc处理和PoPc处理相比,Po处理花生秧提高了CP含量,减少了其... 相似文献
19.
以2年生阳光毛白杨和毛白杨(对照)枝条为材料,在人工低温条件下分别测定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的含量,探究阳光毛白杨适应低温的能力。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2个品种MDA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都相应增加,品种间、温度间的差异极显著。阳光毛白杨的MDA含量在温度降低初期低于对照;温度继续下降,其含量升高幅度小于毛白杨。从渗透物质的积累上看,阳光毛白杨脯氨酸积累敏感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提高,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比毛白杨高,表明阳光毛白杨比毛白杨具有更高的抵抗低温能力。 相似文献
20.
低温胁迫对茶树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对茶树叶片中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叶绿素含量(以叶绿素含量指数(CCI)表征)及其荧光参数Fv/Fm值的影响,探讨茶树对低温胁迫的响应特点,为茶树的引种及抗寒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舒茶早”和“乌牛早”的当年生枝条为材料,对其分别进行-6、-9、-12、-15和-18 ℃的低温处理,以未经低温处理的枝条为对照,研究逆境条件下,茶树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及Fv/Fm值的变化,并根据相对电导率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6 ℃处理下,“舒茶早”和“乌牛早”的相对电导率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之后随着温度的降低相对电导率显著增大。“舒茶早”和“乌牛早”叶片中的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的降低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舒茶早”叶片中3个指标的含量均明显高于“乌牛早”,但“舒茶早”和“乌牛早”响应低温胁迫的温度范围有所不同。“舒茶早”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远高于“乌牛早”,温度低于-9 ℃时,2种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和Fv/Fm值均明显降低。“舒茶早”和“乌牛早”的LT50分别为-17.3和-16.7 ℃。【结论】在低温胁迫过程中,与茶树抗寒相关的生理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17 ℃左右低温会对茶树造成严重的生理伤害,栽培上应注意预防这种极端的低温冻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