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大蒜白腐菌粗毒素为材料,采用GC-MS分析研究大蒜白腐病菌毒素的化学物质组分.结果表明,粗毒素主要含有有机酸类、醇类、酯类、甾体类、杂环类化合物,其中月桂酸和邻苯二甲酸是致病毒素的有效成分,月桂酸的毒性强于邻苯二甲酸.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明确瓜果腐霉在液体培养基中所产生粗毒素的具有除草活性成分的组成及结构,本研究对具有除草活性毒素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瓜果腐霉培养滤液分别用乙酸乙酯、石油醚、三氯甲烷等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制备粗毒素,用薄层层析法对粗毒素进行分离,再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制备得到除草活性成分,通过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结构解析。【结果】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的粗毒素活性最高;以Rf值为0.19的物质除草活性最强,对马唐的生长抑制作用达到5级;通过化学信息分析表明该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结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是瓜果腐霉在液体培养过程中所产生的组分之一,具有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病菌粗毒素离体筛选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建立抗病变异系离体筛选方法。【方法】以蒜瓣茎盘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以大蒜叶枯病菌培养滤液制取的粗毒素为筛选剂,离体筛选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通过接种病菌粗毒素和病菌孢子鉴定变异株的抗病性,分析变异株的防御酶活性。【结果】大蒜叶枯病菌粗毒素对大蒜愈伤组织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病菌粗毒素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强,不同大蒜品种愈伤组织对病菌粗毒素的抗性不同;利用不同体积分数的病菌粗毒素分步筛选分别获得大蒜品种G039变异系苗12株,G073变异系苗2株,它们对大蒜叶枯病菌粗毒素具有稳定的抗性。经病菌孢子悬浮液接种鉴定,变异系苗较其对照抗病性提高。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苗接种病菌后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胺酶(PAL)的活性在短时间内即达到峰值,且与抗病品种G064接近或更高,而感病品种G039的酶活性则明显低于前两者。【结论】利用不同体积分数的大蒜叶枯病菌粗毒素分步筛选可以获得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适宜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分步筛选的上限粗毒素体积分数为30%;POD、PPO和PAL活性可作为大蒜抗叶枯病鉴定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大蒜白斑病菌(Stemphylium solani)粗毒素液的致病机理,采用毒素活性分析方法,对大蒜白斑病菌粗毒素液的基本性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S.solani毒素是一种极性较大的非蛋白小分子物质;经高温处理后,致病活性基本不变;在微酸或微碱条件下毒素较稳定,强酸性条件有利于加强毒素的致病活性,而强碱性条件下毒素活性有所下降;粗毒素液渗透势对生测结果无显著影响;培养液中的活性成分不能被活性碳有效吸附。官能团鉴定结果表明,粗毒素液中不含酚类、糖类和生物碱等物质,但含酯类和含氨基的有机物。  相似文献   

5.
以MS液体培养基培养20d左右至菌丝大量生长并紧密交织成团时病菌即可大量产毒,病菌是否产孢对产毒量大小无显著影响。毒素原液中仅非蛋白部分具致病活性,经高温高压灭菌15m in 后活性仍不丧失,且有所加强。该毒素经冷冻或灭菌后于室温下可保存2个月以上而不失活。毒素粗提液中活性成分为一类极性较大的物质,易溶于水、甲醇、乙醇,可溶于正丁醇,微溶于乙酸乙酯,不溶于苯,可被活性炭吸附并为甲醇所洗脱。试验表明,毒素粗提液的pH值和渗透势分别为6.0和1.22巴,毒素原液的毒性非pH值或渗透势所致,从而确定了病菌人工培养滤液中存在有具致病活性的毒素物质。  相似文献   

6.
探讨有机溶剂萃取法和硫酸铵分级沉淀法提取菘蓝根腐病原菌毒素的具体方法,并用浸苗法进行了病菌毒素的生物活性测定,对该毒素的热稳定性也进行了鉴定。试验结果表明:菘蓝根腐病菌毒素为极性较强的大分子物质,应采用强极性的有机溶剂萃取,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法不能提取该毒素,说明该毒素不是蛋白质类物质;经生物活性测定,该毒素能使菘蓝幼苗发生病变,病变的程度随毒素稀释倍数的增大而减弱;毒素经120℃高温处理后仍具有很高的活性,说明该毒素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作者通过小麦幼胚愈伤组织对赤霉粗毒素的敏感性测定,期望以赤霉毒素作选择压力,进而对筛选抗赤霉病突变体作初步探索。 赤霉粗毒素提取:以麦粒为培养基,产毒能力较强的禾谷镰刀菌F_(10)为接种菌株,25℃下培养30天。用甲醇-乙酸乙酯法抽提获得粗毒素,以纯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作标准,经薄层层析及紫外扫描定量测定后备用。  相似文献   

8.
稻曲病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一种有毒物质,这种物质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高浓度的稻曲球水浸出液对稻种萌发有抑制作用,低浓度的稻曲球浸出液对稻种萌发有促进作用。用90%的甲醇,可以提取稻曲病菌的粗毒素。把粗毒素稀释100倍后对水稻种子萌发仍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用层析方法,将粗毒素大致分为4个组分,其中第3个组分的稀释液对稻种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化学定性法鉴定初步认为这种具有强烈生理活性的物质是生物碱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用改良的Richard培养液培养花生叶腐病菌,滤液经活性炭吸附,甲醇洗脱,旋转蒸发得到粗毒素。对粗毒素进行生物活性检测,发现粗毒素在花生叶片上能形成花生叶腐病典型症状,并可抑制花生胚根的生长。经检测发现该毒素对花生细胞膜有破坏作用,并能降低花生叶绿素含量。毒素的化学成分含有蛋白质和可溶性糖。  相似文献   

10.
稻曲病菌病毒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稻曲病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一种有毒物质,这种物质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高浓度的稻曲球水浸出液对稻种萌发有抑制作用,低浓度的稻曲球浸出液对稻种萌发有促进作用。用90%的甲醇,可以提取稻曲病菌的粗毒素。把粗毒素稀释100倍后对水稻种子萌发仍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用层析方法,将粗毒素大致分为4个组分,其中第3个组分的稀释液对稻种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化学定性法鉴定初步认为这种具有强烈生理活性的物质是生物碱类化  相似文献   

11.
红花夹竹桃萃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花夹竹桃Nerium indicum Mill枝叶为试验材料,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对夹竹桃枝叶提取物进行萃取,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萃取物对5种病原真菌(小麦雪腐病菌、小麦全蚀病菌、梨黑星病菌、辣椒炭疽病菌、稻瘟病菌)的抑菌活性,计算3种萃取物对5种病原真菌的毒力回归方程和半抑制率(EC50)。结果显示:3种萃取物对5种病原真菌的菌丝体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抑制率随着萃取物浓度的上升而增大。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供试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质量浓度为10.0mg·mL~(-1)时,乙酸乙酯萃取物对5种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均大于65.0%,尤其对小麦雪腐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最大抑制率达85.7%,半抑制浓度(EC50)为2.03mg·mL~(-1);石油醚萃取物其次,正丁醇萃取物抑制效果最差。3种萃取物对小麦雪腐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均较强,半抑制浓度(EC50)均小于6.28mg·mL~(-1),与其余4种植物病原菌的EC50值相比,抑制效果显著。说明红花夹竹桃乙酸乙酯萃取物能够抑制5种病原菌的正常生长,其中对小麦雪腐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异孢镰孢毒素的提取方法和影响毒素活性的因素,采用叶碟法研究异孢镰孢粗毒素的生物活性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用正丁醇提取和活性炭吸附法获得的粗毒素生物活性最高,空心莲子草叶碟的病情指数分别达78.57%和76.19%,与去菌的全毒素滤液相比,相对活性指数分别达86.84%、84.21%,用石油醚提取的粗毒素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13.
应用传统真菌形态学鉴定方法,对海南粗榧内生真菌BWL6007进行鉴定.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香蕉枯萎病菌、镰刀菌、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为测试菌种,对海南粗榧内生真菌BWL6007在不同生长周期15d内的发酵液抗菌活性进行测定.然后,依次采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三氯甲烷和正丁醇对发酵液进行分部提取,再测定各部粗提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海南粗榧内生真菌BWL6007属于生赤壳属(Bionectria),是首次从海南粗榧中分离获得的生赤壳属内生真菌;其最佳发酵时间为11 d;发酵液乙酸乙酯部提取物的抗菌效果最佳,活性成分主要以中极性的物质为主.  相似文献   

14.
应用传统真菌形态学鉴定方法,对海南粗榧内生真菌BWL6007 进行鉴定。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香蕉枯萎病菌、镰刀菌、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为测试菌种,对海南粗榧内生真菌BWL6007 在不同生长周期15 d内的发酵液抗菌活性进行测定。然后,依次采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三氯甲烷和正丁醇对发酵液进行分部提取,再测定各部粗提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海南粗榧内生真菌BWL6007 属于生赤壳属(Bionectria),是首次从海南粗榧中分离获得的生赤壳属内生真菌;其最佳发酵时间为11 d;发酵液乙酸乙酯部提取物的抗菌效果最佳,活性成分主要以中极性的物质为主。  相似文献   

15.
大蒜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及化感物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生物测定和GC-MS分析方法,研究大蒜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及化感物质。【方法】采用琼脂培和砂培2种栽培方式收集大蒜根系分泌物,分别采用乙醚、乙酸乙酯、三氯甲烷和正丁醇4种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分离,对各有机溶剂萃取液进行萝卜种子发芽试验,确定出强化感作用组分,并对其成分进行GC-MS分析。【结果】各有机溶剂萃取液的化感作用强弱顺序依次为:乙酸乙酯萃取液>三氯甲烷萃取液>正丁醇和乙醚萃取液,初步确定大蒜根系分泌物中的化感物质为2,6-二异丙基苯酚、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二烯丙基二硫醚。【结论】2种栽培方式收集的大蒜根系分泌物的乙酸乙酯组分中的成分相似,但在含量上差异较大,表现为砂培>琼脂培。  相似文献   

16.
宁夏二色棘豆抑菌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乙酸乙酯为溶剂,超声波提取二色棘豆的有效成分,采用抑茵圈法室内测定了提取物对8种植物病原菌(小麦根腐病菌,番茄早疫病菌,苹果炭疽病菌,西瓜枯萎病菌,苹果腐烂病菌,葡萄白腐病菌,烟草赤星病菌,甘薯黑斑病菌)的抑茵作用。结果表明:当在培养基中加入粗提物质量浓度为0,01g/mL时,对其中的5种病原菌的相对抑制率达90%以上。说明二色棘豆有较好的研究与开发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基于gpd基因的大蒜黑腐病菌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大蒜黑腐病菌(Embellisia allii (Campanile) Simmons)的检疫鉴定主要采用形态鉴定方法。不仅耗时长,而且大蒜黑腐病菌与本属其他种以及其他属的分生孢子非常相似,极难分辨,需要建立快速、有效的分子诊断方法。研究旨在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PCR)体系以准确、灵敏地鉴定大蒜黑腐病菌。【方法】从NCBI的GenBank数据库中,选取大蒜黑腐病菌和其他大蒜病害以及近似种的3-磷酸甘油脱氢酶(gpd)基因核酸序列数据15种,应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express,根据探针设计原则从理论上选出1条探针和3对引物。根据试验结果对上述引物进行筛选,筛选出能够鉴定出大蒜黑腐病菌的特异性引物对和TaqMan探针。同时对反应体系中复性-延伸温度的反应参数进行优化,设计56、58、60℃ 3个温度梯度;将大蒜黑腐病菌基因组DNA在紫外核酸分析仪上进行定量后进行10倍的梯度稀释,对探针灵敏性进行测试,从而建立大蒜黑腐病菌TaqMan水解探针法qPCR检测体系。【结果】从基于GenBank上的15种gpd基因核酸序列设计的引物和探针中,筛选出能够鉴定大蒜黑腐病菌的特异性引物对Emb21/Emb32和TaqMan探针Emb。在供试的6种菌株中,只有靶标菌大蒜黑腐病菌利用该引物对和探针能够被特异性的检测到阳性,空白对照和其他参试菌均没有荧光信号的增加,检测为阴性。复性-延伸温度反应参数优化中,△Rn荧光信号增加值在58℃时达最大,56、60℃荧光信号增加值降低,经过多次重复试验,确定最佳的复性-延伸温度为58℃。灵敏度测试中,大蒜黑腐病菌DNA浓度稀释到140 pg时,所得的图形较好;当体系中模板浓度稀释到14 pg时,所得的图形较差。最终DNA检测灵敏度为140 pg。应用该引物和探针建立的qPCR检测方法能够从供试的菌株中特异性地检出大蒜黑腐病菌。【结论】建立了大蒜黑腐病菌TaqMan探针法qPCR检测体系,该检测技术能够从供试的6种病原菌中特异性检测出大蒜黑腐病菌,检测灵敏度可达140 pg。建立的基于gpd基因的大蒜黑腐病菌qPCR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适合口岸大蒜黑腐病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8.
为分离纯化瓜果腐霉毒素中的除草活性物质,本研究利用吸附树脂对瓜果腐霉毒素进行了吸附,利用薄层层析对其粗毒素样品进行了初分离,在展开剂乙酸乙酯-甲醇-石油醚-乙酸为30∶5∶25∶1时,可以分离出5个条带,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其中M1和M2条带的除草活性较强。对M1进行了HPLC分析,结果表明,该样品可分离出2种除草活性组分,其保留时间分别为9.89 min和14.98 min,其中保留时间为14.98 min的组分与已报道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相同。  相似文献   

19.
玉米茎腐病菌毒素的致病机制(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茎腐病菌(Fuarium graminearum和Pythium aphanidermatum)产生的毒素对玉米种子萌发、胚根与胚芽的生长以及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赤霉菌毒素对种子萌发抑制作用比瓜果腐霉菌强;赤霉菌毒素滤液对胚芽和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在低浓度时低于瓜是腐霉菌,在高浓度时高于瓜果腐霉菌;瓜果腐霉菌粗提纯毒素对胚根和胚芽的抑制率都高于赤霉菌,用赤霉菌毒素滤液处理玉米幼苗,根系变褐色、腐烂,叶片变褐且产生典型的萎蔫症状。  相似文献   

20.
茄子褐纹病菌粗毒素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从茄子病株上分离获得的褐纹病菌接种于小麦粒培养基、茄子茎秆培养基、茄子果实培养基上 ,均能生长良好 ,用不同浸提液提取粗毒素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粗毒素蛋白含量 ,结果表明 :以小麦粒培养基在 2 8℃恒温箱中黑暗培养 2 8d ,85 %乙醇作浸提液提取的粗毒素含毒素蛋白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