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积极探索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独特作用,2011年9月25—26日,由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浙江省林业碳汇与计量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主办,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承办的“森林碳汇与全球气候变化学术会议”在浙江农林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2.
加强自然科学基金管理促进农业科研单位基础研究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以来,浙江省农科院被批准资助国家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44项(其中12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资助总经费达700余万元。获得资助的研究项目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都取得了可喜成果。如:浙江省人才基金资助的项目“土传麦类病毒分子变异及其基因工程研究”中的部分研究内容“禾谷多粘菌传小麦线状病毒种类、发病规律、抗源筛选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获2002年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籽粒蛋白质/油脂含量比率的基因调控机理及其应用研究”已申请了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等4国的国际专利,并已公…  相似文献   

3.
自2003年迄今,浙江省委、省政府实施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即将迎来十周岁生日。近十年来,浙江农林大学作为浙江省唯一的以农林学科为特色的高等院校,不仅是推进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重要力量,更是科技特派员工作的主力军。截至目前,浙江农林大学累计向浙江省14个县(区)19个欠发达乡镇派驻了132人次的科技特派员。2008年组建7个团队科技特派员,围绕欠发达县(区)  相似文献   

4.
在实施科技特派员工作过程中,浙江省绍兴市积极探索科技服务新农村的工作模式,具体作法是"定主导产业、定科技特派员团队、定主要工作目标",通过"三定",实现工作机制上的"三结合",为沿海发达地区创新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这些年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看到当地的农民富起来,我和团队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浙江省突出贡献科技特派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副所长蔡为明是一位科研人员,自己投资入股创办企业,作为浙江省第一批团队科技特派员,自2008年至今,用蔡为明自己的话说就是富裕了农民、成就了自己。第一个吃团队科技特派员入股创办企业螃蟹的人2008年,浙江省在个人科技特派员的基础上开始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以法人和团队的身份与地方结对,浙江省农科院与金华市  相似文献   

6.
菌根学     
菌根学教学科研团队,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项目等20项。经过长达25年的持续研究,在丛枝菌根(AM)真菌分类与资源、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生理学与其作用机制、研究法与应用技术方面开展了工作。在菌根学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7.
团队简介团队长期致力于北方集约化农区地下水监测与评价、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与利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与治理关键技术问题等研究。主持、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联合国UNDP等项目10余项。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Bioresource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Pollution等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0余篇,出版著作3部,获国家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研究多元化的发展,科研越来越趋向于团队合作的形式,以实现优势互补、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科研团队已经成为科技的主体以及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载体,科研团队的合理配置是保证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提。文章针对"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北省课题的顺利实施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果,分析了该课题中科研团队的构成,从人员所属单位、职称、所学专业以及年龄等方面阐述了团队中人员构成的合理性,揭示了合理的科研团队构成有助于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社会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省级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及发展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总结了宁夏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现状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目前团队建设中存在的缺乏顶层设计、缺少专项资金扶持、领军人才匮乏、团队文化建设薄弱等四大突出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学科建设促进团队建设、以带头人及骨干培养构建团队学术梯队、以团队发展机制推动团队建设、以弘扬团队精神营造文化氛围等促进科技创新团队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创新团队还处在雏形阶段,受体制、政策和管理制度等因素限制,绩效评价机制很不健全,方法传统且单一。文章结合科技创新团队绩效评价的内容和评价主体的特点,综合目标管理、同行评议和360度考核等方法的优点,提出适合科技创新团队的绩效评价方法,以期对推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打造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竞争力强的科技创新团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加强创新团队建设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创新团队是整合资源的有效组织形式,是科技创新和科研攻关的重要载体,是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的平台,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基础、关键和保障,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对策,如增强团队成员的团队意识、加强团队领军人才的培养、完善专门的团队绩效考评机制等,以期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小雨 《新农村》2015,(1):48
最近,浙江省临海市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通过层层选拔,500余名青少年学生在椒江同台竞技,尽享科技盛宴。本届赛事共征集到参赛作品464件,其中创新项目类55件、科技论文类35件、科技实践活动类14件、科幻类360件,全市50多所学校和科技辅导员参与其中。赛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团队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源泉,是企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总结了中国水稻研究所在"十一五"期间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中的主要举措和实践成效,剖析了团队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营造知识共享氛围、健全团队管理机制、优化团队成员结构等加强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农业科研创新团队开展科技服务的时代背景,结合近年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设施蔬菜创新团队的科技服务实践,从创新团队科技服务人员的规模和结构、服务方式、服务特色、人员激励、服务流程等方面,分析和阐明新时期农业科研创新团队开展科技服务工作的机制,重点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终极目标,依靠团队的科技成果和力量,以点带面地开展科技服务,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体现创新团队科技服务工作的特色,为其他创新团队开展科技服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作为科技(科普)活动周的重点项目之一,浙江省科协、浙江大学联合歼展“博士生科技服务”走进桐庐县、安吉县,十多个专业的17名浙大博士生开展10场科技服务活动,直接受益人数达1500余人,受到当地科协、种养户、社区居民、中学师生普遍欢迎。作为浙江省高校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制度长效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现状、成果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增强科技特派员保障体系、促进各级部门的联动和加强政府的宣传引导等方面,提出促进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制度长效发展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科技创新团队管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建立学习型科技创新团队是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国内外对学习型组织理论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讨,学术界对该理论进行了拓展。文章根据学习型组织理论的观点对科技创新团队的管理要点从知识学习、五项修炼的融合、制度创新、团队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对科技创新团队管理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团队简介特种动物营养与饲养科技创新团队创建于2014年,团队现有固定人员17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7人、助理研究员5人、研究实习员4人。近5年来,主持和参加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科技部星火科技优秀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吉林省科技进步奖、吉林市科技进步奖等12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40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1999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的年度报告获悉,1999年我国研究机构基金论文前50名(据1999年1372种中国科技期刊统计)中,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榜上有名,共产出基金论文59篇,名列第37位;同时,1999年《SCIE》(扩展版,含5600余种期刊)收录的中国农林牧渔领域论文按机构排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跻身前10名。进入以上两项排序的机构中,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均是唯一的省级农科院。 (本刊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以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例)科技创新团队培养与建设实践的了解、分析,从创新团队成员配置、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团队文化建设及管理等方面提出加强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团队培育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