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同年份降雨量对毛竹林冬笋生长与经营效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永安市上坪乡龙共村设立5个毛竹纯林样地,从2001—2005年连续5a观察不同年份晚秋、冬季降雨量对冬笋生产量、个体数量、形态发育以及经营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晚秋、冬季降雨量在70mm以下,冬笋的个体都较小,形态偏向鼠嘴型,产量低;晚秋、冬季降雨量大于200mm,冬笋的个体发育好,形态上鼠嘴型比例少,产量大。该研究可为改善竹林水分条件、人工喷灌装置的投资与提高经营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较大面积冬笋开发试验,冬笋每公顷产量达180kg以上,产值达900元以上,不影响春笋、新竹产量。  相似文献   

3.
两种不同覆盖处理对毛竹冬笋经济效益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稻草+砻糠、稻草+地膜2种覆盖方法对毛竹笋用林进行覆盖试验,对比分析冬笋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经过覆盖处理的毛竹笋用林能大幅度地提高冬笋的产量;其中,砻糠+稻草处理可提高冬笋产量155.06%,地膜+稻草处理可提高冬笋产量97.30%。投入产出方面,地膜+稻草处理效果最好,投入产出比达到1:3.02。生产中建议采用地膜+稻草的覆盖方式提高笋用林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4.
毛竹笋用林冬笋覆盖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提高毛竹笋用林冬笋产量 ,对试验竹林采取冬季覆盖加温技术 ,分别用稻草和竹叶 2种覆盖材料进行不同厚度覆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 ,它们均能提高冬笋产量 ,覆盖样地冬笋平均产量比对照提高 119.4 % ,覆盖栽培后对第 2年春笋和新竹产量影响不显著。对覆盖材料进行了正交分析 ,其中以稻草 2 0 cm加 2 0 cm厚的竹屑的处理效果最佳 ,产量提高了 186 .3%。覆盖后冬笋的投入产出比约为 1∶ 2 .5 7,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5.
毛竹林覆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双层覆盖、单层覆盖对毛竹林出笋时间、笋期、竹笋产量、竹林土壤温湿度、幼竹及幼鞭生长状况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措施显著提高竹林土壤温度,但对土壤含水率影响不显著;双层覆盖竹林出笋时间较单层覆盖和对照竹林分别提前6 d和15 d,笋期较单层覆盖和对照竹林分别增加9 d和15 d;双层覆盖竹林相对于对照竹林在竹笋净产量和竹笋可食部分重量方面分别增加95%和102%;双层覆盖竹林幼鞭平均深度明显低于对照竹林,跳鞭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竹林,表明覆盖措施对竹鞭生长具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喷灌对毛竹冬笋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分是影响毛竹生长的主要因子之一.通过采取不同喷灌方式对毛竹冬笋生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喷灌对冬笋产量和数童的影响极显著,土壤湿度提高,冬笋产量和数量也随着增加.在大年期秋冬季节天气干旱的条件下对毛竹林进行喷灌,可以大幅度提高竹林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7.
根据森林食品产地环境通用要求标准(LY/T1678-2006),对33个受重金属污染的毛竹林地土壤中镉(Cd)、铅(Pb)、锌(Zn)、铜(Cu)及其冬笋中镉(Cd)、铅(Pb)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生长在土壤重金属含量不同地块的毛竹冬笋样本进行了重金属含量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毛竹冬笋之间重金属含量的差异性F值均小于F0.05=3.3158,差异性不显著,未随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或者减少而减少,只有一定限度的影响。即使是生长在产地环境达到通用要求标准地上的毛竹,也还存在有15%~17%的冬笋超标。可见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对毛竹冬笋中重金属含量仅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决定毛竹冬笋中重金属含量的主要因素是毛竹本身的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覆盖模式对毛竹林出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毛竹林开展传统促笋覆盖(糠壳+鸡粪+稻草,记作F1),两种新型覆盖(糠壳+鸡粪+高粱秆、竹酒糟+鸡粪+高粱秆,分别记作F2和F3),以及不覆盖(对照,F0)的对比试验,分析了相应的发笋历程、笋体大小及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结果表明:1)3种覆盖模式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毛竹笋早出,F2和F3模式效果好于F1,3者在3月20日前出笋的比例分别较对照多出约20%、18%和4.5%;2)就同期笋高而言,仅F2、F3显著大于对照,F1的影响不明显,但3种模式均显著地增加了毛竹笋基径;3)尽管F1对笋早出和个体大小的促进作用不突出,单位面积出笋数量却远较其他模式大。毛竹林采用F1、F2和F3模式后,笋产量分别可达对照的2.5倍、1.9倍和1.6倍,收益则分别为对照的2.5倍、2.2倍和1.8倍。建议在山区毛竹林笋用经营中,就地取用农林废料实施覆盖是可行的,既节约成本和增加收益,又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肥料对毛竹冬笋品质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续使用3种不同肥料3年后对冬笋品质特征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平均含量的百分比比对照减少0.2~0.35,还原米糖含量的百分比比对照减少0.05~0.12,脂肪平均含量中只有处理C的百分比比对照减少0.1,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均为7.5%,粗纤维含量的百分比比对照增加0.07~0.1,砷(As)含量为绿色食品控制标准的12%~20%,铅(Pb)含量为绿色食品控制标准的51%~97%,镉(Cd)含量为绿色食品控制标准的58%~74%。  相似文献   

10.
在毛竹林内安装喷灌装置,分析不同的土壤湿度对毛竹林冬笋生长的影响,结合市场的供需,探讨毛竹林喷灌装置的潜在经济效益。在冬季干旱年份,对竹林采取喷灌处理,能提高竹林单位面积冬笋产量,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毛竹冬笋生长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0株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和30条毛竹鞭跳鞭上的冬笋生长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母竹胸径大小与冬笋产量之间的相关性方程为y=63.815x-80.805,R~=0.0802,相关性不显著;②母竹年龄2a的冬笋产量显著高于6a的冬笋产量,t=2.409>t_((29)0.05)2.045,母竹年龄4a的冬笋产量也高于6a的冬笋产量t=2.508 3>t_((29)0.05)2.045,母竹年龄大小对笋产量有显著的影响;③毛竹竹鞭跳鞭上的冬笋数量,来鞭大于去鞭,来鞭上的冬笋占冬笋总产量的71.4%,冬笋生长的范围多数在距母竹100cm以内,占冬笋总产量的68%;④通过母竹找到竹鞭的冬笋,去鞭上的冬笋产量显著高于来鞭上的冬笋产量,来鞭冬笋产量仅占2.62%;⑤随着母竹年龄的增加,冬笋的着生点距离母竹越远,2年生的母竹其冬笋产量、冬笋根数长在100cm以内的达41%,长在200cm以上的只有24%,而6年生的母竹,其冬笋产量、冬笋根数长在100cm以内的仅有14%和18%,长在200cm以上的达46%和42%。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退化毛竹林土壤的修复和质量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以覆盖1 a、覆盖2 a、覆盖3 a、覆盖后恢复2 a、覆盖后恢复5 a及未覆盖的毛竹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等土壤酶活性指标,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及速效钾等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pH值,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探讨土壤细菌、真菌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覆盖3 a的毛竹林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均低于其他林地类型,覆盖后恢复5 a的0~20 cm土层酶活性均较高。样地土壤细菌类群中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为优势菌群,真菌类群中子囊菌门、担子菌门、球囊菌门所占比例较高。覆盖后恢复5 a的40~60 cm土层细菌和真菌的OUT数量较少,Chao1、Simpson及PD-whole tree指数均较小,表明覆盖后林地深层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及多样性均受到影响,土壤退化程度较高且恢复缓慢。土壤环境因子对毛竹林土壤细菌门水平的贡献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酸性磷酸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脲酶活性、碱解氮含量、有机质含量、全氮含...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沙滩地栽种毛竹的优点及经济、防洪等方面的效益,提出了毛竹作为防洪林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法,进行毛竹林不同抚育措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抚育措施的毛竹出笋数1206个﹒hm-2~1388个﹒hm-2,比CK增长34.0%~54.2%,新竹成株率63.2%~65.8%,与CK无差异,新竹平均胸径为9.55~10.72cm,比CK大7.66%~20.85%。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抚育措施对毛竹的出笋数和新竹平均胸径均有极显著影响,对毛竹的新竹成竹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抚育措施以化学除草经济效益最好,全垦深翻的产值较高达1.579万元·hm-2、比平均值(1.120万元·hm-2)大41.0%。化学除草的纯收入较高达0.666万元·hm-2,比平均值(0.547万元·hm-2)大21.8%。本文为经营毛竹林选择合适抚育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浙江省遂昌县冬笋销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生产基地为基础,以产品质量为依托,改变销售观念,培育专业销售实体,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网络营销等应对策略;并建议冬笋生产应走"市场联合作社,合作社联基地,基地联农户"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覆盖经营(稻草+竹叶+砻糠)毛竹林的退化原因,此期为退化毛竹林恢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不同覆盖年限(1,2和3年)毛竹林,以未覆盖毛竹林作对照,分别测定0~40 cm土层的土壤pH值、养分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结果】随着毛竹林覆盖年限增加,土壤pH值降低(即土壤酸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升高趋势;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表现为逐渐升高的变化规律,均显著高于未覆盖毛竹林(P<0.05);土壤速效养分(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覆盖1年的最高,且显著高于未覆盖毛竹林(P<0.05),覆盖3年后显著低于未覆盖毛竹林(P<0.05);土壤C/N和N/P随覆盖年限增加逐渐升高,N/K先升高后降低,而P/K呈逐渐降低趋势;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覆盖1年的最高;土壤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则呈逐渐降低趋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覆盖1年的最高;细菌、放线菌生物量与微生物生物量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真菌生物量则逐渐升高;好氧细菌生物量先升高后降低,覆盖3年后显著低于未覆盖毛竹林(P<0.05);真菌与细菌的生物量比值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但覆盖1年后与未覆盖毛竹林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与覆盖1年毛竹林相比,长期连续覆盖经营导致土壤酸化明显,养分比例失衡,酶活性逐渐降低,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土壤劣变,竹林退化。生产中建议采用休养式覆盖经营模式,即隔年覆盖(覆盖1年休养1年),同时,在自然出笋时要及时清除覆盖物并减少残留量,还需合理使用化肥。  相似文献   

17.
借鉴小径竹笋用林覆盖增温法,采用双层覆盖法,通过有机肥+稻草+砻糠的覆盖方式,促进笋芽分化,提早萌发,使原来在清明前后出笋,提前到春节前出笋,显著提高冬笋产量,提高竹农的收益。  相似文献   

18.
毛竹冬笋的笋体剖析及营养成分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我国每年生产大量笋罐头出口,获得一定外汇,促进了笋加工业的发展。但外商对笋产品的要求非常严格,只要幼嫩的笋尖(占笋体重量的25%),还有75%的剩余物,造成了笋资源的严重浪费。本文着眼于当前笋罐头加工对原料利用的现状,将笋体分割成五部分(笋尖、笋中部、笋基部、嫩笋衣、老笋衣)。分别测定其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笋体各部位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矿质元素,是很好的食物资源。为竹笋加工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毛竹覆盖实用技术在浙江省长兴县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该技术有效解决了出笋期集中、笋期短等瓶颈问题,提高了竹笋产量和经济效益,提升了竹笋品牌,对竹农致富成效显著。文章介绍了长兴县发展毛竹覆盖实用技术的实施背景、具体技术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同时也指出了毛竹覆盖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科学经营的角度,对今后发展毛竹覆盖实用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毛竹林土壤酶和土壤养分元素对地表覆盖翻耕的响应,为毛竹林覆盖经营提供科学指导。 方法 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山地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对稻草覆盖2年翻耕、覆盖2年未翻耕和自然生长(对照)的毛竹林0~50 cm各土层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 表明:(1)覆盖翻耕样地和未翻耕样地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均低于对照样地,且在0~20 cm土层差异显著;覆盖处理后,覆盖2年翻耕样地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低于对照样地(0~10 cm土层差异显著),覆盖2年未翻耕样地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10~20 cm土层除外)也均低于对照样地;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则显著增加。(2)覆盖处理后,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得到增加;覆盖翻耕样地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均先增加后降低,且在10~20 cm土层达到最大;翻耕处理与未翻耕处理相比,土壤全氮含量在0~30 cm土层差异达到显著水平。(3)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土壤脲酶和蔗糖酶与土壤各养分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多酚氧化酶和土壤养分间均呈现负相关关系,土壤过氧化物酶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与其它土壤养分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均不显著。 结论 地表覆盖对毛竹林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短期内地表覆盖可以显著提高毛竹林土壤肥力,且覆盖翻耕措施较利于增加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