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立君  陈玉惠  徐畅  彭淑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600-13602
自昭通本地野生乌天麻原球茎上分离获得的两株天麻种子萌发菌(SNm-01、SNm-02)。研究了它们的生长特性及促进天麻种子萌发的效果。结果显示,两株菌的生长特性相似。在PDA上生长时,菌落白色、绒毛状,菌丝分枝、无色透明,具有分隔和锁状联合,均具有气生菌丝。SNm-01菌落生长速度较快,室内促天麻种子萌发效果好。与传统的天麻种子播种方法相比,SNm-01在野外林间大田萌发试验中表现优良,天麻种子的萌发率较高,空穴率为零,原球茎平均达100个/塘,而且对萌发后原球茎的生长也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所以菌株SNm-01是一株优良的昭通本地萌发菌.  相似文献   

2.
蜜环菌-菌材的适宜组合是保证昭通乌天麻高产的关键,为获得优质高产的“菌-材”天麻栽培组合,选取1株萌发菌、2种菌材、7株昭通本地蜜环菌和1株外地蜜环菌与鸟天麻进行组合栽培,测定天麻种子的萌发状况及产量与数量。结果显示:天麻种子的萌发效果不仅与萌发菌有关,还与蜜环菌有关,与SNA04菌株组合时萌发率最高。除“菌材IⅡ-SNA11”组合外,其余组合中,菌材Ⅱ(西南桦)发菌拌栽天麻的效果明显好于菌材Ⅰ(十齿花)。  相似文献   

3.
陈顺方  祁岑  黄先敏 《现代农业科技》2009,(15):110-110,113
简要介绍了萌发菌的生活特性,并从菌种分离、鉴定、培养等方面介绍了萌发菌的生产技术,以指导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自昭通本地分离获得的4株天麻共生萌发菌的生长特性和对昭通乌天麻产量的影响,并与一株外地优良天麻共生萌发菌8103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各菌株间存在明显差异,菌丝平均生长速率和生物量依次为8103MH-013MY-001XCB017MY-002;室内萌发试验显示拌种乌天麻种子后萌发效果依次为MY-001MH-0138103MY-002XCB017,拌种MY-002后种子的生长势最好,MY-001次之;大田栽培试验表现最好的是MH-013,其次为MY-001和8103,MY-002和XCB017较差。4株昭通天麻共生萌发菌中MH-013和MY-001较适合在昭通乌天麻有性繁殖生产中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5.
天麻人工栽培中共生萌发菌和蜜环菌的简易培养技术,即利用普通家庭现有条件进行相关共生菌的培养,如利用普通住房一角作为接种室和培养场地,利用蒸煮食物用压力锅作为灭菌工具,利用普通家居加热作为升温措施等.  相似文献   

6.
天麻共生萌发菌栽培种生产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试验对天麻共生萌发菌MY-001的栽培种生产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提高生产效率的液体发酵条件为:液体菌种培养器的气压为0.020MPa,发酵液主要成分中红糖、麦麸和蛋白胨的最佳比例为红糖10g/L、麦麸15g/L、蛋白胨1g/L,萌发菌菌丝生物量随时间的变化符合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其观测值与逻辑斯蒂方程拟合值的拟合度较高(R2=97.7%),发酵培养144h后生物量趋于稳定,栽培种基质最合适的比例为壳斗科植物树叶60%、阔叶树木屑30%和麦麸10%。  相似文献   

7.
天麻人工栽培中共生萌发菌和蜜环菌的简易培养技术,即利用普通家庭现有条件进行相关共生菌的培养,如利用普通住房一角作为接种室和培养场地,利用蒸煮食物用压力锅作为灭菌工具,利用普通家居加热作为升温措施等。  相似文献   

8.
人工栽培天麻,在有性繁殖过程中,需要萌发菌和蜜环菌两种共生菌。笔者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两种共生菌都能生长的培养基及生产技术。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桐子种子萌发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小桐子的种植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成熟小桐子种子为材料,研究种子储存时间(0、30、60、90 d)、发芽温度(10、20、27、35℃)、沙子含水量(2%、4%、8%)、播种深度(0、0.5、1 cm)、去皮处理(2端去皮、单端去皮、不去皮)对其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结果]种子储存时间对小桐子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无显著影响;10℃条件下小桐子种子不能萌发,在20-35℃范围内,种子发芽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27℃时发芽率最高;沙子含水量为2%、4%、8%时种子发芽率分别为67%、96%和48%;播种深度为0、0.5 cm时发芽率较高;单端去皮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较高。[结论]小桐子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7℃,最适沙子含水量为4%。  相似文献   

10.
天麻共生菌简易培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居室一角、蒸煮食品用压力锅等家用设施设备,进行天麻共生萌发菌和共生蜜环菌的简易培养技术,以期为天麻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香菇不同菌株胞外酶活性与生长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光谱法检测29株香菇Lentinusedodes(Berk)Singer菌株在菌丝生长、子实体发育时期的胞外酶系的活性,同时观测菌丝生长与底物改变情况,结果表明,所有被检菌株胞外酶系均有不同程度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最适蜜环菌栽培生产种的培养基,通过生产种培养基组分筛选试验,测量第20天和第40天时菌丝或菌索的生长速度及其胞外酶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配方1(70%阔叶木屑,0%棉籽壳,17%麦麸,10%玉米面,1%蔗糖,0.3%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5%石灰,1%石膏,m水分∶m配料=1∶1.3)中生长速度最大且最先长满管,且菌丝洁白,与其余不同培养料配方之间生长速度差异显著,而且栽培种培养基含木屑越多,菌株活力越好,越不易形成老化的红褐色菌索;在不同培养料和不同生长阶段其木聚糖酶活性大于CMC酶和漆酶,漆酶活性最小,为十位级,其他2个酶为百位级;不同培养基中蜜环菌菌丝分泌的胞外酶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但同种酶在不同培养料中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配方1可作为蜜环菌适宜的栽培种培养基;不同培养料对胞外酶活性变化趋势影响小,但对其活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对高山柳(Salix cupularis Rehd.)种子进行形态特性和萌发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山柳风干种子为灰褐色, 呈棒状,长(1.872±0.112) mm,宽(0.593±0.083) mm,千粒质量(0.184±0.049)g。在不同温度(15 ℃、20 ℃、25 ℃、30 ℃)下,高山柳新成熟种子的萌发率均在90%以上,且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率也没有显著差异,种子均能正常萌发;种子寿命225 d左右。  相似文献   

14.
NaHCO3对小麦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NaHCO3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NaHCO3对小麦种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NaHCO3浓度为0.3mol/L时,萌发抑制率为54%,0.4mol/L是,抑制萌发率可达90%以上,当NaHCO3浓度达到0.5mol/L时,可完全抑制麦种的萌发,NaHCO3对小麦胚根的抑制高于对胚芽的抑制,胚芽生长为对照长度的0-36%,而胚根生长只为对照长度的0%-17%,处理后96h,对照发根数已经具有5条,而NaHCO3不同处理的发根只有0到4条,随着NaHCO3浓度的增加,主胚根长度,牙长度,发根数和α-淀粉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将总状炭角菌分别与鸡腿菇、平菇、香菇、黄伞进行平板对峙培养和出菇试验,并测定不同浓度鸡腿菇培养滤液对总状炭角菌胞外酶活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状炭角菌仅与鸡腿菇有很强的伴生关系,有鸡腿菇生长的地方才能生长总状炭角菌;在供试体积分数(10%-40%)范围内,随着鸡腿菇培养滤液体积分数的增加,总状炭角菌的生物量增大,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漆酶(Laccase)和邻苯二酚氧化酶(Pyrocatechase)的活性增高,对照及体积分数40%鸡腿菇培养滤液高温处理和未高温处理的总状炭角菌生物量分别是3.22,5.00和6.57 mg/mL;对照与体积分数40%鸡腿菇培养滤液高温处理的总状炭角菌CMC酶、漆酶和邻苯二酚氧化酶活力分别为0.063和0.11 U,0.583和1.4 U,0.217和0.7 U。可见,鸡腿菇培养滤液中含有促进总状炭角菌菌丝生长和胞外酶活性提高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樟子松种子萌发过程中不同部位18种氨基酸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萌发过程中种胚和胚乳的苯丙氨酸含量随发芽时间延长逐渐增高,胚乳内谷氨酸及谷氨酰胺,天冬氨酸及天冬酰胺的含量随萌发过程的延长都有下降的趋势,而种胚中,前者在萌发的第6d达到最大值,后者在萌发过程中持续增加。胚乳和种胚内的碱性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在胚根突破种皮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丽江山慈菇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改变温度、光照时间、光质、播种深度、土壤含水量及低温层积时间对丽江山慈菇种子进行萌发试验,寻找丽江山慈菇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为进行丽江山慈菇大规模种子育苗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丽江山慈菇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适宜的光照时间为8h以上,适宜的光质为红光和黄光,适宜的播种深度为土壤表层以下不超过0.5cm,播种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70%左右,适宜的低温层积时间为60~80d。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有关种子发育和萌发与细胞分裂素关系的文献资料。大量事实表明,细胞分裂素在种子发育和种子萌发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促进胚细胞的分裂与扩大,另一方面参与胚乳(或子叶)贮藏物质的动用与运输。此外,还讨论了种子内细胞分裂素的来源。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田菁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结合包衣剂的不同菌种对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选取AZ-1、AZ-2、AZ-3、AZ-4四种植物促生菌,以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作为种子萌发指标,株高、根长、鲜重作为生长指标,探究单一菌种和混合菌种在包衣处理后,能否有效促进田菁的发芽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包衣剂对田菁种子萌发、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将包衣剂与植物促生菌结合会显著促进植株的发芽和生长。AZ-1浸泡后包衣处理对种子的萌发率的提高有显著影响。AZ-3浸泡后包衣处理,会显著促进茎的生长,AZ-1和AZ-2浸泡后进行包衣处理,会促进根的生长和鲜重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滇重楼种子萌发技术,采用不同温度和不同基质对滇重楼种子进行处理,观测其对滇重楼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8~20℃恒温条件最适宜滇重楼种子萌发,在恒温条件下,处理55 d后种子开始萌发,处理130 d后沙与基质处理种子萌发率分别为91%和95%;变温(室温)条件下,种子所需萌发时间较长,处理120 d左右种子才开始萌发,管理成本增加,与恒温条件处理相比萌发率较低,190d试验结束时,沙与基质处理的种子萌发率分别为73%和80%。可见,恒温处理缩短萌发时间,对重楼育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