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讨生长因子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对鸭胚骨骼肌生长发育和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mRNA表达的影响,在入孵前的鸭种蛋蛋清内分别注射100μl的生理盐水溶液(对照组)和含0.25μg T3的生理盐水溶液(注射组),检测13、17、21、25、27胚龄鸭胸肌和腿肌发育及骨骼肌MSTN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T3处理极显著提高27胚龄鸭胚的胸肌质量,但对腿肌质量影响不显著;21胚龄注射组胸肌MSTN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27胚龄则显著低于对照组;注射组腿肌MSTN mRNA表达仅在25胚龄显著增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骨骼肌质量与MSTN mRNA表达呈不同程度的线性相关。表明蛋内注射T3能增加鸭胚胸肌质量,并改变MSTN mRNA表达量,MSTN mRNA的差异表达可能在鸭胚胸肌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鸭胚胎期胸肌和腿肌中GHR基因mRNA的发育变化规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生长速度不同的高邮鸭和金定鸭在13日、17日、21日、25日和27日胚龄时胸肌和腿肌中GHR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胚重、胸肌重和腿肌重的关系。结果表明:GHR mRNA在两个品种鸭肌肉早期发育中表现出一致的表达规律,在胸肌中呈"波浪形",在腿肌中呈先降后升再降,然后趋于水平的表达趋势。胸肌和腿肌GHR mRNA的表达量在两个品种相同胚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性别间比较,除了在27日胚龄时,公鸭胸肌GHR mRNA略低于母鸭外,其他胚龄都是公鸭高于母鸭。在13日、17日和21日胚龄时,两个品种鸭的胸肌GHR 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腿肌(P<0.05或P<0.01),而在25日和27日胚龄时,两个品种鸭的胸肌GHR mRNA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腿肌(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两个品种鸭胸肌中GHR mRNA的表达与其胸肌重和胚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两个品种鸭腿肌中GHR mRNA的表达与其腿肌重和胚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提示,肌肉中GHR基因表达具有显著的胚龄、组织和性别差异,但不存在品种差异;在鸭胚胎期,胸肌中GHR mRNA表达对胸肌重和胚重可能有正调控作用,而腿肌中GHR mRNA表达对腿肌重和胚重可能有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鸭种胚胎期和出雏早期骨骼肌(胸肌和腿肌)NFAT5基因mRNA表达规律及其与生长发育的相关性,本试验克隆了鸭NFAT5基因cDNA部分片段,并运用荧光绝对定量PCR技术检测了生长速度差异较大的高邮鸭和金定鸭13、17、21、25和27胚龄及7日龄胸肌和腿肌中NFAT5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胸肌和腿肌NFAT5 mRNA在2种鸭中均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均在13胚龄时表达量达最高,且均显著高于其他各胚龄和7日龄(P0.05),而出雏后7日龄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27胚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种鸭胸肌和腿肌NFAT5 mRNA表达量与其胸肌质量、腿肌质量和体质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组织中IGF-I mRNA的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鸭胸肌和腿肌NFAT5与IGF-I存在协同效应,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对骨骼肌生长发育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生肌调节因子肌细胞生成素(MyoG)和生肌决定因子(Myf 6)基因表达对鸭胚胎期及初生早期骨骼肌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方法研究MyoG、Myf6基因在不同鸭品种(高邮鸭和金定鸭)胚胎期(13,17,21,25,27胚龄)及初生早期(出雏后7日龄)骨骼肌发育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表达变化与胸、腿肌发育的相关性。【结果】MyoG和Myf6基因在2个品种鸭胸肌、腿肌组织发育早期均有表达,但不同组织存在不同的表达模式。MyoG在鸭胚胸肌、腿肌组织中均呈现"前高后低"的表达模式,21胚龄以前表达量相对较高,随后表达量下降,并维持相对较低水平;而Myf6基因在胸肌组织中在21胚龄时表达量最高,随后表达量下降,但仍维持相对较高的表达水平;在腿肌组织中在13胚龄时表达量较高,在17胚龄时达到最高,随后表达量有所降低,并在21胚龄后急速下降至极低水平,但其表达在胚胎期后期(27胚龄)以及初生期(7日龄)又有缓慢上升趋势。二元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鸭胸肌、腿肌MyoG mRNA表达与胸肌、腿肌发育呈强负相关;胸肌中Myf6mRNA的表达与胸肌发育无显著相关性,腿肌中Myf6mRNA的表达与腿肌发育呈强负相关。【结论】骨骼肌中MyoG和Myf6基因表达具有显著的时空性,性别差异不显著,骨骼肌中MyoG和Myf6基因表达与鸭发育早期骨骼肌质量变化呈现负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鸭胚胎期和出雏早期胸肌、腿肌中IGF-Ⅰ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发育性变化。【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生长速度不同的"高邮鸭"和"金定鸭"13,17,21,25,27胚龄和出雏后7日龄胸肌、腿肌中IGF-Ⅰ基因mRNA的表达规律。【结果】IGF-ⅠmRNA的表达规律在2个品种鸭的早期肌肉发育过程中较为一致,胸肌和腿肌IGF-ⅠmRNA表达量都是在13胚龄时最高,公鸭和母鸭同一肌肉组织IGF-ⅠmR-NA表达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品种间,IGF-ⅠmRNA在"高邮鸭"胸肌中的表达量除27胚龄外,其他发育时期均高于"金定鸭",且在13和21胚龄及7日龄时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而"高邮鸭"腿肌IGF-ⅠmRNA的表达量在不同发育时期均高于"金定鸭",但差异不显著(P>0.05);同一品种内IGF-ⅠmRNA在胸肌中的表达量高于腿肌,且除13胚龄外,其他发育时期都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其在腿肌中的表达量。【结论】鸭肌肉中IGF-Ⅰ基因mRNA表达水平具有显著的年龄依赖性和明显的品种特征及组织差异,肌肉中IGF-Ⅰ基因mRNA表达对鸭早期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且对胸肌生长发育的启动要早于腿肌。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鸭种胚胎期和初生早期胸肌和腿肌中甲状腺激素受体(TRα)基因表达水平的发育性变化及其对胸肌质量、腿肌质量和胚质量(或体质量)的影响,选用生长速度差异较大的高邮鸭和金定鸭为研究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两鸭种13、17、21、25、27胚龄和出雏后7日龄时胸肌和腿肌中TRα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鸭胚胎期和初生早期,两鸭种肌肉TRαmRNA的表达趋势较为一致,即在胸肌中呈"W"形,在腿肌中呈前高后低的表达规律。在13、17和21胚龄时两鸭种胸肌TRαmRNA的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腿肌(P0.01),而在25、27胚龄和7日龄时则均高于腿肌。相关性分析表明:两鸭种胸肌中TRαmRNA的表达量与其胸肌质量、胚质量(或体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腿肌中TRαmRNA的表达量与其腿肌质量、胚质量(或体质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提示:肌肉中TRα基因表达具有显著的年龄依赖性和组织特异性,但不存在品种差异;TRα可能对鸭肌肉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鸭种胚胎期和初生早期胸肌和腿肌中甲状腺激素受体(TRα)基因表达水平的发育性变化及其对胸肌质量、腿肌质量和胚质量(或体质量)的影响,选用生长速度差异较大的高邮鸭和金定鸭为研究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两鸭种13、17、21、25、27胚龄和出雏后7日龄时胸肌和腿肌中TRα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鸭胚胎期和初生早期,两鸭种肌肉TRαmRNA的表达趋势较为一致,即在胸肌中呈"W"形,在腿肌中呈前高后低的表达规律。在13、17和21胚龄时两鸭种胸肌TRαmRNA的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腿肌(P0.01),而在25、27胚龄和7日龄时则均高于腿肌。相关性分析表明:两鸭种胸肌中TRαmRNA的表达量与其胸肌质量、胚质量(或体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腿肌中TRαmRNA的表达量与其腿肌质量、胚质量(或体质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提示:肌肉中TRα基因表达具有显著的年龄依赖性和组织特异性,但不存在品种差异;TRα可能对鸭肌肉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GH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 1)在不同品种鸭胚胎期骨骼肌成肌细胞中的表达差异。选择生长速度不同的金定鸭和高邮鸭为试验动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鸭13,15,17,19,21和23胚龄时胸肌和腿肌成肌细胞GHR,IGF 1 mRNA的表达情况,并进行了品种间比较。结果发现:13胚龄时,高邮鸭胸肌和腿肌成肌细胞IGF 1的表达均显著高于金定鸭(P<0.05);17胚龄是两个品种鸭GHR和IGF 1共同的表达高峰期;17胚龄之后,鸭胸肌和腿肌成肌细胞GHR和IGF 1表达均显著降低。在19,21胚龄时,高邮鸭胸肌成肌细胞2个基因的表达均显著高于金定鸭(P<0.05),而腿肌成肌细胞GHR和IGF 1表达在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鸭胚胸肌和腿肌成肌细胞GHR和IGF 1表达呈现极显著的正线性相关(P<0.01)。提示:GHR和IGF 1的表达谱及各自在品种间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鸭胚骨骼肌成肌细胞GHR和IGF 1 mRNA表达有组织特异性,二者之间可能存在正调控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选择生长速度不同的高邮鸭和金定鸭为试验模型,比较2个不同品种鸭胚胎期和出雏早期骨骼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IGF-I)、肌肉生长抑素A(myostatin A,MSTN-A)mRNA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胸浅肌和腓肠肌(简称为胸腿肌)发育模式的相关性。【方法】在鸭13、17、21、25、27胚龄和出雏后7日龄时,记录体重、胸浅肌(PM)和腓肠肌外侧头(LM)的重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骨骼肌中IGF-I和MSTN mRNA的表达规律。【结果】本试验证明鸭早期发育过程中,体重和骨骼肌重的变化呈现极显著的品种和时间特异性;鸭胚胎期胸/腿肌的IGF-I和MSTN-A mRNA的表达与体重、胸/腿肌重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各自与胸/腿体指数则呈反式的相关性(正/负),均在13胚龄有一个表达高峰,IGF-I和MSTN-A mRNA表达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鸭PM中IGF-I mRNA表达转折点的出现时间与胸肌绝对生长和相对生长变化趋势是吻合的,而LM中IGF-I mRNA的表达与腿肌生长和肌纤维特性变化均不相符;鸭胚胎期MSTN-A mRNA的表达趋势与骨骼肌生长和肌纤维数量形成高峰同步;胸腿肌中IGF-I/MSTN-A mRNA表达比值的变化趋势和肌纤维特性变化吻合,PM中的IGF-I/MSTN-A mRNA表达比值的差异点和PM重量出现品种差异的时间点一致。【结论】在胚胎发育中后期和出雏后早期,鸭的胸腿肌呈现异步发育模式,骨骼肌中IGF-I和MSTN mRNA表达的相对水平参与骨骼肌生长速率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以高邮鸭和金定鸭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生肌调节因子MyoD1和Myf5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鸭胚(13、15、17、19、21和23胚龄)骨骼肌成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分析MyoD1和尬庐基因在鸭胚胎期骨骼肌成肌细胞中的表达模式和差异.结果表明,Myf5和MyoD1基因在胸腿肌成肌细胞中呈现不同的表达规律:胸肌成肌细胞中,Myf5基因的表达呈“低→高→低→较高”的趋势,类似反“-”形;MyoD1基因的表达呈“低-高-低”的趋势,在金定鸭17胚龄时达到高峰后迅速下降(P〈0.01),并维持在低水平,类似“∧”形,而在高邮鸭17胚龄时达到高峰后维持高水平至19胚龄(P〉0.05),再下降并维持在低水平(P〈0.05),类似“∩”形.腿肌成肌细胞中,岣筘基因的表达呈“低-高-低”的趋势,类似“∧”形;MyoD1基因的表达呈“较高→低→高→低”的趋势,类似“-”形.结果提示:Myf5和MyoD1基因在骨骼肌成肌细胞中的表达具有时间和品种依赖性;两基因在两品种鸭胸腿肌中均在17胚龄时达到高峰,表明17胚龄可能是成肌细胞分化和增殖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1.
鳜骨骼肌快肌和慢肌的组成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骼肌组成特征是鱼类肉质性状评价的重要基础。为全面了解鳜(Siniperca chuatsi)肉质性状的组成特征,通过制作骨骼肌石蜡切片,比较了鳜快肌和慢肌两种类型骨骼肌的组织学特征,快肌和慢肌在肌纤维细胞直径、形态上存在差异。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了鳜快肌和慢肌的蛋白质组成特征,它们在50~60 ku和10~15 ku大小的条带中存在差异。克隆了鳜快肌和慢肌肌球蛋白重链(MHC)S1结构域的序列,快肌和慢肌S1结构域cDNA序列长度分别为2 523 bp、2 520 bp,编码841、840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的相似度为87.6%,以两个loop区的差异最大。研究结果表明,鳜快肌、慢肌在肌纤维细胞形态、蛋白质组成以及肌球蛋白重链分子结构上均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与其担负不同的运动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牦牛MYL3基因的结构和表达特征,探究其生物学功能及影响牦牛肌肉生长发育的机制。【方法】以美仁牦牛cDNA为模板,PCR扩增MYL3基因编码区序列(CDS),利用MEGA11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YL3基因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参照)、睾丸、肌肉和脂肪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牦牛MYL3基因CDS区长600 bp,共编码199个氨基酸,存在1个碱基突变位点,位于第165位(A>T)。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牦牛与普通牛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单峰驼的亲缘关系最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牦牛MYL3蛋白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不存在跨膜结构,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内,有8个磷酸化位点和2个N 糖基化位点,蛋白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主要与调控肌肉生长发育的相关蛋白相互作用。RT-qPCR结果表明,MYL3基因在心脏中的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肌肉中次之,与除心脏外的其他组织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MYL3基因可能与牦牛心脏发育有关,对肌肉的生长发育和肉质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牛Rybp基因时空表达图谱,为Rybp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Rybp基因在秦川牛16种组织(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睾丸、腹膜脂肪、心包脂肪、背最长肌、里脊、大肠、小肠、瘤胃、网胃、皱胃和瓣胃)、5个不同发育阶段(6,12,18,24和60月龄)肌肉、脂肪组织以及不同分化阶段(第0,2,4,6,8和10天)牛成肌细胞中的表达特性。【结果】Rybp基因在成年秦川牛睾丸组织中的表达量远远高于其他组织,是背最长肌的365倍,而在背最长肌、里脊、心脏等组织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Rybp基因在60月龄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是6月龄的7倍,在6,12,18,24月龄表达量呈微弱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Rybp基因在6,12,18,24月龄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是60月龄的8.5,6.5,5.6和2.1倍,差异达显著水平;Rybp基因在成肌细胞分化第2,4,6,8,10天的表达量分别是第0天的3.6,5.0,9.9,7.0和4.3倍。【结论】随着秦川牛年龄的增加,Rybp基因在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在不同分化阶段成肌细胞中,随着成肌细胞分化进程的推进,Rybp基因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而当分化减速后,Rybp基因表达水平逐渐降低。牛Rybp基因可能对牛肌细胞分化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测定黄金鲈(Perca flavescens)的肌肉营养成分,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方法】以20尾体质量为(142.29±4.31)g的黄金鲈为检测对象,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其肌肉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灰分及氨基酸含量。【结果】黄金鲈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79.1g/kg,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分别为186.2,12.1和12.6g/kg。氨基酸总量为84.07%(质量分数,干样,下同),必需氨基酸(EAA)总量为36.66%,占氨基酸总量的43.62%,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标准。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2.57,非必需氨基酸(NEAA)总量为42.06%,氨基酸中鲜味氨基酸(DAA)总量为33.14%。鱼肉中富含Ca、Mg、Zn等矿物质元素。【结论】黄金鲈肌肉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较丰富,粗脂肪含量较低,是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的优质鱼类,经常食用有利于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及其受体IGF-IR在鸡胚胎腿部肌肉发育过程中的作用,选取藏鸡和矮小蛋鸡受精蛋孵化后,采集鸡胚胎孵化第9天、第13天和第20天时腿部肌肉组织,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IGF-I和IGF-IR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IGF-I基因编码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利用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筛选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群体水平分型。结果表明:藏鸡和矮小蛋鸡胚胎腿部肌肉组织在孵化第9天和第13天时的IGF-I和IGF-IR的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第20天,且藏鸡IGF-I的mRNA表达量在第9天也显著高于第13天,而矮小蛋鸡的IGF-I mRNA表达水平在第9天和第13天无明显差异。此外,在整个孵化过程中,矮小蛋鸡的IGF-IR的表达模式与IGF-I表达模式基本一致。而藏鸡IGF-IR的表达水平在第9天明显高于第13天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同时发现第9天藏鸡IGF-IR的表达水平也高于矮小蛋鸡(P0.05)。除此之外,在藏鸡和矮小蛋鸡的IGF-I的编码区均发现c.282AG单核苷酸多态性,该SNP在藏鸡中主要以杂合子AG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基因型频率为0.57,而在矮小蛋鸡中主要以GG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基因型频率为0.77。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得出,IGF-I和IGF-IR在腿部肌肉组织的表达水平在鸡胚胎孵化中期(第9天和第13天)显著高于孵化后期(第20天),可能是由于中期属于胚胎腿部肌肉快速发育阶段而后期腿部肌肉发育变得相对迟缓,同时IGF-I和IGF-IR的表达水平也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慢收缩骨骼肌型Tnl(slow skeletal muscle troponin I,TNNI1)基因在鸭早期肌肉发育中的m RNA表达规律及与肌纤维发育的相关性,以地方品种高邮鸭为素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胚胎期21、25、27胚龄及出雏后5日龄时腿肌腓肠肌外侧头中TNNI1基因m RNA表达量,结果发现,25胚龄是TNNI1基因的表达高峰期,之后显著下调,并持续至5日龄。肌纤维类型变化则是随时间的推移,慢肌纤维比例逐渐升高,快白肌纤维比例逐渐下调;25胚龄时,慢肌纤维直径和横切面积均出现显著增高(P0.05),快白肌纤维横切面积则出现下调;之后,3种类型肌纤维直径和横切面积在各个时间点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NNI1基因m RNA表达量与快红肌纤维比例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肌纤维直径、横切面积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提示TNNI1可能在鸭发育早期骨骼肌肌纤维类型转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三种重金属对中华稻蝗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栖息于稻田且主要取食水稻茎叶的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成虫为供试材料,经氯化镉、氯化铜和硫酸锌(Cd Cl2、Cu Cl2和Zn SO4)3种重金属急性染毒,采用RT-q PCR技术检测中华稻蝗2个金属硫蛋白基因(Oxya chinensis metallothionein,Oc MT1,Oc MT2)在精巢、卵巢和肌肉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均可诱导中华稻蝗MT基因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经Cd急性处理后,3个器官组织中Oc MT1和Oc MT2表达水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Cd浓度的增高而诱导表达上调;经Cu急性处理后,精巢和卵巢中Oc MT1在最低浓度时的诱导表达量最高,Oc MT2表达水平随着Cu浓度的增大而升高,肌肉中2个MT基因随着Cu浓度的增大而升高;经Zn处理后,Oc MT1和Oc MT2表达水平随着Zn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3种重金属对中华稻蝗MT在不同器官组织均有诱导表达作用,但各浓度处理后其诱导表达水平不同,Oc MT对不同重金属的敏感性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发声肌是褐菖鲉的特殊发声系统,为了更深入了解褐菖鲉发声肌发育,运用解剖方法观察褐菖鲉的发声肌形态,量化对比发声肌长度、质量和个体全长、体质量,进行相关性探究。对比发现:性腺发育前其雄性发声肌质量与体质量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R~2=0.842 2;性腺发育中其发声肌长度-全长相关系数:雌性,R~2=0.814 1,雄性,R~2=0.757 5;发声肌质量-体质量相关系数:雌性,R~2=0.642 8,雄性,R~2=0.850 7,这说明此时发声肌长度和质量与全长、体质量分别成线性正相关,雄性个体发声肌质量-体质量具有高度相关性。性腺发育中的雌性发声肌长度和质量大于发育前,怀卵的雌性个体发声肌发生了萎缩。雄性褐菖鲉性腺发育中与发育前发声肌形态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野生与驯养异齿裂腹鱼肌肉营养价值差异,分别对野生与驯养异齿裂腹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常规营养成分中,驯养组肌肉粗脂肪质量分数极显著低于野生组(P0.01),粗蛋白、灰分及水分质量分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氨基酸质量分数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野生组与驯养组之间,必需氨基酸(EAA)质量分数、总氨基酸(TAA)质量分数、EAA与TAA质量比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野生和驯养异齿裂腹鱼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野生和驯养异齿裂腹鱼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61.10和58.63;野生和驯养异齿裂腹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差异较小,驯养组硬脂酸(C18∶0)、花生一烯酸(C20∶1)质量分数极显著高于野生组(P0.01),ARA(C20∶4)质量分数显著高于野生组(0.01≤P0.05),十七碳一烯酸(C17∶1)质量分数显著低于野生组(0.01≤P0.05)。异齿裂腹鱼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SFA)总量、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在野生组与驯养组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总体而言,野生与驯养异齿裂腹鱼肌肉营养成分差异较小,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均较高,野生组和驯养组分别为68.59%、74.50%,均富含EPA、DPA、DHA。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胎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分离、培养、鉴定及基因转染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Ⅰ型胶原酶与胰蛋白酶二步消化及链霉蛋白酶消化法对胎牛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培养,比较了3种不同分离方法所得细胞数及其存活率的差异;利用差速贴壁法和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相结合的方法纯化骨骼肌卫星细胞,对纯化后的细胞进行myostatin基因RT-PCR以及结蛋白(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最后通过电转染法对纯化的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EGFP基因转染研究。【结果】3种消化培养方法中,以链霉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得到的胎牛骨骼肌卫星细胞数显著高于其它2种方法(P0.05),但细胞存活率较低(P0.05);而采用Ⅰ型胶原酶与胰蛋白酶二步消化法可以得到相对较高的细胞数及存活率。利用差速贴壁和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得到纯化的骨骼肌卫星细胞;电转染法适用于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基因转染。【结论】建立了胎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分离、培养、纯化、鉴定及基因转染的方法,为通过转基因方法改良秦川牛产肉性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