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通过科学合理安排生产茬口,实行一年多茬种植模式,既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又可增加土地生产的经济效益,还可缓解蔬菜市场的供需矛盾,满足广大消费者需要.广西农垦国有王灵农场处于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境内,土地属低平缓小山丘岭山地,蔬菜种植没有多大优势.近年来,笔者采取了西瓜、夏阳白菜、胡萝卜一年三熟的栽培模式,探索出了高产高效的栽培经验.  相似文献   

2.
立足蕉岭当地丰富杂木屑资源,筛选孢子粉产量高、品质好的优良菌株,为以采收孢子粉为目的袋栽地区提供技术支持。分析比较了6个灵芝菌株的生长情况、农艺性状、孢子粉及子实体产量、品质以及效益等指标,筛选出优良菌株梅灵3号。该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0.83cm/d)、芝形好,孢子粉产量高,达13.17g/包,比对照梅灵2号提高38.24%,孢子粉产量比子实体高41.39%,孢子粉粗多糖和硒含量分别为0.59%、0.0832mg/kg,比对照提高15.69%和43.68%。每吨原材料产生的总产值比对照提高28.58%,收益提高29.21%。试验结果表明梅灵3号孢子粉产量高、品质好、综合收益高,适合在以采收孢子粉为主的袋料栽培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洪山菜薹(Brassica rapa ssp. Chinensis var. purpurea)的栽培历史、生长环境、特征特性、开发利用和栽培技术。洪山菜薹主栽品种大股子品质优良,从播种到采收主薹90~120 d,株高70~80 cm,开展度80~90 cm,菜薹表皮紫红色,有蜡粉,薹基部粗壮,横径平均2.5 cm,最大横径可达5 cm以上,薹长35~50 cm,单薹重可达100 g,平均60~80 g。  相似文献   

4.
营养液浓度对黄瓜产量、品质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瓜品种"春秋王"为材料,研究了在高垄覆膜滴灌条件下3个浓度水平的营养液对黄瓜产量、品质及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A的黄瓜在植株生长、果实品质及产量上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除了滴头间0~10 cm土壤深度的土壤EC值和滴头处0~10 cm土壤深度的土壤pH显著高于滴灌前外,其他区域的土壤EC值和pH与处理前相比均无显著增加.综合以上因素,处理A为黄瓜栽培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5.
齐秀玲  乔覃卫  李珊  谢树源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08-17509,17511
[目的]研究影响豌豆(Pisum sativum Linn.)芽苗菜产量与品质的因素.[方法]以604豌豆为试料,研究了浸种时间、播种密度、不同培育方式、采收次数等因素对家庭式豌豆芽苗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在室温(26~ 28℃)生产豌豆芽苗菜浸种时间在10~24h对其发芽无明显影响,以12 h为最佳.播种后覆盖基质比播种后不覆盖基质栽培产量高且生长要好.当出苗高1.5 ~2.0 cm见光时,在泥炭土和泥炭土+珍珠岩中生长表现突出,但两者无明显差异.第1次采收的芽苗菜比第2批采收在产量及品质上都要好.[结论]该研究可为家庭式豌豆芽苗菜的生产提供一种简易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乐山地区探讨了不同罗勒品种的生长特性、所含营养物质及精油的差异以及不同采收时间对罗勒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栽培基质为泥炭与珍珠岩比例为4 ∶ 1时,适宜提取精油的最佳罗勒栽培品种为超大叶罗勒和大叶罗勒,适宜作为冻干蔬菜的品种为丁香罗勒。罗勒摘心后90 d采收产量最高,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7.
早熟5号是品质优良、耐热性好、产量高的半结球白菜品种.在夏秋季高温多雨季节,叶菜生产难度大,采用简易避雨棚或春果菜棚轮茬安排生产,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早熟5号定植后25d产量达2500kg/667m2,同时该品种采收弹性大,从定植后20d开始采收,一直可延至35~40d.  相似文献   

8.
不同处理对豌豆和萝卜芽苗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浸种时间、栽培温度、播种密度和采收时间等因素对豌豆和萝卜芽苗菜的生长、产量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萝卜和豌豆发芽率、苗长、产量、维生素C及纤维素含量发现:豌豆芽苗菜在播种密度为2.4 kg/m2、浸种24 h、温度20~25℃左右、培养8 d后采收的经济产率和品质最佳;萝卜芽苗菜在播种密度为0.5 kg/m2、浸种6 h、温度25℃左右、培养7 d后采收的经济产率和品质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大蒜、花生是宁陵县的优势经济作物。近几年,宁陵县采用地膜大蒜—花生套种栽培模式,每667m2产蒜头1500~1800kg,蒜薹300~400kg,花生300~400kg,产值6000~8000元左右。该栽培模式不仅为大蒜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而且使花生的播种期比麦后直播提前30-40d。一、地膜大蒜栽培要点(一)品种选择选择长势强、蒜头大、产量高、品质佳、耐贮运、市场畅销的中牟大白蒜。(二)整地施肥选择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  相似文献   

10.
台芥1号系采用系统选育从地方品种黄岩小芥菜中选育而成的鲜食叶用芥菜品种.其外观品质优良、清香爽口,食味佳,田间生长势强,前期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四季均可播种,以秋季9月初至10月中旬播种为最适,秋播后30d左右就可采收,产量为30.0~37.5 t·hm-2.适宜在浙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栽培早秋菠菜因其能在9月中下旬采收上市,既能补充市场淡季供应,又能获得较高效益.要种好早秋菠菜,应抓好以下技术. 1.选用对路品种 选择抗热、丰产、生长快、品质好的品种,如华波一号、大叶菠菜、大叶乌等35~40天能上市的品种.  相似文献   

12.
栽培早秋菠菜因其能在9月中下旬采收上市,既能补充市场淡季供应,又能获得较高效益.要种好早秋菠菜,应抓好以下技术. 1.选用对路品种 选择抗热、丰产、生长快、品质好的品种,如华波一号、大叶菠菜、大叶乌等35~40天能上市的品种.  相似文献   

13.
对7个草莓品种进行引种试验,观察其生长特性、丰产性、品质等,筛选出产量高、品质好,适合在宾阳县栽培的品种法兰地、丰香,为当地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泰国架豆王自然株高达3.5米,产量高,生长势强,比一般架芸豆产量高1~2倍以上,从结荚到完熟无筋、无纤维,荚肉厚,商品性好,品质鲜嫩,适应性广.该品种中熟,蔓生,单株结荚70个左右,从播种至嫩荚采收75天左右.  相似文献   

15.
对8个不同类型品种在自然农法和常规栽培环境条件下水稻生育期间生长速度、产量构成及稻米品质变化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连续3年施用有机肥料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土壤生态平衡和养分平衡。②自然农法栽培水稻前期生长较常规栽培晚1周左右,后期发育旺盛。③自然农法栽培生育期间140 d以内品种产量潜力较大,增产幅度在3%~5%;而生育期在140 d以上的品种结实率偏低,子粒饱满度差,较常规栽培减产约3%~11%。④不同类型水稻品种自然农法栽培品质均有明显提高,食味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不同灵芝菌株产量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日平、TZ、泰山等28个灵芝菌株子实体的生长特性、产量和转化率的分析比较,筛选出TZ、日平、信州、信中等高产优良菌株,其转化率均达到50%以上,子实体丛生,出芝整齐,产量稳定,后续生长力强;美灵、合立适合早产栽培,菌丝长速快,开袋仅22d即可采收,子实体单生,半圆形,菌盖大,出芝整齐。生产者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品种。  相似文献   

17.
紫玉洋葱是河南安阳农科院培育的高产、耐贮藏新品种.该品种鳞茎扁圆形,横经8cm,纵茎6cm,平均单球重300g左右.2005年在院内品种比较试验中,每667m2产量6 750kg,较对照种特大紫皮王(山东品种)增产43%.2006年大面积生产试验中,每667 m2产量6 300kg.鳞茎表皮颜色鲜亮紫红色,品质脆嫩,辣味较浓,球茎紧实,耐贮藏,收获后干燥通风条件下可安全存放3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8.
长丰3号苦瓜植株生长势旺、分枝性强,主蔓自12~15节开始着生第一雌花。果实长圆锥形,瓜长25~30cm,横径6~8cm,皮绿色,富有光泽,条瘤粗直肥大,瓜形美观,果肉厚1.0~1.5cm,苦味适中,品质优,单瓜重300~600g。该品种中抗白粉病、枯萎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早熟,播种至初收春季约75d,夏秋直播后约52d开始采收,每667m2产量3000~4000kg。适合广东地区春、秋季栽培。  相似文献   

19.
四季草莓露地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2011年在吉林省开展了不同定植时期、不同栽培模式和春季采收后叶片处理,调查不同处理对草莓产量和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定植草莓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比春季定植的草莓高,最佳定植时期8月10~25日。露地四季草莓的最佳栽培方式是平畦。另外,春季采收后摘除老叶使植株更新复壮,可提高草莓秋季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渝糯8号是由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糯玉米新品种,产量高,鲜食品质好,栽培时注意与其他品种隔离,春播密度3500~4000株/667m^2,秋播密度4000~4500株/667m^2,重施以有机肥为主的基肥.早施穗肥,春播授粉后20~25d采收,秋播授粉后30~35d采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