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辽宁省主要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及其区域分布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对辽宁省耕地土壤钾素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 ,于 1 993~ 1 997年在全省 1 3个市的 32个县(市、区 )采集了有代表性的主要耕地土壤样本846份。利用ASI法分析了土壤速效钾含量 ,并绘制出辽宁省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布图。这是我省第 2次土壤普查以来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第 1次进行土壤速效钾分析化验工作 ,将为辽宁省钾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1 土样的采集根据全省第 2次土壤普查各地区不同土壤类型 ,按每 3333hm2 取一个土壤样本 ,不足 3333hm2 的土类不取样的原则 ,共采集了 846份抽查土样。旱田取 0~ 2 0cm、水田取 0~…  相似文献   

2.
福建耕地土壤pH空间分布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全省耕地土壤pH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规律,以2017年全省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实地采样的土壤pH检测数据为基础,结合1983年第2次土壤普查土壤检测数据、2005~2014年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检测数据分析全省不同设区市、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分级指标的耕地土壤pH分布及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全省耕地土壤pH空间分布规律是自沿海向山区逐渐降低趋势,与第2次土壤普查结果基本一致。在不同耕地类型中,水田的土壤pH最低,旱地的土壤pH最高。在分级指标中,土壤pH小于5.5的比率达74.2%,比第2次土壤普查提高了22.2个百分点。在不同时期中,全省耕地土壤pH变化都是自沿海向山区逐渐降低趋势,土壤pH在时间分布上呈现出U形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了解浙江省水耕人为土的肥力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对浙江全省水耕人为土耕作层的有机质、pH值、全氮、有效磷和有效钾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省水耕人为土的有机质和全N质量分数分别在20~40和1~2g·kg-1之间,以中量水平的为主,与第2次土壤普查时期相比,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平均分别下降了6.37%和6.32%;水耕人为土的pH值在3.02~9.80之间,相差达6.78个pH单位,以酸性为主,与第2次土壤普查时期相比,目前水耕人为土呈现明显的酸化,其中pH值在5.5以下的土壤比例明显地增加,而pH值在5.5~7.5之间的土壤比例明显地下降;土壤有效P的平均含量为第2次土壤普查期间的4~5倍,但仍有一定比例的水耕人为土有效P处于低级别状态;土壤有效K总体上趋于低水平和中水平,但比第2次土壤普查时略有增加。分析认为,施肥结构的变化和水田长期旱作是引起土壤肥力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是非常珍贵的,这些资料为浙江省合理开发土壤资源、因土种植、科学施肥等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了有效地利用好这些成果,我们进行了浙江省土壤地理信息系统(ZJSGIS)的开发研究。本文介绍了ZJSGIS的结构、数据库和功能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根据江西省19791983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和20051983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和2005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时期的耕地土壤pH值数据,分析了全省耕地土壤酸化的现状。结果表明:2005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时期的耕地土壤pH值数据,分析了全省耕地土壤酸化的现状。结果表明:20052012年全省耕地土壤pH平均值是5.2,比19792012年全省耕地土壤pH平均值是5.2,比19791983年下降了0.3;土壤pH值低于6.5的酸化耕地面积比例为98.72%,比19791983年下降了0.3;土壤pH值低于6.5的酸化耕地面积比例为98.72%,比19791983年提高了7.48个百分点。江西耕地土壤酸化的本质原因是酸性的成土母质,主要原因是长期大量施用生理酸性化肥。合理施用石灰、科学施肥是改良酸化耕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依据兴平市2008年以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土壤样品化验及农户施肥情况调查结果,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对兴平市不同地貌、典型作物土壤速效养分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测土配方、因土施肥、秸杆还田、统筹肥水、平衡氮磷钾施用量等培肥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瓮安县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当地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分析1985年土壤普查结果和2006年、2009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土壤养分信息,对瓮安县耕地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8.
南通市土壤发育于江淮冲积物和海相沉积物,分属水稻土、潮土和盐土三大土类,计有57个土种。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后,为全面了解耕地土壤地力动态变化情况,在土壤普查农化采样点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204个点。从1982年开始,每5年于秋播前采集1次耕层土样,进行常规养分调查。1耕地土壤  相似文献   

9.
南通市土壤肥力演变趋势及培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通市土壤发育于江淮冲积物和海相沉积物,分属水稻土、潮土和盐土三大土类,计有57个土种。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后,为全面了解耕地土壤地力动态变化情况,在土壤普查农化采样点中选择有代表性的204个点,从1982年开始,每5年于秋播前采集一次耕层土样,进行常规养分测定。  相似文献   

10.
南通市土壤发育于江淮冲积物和海相沉积物,分属水稻土、潮土和盐土三大土类,计有57个土种.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后,为全面了解耕地土壤地力动态变化情况,在土壤普查农化采样点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204个点.从1982年开始,每5年于秋播前采集1次耕层土样,进行常规养分调查.  相似文献   

11.
唐河县土壤速效钾变化及补偿措施许惠武(唐河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唐河473400)唐河县总耕地202万亩,主要土壤类型是黄褐土、砂姜黑土和灰潮土。为了掌握土壤肥力变化情况,指导配方施肥,1995年秋进行了第三次土壤养分普查,化验耕层土样1791个,总计6...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4年采集的300个海南不同地区水稻土耕作层样品分析数据和第二次土壤普查的706个剖面点资料,对全省水稻土有机质时空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海南水稻土有机质近20多年来下降十分明显,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标准,属于“丰”水平的样点数从31.9%下降到22.4%,“中”水平的样点数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31%左右,而“缺”水平样点数明显增加,从37.3%升高到46.6%,说明改变当前海南农民重化肥、轻有机肥偏向,大力提倡秸杆还田,增施有机肥,补充土壤有机质是维持海南水稻田地力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光泽县耕地土壤肥力现状与施肥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泽县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北段,是个传统的农业县。自1981年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以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复种指数的改变,耕地土壤肥力必将发生一定的变化。为了摸清我县耕地土壤的肥力现状及存在问题,2009至2010年,我县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要求,对全县耕地土壤进行取样测试,同时与1981年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分析的结果对比,  相似文献   

14.
潜育性水稻土是我国南方的一种主要低产水稻土,据我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已开展县的不完全统计,全省潜育性水稻土占稻田面积的40%左右,一般比非潜育稻田每亩减产100—200斤,严重受害的减产50%以上,对水稻大面积平衡增产障碍极大。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安吉县土壤元素含量背景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安吉县第二次土壤普查划分的土壤类型,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别对安吉县主要土壤类型水稻土、红壤、黄壤和岩性土中21种元素背景值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河南省土壤肥料站通过分析2005—2016年河南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的112.6万多个耕地土壤样品,与第二次土壤普查(1981—1984年)相比,全省pH值在 5.5~6.5的弱酸性土壤增长了3.9%,pH值在 4.5~5.5的酸性土壤增长了1.3%,尤其是pH值4.5的强酸性土壤也零星出现,强酸性土壤以豫中南黄褐土区面积最大。黄褐土区包括伏牛山南坡与沙河一线以南到桐柏山脉大别山以北广阔的北亚热带地域内的丘陵、垄岗阶地和沿河阶地,是  相似文献   

17.
作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三普”)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做好内业测试化验工作是后期成果编制的基础,总结好试点工作中内业环节的经验做法,能为土壤普查工作的全面铺开打好基础。本文总结了湖北省第三次土壤普查试点工作中内业测试化验环节的经验做法,以期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好土壤普查工作趟路子、摸经验。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凌海市列入全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市,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对该市5个土类,11个亚类,22个土属,53个土种进行了取样测试、化验分析。其中在土壤普查原点上采集有代表性的耕层土样2859个,对其养分变化情况进行概查,与1982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进行了对比,据此提出相应的土壤培肥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一.土壤分类 建阳市土壤分类按照《福建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分类暂行方案》规定的要求进行分类。分类单元采用土类、亚类、土属、土种4级分类法。全市土壤共分6个土类、15个亚类、45个土属、42个土种。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正在开展的第二次土壤普查,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看法,供参加这项工作同志们的参考。一、进行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必要性1958~1960年间,我国除西藏和台湾省外,曾进行过一次全国性的土壤普查。现在已时隔二十年,又要开展第二次的土壤普查,有没有这个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