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发展快、危害重、损失大,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会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其中以穗颈瘟对产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发展快、危害重、损失大,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会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其中以穗颈瘟对产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正>通过调整施肥种类、施肥量与施肥方法以提高水稻对穗颈瘟的抗性和产量,设计不同施肥模式并测定其叶绿素值、总酚、类黄酮、粗纤维含量和产量,观察硅细胞结构,调查穗颈瘟发病率及病情指数。结果表明氮肥施用期后移有利于增加水稻叶片叶绿素值,可降低穗颈瘟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提高稻谷产量;增施硅钙肥能够明显降低穗颈瘟的病穗率和病情指数;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叶片总酚和类黄酮含量降低。在辽宁省东南沿海稻区,通过  相似文献   

4.
正稻瘟病是水稻常发性的主要病害,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90%以上,据调查,哈尔滨市呼兰区孟家乡团山村农民种植13hm2水稻,由于穗颈瘟危害,减产95%,方台镇高家村10hm2也是穗颈瘟危害,减产70%,为此熟练掌握稻瘟病发病规律,及时防治是极其重要的。1、症状鉴别:根据危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通常情况下叶瘟、节瘟、穗颈瘟危害重。  相似文献   

5.
稻瘟病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近年来发生面积不断扩大,感病品种逐步增加.水稻受稻瘟病危害后一般减产10%~30%,高的可减产50%以上甚至失收. 一、病症种类的识别 根据危害的时期和部位,稻瘟病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尤其以叶瘟、穗颈瘟较为严重,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正稻瘟病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近年来发生面积不断扩大,感病品种逐步增加。1.病症识别根据危害的时期和部位,稻瘟病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尤其以叶瘟、穗颈瘟较为严重,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1.1穗颈瘟又称吊颈瘟,在穗基部节上发病,病斑褐色或灰褐色,从穗颈向上下蔓延。穗颈瘟在孕穗后期至始穗期最易感染发生,严重影响谷粒的充实,发病早时,形成白穗或谷穗包在叶鞘内枯死。在乳熟期发病则成半实粒。在黄熟期发病损失则  相似文献   

7.
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稻瘟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无性世代为稻梨胞菌,属半知菌亚门.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造成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该病分布区域广,主要危害叶片、茎秆、穗部.因危害时期部位不同,一般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粒瘟等.其中以叶瘟发生最为普遍,穗颈瘟危害最严重.  相似文献   

8.
<正>在我国各水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导致水稻减产10%~30%,严重时可导致绝收。发展快、危害重、损失大,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会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穗颈瘟、节瘟、叶瘟、枝梗瘟等,其中以穗颈瘟对产量影响最大。一、症状1、穗颈瘟:发生在穗颈和穗轴或小枝梗上,对产量影响最大。初期出现小的淡褐色病斑,边缘有水渍状的褪绿现象。以后病部向下,向上扩展,长的可达2-3厘米,颜色加深,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罗平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处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素有“鸡呜三省”之称。是云南省四大多雨中心之一,也是云南省稻瘟病发生最严重的县分之一,能种植杂交水稻的区域多属于籼粳交错区。近几年来,在水稻抽穗时期常遇到温度高、湿度大、寡照等自然条件,有利于穗颈瘟发生危害,每年度因穗颈瘟危害损失水稻产量不可估量。本文分析杂交水稻穗颈瘟发生危害现状,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是水稻增产增收的重要管理措施之一。因此,抓好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工作,应当引起农技部门和种植户们的高度重视。 一、稻瘟病 又称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颈瘟,在汉中各地均有发生。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被害部位不同,可形成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尤其以叶瘟和穗颈瘟危害最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  相似文献   

11.
稻瘟病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危害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是一种真菌病害,属世界性水稻病害,在70多个国家发生此病.我国凡有水稻栽培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减产幅度一般为10%-15%,发病严重地块甚至颗粒不收.因此,稻瘟病已成为水稻高产、稳产的一大障碍. 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稻粒瘟等,其中以叶瘟发生最为普遍,穗颈瘟危害最重.  相似文献   

12.
水稻是黑龙江省龙江县主栽作物之一,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绿色食品的开发,龙江县水稻已发展到35万亩。由于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品种的盲目引进、7、8月份的低温、多雨、寡照导致稻瘟病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一、稻瘟病的种类稻瘟病因危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五种。我寒地水稻以叶瘟、节瘟、穗颈瘟为主。二、稻瘟病的发病因素1.品种:不同的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病力明显不同,种植易感病品种则导致普遍严重发病。2.发育时期:分蘖盛期和抽穗期是最易感病的时期,抽穗当天最易感染穗颈瘟…  相似文献   

13.
水稻是我区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540多万亩.近年来,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水稻穗期病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据我站近年调查监测,水稻穗期病害主要是稻曲病和穗颈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大,常造成10%~30%的减产.为此,根据稻曲病和穗颈瘟的发生特点,我站于1998年开始引进温州禾本农药公司新开发的"瘟曲克星”进行了防治试验示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整施肥种类、施肥量与施肥方法以提高水稻对穗颈瘟的抗性和产量,设计不同施肥模式并测定其叶绿素(SPAD)值、总酚、类黄酮、粗纤维含量和产量,观察硅细胞结构,调查穗颈瘟发病率及病情指数。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施用期后移有利于增加水稻叶片SPAD值,可降低穗颈瘟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提高稻谷产量;增施硅钙肥能够明显降低穗颈瘟的病穗率和病情指数;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叶片总酚和类黄酮含量降低,处理4可提高植株的木质化程度,强化水稻的硅体结构,从而明显减轻穗颈瘟的发生。在辽宁省东南沿海稻区,通过"增施硅钙肥+分次施氮+氮肥施用期后移"的施肥模式[N-P2O5-K2O-硅钙复混肥(210-120-75-180)施用量为585 kg/hm2],氮肥施用方法为:40%氮作基肥+30%氮作分蘖肥+30%氮作穗肥)进行营养调控,对于水稻高产抗病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是水稻较难防治的三大病害,此“三病”和空秕粒是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一)稻瘟病的防治稻瘟病因危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和穗颈瘟,以穗颈瘟危害最重。防治措施:圣农素10克 13%灭稻瘟1号30克或红稻瘟灵(常量) 洗衣粉20克  相似文献   

16.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发展快、危害重、损失大,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会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其中以穗颈瘟对产量影响最大. 一、症状 1、叶瘟:秧苗及成株的叶片上均可发生,初期表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很快扩大.一般在分蘖盛期发生,严重时,远望发病田块如火烧过似的.  相似文献   

17.
正稻瘟病属世界性病害,是危害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水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导致水稻减产10%~30%,严重时可导致绝收。近年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稻瘟病发病率及发病程度逐渐增加,科学有效防治稻瘟病已成为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充分重视。1发生症状稻瘟病可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造成危害,具体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不同类型,其中以叶瘟、节瘟、穗颈瘟危害最为严重。苗瘟:由种子带菌造成,常发生  相似文献   

18.
1、症状识别 水稻稻瘟病根据危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5种,我们地区以叶瘟、节瘟、穗颈瘟为主. (1)叶瘟:叶上产生的病斑常因气候条件的影响和品种抗病性的差异,在形状、大小和色泽上有所不同,可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正水稻两病三虫是指稻瘟病、纹枯病、水稻螟虫、稻飞虱、稻赤斑黑沫蝉,它们对水稻的危害较大,应重视防治。水稻稻瘟病:长期灌深水或过分干旱,偏施氮肥等致导稻瘟病发病重,水稻一生中有三个易感病时期,分别是苗期、分孽盛期和抽穗齐穗期。穗颈瘟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应在破口期及齐穗期及早预防。稻瘟病分: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稻瘟病防治应采用以种植抗病优质品种为中心,健身栽培为基础,药剂保护为辅的综合防治措  相似文献   

20.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危害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是一种真菌病害,属世界性水稻病害,在70多个国家发生此病.我国凡有水稻栽培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减产幅度一般为10%-15%,发病严重地块甚至颗粒不收.因此,稻瘟病已成为水稻高产、稳产的一大障碍. 一、发病症状 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稻粒瘟等,其中以叶瘟发生最为普遍,穗颈瘟危害最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