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常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鲤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鲤鱼(P<0.05)。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鲤鱼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5),鲜味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表明,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中均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UFA),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95.63%和87.96%,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脂肪酸组成有较大差异,野生鲤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显著低于养殖鲤鱼(P<0.01);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同时,野生与养殖鲤鱼肌肉中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有较大差异,野生鲤鱼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表明鲤鱼饲料配方中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添加量可能不足。总的来说,野生鲤鱼肌肉的营养价值稍优于养殖鲤鱼。  相似文献   

2.
<正>一、制约鲤鱼繁育的因素鲤鱼因东北地区人们对其喜事,而成为东北地区池塘养鱼的主要养殖品种。以前因南方地区鲤鱼繁殖时间较北方早,东北地区渔业生产所需鲤鱼苗基本来自南方地区,但其越冬成活率较低,使东北地区鲤鱼养殖受到一定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利用电厂余热、地热和温室以及塑料大棚等方法进行鲤鱼人工繁殖,提前了鲤鱼繁殖时间,基本满足了东北地区渔业生产对鲤负苗的需要,而且由于当地产鲤鱼苗越冬成活率较高,极大地促进了东北地区池塘养鱼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鲤鱼、鳙鱼、武昌鱼这3种常见淡水鱼类的亲缘关系。[方法]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鲤鱼、鳙鱼、武昌鱼种群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武昌鱼与鳙鱼、武昌鱼与鲤鱼的遗传距离相近,分别为0.654 70、.652 2,而鲤鱼与鳙鱼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5873。[结论]鲤鱼、鳙鱼间的亲缘关系比武昌鱼、鳙鱼,武昌鱼、鲤鱼之间的亲缘关系近。  相似文献   

4.
鲤鱼为大众养殖品种,鲤鱼成鱼产量高,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为此,鲤鱼苗种需求量大,鲤鱼人工繁殖就显得相当重要,尤其是在吉林省,鲤鱼是主要养殖种类。文章详细介绍了鲤鱼人工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较好的了解评价河流网箱养殖与普通池塘养殖鲤鱼鱼肉的营养品质及特点,分别对2种养殖方式的鲤鱼肉的感官、色泽、肌苷酸(IMP)含量、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灰分)、氨基酸组成、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模拟消化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以及蒸煮得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感官评价表明河流网箱养殖鲤鱼与池塘养殖鲤鱼相比,生肉清香味更强、土腥味和鱼腥味更低,熟肉具有更好的质地和口感,河流网箱养殖鲤鱼生、熟肉总体可接受度均更高;河流网箱养殖鲤鱼肉的亮度值L*和白度值显著(P<0.05)高于池塘养殖鲤鱼肉;2)河流网箱养殖鲤鱼肉的主要鲜味物质IMP含量显著(P<0.05)高于池塘养殖鲤鱼肉;3)河流网箱养殖鲤鱼肉蛋白质质量分数(18.16%)显著(P<0.05)高于池塘养殖鲤鱼肉(17.43%),水分与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河流网箱养殖鲤鱼肉的总氨基酸含量、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总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总鲜味氨基酸含量、总必需氨基酸总量与总氨基酸含量的比值、总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总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均显著(P<0.05)高于池塘养殖鲤鱼肉;河流网箱养殖鲤鱼肉蛋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4个鲤鱼群体的形态学差异。[方法]综合传统形态学(可数性状、可量性状)数据和框架测定数据,通过多元变量统计分析,对黄河鲤鱼、野生四鼻须鲤鱼、养殖四鼻须鲤鱼和吴淞江苏州段鲤鱼的形态差异和种系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4个群体在可数性状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判别分析表明,4个群体的单一群体判别率分别为87.5%、78.1%、73.5%和96.8%,用优选的几项比例变量进行判别,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3.7%;聚类分析表明,黄河鲤鱼群体和野生四鼻须鲤鱼群体聚为一支,养殖四鼻须鲤鱼群体和吴淞江苏州段鲤鱼群体聚为另一支;主成分分析表明,4个群体间形态差异主要系头部、尾部及鱼体垂直轴方面差异所致。[结论]为四鼻须鲤鱼这一珍贵鲤鱼品系的提纯复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传统田鲤鱼苗繁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田县稻田养鱼历史悠久且有孵化繁殖田鲤鱼苗的传统。从田鲤鱼苗孵化、鱼苗(水花、夏花)培育两个方面介绍了该县田鲤鱼苗繁育技术,以供田鲤鱼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倩  凌去非  王磊  王大鹏  佟广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04-15405,15419
[目的]探讨4个鲤鱼群体的形态学差异。[方法]综合传统形态学(可数性状、可量性状)数据和框架测定数据,通过多元变量统计分析,对黄河鲤鱼、野生四鼻须鲤鱼、养殖四鼻须鲤鱼和吴淞江苏州段鲤鱼的形态差异和种系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4个群体在可数性状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判别分析表明,4个群体的单一群体判别率分别为87.5%、78.1%、73.5%和96.8%,用优选的几项比例变量进行判别,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3.7%;聚类分析表明,黄河鲤鱼群体和野生四鼻须鲤鱼群体聚为一支,养殖四鼻须鲤鱼群体和吴淞江苏州段鲤鱼群体聚为另一支;主成分分析表明,4个群体间形态差异主要系头部、尾部及鱼体垂直轴方面差异所致。[结论]为四鼻须鲤鱼这一珍贵鲤鱼品系的提纯复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鲤鱼拥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一道菜。随着科技的进步,鲤鱼养殖业的产业规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我国的鲤鱼饲养业也越来越规范。但是,环境的不断恶劣、水质的恶化对鲤鱼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些鲤鱼疾病严重制约着产业的发展,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鲤鱼养殖产业疏忽对鲤鱼疾病的防治,笔者根据自身的养殖经验以及深入的研究,对鲤鱼疾病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广大的养殖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制约鲤鱼人工繁育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鲤鱼因东北地区人们对其喜事,而成为东北地区池塘养鱼的主要养殖品种。以前因南方地区鲤鱼繁殖时间较北方早,东北地区渔业生产所需鲤鱼荫基本来自南方地区,但其越冬成活率较低,使东北地区鲤鱼养殖受到一定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利用电厂余热、地热和温室以及塑料大棚等方法进行鲤鱼人工繁殖,提前了鲤鱼繁殖时间,基本满足了东北地区渔业生产对鲤鱼苗的需要,而且由于当地产鲤鱼苗越冬成活率较高,极大地促进了东北地区池塘养鱼的发展,目前鲤鱼人工繁殖正在东北各地区迅速发展。笔者根据多年从事鲤鱼人工繁殖的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1.
一、锡林河水库鲤鱼移殖及繁育方式1.鲤鱼移殖情况锡林河水库的鲤鱼系1964年移殖的黄河鲤鱼,40多年来,不仅该鱼已适应了在高寒地区进行生活和繁衍,而且还保留着原鱼种体色金黄、肉肥味美的特点,因此被自治区渔业局定为大力推广移殖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2.
瓯江彩鲤和青田田鲤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分析青田田鲤与瓯江彩鲤的肌肉营养成分,以野生鲤鱼为对照,对两者的肌肉营养成分构成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野生鲤鱼、青田田鲤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瓯江彩鲤(P0.05),野生鲤鱼、瓯江彩鲤的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青田田鲤(P0.05),瓯江彩鲤、青田田鲤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野生鲤鱼(P0.05),3种鲤鱼的肌肉灰分含量间差异不显著;瓯江彩鲤的肌肉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野生鲤鱼和青田田鲤(P0.05),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青田田鲤(P0.05),但与野生鲤鱼间差异不显著。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野生鲤鱼、青田田鲤以及化学评分模式下瓯江彩鲤的第1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甲硫氨酸+胱氨酸,氨基酸评分模式下瓯江彩鲤的第1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野生鲤鱼、瓯江彩鲤、青田田鲤的肌肉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80.57、78.84、76.32,其构成比例符合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WHO(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野生鲤鱼肌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高于瓯江彩鲤和青田田鲤(P0.05),3种鲤鱼的肌肉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差异不显著。由结果可知,从营养学角度分析,野生鲤鱼、瓯江彩鲤、青田田鲤肌肉均为优质的动物蛋白食品,野生鲤鱼的蛋白质、脂肪营养价值较优。  相似文献   

13.
黄河鲤鱼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比较了黄河鲤鱼与普通鲤鱼的异同。从分类地位及形态特征、遗传学研究、生理生化研究、人工养殖研究等方面对黄河鲤鱼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对州河鲤、德国镜鲤及其F1代正交组和反交组鲤鱼肌肉中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对杂交鲤的营养品质做出科学评估;分析用样品取自鲤鱼背部肌肉。结果表明:F1代正交组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两种亲本鲤鱼,而F1代反交组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F1代正交组;4种鲤鱼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两种亲本鲤鱼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F1代,两种F1代的脂肪含量无显著性差异;4种鲤鱼肌肉中的总灰分及钙、镁、锌、铁的平均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显示,F1代杂交鲤基本保留了亲本鲤鱼的营养学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鲤鱼中与性别决定及骨组织发育相关基因Sox 9的特征及功能,从大量常见养殖鲤鱼品种及黄河野生鲤鱼个体中克隆得到了多个版本CcSox 9基因的HMG保守区序列,并对这些序列及国内外的其他鲤鱼Sox基因进行了启动子、多态性等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鲤鱼中至少存在5个版本的活性Sox 9基因及1个Sox 9假基因.这些基因...  相似文献   

16.
鲤鱼HSP70基因组织表达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亚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4915-4916
[目的]研究HSP70是否可作为鲤鱼养殖中的应激监测指标。[方法]根据鲤鱼HSP70序列(AY120894)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提取鲤鱼肝脏组织总RNA,通过RT-PCR方法克隆得到鲤鱼HSP70部分cDNA片段,然后检测其在鲤鱼心脏、肠、粘液、性腺、鳔、鳃、鳍等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RT-PCR扩增获得鲤鱼HSP70基因cDNA部分序列为480 bp。将测序后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种类的鱼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发现与鲤鱼、斑马鱼、虹鳟、牙鲆、剑尾鱼、鲋鱼的同源性依次为96%、98%、98%、96%、96%、96%。HSP70在鲤鱼8个组织中均检测到表达,其中在心脏中表达最高,其次是鳔、鳍,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肠、粘液与脂肪3个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在性腺与鳃中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HSP70作为鲤鱼养殖中应激程度、应激能力、健康状况检测的分子标记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鲤鱼对四种动物性蛋白原料的表观消化率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血粉制品在鲤鱼饲料配方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0.5%Cr2O3为外源指示剂,按"85%基础饲料+15%试验原料"组成饲料,测定鲤鱼对鱼粉、膨化血粉、血球蛋白粉、普通血粉4种动物性蛋白原料干物质、粗蛋白及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结果]鲤鱼对膨化血粉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最高,其次为血球蛋白粉、鱼粉,普通血粉最低。鲤鱼对血球蛋白粉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最高,其次为膨化血粉、鱼粉,普通血粉最低。除胱氨酸外,鲤鱼对血球蛋白粉的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均高于膨化血粉,而鲤鱼对膨化血粉的各种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均高于鱼粉和普通血粉。[结论]鲤鱼对4种动物性蛋白原料的表观消化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血球蛋白粉>膨化血粉>鱼粉>普通血粉。  相似文献   

18.
液态蛋氨酸对鲤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液态蛋氨酸对鲤鱼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选取75条体重相近且健康的成年鲤鱼,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条鲤鱼,试验期为31d。基础日粮设计为蛋氨酸缺乏,而其他营养素均满足鲤鱼需要。各处理水平分别为:对照组、DLM(0.10%)、液体MHA.FA(0.12%、0.18%、0.24%)。[结果]添加液体MHA-FA源显著提高了鲤鱼的增重率,降低了饲料系数。提高了蛋白效率(P〈0.05)。[结论]向鲤鱼饲料中添加0.18%的液体MHA-FA之后,鲤鱼的生长性能最好,饲料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正一、品种与水库的选择1.网箱养殖鲤鱼品种的选择网箱养殖鲤鱼的品种选择十分重要,优良的品种是网箱养殖鲤鱼高产的关键。鲤鱼苗要选用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强的品种,提高鲤鱼在生长过程中应对不同环境中的应对能力。鲤鱼作为一种清洁水质的鱼种,非常适合在水库养殖,一方面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可以净化水体,保护环境。2.水库的自然条件选择对于水库的选择没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尽量以选择上游水库为最佳,水域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靠大面积养殖鲤鱼致富,但片面追求数量的现象在养殖过程中大量存在,使得越来越广泛的鱼病发生,使鲤鱼产量、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无法达到预期效益。本文旨在介绍鲤鱼的优质高产养殖技术,主要包括选择养殖池塘、鱼苗放养、喂养、病害防治、调节池糖水质及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此为鲤鱼养殖者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