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园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是生产茶产品的必要条件,如何建设建造"绿色、健康、优质、安全"的茶园一直是宣州区茶园建设的重要课题.该文介绍了宣州区茶-油茶复合生态茶园建设模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贾昌州 《现代农业科技》2009,(21):351-351,353
论述了含山县建设生态复合茶园的必要性,分析了生态复合茶园的作用,提出含山荼区生态复合茶园的设计模式,以期改善含山茶园的生态环境,提高含山茶叶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促进含山无公害茶、有机茶的开发生产。  相似文献   

3.
腾冲县生态茶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腾冲县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好,是建设生态茶园、开发绿色(有机)茶的理想之地.几年来,以生态茶园建设为突破口,切实加大基地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4.
从生态茶园的概念与要求、生态茶园试验研究与推广、生态茶园到有机茶园的发展三个方面回顾了云南茶区生态茶园的发展历程,指出了云南茶区生态茶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定的改进措施,同时对云南茶区生态茶园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总结了有机茶园常见害虫茶尺蠖、茶毛虫、假眼小结叶蝉、黑毒蛾、茶剌蛾的发生规律。并介绍了利用天敌防治有机茶园害虫的关键技术措施,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生态茶园的概念与要求、生态茶园试验研究与推广、生态茶园到有机茶园的发展三个方面回顾了云南茶区生态茶园的发展历程,指出了云南茶区生态茶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定的改进措施,同时对云南茶区生态茶园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丘陵红壤泡桐──茶树复合系统根系与凋落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项研究以进贤县温圳茶场泡桐茶树复合茶园为对象,探讨了桐茶复合系统的根系与凋落物状况,结果表明:桐茶复合茶园1m土体内根系总量比纯茶园多30.70%,茶树根系70.00%~80.00%以上分布在40cm以上土层,而泡桐根系则80%以上分布在40cm以下土层,二者营养生态位协调,不存在争水争肥矛盾。桐茶复合园年凋落物总量高出纯茶园21.90%,归还土壤的营养元素总量高出纯茶园17.00%,从而使茶园土壤肥力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杨伟 《河南农业》2012,(19):14-15
一、总论有机茶园是采用自然和生态法则相协调种植的茶园,其生产技术的应用使茶园的生态系统能保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机茶园基地可以是常规茶园的转换,也可以是荒凉茶园的改造或是新种植茶园。有机茶园必须符合生态环境质量,要求阔别城市和产业区以及村庄与公路,以防止城乡垃圾、灰尘、废水、废气及过多人为活动给茶叶带来污染。茶地四周林木繁茂,具有生物多样性;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要求自然肥力高,土层深厚,土体疏松,质地砂壤,通透性能良好,不积水,营养元素丰富而平衡。二、基地选择有机茶园基地建设是有机茶生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主要综述近年来茶林复合栽培模式的研究进展,从利于美化茶园、形成茶园小气候、提高茶叶产量及品质、抑制病虫害发生4个方面分析茶林复合栽培模式的应用现状,并对此种模式的研究及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川西茶区几种茶林(果)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川西茶区现有的几种茶林 (果 )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尽管川西茶区日照较少 ,但茶林 (果 )复合生态系统能改变光、温、湿等生态条件 ,使茶园的微域气候得到改善 ,满足茶树喜温好湿、耐阴的生物学特性 ,有利于茶树生长和绿茶品质的改善和提高。因此 ,在川西茶区建设茶林 (果 )复合生态系统同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省勐海县茶叶种植区为研究基地,于2007~2009年分别对樟-茶间作茶园、芒果-茶间作茶园和纯茶园3种不同类型茶园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勐海茶区共发现节肢动物有17目61科121种,包括有害节肢动物12目41科71种,天敌类群9目20科50种;樟-茶间作茶园与芒果-茶间作茶园中节肢动物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高于纯茶园。这表明复合种植能显著提高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其结构更合理。  相似文献   

12.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生态茶园种养复合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宜的生态茶园种养复合模式并验证模式的可行性。【方法】以养殖业废弃物为对象,对养分进行分析检测,筛选了适宜于生态茶园的种养复合模式;以筛选的"猪-肥-茶"种养复合模式为对象,以试验小区的形式,采用检测分析、产量观测等方法,研究分析了模式的安全性、营养成分以及应用的肥力、发芽密度、产量等效果。【结果】通过对牛、羊、猪、鸡等养殖废弃物检测分析,排泄废弃物的全氮和全磷为羊猪牛,粪便的有机质含量为羊猪牛,畜禽粪便中都含有丰富养分;经模式验证,肥液的平均氮磷钾比例为2.39∶1.78∶1,较为适合乌龙茶茶园需要,特别是氮含量达1.17 g/L,土壤pH值从约3.6到3年后上升为4.3,有机质从低于10 g/kg上升为21.2 g/kg,水解性氮含量从低于200 mg/kg,上升为567 mg/kg,有效磷含量变化没有明显规律,采用浇灌肥液处理后茶园春季发芽密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53个/1109 cm~2增长到了71个/1109 cm~2,产量也逐年上升。【结论】在福建茶区生态茶园建设以"猪-肥-茶"种养复合模式较为适宜;通过验证显示,猪-肥-茶复合模式的生态茶园安全性有保障,养分含量较为丰富,氮磷钾比例合适,可改善土壤pH值,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显著提高土壤水解性氮、有效钾的含量,使春季发芽密度和全年亩产量显著提高,"猪-肥-茶"种养复合模式技术可应用于福建茶区生态茶园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土质气候得天独厚的茶乡——昌宁,是全国四个优质茶基地县之一,茶叶产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已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有机生态茶园建设示范县。 这个县根据茶叶产业“十五”规划目标,按照“退一批、改造一批、发展一批”的原则,狠抓高优生态茶园样板建设。“十五”期间,力争建成四万亩无性系良种优质生态茶园。今年计划发展一万亩,其中,新植八千亩,改植两千亩。到2005年使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40%,切实优化茶园结构,将250以上的低产坡地逐步退茶还林还草。各乡镇成立了有机生态茶园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加强领导,每一片……  相似文献   

14.
普洱茶生态茶园关键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洱茶生态茶园关键技术是茶树栽培的革新,是针对当前普洱茶产区存在问题而提出的。普洱茶生态荼园关键技术突破了普洱茶生态茶园建设的瓶颈问题,一方面使建设普洱茶生态茶园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另一方面带动了周边地区普洱茶生态茶园建设,提高了茶农的经济收入,促进了普洱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有机茶园、生态茶园和常规管理茶园中的病虫害开展了普查和系统调查,并对3种茶园中的主要病虫害进行了综合防治。结果表明,有机茶园、生态茶园和常规管理茶园中病虫害组成和分布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有机茶园、生态茶园和常规管理茶园中,昆虫分布趋势均为上层中层下层,昆虫数量为常规管理茶园有机茶园生态茶园,天敌所占数量百分比为生态茶园有机茶园常规管理茶园。在云南茶区可用黄色粘虫纸诱杀假眼小绿叶蝉、茶蚜和其他叶蝉;针对不同茶园主要病虫害,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了爱禾0.3%印楝素、云菊、绿颖、武夷菌素和硫悬浮剂等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16.
要想建设普洱茶生态茶园,发展普洱市孟连县茶产业,促进普洱茶持续健康发展,就要想方设法地防治病虫害,营造良好的茶园生态环境。为了建设普洱茶生态茶园,提高普洱茶茶叶品质,确保普洱茶的安全卫生,促进普洱市孟连县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文章结合实际对普洱茶生态茶园建设综合防治加以简析,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强茶园基地建设,实现茶园管理标准化,茶产品优质、高产化,茶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化。结合我县茶园实际情况,特拟定无公害茶园建设管理技术措施,如下内容所述。  相似文献   

18.
<正>凌云县作为"中国名茶之乡",茶叶是"衣食万户"的大产业,每年给当地农民带了经济收入相当可观。所以在凌云县当地,茶园的管理和制茶的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是他们收入的保障。以前,凌云县的茶园都是常规茶园,但是为了提高茶叶的品质、档次、附加值和茶园可持续性的种植,人们就开始将常规茶园想有机茶园转换。有机茶园的建设是有机茶生产的基础,采用了自然和生态法则相协调的种植方法,使茶园的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和可  相似文献   

19.
贵州生态茶园建设及其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茶园是提高茶叶品质、保障安全卫生和确保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近年来,生态茶园建设的标准、技术及其模式已在不断地发展。本文根据文献报道和研究实践,分析了生态茶园的内涵、原则、标准和技术等,探讨了适宜贵州发展的"茶+果林"生态茶园、"茶—草本作物"生态茶园、"猪—沼—茶"生态茶园、"茶+家禽畜"生态茶园、"农业观光"生态茶园等几种生态茶园模式。  相似文献   

20.
对林-茶-草立体生态茶园的营建模式及其效应进行阐述,具体分析了该模式的应用效果和特点及相关的栽培管理技术,介绍了生态茶园配置植物的种类、栽植方法,并综述了生态茶园复合栽培对茶园气温和土壤温度、茶园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及茶园光照强度的影响。表明立体生态茶园具有改良土壤、建立茶园良好微生态、净化环境,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节本增效等效果,指出生态茶园建设是今后茶树栽培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