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乳脂率奶牛瘤胃微生物及其代谢物的差异。本试验基于江苏省某奶牛场2020年的中国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数据,选取胎次、泌乳天数及产奶量相近的高乳脂率奶牛(H组)及低乳脂率奶牛(L组)各5头,收集瘤胃液及奶样,测定常规乳成分指标、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与消化酶活性;通过16S rDNA测序和非靶向液相色谱-质谱(LC-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瘤胃微生物组成及其代谢物。结果显示:相同饲粮条件下,H组和L组的乳脂率分别为5.82%和3.60%,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H组瘤胃液乙酸/丙酸比值显著高于L组(P <0.05)。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瘤胃内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门,且H组Kiritimatiellaeota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L组(P<0.05)。在属水平上,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_1)、解琥珀酸弧菌属(Succiniclasticum)和琥珀酸弧菌科UCG-001(Succinivibrionaceae_UCG-0...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高羊毛氨酸硒(SeHLan)和亚硒酸钠(SS)对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用健康的泌乳日龄(181±18)d、日产奶(33.88±3.44)kg/d、(3.25±1.27)胎的荷斯坦泌乳奶牛32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16头,分别饲喂添加SS、SeHLan的全混合日粮(饲粮中硒实测值...  相似文献   

3.
该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瘤胃内环境发酵指标,即瘤胃液pH值、氨氮浓度(NH3-N)以及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的影响。选用不同泌乳阶段且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8头,按照同一泌乳阶段奶牛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平均分为3组,泌乳前期组、中期组和后期组,根据实测试验期牛舍温湿指数(THI)的变化,进行热应激与非热应激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奶牛热应激时,各泌乳阶段奶牛瘤胃液pH值均较非热应激期有所升高(P〉0.05),但都在正常范围之内;热应激显著降低了瘤胃液NH3-N和总VFA浓度(P〈0.01),而乙酸与丙酸的比例显著提高(P〈0.01)。总之,奶牛热应激严重影响了奶牛瘤胃内环境健康,最终可能影响奶牛正常生产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甘蔗糖蜜酵母发酵浓缩液(CMS)对泌乳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取60头体况、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在基础饲粮干物质基础上,遵循等能等氮原则配制分别添加1%、3%和5%CMS(CMS1组、CMS2组和CMS3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4 d,正试期54 d。结果显示:1)CMS1组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4%标准乳产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6.0%、7.7%和7.9%(P>0.05)。2) CMS1组和CMS2组瘤胃液中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瘤胃液中氨态氮含量随着CMS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CMS1组泌乳奶牛瘤胃液菌群多样性提高。4)门水平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群。属水平上,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和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为优势菌属。结果提示,饲粮添加1%CMS更有利于泌乳奶牛的瘤胃发酵和产奶性能提...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燕麦干草组合过瘤胃赖氨酸和蛋氨酸添加剂替代高质量苜蓿干草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菌群和原虫构成及其丰度、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以降低奶牛养殖对苜蓿的依赖度,实现精准饲养和精细饲喂。选择45头健康的泌乳中后期荷斯坦奶牛,按照产奶量、胎次、泌乳天数相近的原则,分为3组,每组15头牛(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分别饲喂三种不同粗料组成的TMR。试验1组以燕麦干草组合过瘤胃赖氨酸、蛋氨酸添加剂部分替代高质量苜蓿干草,试验2组为苜蓿干草组,试验3组为燕麦干草组,预饲期7 d,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从门水平分析,三个试验组奶牛瘤胃液中主要菌门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纤维杆菌门。苜蓿组奶牛瘤胃中厚壁菌门丰度显著优于燕麦组(P <0.05),过瘤胃氨基酸组与苜蓿组无显著差异(P> 0.05);与苜蓿组相比,过瘤胃氨基酸组和燕麦组有提高拟杆菌门丰度的趋势。从属水平分析,普雷沃氏菌属的丰度最高,过瘤胃氨基酸组和燕麦组较苜蓿组有提高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P> 0.05);丁酸弧菌属丰度苜蓿组最高,显著高于燕麦组(P <0.05),过瘤胃氨基酸组与苜蓿组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该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瘤胃内环境发酵指标,即瘤胃液pH值、氨氮浓度(NH3-N)以及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的影响.选用不同泌乳阶段且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8头,按照同一泌乳阶段奶牛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平均分为3组,泌乳前期组、中期组和后期组,根据实测试验期牛舍温湿指数(THI)的变化,进行热应激与非热应激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奶牛热应激时,各泌乳阶段奶牛瘤胃液pH值均较非热应激期有所升高(P>0.05),但都在正常范围之内;热应激显著降低了瘤胃液NH3-N和总VFA浓度(P<0.01),而乙酸与丙酸的比例显著提高(P<0.01).总之,奶牛热应激严重影响了奶牛瘤胃内环境健康,最终可能影响奶牛正常生产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该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瘤胃内环境发酵指标,即瘤胃液pH值、氨氮浓度(NH3-N)以及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的影响。选用不同泌乳阶段且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8头,按照同一泌乳阶段奶牛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平均分为3组,泌乳前期组、中期组和后期组,根据实测试验期牛舍温湿指数(THI)的变化,进行热应激与非热应激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奶牛热应激时,各泌乳阶段奶牛瘤胃液pH值均较非热应激期有所升高(P>0.05),但都在正常范围之内;热应激显著降低了瘤胃液NH3-N和总VFA浓度(P<0.01),而乙酸与丙酸的比例显著提高(P<0.01)。总之,奶牛热应激严重影响了奶牛瘤胃内环境健康,最终可能影响奶牛正常生产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为系统比较中国荷斯坦牛、娟姗牛及娟荷杂交牛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及乳品质,本实验选取江苏省某奶牛场50头荷斯坦牛(平均泌乳290 d),20头娟姗牛(平均泌乳243 d)及10头娟荷杂交牛(平均泌乳200 d),分别于夏季(2020年6、7、8月中旬)及冬季(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及2月中旬)采集奶样,测定乳成分及乳脂肪酸含量。每个品种选取10头牛,收集冬夏两季奶牛瘤胃液,测定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结果表明:娟姗牛瘤胃内的丙酸和戊酸浓度显著低于荷斯坦牛;夏季瘤胃内乙酸和丁酸浓度显著低于冬季。娟荷杂交牛的日产奶量和乳糖含量显著高于娟姗牛,但娟姗牛的乳脂、乳蛋白和全乳固体含量优于其余两个品种(P<0.05);夏季牛奶中的全乳固体和非脂乳固体含量显著低于冬季,而尿素氮则相反(P<0.05)。娟姗牛和娟荷杂交牛的乳脂肪酸含量相似,但与荷斯坦牛的乳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冬季牛乳中C6:0~C12:0含量高于夏季,C18:1cis9和C18:2trans9,12含量显著低于夏季。相关性分析发现,瘤胃VFA浓度与乳中C6:0、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奇数碳脂肪酸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瘤胃内环境发酵指标(瘤胃液pH值、氨氮浓度(NH3-N)以及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的影响。选用不同泌乳阶段且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8头,按照同一泌乳阶段奶牛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平均分为3组,泌乳前期组、中期组和后期组,根据实测试验期牛舍温湿指数(THI)的变化,进行热应激与非热应激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奶牛热应激时,各泌乳阶段奶牛瘤胃液pH值均较非热应激期有所升高(P>0.05),但都在正常范围之内;热应激显著降低了瘤胃液NH3-N和总VFA浓度(P<0.01),而乙酸与丙酸的比例显著提高(P<0.01)。总之,奶牛热应激严重影响了奶牛瘤胃内环境健康,最终可能影响奶牛正常生产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理阶段荷斯坦奶牛瘤胃细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生理阶段荷斯坦奶牛瘤胃细菌多样性。选取处于围产前期、泌乳前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的经产荷斯坦奶牛各4头,共16头,采集瘤胃液用于测定瘤胃发酵参数和提取微生物DNA,采用Illumina Miseq PE300平台测定瘤胃细菌组成。结果表明:1)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与乙酸/丙酸显著高于泌乳期(P0.05)。围产前期奶牛瘤胃丙酸浓度显著低于泌乳期(P0.05)。2)在门的水平上,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内的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泌乳期奶牛瘤胃内的优势菌门则为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内的拟杆菌门、SR1细菌、蓝菌门、柔膜菌门、TM7细菌和纤维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泌乳期(P0.05),而泌乳期各阶段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内的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泌乳期(P0.05)。3)在科的水平上,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内的优势菌科为普雷沃氏菌科,而泌乳期奶牛瘤胃内的优势菌科为琥珀酸弧菌科和普雷沃氏菌科。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内的普雷沃氏菌科、瘤胃菌科、理研菌科、BS11细菌、RF16细菌、SR1细菌、Gastranaerophilales、克里斯滕森菌科、TM7细菌、RF9细菌和纤维杆菌科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泌乳期(P0.05);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内的琥珀酸弧菌科、毛螺菌科和韦荣球菌科则显著低于泌乳期(P0.05)。综上得出,奶牛从围产前期进入到泌乳期,瘤胃细菌多样性显著降低;泌乳期各阶段瘤胃细菌组成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奶牛产奶量与瘤胃发酵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揭示奶牛瘤胃发酵性能对产奶量的影响。试验选取189 头荷斯坦泌乳牛,记录产奶量,采集瘤胃液,分别检测氨氮(NH3-N)和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表明,NH3-N与产奶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丙酸的百分含量和产奶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乙酸和异丁酸的百分含量与产奶量显著负相关(P<0.05)。由此可见,奶牛的瘤胃发酵性能与产奶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棕榈酸与油酸的比例对泌乳早期奶牛瘤胃发酵参数与菌群组成的影响,以期为优化奶牛饲粮中脂肪酸组成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取胎次[(2.39±0.20)胎]、体重[(668.3±20.1) kg]、体况评分(3.29±0.06)、产奶量[(47.9±1.6) kg]和泌乳天数[(63.5±2.6) d]接近的健康泌乳早期经产荷斯坦奶牛72头,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24头。配制能量和粗蛋白质水平一致,而所添加的脂肪粉中棕榈酸和油酸的比例分别为90.9∶9.1 (A组)、79.5∶20.5(B组)、72.7∶27.3(C组)的3种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棕榈酸与油酸的比例对瘤胃液pH、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浓度、乙酸和丙酸摩尔比例以及乙丙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随饲粮中油酸比例的增加,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有线性提高的趋势(P=0.09),而丁酸摩尔比例则线性降低(P<0.01)。2)各组的Shannon和Simpson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B组和C组的Chao1和ACE指数显著低于A组(P<0.05)...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纤维素分解菌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3头体况良好,体重、日产奶量均相近,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饲喂3种不同处理的日粮,纤维分解菌饲喂量分别为0(对照组)、0.7×1011 cfu/d(试验1组)和1.4×1011 cfu/d(试验2组)。试验分为3期,每期预试期15 d,正式期3 d。饲喂纤维分解菌后,测定瘤胃内pH、原虫数量、细菌总数、氨态氮浓度(NH3-N)、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菌体蛋白浓度。结果显示:两试验组瘤胃液pH(试验1组:6.49;试验2组:6.56)、氨态氮(试验1组:14.11;试验2组:14.64)、挥发性脂肪酸浓度(试验2组:101.76)、乙酸浓度(试验1组:67.38;试验2组:68.31)与对照组(pH:6.43、氨态氮:12.89、挥发性脂肪酸浓度:96.7、乙酸浓度:64.42)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而瘤胃原虫数、丙酸浓度、丁酸浓度和乙/丙酸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饲粮中添加蒲公英、益母草、金银花和连翘4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泌乳期荷斯坦奶牛瘤胃细菌菌群的影响。[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24头泌乳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0.3%/(头·d)复合植物提取物。试验期共75 d,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于试验正式期第60天通过口腔采集奶牛瘤胃液,提取瘤胃液样品总DNA,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研究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对奶牛瘤胃细菌菌群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的瘤胃微生物在OTU水平上可相互分离。试验组奶牛瘤胃细菌的α多样性指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改变奶牛瘤胃中17个细菌菌门相对丰度,但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门水平上,2组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总菌群中占比最高;在属水平上,试验组瘤胃细菌相对丰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组优势菌属均为普雷沃菌属1(Prevotella 1)。通过LEFse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瘤胃中的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相对丰度显著(P<0.05)降低,而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P<0.05)增加。[结论] 在泌乳期奶牛饲粮中添加0.3%的蒲公英、益母草、金银花和连翘复合提取物具有调节瘤胃菌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精粗比饲粮条件下奶牛瘤胃细菌菌群结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揭示不同精粗比饲粮条件下奶牛瘤胃细菌菌群结构的变化。选择24头健康、体重相近、胎次相同、产后3周左右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头),分别饲喂高精粗比饲粮(60∶40,HC组)和低精粗比饲粮(40∶60,LC组),试验期为45 d。运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奶牛瘤胃细菌菌群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HC组奶牛瘤胃液丙酸比例极显著高于LC组(P0.01),乙酸/丙酸极显著低于LC组(P0.01)。2) HC组奶牛瘤胃细菌操作分类单元数量极显著低于LC组(P0.01)。3) LC组的Ace指数、Chao1指数显著高于HC组(P0.05),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极显著高于HC组(P0.01)。4) LC组奶牛瘤胃中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纤维杆菌门、疣微菌门、SR1、软壁菌门、TM7、黏胶球形菌门、迷踪菌门丰度极显著高于HC组(P0.01),HC组奶牛瘤胃中变形菌门、螺旋菌门丰度极显著高于LC组(P0.01)。5) LC组奶牛瘤胃中纤维杆菌属、瘤胃球菌属、琥珀酸菌属、甲烷短杆菌属、BF311丰度极显著高于HC组(P0.01),丁酸弧菌属丰度显著高于HC组(P0.05); HC组奶牛瘤胃中密螺旋菌属、粪球菌属、Shuttleworthia丰度极显著高于LC组(P0.01),vadinCA11丰度显著高于LC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精粗比显著影响了奶牛瘤胃中细菌总数和多样性。高精粗比饲粮条件下,瘤胃中纤维降解菌的生长受到抑制,促进了瘤胃中产酸菌的增殖,从而改变了瘤胃发酵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探究瘤胃中合成奇链支链脂肪酸(OBCFA)的前体物与瘤胃液、血浆及牛奶中OBCFA含量的相关性。选择体重、胎次、泌乳日龄和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27头,所有奶牛饲养在同一圈舍中饲喂相同饲粮4周,于最后3 d采集奶牛的瘤胃液、血液及牛奶样品,分别测定瘤胃液中支链氨基酸(BCAA)、挥发性脂肪酸(VFA)及OBCFA含量以及血浆、牛奶中OBCFA含量。结果表明:1)瘤胃液中丙酸和戊酸含量与奇链脂肪酸含量的相关性较弱,瘤胃液中支链VFA和BCAA均能在瘤胃液中找到与之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关系的OBCFA,以上相关关系多属于中等强度相关。2)瘤胃液中丙酸和戊酸含量与血浆中十七烷酸(n-17∶0)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瘤胃液中支链VFA和BCAA均能在血浆中找到与之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关系的OBCFA,以上相关关系多属于弱相关或中等强度相关。3)瘤胃液中丙酸含量与牛奶中奇链脂肪酸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10),而瘤胃液中戊酸含量与牛奶中n-17∶0含量趋于显著正相关(P...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包被胍基乙酸(CGA)对奶牛泌乳性能、养分消化和瘤胃发酵的影响,将48头荷斯坦奶牛按随机区组设计分4组,分别以CGA的形式补充胍基乙酸(GA)0、0.3、0.6 g/kg和0.9 g/kg,进行80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添加组相比,0.6 g GA/kg组,乳脂矫正奶产量、养分消化率、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微生物数量显著提高(P<0.05),瘤胃pH和乙酸/丙酸值显著降低(P<0.05)。综上可知,CGA 0.6 g GA/kg能提高奶牛产奶量。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揭示不同精粗比饲粮条件下奶牛瘤胃细菌菌群结构的变化。选择24头健康、体重相近、胎次相同、产后3周左右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头),分别饲喂高精粗比饲粮(60∶40,HC组)和低精粗比饲粮(40∶60,LC组),试验期为45 d。运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奶牛瘤胃细菌菌群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HC组奶牛瘤胃液丙酸比例极显著高于LC组(P<0.01),乙酸/丙酸极显著低于LC组(P<0.01)。2)HC组奶牛瘤胃细菌操作分类单元数量极显著低于LC组(P<0.01)。3)LC组的Ace指数、Chao1指数显著高于HC组(P<0.05),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极显著高于HC组(P<0.01)。4)LC组奶牛瘤胃中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纤维杆菌门、疣微菌门、SR1、软壁菌门、TM7、黏胶球形菌门、迷踪菌门丰度极显著高于HC组(P<0.01),HC组奶牛瘤胃中变形菌门、螺旋菌门丰度极显著高于LC组(P<0.01)。5)LC组奶牛瘤胃中纤维杆菌属、瘤胃球菌属、琥珀酸菌属、甲烷短杆菌属、BF311丰度极显著高于HC组(P<0.01),丁酸弧菌属丰度显著高于HC组(P<0.05);HC组奶牛瘤胃中密螺旋菌属、粪球菌属、Shuttleworthia丰度极显著高于LC组(P<0.01),vadinCA11丰度显著高于LC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精粗比显著影响了奶牛瘤胃中细菌总数和多样性。高精粗比饲粮条件下,瘤胃中纤维降解菌的生长受到抑制,促进了瘤胃中产酸菌的增殖,从而改变了瘤胃发酵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沙棘黄酮对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参数、细菌菌群结构及代谢产物的影响。试验选取胎次、体重、日产奶量和泌乳期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在全混合日粮(TMR)基础上分别添加0、60、100 g/(d·头)的沙棘黄酮,分别标记为BC组、BL组和BM组。试验共计7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BC组相比,BL组瘤胃液中乙酸浓度及乙酸/丙酸显著提高(P<0.05),BL组和BM组戊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2)在门水平上,与BC组相比,添加沙棘黄酮对瘤胃细菌相对丰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属水平上,与BC组相比,BL组拟杆菌目RF16菌群(Bacteroidales_RF16_group)、理研菌科_RC9_肠道菌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瘤胃梭菌属(Ruminiclostridium)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3)与BC相比,BL组中19种代谢物[苯丙酮酸、邻氨基苯甲酸、岩白菜素、烟胺比林、天竺葵色素、芦丁等]的含量显著上调(P<0...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稻草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对奶牛瘤胃菌群组成、差异表达基因、代谢通路和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影响。试验选取8头健康、体重接近的泌乳后期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CS组(粗饲料由苜蓿、苜蓿青贮与全株玉米青贮组成)和RS组(由稻草替代CS组粗饲料中1/3的全株玉米青贮,其他成分不变),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预试期14 d,正试期7 d。结果显示:1)在门水平上,CS组瘤胃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RS组(P<0.05)。在属水平上,CS组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丝状杆菌属(Fibrobacter)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RS组(P<0.05)。2)在2组奶牛瘤胃液中共筛选到6 63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 777个上调表达,3 861个下调表达;通过GO分析,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生物合成过程、有机物质的生物合成过程、细胞生物合成过程和细胞代谢过程;通过KEGG代谢通路分析,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柠檬酸代谢、丙酮酸代谢、甲烷代谢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3)通过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