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中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北方农牧交错区宁夏盐池县与内蒙古鄂托克旗329份农牧民调查数据,对农牧民生计资本与生计稳定性以及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分析了生计稳定性以及生计资本与生计稳定性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1)北方农牧交错区农牧民生计资本总值普遍不高,样本均值介于0.21-0.27之间,且生...  相似文献   

2.
文中以问卷调查和参与式农村评估法,对西藏林芝地区农牧民生计资产状况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农牧民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林芝地区农牧民生计资产中自然资本存量较高,但由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存量较低,导致无法形成最优的生计策略;2)当农牧民有比较多的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时,农牧民所采取的生计策略以非农业生计活动为主,当农牧民有较多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时,其粘性较强,农牧民不愿意放弃其原有的农业生计活动;3)增加农牧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生计多样性,政府必须加大信息、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投入,使其具有较高的生计资本存量,从而提高农牧民生计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为例,对草原牧区生态移民可持续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思路:选择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协调发展的区域为移民点,移民过程中需要防止“政府悖论”,走开发型生态移民道路,政府相关部门参与牧民转移,鼓励企业参与牧民转移,设立生态环境税和生态移民转移支付制度等。  相似文献   

4.
探索兼顾系统性、动态性和实践性的乡村建设质量评价体系,科学测度黄土高原生态宜居水平,对乡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PSR理论框架构建了黄土高原乡村建设质量评价模型,应用组合赋权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从乡村压力、状态、响应3个维度、12个因素、39项指标层面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陇东黄土高原乡村建设质量为良好偏一般,有较大的提升潜力;劳动生产压力、休憩游乐压力、生活居住响应以及劳动生产状态是制约黄土高原乡村建设质量的主要因素;文中构建的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能客观指明乡村的动态发展,具备较强的操作性和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生态安全评价状态-压力-响应概念框架模型的指导下,以甘肃牧区草原生态安全评价为例,将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有机结合进行了甘肃牧区草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及评价结果计算,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区域实际情况相吻合,说明其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研究中采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减少了评价过程中的人为主观性的干扰,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各评价指标对区域整体生态安全状况的贡献率,为区域生态安全定量化评价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在定量化评价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牧民生计资本是可持续生计研究框架的基础,决定了农牧民家庭生计策略的选择与结果。文中运用问卷调查与入户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新疆生态旅游发展典型区域内参与旅游业牧民生计资本的实证研究。通过采用计算赋值与标准化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借助社会统计软件工具,对样本牧民的生计资本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样本生计资本总值仅为0.249,处于较低水平状态,其中物质资本水平最低,人力资本水平最高;不同生计资本水平的牧民分布很不均衡,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在0.2以下水平的牧民累积百分比分别为52.7%和79.1%;牧民家庭特征中家庭人口数最多的牧户生计资本总值最低,民族及调查区域的生计资本水平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7.
基于内蒙古三个草原类型区的调研数据,建立生计资本评估体系,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牧户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计量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区域牧户的生计资本存在差异,荒漠草原区牧户的生计资本总指数最高,典型草原区次之,草甸草原区牧户生计资本总指数最低;物质资本为各草原类型区牧户面临的共同稀缺资本。2)劳动力、资金的缺乏以及医疗保障的需求是各草原类型区牧户面临的主要压力来源。3)牧户整体主观生活满意度较高。荒漠草原区牧户主观生活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区最低。4)各类生计资本对牧户主观生活满意度均呈正向影响,自然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影响牧户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关键因素,自然资本对牧户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和贡献值均最大。  相似文献   

8.
数字基础设施作为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动能,将数字基础设施、经济发展韧性与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个耦合协同的开放性系统,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基于三元系统耦合协调模型,构建了黄河流域数字基础设施—经济发展韧性—生态环境保护耦合协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耦合协调模型、Kernel密度估计、局域Moran’s I指数和引力模型对黄河流域三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2013-2021年黄河流域沿线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经济韧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整体发展向好,其二元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锁定”效应,三元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稳定上升态势,但上下游间耦合协调的空间关联程度较弱,空间联系强度呈多核心集聚的态势,且辐射能力随着地理距离逐渐衰减。  相似文献   

9.
国家"十四五"时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增强内生发展能力是重点,由此理解易地扶贫搬迁导致的移民生计策略改变、家庭收入增加的影响因素是关键.本文利用云南省怒江州515个入户调查数据,分析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生计策略与家庭收入差异;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建立移民收入回归模型,分析核心生计资本等因素对不同生计策略移民家庭收入贡献的...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实地调研,以民勤县2004-2008年的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和民勤县志等相关资料为依据,应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民勤绿洲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民勤绿洲2008年人均生态需求为2.6782232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5568037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1762765hm^2...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土地利用在城市化建设中至关重要。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必要性,并结合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的特点选择18个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包头市1998-2007年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最后针对结果给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休耕补偿作为一种促进耕地保护的政策,就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而言,需将补偿重点落到真正以耕地作为生计来源的农户上。文中运用机会成本法测算河北省平乡县不同生计来源农户的休耕(休耕的)机会成本,并构建了劳动力转移补偿模式。结果表明:1)农业劳动力休耕的机会成本为443. 2元/亩;非农劳动力休耕的机会成本为231. 4元/亩; 2)在劳动力转移补偿模式中,假定休耕面积不变,预计未来十年间农业劳动力的补偿总额将从基准年的739. 1万元下降至124. 7万元,非农劳动力的补偿总额将从基准年的794. 5万元增加到1115. 2万元,休耕补偿总额将从基准年的1533. 5万元下降至1239. 9万元; 3)当前的休耕补偿不仅未能着重补贴到农业劳动力上,且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使得休耕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的耦合关系对于土地紧缺的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绿洲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以武威市凉州区为例,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等分析其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2002—2012年,武威市凉州区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及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和生活方式城市化指数均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研究区土地利用效益值、城市化指数以及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的综合评价指数呈现出线性递增的特征,且土地利用效益值增长速率快于城市化指数。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的耦合协调系数从0.273 6提高至0.907 0,耦合协调状态由中度失调逐渐转为优质协调,耦合协调阶段可分为失调衰退—过渡—协调发展3个时期。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发展之间存在相互驱动关系,即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对城市化产生的驱动影响较显著,城市化则主要从社会(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两方面对土地利用效益产生驱动影响。研究结果对石羊河流域绿洲城市乃至干旱区绿洲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长春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生态系统大规模开发引起了一系列生态问题,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生态问题。城市作为社会进步和文明演进的中心,生态问题的研究显得尤其重要。从生态安全的内涵出发,运用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建立了城市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利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值并计算指标的权重,对城市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以长春市为例,从时间尺度(1998-2004)对长春市生态安全的发展进行了趋势分析,同时在空间尺度上按东北、东部、西部地区选择了另外七个城市与长春市生态安全进行了现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城市生态安全的管理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方法在城市生态安全状况绝对数值的量化方面还要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6.
古村落旅游使古村落兼顾了居民生活的社区功能和游客旅游活动的景区功能,景区与社区叠置并在旅游发展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其耦合协调状况对古村落保护、社区演进和旅游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借鉴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古村落旅游与社区发展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以山西后沟古村为例,进行景区与社区耦合协调度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后沟古村景区与社区耦合协调度由旅游开发初期的中度失调转向基本协调,表明古村落景区与社区存在客观的耦合共生关系; 2)景区与社区系统耦合U1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新疆阿克苏市为研究区,利用1990—2015年统计数据,运用熵值法、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和协调度模型,研究新疆阿克苏市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①阿克苏市城镇化水平在研究期大幅度提高,城镇化水平得分值从1990年的0. 046增加到2015年的0. 330,但总体水平不高。不同时期城镇化水平发展速度有所差异,1990—2004年缓慢发展,2005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水平得分值较高,人口城镇化水平低于其他城镇化水平,经济城镇化对推动阿克苏市城镇化起主导作用。②耕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较低。在研究期呈先缓慢增长后缓慢下降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1990—2009年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缓慢上升,得分值为0. 129~0. 193; 2010—2015年缓慢下降,得分值为0. 191~0. 167。耕地社会投入水平、利用效率和持续状况波动较大,2008年开始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导致研究后期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出现下降趋势。③城镇化水平和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协调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990—2011年协调度等级从轻度失调发展为优质协调,2012—2015年下降到濒临失调状态。协调发展度从1990年的0. 42上升到2012年的0. 78,2013—2015年下降到0. 75,协调发展度等级从1990年的濒临失调发展类转变为2015年的中级协调发展类,1990—2010年为城镇化滞后型,2011—2015年为耕地集约利用滞后型。  相似文献   

18.
生态脆弱区的生态安全评价——以榆林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和层次分析法,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环境污染压力和保护等方面建立生态脆弱区榆林市的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综合评价榆林市10年来的生态安全变化趋势及地域差别。结果表明:近年来,榆林市生态安全状况一直处于预警状态但有一定的波动性,个别区域甚至恶化;生态环境虽然有所改善,但情况仍然严重。文章最后为改善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5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分析论证了城市化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并且根据其耦合特征,构建了耦合理论体系。通过对西安市城市化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耦合度的分析,表明:1988-2007年耦合度从0.25上升到0.58,系统经历了两个"S"型演化周期,跨越了低级耦合、颉颃阶段,2005年达到磨合阶段;耦合系统在1993-1995年、1999-2000年两个时间段分别受到环境与资源瓶颈的约束。城市化与资源环境耦合周期性与波动性的特点是国家政策、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反馈综合作用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从牧民生计视角看,草原生态保护的关键在于提升牧民的兼业化能力,减少牧民对草原畜牧业收入的依赖,降低对天然草原资源的消耗.本文基于四川省红原县、若尔盖县651份实地调研数据,运用排序选择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了牧户生计资本对其畜牧兼业化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均住房面积、草补收入、家庭总收入对牧民的草原畜牧兼业化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