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1株野生侧耳菌株PD2021进行分离鉴定及人工驯化栽培,为该菌株的大规模栽培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采集到的1株野生侧耳菌株PD2021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其母种,结合子实体形态学观察、侧耳属DNA条形码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界定其分类地位,并通过培养特性试验探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出菇条件,采用正交试验筛选人工室内栽培该菌的栽培配方。【结果】通过形态学观察发现,PD2021菌株实体为呈淡米黄色,孢子印为白色,菌盖成熟时边缘呈波浪形花瓣状,菌盖边缘与中部交界处有一圈环状、参差不齐的条纹、整个子实体似一朵花子。结合侧耳属DNA条形码分析结果,将PD2021菌株鉴定为红侧耳花形变种(Pleurotusdjamor var. floreus)。PD2021菌株的ITS序列和延伸因子基因(EF-1α)序列均与P. djamor相似性最高,处于系统发育进化树中的同一分支,但二者分支长短不一,表明二者序列出现变异,进一步证明PD2021菌株为红侧耳的变种。该菌株最适生长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生长的氮源为酵母粉,最适温度为26℃;菌丝耐高温能力强,44℃下处...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灵山采集野生浅黄白色侧耳子实体,开展分离鉴定、人工驯化和产酶特性研究,以获得具有商品价值的平菇新品种。【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菌株纯培养,编号F1636。采用形态和分子系统学鉴定手段,确定其分类学地位;进一步以78%棉花壳、20%麦麸、1%葡萄糖、1%石灰为栽培培养基进行出菇试验;测定子实体蛋白酶、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结果表明,F1635菌株为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能够在以棉籽壳为主要基质的培养基上出菇,子实体菌盖灰白色,并且在夏季高温季节(28~30℃)出菇,菇形整齐。子实体具有较高的产漆酶和蛋白酶活性,粗提液中酶活分别为(332.1±7.5)U/mL和(3 931.0±427.2)U/mL。本研究分离并驯化一株灰白色肺形侧耳菌株,具有潜在商品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家族新成员--桃红侧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泉源 《今日农村》2005,(11):27-28
1982年6月,笔者收到江西省宜丰县农科委送来的一株有荷叶大、美丽的野生菇(造纸厂的废料堆上采到).经组织培养获得了纯菌株,编号为P82-1,将其驯化栽培而获得的子实体经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黄年来先生鉴定为侧耳属萨门红侧耳.学名Pleurotus salmoneo-straminlus vassilieva.因子实体呈鲜桃红色而定名为桃红平菇.经多年来的驯化栽培,认为该菌适应性较广、出菇快、生物效率高,具有一定的食用、药用及观赏价值(见图1).  相似文献   

4.
翅鲍菇,学名为Pleuroctus eryngii Var nehrodensis,别名为刺芹侧耳白色变种,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翅鲍菇,是近年来推广的一种珍稀食用菌。野生的翅鲍菇生长在我国新疆荒漠沙滩上的阿魏植物根茎上,经过驯化可以人工栽培,其子实体的菌肉肥厚,  相似文献   

5.
金顶菇,又名黄金菇、玉皇蘑、榆黄蘑。其子实体多为丛生或簇生,菌盖扇形、圆形或喇叭形,成熟盖顶金黄色,缘薄卷曲,表面光滑;盖宽2~12cm,长2~10cm,有细毛,多侧生。菌褶垂生,白色,密集,不等长。菌柄白中微黄,基部相连,整簇子实体如同一朵绚丽的金色花朵。金顶菇原为我国东北林区著名的野生食用菌,近年来人工驯化栽培成功。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季节安排金顶菇属于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范围7~32℃均可,以22~26℃最适,但不耐高温,40℃以上迅速死亡。子实体形成与生长14~28℃均可,以20~24℃最适。根据菌性特征,栽培季节以春秋两季气温…  相似文献   

6.
一、栽培季节 平菇菌丝体生长的温度是5~35℃,最适为24~27℃。子实体形成和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因品种类型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如金顶侧耳等子实体生长适温22~28℃,属高温型,可在春末、秋初种植。风尾菇、佛罗里达菇、紫孢侧耳等子实体生长适温10~22℃,属中温型,可在春初或秋初种植,这类品种也属宽温型,适应性强,栽培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7.
利用ITS方法和进化树构建对1株自分离的野生侧耳属真菌进行了分析鉴定,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影响该真菌菌丝生长的环境和营养条件.结果表明:经鉴定,该侧耳属真菌为平菇,宁强平菇菌株与其他平菇菌株亲缘关系远,自分离和选育的镇巴平菇和宁强平菇亲缘关系较远.该平菇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生长的最佳pH在6.0~6.5,最适温度25℃,最佳碳氮比10: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杨木屑替代杂木屑栽培平菇的可行性及其与玉米秸秆不同配比对平菇菌丝生长状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及产量等的影响,为平菇栽培基质的选择和配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侧耳属平菇糙皮侧耳、金顶侧耳和美味侧耳为试验材料,以杨木屑和玉米秸秆为栽培主料,通过调整杨木屑和玉米秸秆的比例设计平菇栽培基质配方,以传统配方栽培为CK,比较分析不同配方基质栽培平菇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头潮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等的差异,筛选适合平菇栽培的基质配方。【结果】在杨木屑30%+玉米秸秆53%+麦麸10%+黄豆粉2%+玉米粉3%+石灰1%+石膏1%组成的培养基上糙皮侧耳、金顶侧耳和美味侧耳3种平菇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头潮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均表现最佳,均优于其他配方,与CK最接近,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9.14~9.79 mm/d),菌丝长势强,菌丝满袋时间最短(为24~26 d),子实体菌盖直径最大且最厚,菌柄长度适中且最粗,子实体外观色泽好、圆整、韧性好且朵大型好;糙皮侧耳头潮菇产量为180 g,生物学效率为119.21%;金顶侧耳头潮菇产量为173 g,生物学效率为114.57%;美味侧耳头潮菇产量为179 g,生物学效率为118.54%。【结论】杨木屑30%+玉米秸秆53%+麦麸10%+黄豆粉2%+玉米粉3%+石灰1%+石膏1%适宜侧耳属平菇糙皮侧耳、金顶侧耳和美味侧耳的栽培。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保护和开发利用灵芝这类珍稀野生药用菌资源,对采自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山区的一株野生灵芝进行分离纯化,通过rDNA ITS序列分析技术明确其分类学地位,探讨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栽培子实体活性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灵芝菌株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该野生灵芝菌株为赤芝[Ganoderma lucidum(Curtis) P.Karst.];单因素试验确定其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最适无机盐为磷酸二氢钾,最适初始pH为7.0,适宜培养温度为26~28℃,正交优化得到最佳因子组合为葡萄糖15 g/L、蔗糖15 g/L、酵母膏5 g/L、磷酸二氢钾1 g/L、初始pH6.5;其人工栽培子实体多糖含量1.42%,三萜含量3.05%,蛋白质含量17.74%,这3种活性成分总含量高于对照菌株灵芝SW01和泰山灵芝,为一株活性成分含量较高的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10.
秀珍菇,又名袖珍菇、黄白侧耳、环柄斗菇、姬平菇、小平菇等。其子实体单生或丛生,朵小形美,菇盖直径1~3厘米,有浅灰色和乳白色两种,菇柄粗壮,长2~3厘米,中实、色白。秀珍菇质地脆嫩,清甜爽口,营养丰富。是菌中新秀,颇受市场欢迎。秀珍菇属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最适温为20℃~25℃,长菇最适温度为18℃~22℃,8℃以上的温差刺激有利于原基分化。培养基含水量60%~65%时菌丝生长正常。子实体生长发育空气相对湿度以85%~95%为好,低于70%子实体不易发生,超过95%时出现菌柄抽长、不长菇盖的畸形菇。菌丝生长阶段如果菇房通风不良使二氧化碳浓度…  相似文献   

11.
2006年8月,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驯化的侧耳属新品种荷叶肥脚菇,以及选育的金针菇新品种川金菇3号顺利通过四川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专家认为:利用双单杂交方式选育的川金菇3号产量高,遗传性状稳定,生长整齐,与我省现有品种比较,是一个商品外观优良的高产金针菇新菌株;野生驯化的食用菌荷叶肥脚菇子实体口味鲜美,营养丰富,综合农艺性状较好,为新驯化菌株。  相似文献   

12.
对采自芦芽山的一株大型野生食用菌ZMM-3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组织分离的方法获得该野生菌株,并且提取其基因组DNA,以其为模板扩增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ITS)片段并测序。根据ITS序列分析结果结合形态特征,将ZMM-3菌株鉴定为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通过对ZMM-3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发现,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最适碳氮比为(10∶1)~(20∶1),最适pH值为7~8。采用棉籽壳、木屑、稻草、玉米芯、玉米秸秆等栽培料对该野生菌株进行了出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在稻草培养料上生长最快,在稻草和玉米秸秆上发满菌覆土即可出菇,其生物转化率分别为11.18%和22.28%,所以,玉米秸秆栽培料是ZMM-3菌株的最适栽培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丰富山东省食用菌栽培品种,实现高大环柄菇的人工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和分子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采自烟台的1株野生大环柄菇属真菌进行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以菌丝生长量为指标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野生栽培。【结果】经形态学和分子学鉴定,确定该真菌(编号EF-5)为大环柄菇属高大环柄菇,其子实体直径8.5cm,上有同心圆状排列的棕褐色鳞片,子实体中央乳头状凸起,褐色;菌柄中生,长8.2cm,直径0.8cm,上有双层移动菌环;菌褶近白色,不等长,离生,孢子印白色;菌落不规则圆形,灰白色,菌丝多分枝,具锁状联合;其菌丝生长的最佳条件:氮源为土豆浸粉,碳源为糖蜜,温度为25℃,pH为8.0,无机盐为硫酸锰;此菌在麦粒二级种培养基上的生长时间为60d,接种栽培料后66d长满菌袋,经仿野生栽培成功获得了子实体。【结论】采集的野生大环柄菇属真菌为高大环柄菇;此菌二级种生长缓慢,栽培周期长,在实验室无法获得子实体,经仿野生栽培虽然获得子实体,但总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14.
为了鉴定2株从四川省成都市法国梧桐树干上采集到的耐高温野生大型真菌,为其开发利用与驯化栽培奠定基础。在形态学特征观察的同时提取了子实体基因组总DNA,并对其模板进行ITS序列的扩增、测序及系统发育地位分析,并将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地位结合来鉴定其准确分类。结果表明:从形态学上可初步鉴定2个菌株均为伞菌目(Agaricales)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田头菇属(Agrocybe)大型真菌;系统发育地位研究进一步确定2株野生大型真菌为柱状田头菇。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能准确对柱状田头菇进行分类和鉴定,能显著提高大型野生真菌鉴定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草菇是一种优质食用菌,是典型的高温型菇种,适宜夏季栽培。草菇菌丝生长适温为30~39℃,最适温度36℃,低于15℃或高于42℃生长极其微弱,10℃停止生长,5℃以下菌丝死亡。子实体最适温度28~33℃,低于24℃子实体  相似文献   

16.
香菇9608与一株野生香菇单双杂交及优良杂交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杂交选育出菇早、产量高、菇形好、硬度大的香菇优良菌株。[方法]以香菇9608和野生香菇菌株FP作为杂交亲本,经单孢分离获取9608不同核相的单核菌株,与野生香菇菌株进行单双杂交,获得杂交菌株,对其进行常规栽培,测定农艺性状,筛选优良菌株。[结果](1)27株杂交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菌落长势及生长指数差异显著(P0.05),仅1株生长指数大于2个亲本,有10株生长指数处于2个亲本之间;(2)有24株杂交菌株正常出菇,其子实体形成时间及温度差异较大,19株杂交菌株的子实体形成时间比双亲短,其子实体形成温度均高于2个亲本,其中8株于60 d内形成子实体;(3)不同菌株的产量差异显著,有16株子实体产量超过双亲;(4)成菇数量、单菇质量及菇形差异较大,其中D97FP的成菇数量最多,D106FP和D81FP单菇质量优于亲本,D111FP的菌盖厚度最大,D170FP菌盖直径最大,D21FP的菌柄最短,D178FP菌柄直径最小;(5)不同菌株的菌盖硬度差异显著,18株杂交菌株中,有17株菌盖硬度大于亲本;(6)D100FP和D97FP的选择指数较大,并且与亲本均有拮抗现象。[结论]本研究采用的育种方法有效,筛选优良菌株的手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筛选出的优良菌株(D100FP和D97FP)具备出菇早、产量高、硬度大等诸多优点,可为香菇生产及菌种选育提供良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野生香菇进行鉴定,并比较其与栽培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为野生香菇种质资源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形态特征和分子序列分析方法对野生食用菌进行鉴定,并分析温度、碳源、氮源等因素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并比较其与 6 株栽培香菇的生物学特性。【结果】2 株野生食用菌(林香 18 和林香19)鉴定为香菇,所有供试菌株均能在 15~30 ℃条件下生长,其中,林香 18 在 15~30 ℃范围内菌丝生长速度为2.5~4.7 mm/d,菌丝生长力极强;林香 19 在 15~20 ℃时菌丝生长缓慢,生长速度为 0.5~1.6 mm/d,在 25~30 ℃时生长速度显著加快,为 2.58~3.08 mm/d,说明林香 19 不耐低温。2 株野生菌株在 30 ℃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分别为 4.7、3.08 mm/d,且明显高于栽培菌株,属于耐高温菌株;其余 6 株栽培菌株在 25 ℃时生长速度最快,为3.18~4.91 mm/d,均属于中温菌株。供试菌株 L12、L26、林香 19、申香 34、申香 60 和浦香 08 以可溶性淀粉为最适碳源,林香 18 和 L808 的最适碳源为蔗糖,以乳糖为碳源时菌丝生长最差;供试菌株以尿素为氮源时均不能生长,以牛肉膏为氮源时菌丝生长最好,以硝酸钾为氮源时菌丝生长最差;林香 18、林香 19、申香 60 和 L26最佳 C/N 为 10/1,申香 34、L12 最佳 C/N 为 30/1,浦香 08 和 L808 最佳 C/N 分别为 40/1 和 50/1,由此可知,申香 34、林香 18 和林香 19 菌丝生长不受 C/N 的影响,其余菌株均受 C/N 的影响。【结论】野生香菇菌株林香 18和林香 19 均为耐高温菌株,但林香 19 对低温较敏感。林香 18 和林香 19 的最适碳源分别为蔗糖和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分别为牛肉膏和蛋白胨,最适 C/N 均为 10/1。研究明确了野生香菇林香 18 和林香 19 菌丝生长的营养需求和条件,研究结果可为耐高温香菇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新材料。  相似文献   

18.
以1株野生大球盖菇菌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影响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环境和营养因素。结果表明:菌丝培养的最佳温度为25℃;最适pH为6.0~7.0;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佳碳源是蛋白胨;最适碳氮比为10∶1。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硫酸钾时,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旺盛,菌丝粗壮。  相似文献   

19.
荆西口蘑是三明市真菌研究所于2000年在三明市郊的荆西采集到的大型野生食用菌,经人工驯化栽培成功,食用菌专家黄年来研究员鉴定该菌株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口蘑属(或大头菇属)。荆西口蘑是优质高温型食用菌,一般在5-10月出菇,具有  相似文献   

20.
桑黄古称桑臣、桑耳、胡孙眼和桑黄菇,其子实体具有抗氧化、预防癌症、免疫调节、控制血糖等作用。该试验对引进的1株桑黄菌株进行代料栽培试验,为明确桑黄6号在高原地区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情况,找出在拉萨地区适合人工栽培桑黄菌丝和子实体发育的空气相对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因子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研究表明:桑黄6号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为86 d,其中菌丝生长阶段59 d,出菇阶段27 d;菌丝生长阶段及后熟转色温度为28℃左右,湿度50%~60%,后熟转色期每天用散射光照射菌袋转色;出菇阶段温度控制在28℃左右,湿度在85%~95%之间;桑黄平均产量干质量为40.28 g/袋,拉萨地区工厂化可出2茬,但第2茬产量会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