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新疆霍城县薰衣草旅游为例,基于国内游客调研数据分析,构建了游客花卉旅游的感知价值维度与游客满意度以及游客忠诚度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索游客感知价值维度与游客满意度以及忠诚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新疆霍城县薰衣草休闲观光游客感知价值包括薰衣草体验性;人文内涵;薰衣草主题产品;基础设施;价格与服务五个测量维度。(2)游客感知价值维度中薰衣草体验性、价格与服务、薰衣草主题产品对游客满意度以及忠诚度影响显著,基础设施、人文内涵的影响不显著。研究以游客为中心的感知价值与游客满意度以及忠诚度的关系,将对花卉休闲观光旅游的开发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范围内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已成为热点.国家旅游竞争力对于一个国家保持和争取更大的旅游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研究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国家旅游竞争力与游客感知的关系.主要结论是:1)国家旅游竞争力与国家旅游感知形象、情感形象、满意度、忠诚度和推荐意愿之间具有显著关系.2)游客的国家旅游感知形象对游客的国家旅游情感形象具有正向、显著影响.3)游客对一个国家的旅游整体形象影响其对该国旅游的满意度、忠诚度和推荐意愿.4)国家旅游感知形象可划分为吸引物因素、环境因素、支持因素、氛围因素和经济因素等5个维度.文中研究从游客感知的视角研究了国家旅游竞争力与国际游客感知形象、情感形象、满意度、忠诚度和推荐意愿之间的关系,扩展了目的地竞争力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旅游价值共创的重要方面,游客公民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热点议题,但从旅游目的地感知角度给予的关注却较少。文中基于“刺激-机体-反应”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以处于旅游地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山东和青海两个目的地的685份调查问卷为依据,实证分析旅游目的地感知对游客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旅游目的地感知、地方认同和满意度对游客公民行为的正向影响显著。2)满意度和地方认同在旅游目的地感知对游客公民行为关系中均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对“旅游目的地感知-地方依恋-游客公民行为”影响路径产生部分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旅游目的地游客公民行为的有效激发及旅游价值共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4.
基于北京入境游客的一手调查数据,建构入境游客对北京旅游供给感知与行为态度结构方程假设模型,测度入境游客对北京旅游供给的感知维度及对其行为态度的差异。入境游客对北京旅游供给感知可归纳出9大维度因子,即景区标识与宣传、旅游交通、城市人文环境、城市自然环境、旅游活动、景区景点、旅游安全与保障、旅游服务及旅游信息因子,具体指标路径系数基本上均大于0.5。城市人文环境、旅游安全与保障、景区标识与宣传方面游客感知程度较深,城市自然环境与旅游信息方面游客感知程度较弱。旅游供给感知对游客满意度、推荐意愿与重游意愿影响值依次为0.63、0.61与0.48。  相似文献   

5.
如何提高游客满意度是历史文化街区的现实问题。针对以往历史文化街区满意度研究中线性影响关系的假设局限,文中基于三因素理论提出非对称影响关系假设,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识别游客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的属性维度,并以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为案例地,研究历史文化街区属性绩效与游客总体满意度影响关系。根据分析结果,游客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具有四个属性维度,分别为视觉审美、文化特色、旅游公共服务、旅游商业业态,历史文化街区属性绩效与游客总体满意度的非对称关系得到检验。视觉审美、旅游公共服务与游客满意度间存在负向非对称效应,属于基本因素;旅游商业业态与游客满意度为正向非对称关系,属于兴奋因素;文化特色与游客满意度基本呈现出线性对称关系,属于表现因素。历史文化街区的满意度三因素结构可为历史文化街区改善各属性绩效、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推动公众参与旅游碳补偿是实现旅游碳中和目标的有效手段。文中以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的678份游客调查样本为例,从理性和道德两个视角构建基于扩展理性行为理论和规范激活理论的分析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游客旅游碳补偿支付意愿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理性驱动因素方面,游客旅游碳补偿态度、碳排放风险感知和碳补偿政策认知正向影响游客碳补偿意愿,主观规范影响不显著;在道德驱动因素方面,游客的旅游碳排放后果意识会唤起环境责任意识,激发个体规范,进一步影响碳补偿支付意愿;社会规范在个体规范和碳补偿支付意愿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以社会压力的形式修正游客环境道德标准从而提高碳补偿支付意愿。明晰游客碳补偿意愿影响机理可为旅游碳补偿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征地补偿是当今城市和工业发展必须面临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其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文中通过量表设计和实地问卷调查,构建研究区域征地补偿农户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对征地补偿农户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因子分析验证了农户征地补偿满意度模型5个维度的合理性,充分反映了农户对征地补偿的感知状况;2)农户征地补偿分配满意度、农户征地补偿标准满意度和农户征地补偿保障满意度对征地补偿农户满意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征地补偿程序满意度和农民抱怨对征地补偿农户满意度正向影响,但是不显著。因此,国家要注重对征地补偿分配制度、补偿标准和保障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旅游涉入、满意度、地方依恋是旅游和休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文中构建了以旅游涉入为前因变量,满意度为中介变量,地方依恋为结果变量的结构模型,以西柏坡红色旅游景区为案例地,运用SEM(结构方程)方法来检验旅游涉入、满意度、地方依恋之前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红色游客满意度完全中介旅游涉入对地方依恋的影响;而且,地方依恋两个维度中,地方认同维度会对地方依赖维度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修正了Prayag等(2012)、王坤等(2013)提出的旅游涉入对游客地方依恋会产生直接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网红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游客环境友好行为的影响,促进网红旅游目的地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以网红城市重庆为例,利用社会交换理论构建目的地形象对环境友好行为的作用模型,通过验证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和目的地信任的调节作用开展游客环境友好行为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显著正向影响游客的环境友好行为。2)感知价值在目的地形象与环境友好行为的关系间存在中介作用。3)目的地信任显著正向调节目的地形象和环境友好行为的关系。4)感知价值对目的地信任在认知形象与环境友好行为之间的调节效应起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揭示了目的地形象对游客环境友好行为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情境,为网红旅游目的地提升游客的环境友好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0.
多数学者将旅游形象看作整体,研究其与游客行为意愿的关系,而关于深层关系的研究却寥寥无几。鉴于此,文中从国内现实游客感知视角出发,以市场调查资料为基础,运用SPSS、AMOS等软件,提取出西安市旅游形象的5个构成维度,继而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西安市旅游形象与游客行为意愿的关系结构模型。研究表明:城市旅游形象构成因子对游客行为意愿有着重要影响。在研究所得的五个形象维度中,旅游核心吸引物形象对游客行为意愿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适应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趋势,文化遗产旅游成为当代重要的旅游方式.文中以北京圆明园的游客为样本,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文化遗产地游客感知价值、游客满意和忠诚的关系展开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文化遗产地游客感知价值包含文化审美价值、愉悦休闲价值、社会实现价值和服务功能价值四个维度,并对游客满意形成显著的正向影响.游客满意正...  相似文献   

12.
旅游者环境负责行为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引入旅游者满意度变量,构建了旅游者感知价值对环境负责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并以哈尔滨太阳岛景区为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旅游者感知价值中的感知旅游资源质量、感知旅游服务质量及感知旅游活动体验对环境负责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通过满意度间接正向影响环境负责行为,而感知旅游情感价值、感知旅游成本仅通过满意度间接影响环境负责行为。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内旅游者环境行为的研究成果,并为旅游景区有针对性地提高旅游者感知价值从而最大化地改善旅游者环境负责行为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民族旅游地的文化“公地悲剧”效应迫切需要构建民族文化补偿机制,而游客的民族文化补偿认知是旅游地构建民族文化补偿机制的依据与实施的关键因素.以西江干户苗寨为例,探究游客民族文化补偿认知、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得出如下结论:1)民族旅游地应积极构建民族文化补偿机制,且补偿主体为政府和旅游开发企业,补偿客体为村寨集体,补偿方式应为政策和公共事业投资;2)游客不认同其民族文化补偿主体身份且补偿意愿较低;3)游客民族文化补偿的支付意愿受其收入、学历及所处社会阶层等因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当前旅游发展模式正由单一观光外延式旅游转为参与体验多元文化内涵式发展,文化创意型旅游正是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成为新兴旅游项目,而山水实景演出正是这种新兴旅游产品,测评游客满意度有助于此类旅游项目改善与持续发展.文中在经典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旅游项目特点,构建游客期望、游客感知评价、游客总体评价、后旅游四大模块的测评模型,并以《中华泰山·封禅大典》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四大模块来看,《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游客满意度最大的是游客感知评价(1.4140),游客总体评价阶段满意度指数最小(0.5422);从四级指标层来看,游客满意度指数最大的是游客总体期望(0.8236),最小的是对景点设施的满意度(0.0302);根据不同游客分类研究发现,40岁以上、具有高中和大学学历、月收入1万元以上游客满意度要比其他游客高.  相似文献   

15.
旅游地社区主体所持有的旅游地意象对旅游者的旅游地意象形成产生着很大的影响.文中基于旅游地意象构成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以内蒙古草原旅游地为例,对比分析了旅游地社区主体和旅游者的旅游地意象的认知、情感以及整体意象感知的变化和差异.得出以下结论:(1)旅游社区主体和旅游者都持有积极正面的草原旅游地意象.(2)旅游地社区主体与旅游者的旅游地意象感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3)恋地情结是导致旅游地社区主体旅游地意象感知显著高于旅游者意象感知的主要原因之一.文中的研究对于更好地解读旅游东道主与旅游者的感知及其差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四象限法将游客满意度看成产品期待和产品表现的函数,通过重要度-满意度的比较得到游客的满意程度。文中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为研究对象,市场调查问卷获取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因子分析法测算游客满意度。结果表明:购物、旅游线路、导游解说3个因素最为重要,满意度较高;餐饮、住宿、交通、文化景观、空气质量等12个因素最为重要,但满意度不高;导游解说、名胜古迹、社会形象3个因素的重要性较弱,满意度较低;旅游安全、文化形象两个因素的满意度较高,重要程度弱。最后运用四象限理论,根据重要度和满意度的强弱程度,提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旅游者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机制,以计划行为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为基础,运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方法,基于地方情感和冰雪文化因素,提出相关假设,构建冰雪体育旅游者价值共创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模型。结果表明:1)冰雪文化和地方依恋变量的模型拓展是成功的,构建模型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解释力和交叉效度,整体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2)知觉行为控制对旅游者价值共创行为影响最大,其次为行为态度和冰雪文化。3)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冰雪体育旅游者价值共创行为意向和态度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该研究为冰雪体育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营销管理启示,同时为国内冰雪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社区居民是受旅游影响的最主要利益相关者之一。了解农户对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带来的影响的认知、满意度与支持度之间的关系,是促进自然保护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文中以北京市6个自然保护区周边的社区农户为研究对象,采取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法,共调查了421个农户,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农户对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活动的影响的认知、旅游发展满意度以及支持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户旅游成本认知对其旅游满意度及支持度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户旅游获益认知对其旅游满意度及支持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获益认知比成本认知对旅游满意度及制度的影响效应更大;农户旅游满意度对其旅游支持度也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果,针对提高社区农户对旅游的满意度及支持度给出了几点建议,为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兵马俑为研究对象,基于游客网络点评内容,获取开放式语句资料,运用扎根理论对游客点评资料进行归纳式感知提取分析,并从历时性视角建构秦始皇陵兵马俑景区游客感知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经过编码分析,提取出秦始皇陵兵马俑景区游客感知评价的32个初步范畴,并总结归纳为5个主范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出游客积极感知与消极感知评价;2)秦始皇陵兵马俑景区的游客感知评价由出游期望、出游行为、旅游吸引物体验、配套设施与服务体验及游后评价五个维度共同作用、交互影响构成;3)出游期望、出游行为是构成游客感知的前提条件;旅游吸引物体验、配套设施与服务体验是影响游客感知评价的关键性因素;4)游后评价是感知的最终结果,其中期望差异、情感涉入和行为意图又会刺激并促使游客产生新的出行期望。  相似文献   

20.
旅游是民族村寨农民实现可持续增收的关键途径,影响农民旅游可持续增收的因素众多,但民族村寨农民旅游可持续增收的影响机制却鲜有学者基于科学的理论框架进行系统化研究,更难以将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置于同一模型中进行研究。文章以可持续生计理论为基础,以DFID-SLA为理论框架,以广西桂林金坑大寨(瑶)、平安壮寨(壮),贵州黔东南肇兴侗寨(侗)、西江苗寨(苗)为案例地的540份问卷调查和63份访谈为数据资料,测度影响旅游可持续增收结果的因素,揭示旅游可持续增收机制,从农户尺度分析农民旅游可持续增收结果影响因素的差异。研究发现:1)农民生计资本、制度环境感知和生计策略均对旅游可持续增收结果有正向效应,制度环境感知作为外源因素对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旅游可持续增收结果有显著正向效应,生计资本是影响旅游可持续增收的最主要因素。2)生计策略多元性在农民生计资本到旅游可持续增收结果这条路径上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但是不同村寨的传递效应存在差异。3)7种类型农户在农民生计资本、制度环境感知和生计策略存在差异显著,且在生计资本要素上差异最为显著。据此,研究构建的民族村寨农民旅游可持续增收机制框架得以检验,为民族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