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测定麒麟鸡的生长性能,选用1日龄雏鸡204只,分为公母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有6个重复,每个重复17只,进行为期16周龄的试验。结果表明:1日龄公母体重分别为34.74g和33.85g,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16周龄体重分别为2465.01g和1791.36g,第2~16周公母间体重差异一直处于极显著水平(P〈0.01)。麒麟鸡母鸡的料重比均高于公鸡。公鸡的生长速率均高于母鸡,随着日龄的增加,相对生长速率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色氨酸对43~63日龄黄羽肉鸡生产性能、胴体品质、体成分沉积以及下丘脑5-羟色胺含量等的影响,以确定43~63日龄黄羽肉鸡色氨酸需要量.选用1 600只43日龄岭南黄鸡,采用5×2两因子设计,设5个饲粮色氨酸水平(0.11%、0.14%、0.17%、0.20%和0.23%)和公母2个性别.结果表明,基础饲粮中添加色氨酸可显著改善黄羽肉公、母鸡的生产性能,提高机体蛋白质沉积和下丘脑中5-羟色胺浓度,改善公鸡的胴体品质.不同性别黄羽肉鸡的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体蛋白质沉积量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母鸡相比,公鸡采食较多,饲料利用率和体蛋白质沉积量较高,导致其增重较快,胴体产出和腿肉产量较高.公鸡的日采食量、胸肌率和腹脂率对饲粮中色氨酸浓度变化比母鸡更敏感.根据二次回归模型估测公鸡和母鸡获得最大日增重95%处的饲粮总色氨酸含量为0.181%和0.185%(每日需要量为0.184和0.169 g/d),可消化色氨酸含量分别为0.162%和0.166%(每日需要量为0.165和0.152 g/d),色氨酸与赖氨酸比例分别为20.1∶100和20.6∶100.公、母鸡获得最大体蛋白质沉积的饲粮中总色氨酸和可消化色氨酸含量为0.17%和0.15%.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钙和非植酸磷水平的日粮和植酸酶对黄脚麻母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黄脚麻母鸡1440只,随机分成高钙磷组、中钙磷组、低钙磷组和植酸酶组(200 g/t),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60只。试验分为4个阶段,1 ~ 14、15 ~ 28、29 ~ 43日龄和44 ~ 60日龄。1 ~ 14日龄:钙、非植酸磷水平依次为0.95(0.38)、0.85(0.34)、0.75(0.3)、0.75(0.3)|15 ~ 28日龄:钙、非植酸磷水平依次为0.85(0.34)、0.75(0.3)、0.65(0.26)、0.65(0.26)|29 ~ 43日龄:钙、非植酸磷水平依次为0.75(0.3)、0.65(0.26)、0.55(0.22)、0.55(0.22)|44 ~ 60日龄:钙、非植酸磷水平依次为0.65(0.26)、0.55(0.22)、0.45(0.18)、0.45(0.18)。结果表明:各组黄脚麻母鸡的初始重、末重、日增重、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 > 0.05)|与其他组相比,植酸酶组40日龄黄脚麻母鸡的血清磷含量显著提高(P < 0.05)。综上,适当降低日粮钙磷水平,对1 ~ 60日龄黄脚麻母鸡生长性能和血清钙磷含量均无显著影响,而在黄脚麻母鸡低钙磷日粮中添加200 g/t植酸酶可显著提高40日龄黄脚麻母鸡血清磷含量。 [关键词] 植酸酶|钙磷水平|黄脚麻母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不同日龄清远麻母鸡生长发育和腹脂沉积规律,探究生长性状与腹脂沉积的关系,分别测定了112日龄、126日龄和140日龄3个日龄清远麻鸡母鸡的体尺和屠宰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清远麻母鸡在112日龄至140日龄期间快速发育,除体斜长外所有生长性状均显著增长,腹脂重和腹脂率变异度降低;112日龄、126日龄和140日龄清远麻母鸡的腹脂重与对应日龄的体重、屠体重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112日龄腹脂重与胫长显著负相关;140日龄腹脂重与胫长显著正相关。得到的最优回归模型为:112日龄时,腹脂重Y1=42.102+0.077X1(体重)–18.986X5(胫长);126日龄时,腹脂重Y1=84.652+0.038X1(体重)–16.797X5(胫长);140日龄时,腹脂重Y1=-25.389+0.053X1(体重)。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崇仁麻鸡肉用品系的生长发育规律,运用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模型分别对崇仁麻鸡肉用品系公、母鸡0~12周龄体重生长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和分析.结果表明:3种模型均能很好地模拟崇仁麻鸡肉用品系公、母鸡的生长曲线,但Gompertz模型和Bertalanffy拟合效果更佳;进一步分析模型拟合参数和理论值与实测值,认为公鸡以Bertallanffy模型拟合较好,拐点周龄为8.272周,拐点体重为1 025.668 g;母鸡以Gompertz模型拟合较好,拐点周龄为6.188周,拐点体重为619.991 g.3种模型估计的公鸡拐点体重、最大周增重均高于母鸡,拐点周龄均晚于母鸡.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1日龄清远麻鸡快慢羽参数与羽毛发育和生长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试验随机选取1日龄清远麻鸡快羽公母雏各80只,慢羽公母雏各80只,测定出雏时快慢羽参数(主翼羽长、覆主翼羽长、羽长均值和羽长差)、42日龄和110日龄时的体重和冠高及110日龄时的背部干毛率和翅膀干毛数,分析清远麻鸡快慢羽性状和性别与羽毛发育及生长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快羽系的主翼羽长、羽长均值和翅膀干毛数都极显著高于慢羽系(P<0.01),而快羽系的覆主翼羽长极显著低于慢羽系(P<0.01),羽长差显著低于慢羽系(P<0.05);母鸡的覆主翼羽长和背部干毛率均极显著高于公鸡(P<0.01),羽长均值和羽长差显著高于公鸡(P<0.05);快羽母鸡的翅膀干毛数极显著高于慢羽公母鸡(P<0.01),快羽公鸡的翅膀干毛数极显著高于慢羽母鸡(P<0.01);快羽公鸡的翅膀干毛数与主翼羽长和背部干毛率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覆主翼羽长和羽长均值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慢羽公鸡的翅膀干毛数与覆主翼羽长和羽长均值都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P<0....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精氨酸水平对91~120日龄清远麻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1 050只91日龄清远麻鸡母鸡,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5只。各组饲粮精氨酸水平分别为0.66%、0.78%、0.90%、1.02%、1.14%。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1)饲粮精氨酸水平对91~120日龄清远麻鸡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2)随着饲粮精氨酸水平的升高,血浆和空肠黏膜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血浆总抗氧化力(T-AOC)呈线性和二次曲线升高(P0.05),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呈线性和二次曲线降低(P0.05),空肠谷胱甘肽过氧化酶1(GPX1)mRNA表达量呈线性和二次曲线升高(P0.05)。3)饲粮精氨酸水平对120日龄清远麻鸡血浆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含量和空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 0.05),但空肠Toll样受体4(TLR4)和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 mRNA表达量随饲粮精氨酸水平的升高呈二次曲线降低(P0.05),空肠闭合小环蛋白-1(ZO-1)mRNA表达量随饲粮精氨酸水平的升高呈二次曲线升高(P0.05)。4)120日龄清远麻鸡屠宰率随饲粮精氨酸水平的升高呈线性和二次曲线增加(P0.05),但饲粮精氨酸水平对胸肌剪切力、pH和肉色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精氨酸可改善91~120日龄清远麻鸡肠道抗氧化能力和胴体性状,但对免疫功能和肉品质无明显影响。以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为主要评价指标,依据二次曲线模型估测,91~120日龄清远麻鸡饲粮精氨酸适宜水平分别为0.88%和0.94%。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广西麻鸡进行产品开发和品种改良,本研究选择在相同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条件下的30只120日龄广西麻鸡(公、母各半)进行屠宰试验和肉质分析,测定其屠宰性能,肌肉中氨基酸、肌苷酸以及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公、母鸡屠宰率分别为90.15%和92.57%,全净膛率为69.12%和68.08%;公、母鸡的胸肌和腿肌中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0.37、18.40及21.30、18.44 g/100 g;公、母鸡的胸肌和腿肌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分别为39.32%、42.33%及42.72%、43.06%,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84.33、88.82及90.44、90.77;胸肌的鲜味、甜味、支链氨基酸和肌苷酸含量分别比腿肌多0.85 g/100 g、0.42 g/100 g、0.56 g/100 g和1.55 mg/g,母鸡甜味氨基酸比公鸡多0.40 g/100 g;广西麻鸡肌肉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肌肉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由油酸和亚油酸组成,饱和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和硬脂酸组成;腿肌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相对含量均比胸肌高,母鸡较公鸡高。综合分析表明,广西麻鸡具备优质地方肉鸡的良好产肉性能,风味佳,营养价值高,母鸡的营养优于公鸡。  相似文献   

9.
试验通过研究低蛋白氨基酸平衡饲粮对清远麻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液指标的影响,旨在评估低蛋白氨基酸平衡饲粮在清远麻鸡中的应用效果。选用90日龄的清远麻鸡1号320羽,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40羽,地面平养。对照组饲喂14%粗蛋白质(CP)饲粮,低蛋白组饲喂12.5%CP并且真可利用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平衡饲粮。试验期为90~150日龄。结果表明:低蛋白氨基酸平衡饲粮对90~150日龄清远麻鸡体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及150日龄清远麻鸡免疫器官指数无显著影响;低蛋白组清远麻鸡胸肌剪切力高于对照组(P<0.05);低蛋白组清远麻鸡胸肌肌内脂肪低于对照组(P<0.05);低蛋白组清远麻鸡排出粪氮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饲粮CP降低1.5%并平衡真可利用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4种必需氨基酸,不影响90~150日龄清远麻鸡增重性能和免疫机能,并可显著降低其胸肌嫩度和肌内脂肪含量以及粪氮含量排放。  相似文献   

10.
为了测试油麻鸡在高温干旱地区林下养殖的适应性,总结林下养鸡的经验,课题组在吐鲁番饲养了3 000羽油麻鸡。通过测试,49日龄公鸡平均体重1 351.72 g,母鸡平均体重956.85 g,成活率为98%;90日龄公鸡平均体重2 431.2 g,母鸡平均体重1 754.4 g,出栏率为87%,公鸡料重比(配合料+原粮)3.65∶1,母鸡料重比(配合料+原粮)5.07∶1。  相似文献   

11.
银香麻鸡品系选育和杂交组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本地麻鸡为素材,经0~3世代选育出的高产品系、早熟品系银香麻鸡,高产品系500日龄产蛋从155个提高到182个;早熟核心群母鸡137日龄开产,比对照组鸡早13d。以矮小D2公鸡×麻羽母鸡→F1母鸡×麻公鸡→F2和以D2公鸡×麻羽母鸡→F1,两个杂交组的公鸡70日龄出栏体重分别为1224.0±110.2g和1432.0±103.6g,母鸡90日龄出栏体重分别为1392.5±62.2g和1237.5±113.8g,杂种优势率分别达到69.66%和61.08%。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阶段快大型黄羽肉鸡异亮氨酸需要量。分别选取0、22和43日龄快大型岭南黄鸡2 400、2 160和1 920只,按照性别和体重随机分为8个异亮氨酸梯度水平饲粮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栏),公、母各3个重复,0~21、22~42、43~63日龄3个阶段每栏分别为50、45和40只鸡。各阶段基础饲粮异亮氨酸水平分别为0.55%、0.50%和0.45%。3个阶段各处理组饲粮均在基础饲粮中呈梯度添加异亮氨酸,组间间隔水平均为0.05%,各处理饲粮除异亮氨酸外其他营养水平均一致。试验鸡地面平养,自由采食颗粒料和自由饮水。结果显示,异亮氨酸水平和性别对3个阶段鸡生长性能均有显著影响,且异亮氨酸水平和性别间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随着异亮氨酸水平提高,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呈显著或极显著二次曲线变化(P<0.05;P<0.01)。双斜率折线模型预测结果显示,0~21日龄阶段,公鸡、母鸡和公母混合鸡群的异亮氨酸需要量,以平均日增重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77%、0.72%和0.73%,以料重比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75%、0.70%和0.73%;22~42日龄阶段,公鸡、母鸡和公母混合鸡群的异亮氨酸需要量,以平均日增重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68%、0.64%和0.66%,以料重比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66%、0.62%和0.64%;43~63日龄阶段,公鸡、母鸡和公母混合鸡群的异亮氨酸需要量,以平均日增重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64%、0.59%和0.61%;以料重比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61%、0.57%和0.59%。黄羽肉鸡异亮氨酸营养需要量随日龄增加而降低,各个饲养阶段公鸡的异亮氨酸需要量均显著高于母鸡,以料重比为评定指标得到异亮氨酸营养需要量低于以平均日增重为衡量指标得的需要量推荐值。  相似文献   

13.
不同羽色清远麻鸡生长和产蛋性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1只清远麻鸡健康雏鸡(其中公鸡221只、母鸡1780只)作为基础群,在笼养条件下于90日龄进行体重、胫长的测定。根据测定结果进行第一次选择,选留的母鸡按羽色不同分为棕褐、黄麻和杂色3个群体,分别测定各群体的300日龄体重、胫长,22周龄至43周龄的产蛋量。170日龄、177日龄、184日龄的平均蛋重等生产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的情况下,不同羽色群体产蛋性能有显著差异,黄麻羽母鸡群体的产蛋性能优于其他两种羽色群体。测定与分析结果为清远麻鸡的品系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去势对乌蒙凤鸡肌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取体重约500 g的45日龄乌蒙凤鸡300只,公母各半,公母组均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试验组使用手术法摘除睾丸或卵巢,对照组进行假手术。分别于180、240日龄和300日龄屠宰测定肌肉物理性质,每组各日龄随机筛选公、母鸡各3只测定其他肌肉品质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去势对乌蒙凤鸡肉品质物理指标均无显著影响;去势增加公、母鸡肌苷酸及游离氨基酸含量(P<0.01),对公、母鸡肌内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去势仅导致180日龄试验组公鸡粗蛋白降低及粗脂肪含量升高(P<0.05);去势降低公鸡肌纤维直径与面积(P<0.01),提高公鸡肌纤维密度(P<0.01),去势对母鸡肌纤维特性的影响与公鸡一致,母鸡随日龄增长,去势的影响逐步降低(P<0.05),说明去势可有效改善乌蒙凤鸡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15.
选择黄脚麻鸡快羽型公鸡255只、母鸡240只,慢羽型公鸡275只、母鸡225只,在饲养管理条件相对一致的情况下,公母分开饲养,于35日龄和56日龄时进行逐只称重,记录相应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35日龄公鸡快羽型体重显著高于慢羽型(P<0.05);黄脚麻鸡的快慢羽型与生活力没有关联(P>0.05);56日龄时慢羽型公鸡尾羽长度总体基本接近快羽型个体(P<0.05);不同羽型麻脚鸡35日龄和56日龄体重相关系数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养分表观代谢率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接近的1日龄科宝肉仔鸡6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公母各占1/2且分笼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50、500、750、1 000 mg/kg的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00 mg/kg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可以显著提高1~21日龄公鸡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添加500、750 mg/kg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显著降低母鸡的料重比(P<0.05)。公鸡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显著高于母鸡(P<0.05)。随着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添加水平的增加,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有提高趋势(0.05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不同日龄略阳乌鸡肌肉营养成分的差异,为确定最佳上市日龄以及科学养殖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试验以同日出雏的1 200只略阳乌鸡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个重复,每个重复300只。所有鸡42日龄脱温后进行网上笼养,90日龄后为离地网上平养,各阶段的基础饲粮均使用家禽专用饲料,全程自由采食、饮水。记录每周体重,采用Gompertz模型拟合生长曲线;90、120、150日龄时,随机选取体况相近的公、母各8只,采用颈部放血法进行屠宰,采集胸肌,检测不同生长时期胸肌pH、剪切力、水分、干物质、氨基酸、脂肪、蛋白质、肌苷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 略阳乌鸡在1~4周体重增长缓慢,4周后进入急速生长期,到17周后体重增长趋势逐渐减缓;Gompertz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略阳乌鸡体重生长曲线,母鸡、公鸡的拟合度均>0.99,拐点体重分别为760.75和940.52 g,拐点周龄分别为8.19和8.49周。母鸡、公鸡的剪切力均随着日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大,150日龄均极显著高于90和120日龄(P<0.01);母鸡胸肌干物质在150日龄极显著高于90和120日龄(P<0.01)。母鸡胸肌的呈味氨基酸中,谷氨酸(Glu)、丙氨酸(Ala)、天门冬氨酸(Asp)含量在150日龄极显著高于90和120日龄(P<0.01),而酪氨酸(Tyr)的含量在150日龄极显著低于90和120日龄(P<0.05);苏氨酸(Thr)、丝氨酸(Ser)、蛋氨酸(Met)、亮氨酸(Leu)、赖氨酸(Lys)和总氨基酸的含量在150日龄均显著高于90日龄(P<0.05)。公鸡胸肌的呈味氨基酸中,谷氨酸(Glu)、丙氨酸(Ala)、苯丙氨酸(Phe)、胱氨酸(Cys)、脯氨酸(Pro)含量120日龄极显著高于90日龄(P<0.01),酪氨酸(Tyr)、胱氨酸(Cys)、脯氨酸(Pro)和苯丙氨酸(Phe)含量120日龄极显著高于150日龄(P<0.01);组氨酸(His)含量在120日龄最低。120日龄母鸡胸肌的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150日龄(P<0.01),120日龄母鸡胸肌的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150日龄(P<0.05)。母鸡胸肌中亚油酸和肉豆蔻酸含量在150日龄极显著高于120日龄(P<0.01),棕榈油酸含量在150日龄极显著低于120日龄(P<0.01)。公鸡胸肌的肌苷酸、棕榈酸(C16:0)含量120日龄显著高于150日龄(P<0.05),而亚油酸含量150日龄显著高于120日龄(P<0.05)。【结论】 随着日龄的增加,略阳乌鸡母鸡营养物质含量逐渐增加;120日龄公鸡胸肌营养物质含量最高,120日龄后随着日龄增加营养物质含量逐渐降低。因此,建议母鸡在120~150日龄之间上市,公鸡在120日龄上市。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出能反映清远麻鸡体重主要信息的少数几个综合性指标,试验选择经过四个世代选育出来的2个清远麻鸡专门化快羽品系1号(K_1)、2号(K_2)和1个慢羽品系(M),平均分为3组,每组290只,1组为快羽1号公鸡×慢羽母鸡(K_1♂×M♀),2组为快羽2号公鸡×慢羽母鸡(K_2♂×M♀),3组为慢羽公鸡×慢羽母鸡(M♂×M♀),对不同配套组合的清远麻鸡体重与体尺性状的大量测定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种配套组合K_1M、K_2M和MM母鸡在筛选出的4个主成分中,都是主成分1的贡献率最大,分别为34.442%、48.009%、48.061%,反映的综合信息量最大,称为整体体型因子;K_1M和K_2M组合主成分2都是胸深因子,而MM组合的主成分2却为冠高因子。3种不同配套组合清远麻鸡各主成分所反映出的信息侧重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清远麻鸡和杏花鸡为素材,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一日龄的清远麻鸡和杏花鸡分为2组,每组20个重复.对清远麻鸡和杏花鸡生长速度,生活力,经济效益等指标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20周龄时体重达1839.45 g,杏花鸡的体重为1745.51 g,清远麻鸡显著高于杏花鸡(P<0.05).(2)清远麻鸡和杏花鸡0~8周龄成活率分别为90.3%,和95.5%,差异显著(P<0.05).(3)经济效益,清远麻鸡为16.86元/只,杏花鸡14.43元/只,清远麻鸡平均每只比杏花鸡多获利2.43元.  相似文献   

20.
本文比较研究了公母分饲对"817"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旨在为"817"肉鸡饲养方式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选用720只1日龄健康"817"肉仔鸡,公母各半,随机分为个3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Ⅰ组为公母混养组(公母各半),Ⅱ组为全公鸡组,Ⅲ组为全母鸡组,饲喂日粮为相同"817"饲粮。试验期为49d。结果表明:22~49d和1~49d全公鸡组各项生产性能指标总体分析均优于混养组和母鸡组,且大部分指标均差异显著(P0.05),饲养全期混养组死淘率均显著高于全公鸡组和全母鸡组(P0.05),全公鸡组和全母鸡组总体均匀度明显高于混养组。因此,"817"肉鸡可采取公母分饲技术,以获得良好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