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十四五"时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增强内生发展能力是重点,由此理解易地扶贫搬迁导致的移民生计策略改变、家庭收入增加的影响因素是关键.本文利用云南省怒江州515个入户调查数据,分析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生计策略与家庭收入差异;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建立移民收入回归模型,分析核心生计资本等因素对不同生计策略移民家庭收入贡献的...  相似文献   

2.
文中通过构造微观视角下表征居民"福祉水平与生态依赖"的耦合模式,对比分析不同模式下农户生计策略、收入构成和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差异,并进一步探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下不同耦合模式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高福祉-低依赖"为最优耦合模式,该类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为外出务工汇款,其生计多样化水平较高,生态依赖度显著低于其他三类家庭;"低福祉-高依赖"为最差耦合模式,该类家庭收入来源以低效农林种植为主,其非农化程度和生计多样化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他三类家庭,生态依赖度显著高于其他三类家庭。此外,不同耦合模式的家庭在不同的搬迁特征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相较于非搬迁户、分散安置户、工程类移民和早期移民,搬迁户、集中安置户、自愿型移民和新阶段移民更容易实现最优耦合模式。因此,从微观角度来看,易地扶贫搬迁能有效促进搬迁家庭生计向非农转变,在提高家庭收入的同时降低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依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对破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发展困境起到了积极作用。文中的研究对后续移民搬迁工作的推进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后扶贫时代,按照国家贫困标准,易地搬迁移民已基本脱贫.但移民生计的转型与发展仍然是值得长期关注的重要问题.文中以新疆W县P村为例,通过实地观察和非结构式个案访谈搜集相关资料.以此归纳出新疆后扶贫时代移民生计发展中的困境,即生计内卷化、生计低水平聚合及内生性发展不足.并试图提出移民生计转型与发展路径.通过增强政策韧性、激...  相似文献   

4.
文中利用宁夏“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研究了易地扶贫搬迁对移民收入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易地扶贫搬迁有效促进了移民收入质量的提升,易地扶贫搬迁促进移民增收的目标完成较好;将收入质量各项指标分别进行回归后发现,易地扶贫搬迁对移民收入的充足性和结构性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也增加了收入的成本性并降低了稳定性,且对移民收入知识性的影响并不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易地扶贫搬迁对劳务安置移民及安置时间较长的移民的收入质量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新时期重大专项扶贫工程,是我国解决深度贫困的重要政策实践。文中基于韧性治理视角,从易地扶贫搬迁迁出区脆弱性风险解构、易地扶贫搬迁韧性治理复杂性与综合性、易地扶贫搬迁韧性治理多维多元演化三个层面构建理论框架。基于此,以易地扶贫搬迁涉及的22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易地扶贫搬迁多维韧性治理对脱贫质量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刻画和提炼易地扶贫搬迁所涉省(区、市)的治理路径与模式。研究表明,易地扶贫搬迁治理效果的提升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从组态视角发现易地扶贫所涉省(区、市)韧性治理路径可以归纳为三种模式,即“经济-环境二元主导”模式、“再嵌入三维保障”模式和“多元协同网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以内蒙古、甘肃、山西三省(自治区)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农户为研究对象,基于储蓄、体检、养老保险参与和医疗保险参与等四种预防性动机与家庭相对贫困脆弱性理论阐释,构建预防性动机抑制返贫的传导机制,运用Logit模型探究预防性动机的返贫阻断效应。研究表明:1)易地扶贫搬迁农户仍面临一定的返贫风险,建档立卡、家庭规模、家庭老龄化、家庭劳动力结构显著影响家庭返贫概率。2)预防性动机在规模性返贫方面起到抑制家庭返贫的功能,但是,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储蓄、体检与养老保险参与覆盖率均较低。3)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原深度贫困地区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转型脆弱性。在研究制定返贫监测与可持续生计能力培育方面,需要高度聚焦充当农户内在稳定器的预防性行为,同时辅以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提升等扶持。  相似文献   

7.
易地搬迁是扶贫脱贫的重要手段,能够根本上解决“一方水土不能养一方人”的问题。在生计资本变化影响下,农户基于自身考虑会做出不同行动选择。在此背景下,文中以期望理论为依据,采用解释社会学的研究途径,主要运用深度访谈和实地观察的田野研究方法,聚焦燕山-太行山片区易地搬迁农户,分析其对易地扶贫搬迁的认知、行为和态度,从生计前景角度研究农户生计变动及其行动逻辑。通过案例分析燕山-太行山片区易地搬迁农户在不同生计背景下,依据自身资本和家庭再生产情况,综合考虑收入、福利、风险等损益得失所呈现出的生计策略。研究表明:搬迁农户对生计产出的决策行为不仅受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影响,更是农民面临不确定性环境下心理因素的影响,农户的生计选择与行动逻辑是特定行为环境下所做出的主观决策。  相似文献   

8.
生态移民是解决迁出地生态环境与贫困人口问题的重要举措。研究移民意愿对于生态移民后续发展与迁出农户甄别具有重要意义。以原州区三营镇金轮村为例,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运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金轮村296户农户的移民意愿、留居意愿和生态移民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户主年龄、搬迁后产业发展情况、家庭人均纯收入、家庭主要收入方式是影响农户搬迁意愿的主要因素,户主年龄较小,或搬迁后农户拥有的生计产业越多,农户生态移民意愿越强; 2)移民工程对农户原居住地生态环境改善作用显著,但农户生计没有得到解决,影响了移民稳定性; 3)有51. 01%的农户表示想迁回原居住地,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居住条件、灌溉条件是影响农户留居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文中以农户总生计资本衡量贫困程度,采用陕南3市9县525户2011、2014、2017三年农户连续跟踪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分阶段研究易地搬迁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净影响。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易地搬迁显著提高了农户总生计资本,减贫效应尤其是即期效应显著;但减贫效应持续性不足,中长期存在边际效应递减趋势;且在不同阶段易地搬迁对农户五种生计资本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南疆三地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产业发展基础及就业途径,将深度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产业发展分为5种组织模式.论文采取定量和定性结合分析的方法,从扶贫资金使用绩效、利益联结机制、项目瞄准性三个方面建立分析框架对比不同产业组织模式的扶贫绩效.研究发现,"设施农业+基地+养殖业"模式与"土地开发+农户+特色农业"产...  相似文献   

11.
文中利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231份农牧户调查数据,对农牧户可持续生计和生态宜居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分析了农牧户可持续生计与生态宜居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生计资本是农牧户可持续生计的关键性资源,绿色生产是生态宜居的关键要素。2)我国北方半农半牧区农牧户可持续生计和生态宜居水平均处于较低水平,且空间地域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3)农牧户可持续生计与生态宜居的耦合协调度普遍较低,多数嘎查村处于中级协调及以下阶段,优质协调嘎查村占比较低。4)改善生计资本、促进绿色生产、建设绿色生态、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对农牧户可持续生计与生态宜居耦合协调度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宁夏生态移民居住安置方式的减贫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宁夏回族自治区10个移民新村的调查数据,采用FGT贫困测度指标、偏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生态移民户的贫困水平、趋势和相关性,探讨了集中连片和集中但不连片两种安置方式减贫效果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移民户集中但不连片居住的安置方式,既有利于使移民户保持原有的社会联系,同时有助于移民户利用附近的农业产业园区,形成就近务工,增加市场行为;还有利于增加与已有居民的社会联系,促使移民户在转换生计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发生变化,这些因素都有利于移民户实现减贫脱贫。  相似文献   

13.
基于黄河流域农牧交错区346份农牧民生计三期面板数据,刻画了农牧民生计转型路径,运用有序Probit模型与多项Logit模型分析了农牧民生计转型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得出如下结论:1)农牧民生计转型路径选择呈现“内卷化”特征,退化型与维持型转型路径是农牧民生计转型的主要路径选择。2)生计资本中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增强有助于农牧民生计转型“内卷化”的破解,而金融资本的增强则强化了农牧民生计转型的“内卷化”。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增强将有助于农牧民选取进取型生计转型路径,尤其是进取型转型路径中的均衡化与非农牧化转型路径的选取;金融资本得到增强的农牧民更倾向于选择退化型生计转型路径,尤其是退化型转型路径中的牧业化与农业化转型路径。3)农牧民遭遇的生计风险冲击越剧烈越倾向于选择进取型生计转型路径,尤其是非农牧化转型路径;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制约了农牧民农牧业化生计转型路径的选择;基期生计策略非农牧化程度越高,农牧民越倾向于选择退化型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14.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自实施以来,对我国牧户生产生活形成重要影响。作为面向牧户生计最重要的政策之一,科学评价现有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生计脆弱性的影响,并探究如何实现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与牧户生计脆弱性之间的良性发展,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文中基于OLS模型,使用青海省河南蒙古自治县304户牧户的微观调研数据,以综合测度牧户生计脆弱性指数为基础,实证检验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生计脆弱性的影响,并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和渠道效应模型进一步探究这一影响的异质性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生计脆弱性存在显著正向影响。2)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不同生计脆弱性牧户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异质性,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主要对低生计脆弱性牧户有显著的影响,而对中高脆弱性牧户影响不显著。3)渠道效应机制分析表明,生态冲击性、收入多样性和可持续动能在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与牧户生计脆弱性之间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未来有必要通过降低牧户生态冲击性、提升收入多样性和增强牧户可持续动能推动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并针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别化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进行促进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农户生计资产的构成决定了农户生计策略及生计多样性,厘清农户生计资产是实现农村精准扶贫、可持续生计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文中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价法和可持续生计框架对贵州岩溶腹地典型村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建立农户生计资产评价体系、测算生计资产综合值,比较不同类型农户生计资产的规律和差异性。研究表明:1)后寨河流域农户生计资产中物质资产、社会资产、金融资产是农户生计策略选择中最主要的资产;2)自然资产普遍偏低,社会资产和金融资产差异大;农户生计策略从农业向非农业转变过程中,金融和社会资产的推动作用较大,应着眼于以金融和社会资产为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扶持。3)石漠化发生率影响农户自然资产和物质资产。农户生计策略的多样性有利于降低坡耕地石漠化程度,更有利于提高农户的生计资产。  相似文献   

16.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流域水环境治理领域的重要举措。然而,以往研究多关注于“协同”的效果,相对忽视如何实现“协同”。鉴于此,基于河南省458份调研数据,以SFIC模型为研究框架,结合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究促进多元主体水环境治理协同行为形成的复杂机制。研究发现:1)结构方程路径检验结果显示提出的14个研究假设有3个未得到验证,说明仅从单一层面分析无法较好地解释多元主体协同行为形成机理。2)进一步运用fsQCA,从多因素交互组合视角发现存在4种促进多元主体水环境治理协同行为形成的前因组态,其中政府支持在每条组态路径中都为核心变量存在。3)资源权力对等、信息对称性、政府支持、制度完善、信任及承诺不止对多元主体协同行为形成存在线性影响,也可进行联动组合促进多元主体水环境治理协同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以甘肃境内42个农村社区的调研数据、统计资料和实证研究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中因子载荷、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索灾害、生态退化与贫困之间的耦合性,并建立了三者之间的耦合模式,据此首次在中国提出了"灾害风险管理-生态恢复-生计改善耦合模式",为21世纪气候变化背景下实施新型扶贫机制、生态治理和灾害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研究结论表明:"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中灾害风险、生态环境退化与经济贫困三者之间具有负向耦合关系,其中,经济贫困是"灾害频发-生态退化-贫困加剧"恶性循环的外部驱动力,环境退化和灾害频发只是经济贫困的外在表现和结果。要打破生态退化、灾害频发及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需要决策部门在生态治理、灾害风险管理及扶贫领域推行"灾害风险管理-生态恢复-生计改善耦合模式",打破垂直管理的部门壁垒,设计跨领域横向合作项目,推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从浩如烟海的农业生态补偿文献"大数据"中寻找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研究热点,把握农业生态补偿研究的发展脉络与趋势,对促进学术界更好地参与农业生态补偿建设与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文中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运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辨明了中国农业生态补偿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其演进路径。文中发现,研究热点主要包括生态文明视角下农业生态补偿方式与政策研究、生态建设与生态治理目标下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农业生态补偿标准量化研究、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四大方面。从演进路径来看,主要研究内容呈现出从理论向实践转变的趋势,主要研究领域则从单一的森林或湿地,逐渐呈现出耕地、水域、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百花齐放的格局。基于研究结果,文中发现,随着公众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诉求方兴未艾,有关受偿意愿视角下的农业生态补偿标准、农田生态补偿、农业生态补偿立法的研究将愈来愈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