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皂素对奶牛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茶皂素对奶牛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用12头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均饲喂基础饲粮,各组分别灌服0(对照)、20、30、40 g/d茶皂素,茶皂素与水混匀灌服,进行预试期14 d,正试期35 d的饲养试验。正试期期间每隔7 d,在晨饲前1 h用口腔采样器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指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测定瘤胃微生物含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茶皂素显著降低了瘤胃液p H(30、40 g/d组)、氨态氮的浓度(20、30、40 g/d组)(P0.05),但均未超过正常范围值;茶皂素显著提高了微生物蛋白(30、40 g/d组)、丙酸(20、30、40 g/d组)和丁酸浓度(20、30、40 g/d组)(P0.05),30 g/d组的微生物蛋白浓度提高了20.20%;但茶皂素对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酸浓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茶皂素各组的瘤胃液原虫、溶纤维丁酸弧菌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甲烷菌、白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黄色瘤胃球菌、真菌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补饲茶皂素改善了奶牛瘤胃发酵模式,并显著影响了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30 g/d的剂量对奶牛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3.
本试验旨在研究亚硒酸钠(SS)和羟基硒代蛋氨酸(HMSeBA)对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48头泌乳中期的健康荷斯坦奶牛[泌乳日龄为(179±22)日龄,日产奶为(34.00±3.87) kg/d,胎次为(3.38±1.28)胎],随机分为对照组、SS组及HMSeBA组,每组16头。试验期11周,其中预试期2周,正试期9周。在试验结束前最后1 d晨饲后4 h,每组选取6头体况良好的奶牛采集瘤胃液,并测定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硒源对瘤胃液pH、各挥发性脂肪酸比例及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乙酸/丙酸、氨态氮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2)HMSeBA组Sobs指数、PD whole tree指数及Chao1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S组(P<0.05),但Pielou指数和Shannon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3)在门水平上,3组奶牛瘤胃中的优势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糖化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无显著差异(P>0.05);在属水平上,3组奶牛瘤胃中的优势菌属(普雷沃氏菌属_1...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水平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区系动态变化的影响。获取3头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体重(605±35) kg]的瘤胃液,按1∶2比例与缓冲液混合用作发酵液。根据饲粮NFC/NDF水平[1.38(A)、1.19(B)、1.08(C)]将发酵底物分为3组,体外发酵48 h。在2、4、6、12、18、24、36和48 h时测定产气量(GP);在第6、12、24和48 h时,每组取出4个发酵瓶采集发酵液,测定pH后将样品分装冻存在-20℃冰箱,用于测定挥发性脂肪酸(VFA)、乳酸、氨态氮(NH3-N)和微生物蛋白(MCP)含量,用于瘤胃细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的样品置于液氮中保存。结果表明:1)饲粮NFC/NDF水平、发酵时间及二者交互作用对GP、pH、MCP、NH3-N、丙酸含量和乙酸/丙酸值均有显著影响(P<0.05);饲粮NFC/NDF水平及其与发酵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和乙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 <0.05)。发酵时间对乳酸和丁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 <0.01)。2)高通...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甘蔗糖蜜酵母发酵浓缩液(CMS)对泌乳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取60头体况、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在基础饲粮干物质基础上,遵循等能等氮原则配制分别添加1%、3%和5%CMS(CMS1组、CMS2组和CMS3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4 d,正试期54 d。结果显示:1)CMS1组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4%标准乳产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6.0%、7.7%和7.9%(P>0.05)。2) CMS1组和CMS2组瘤胃液中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瘤胃液中氨态氮含量随着CMS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CMS1组泌乳奶牛瘤胃液菌群多样性提高。4)门水平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群。属水平上,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和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为优势菌属。结果提示,饲粮添加1%CMS更有利于泌乳奶牛的瘤胃发酵和产奶性能提... 相似文献
6.
7.
8.
锶是动物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为了探讨饲粮中不同锶源对奶牛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试验采用体外发酵法,比较氯化锶和雷奈酸锶在同水平(50 mg/kg DM)下对荷斯坦奶牛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试验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CK)、氯化锶组(LH)和雷奈酸锶组(LN),连续培养72 h,分别在发酵2、4、8、12、16、24、48、72 h时记录产气量,测定除2 h与12 h外的发酵液pH、氨态氮(NH3-N)浓度、微生物蛋白(MCP)浓度、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结果显示:发酵液pH在24 h时LN组显著高于CK组(P<0.05),而在48 h与72 h时LN组与LH组发酵液pH显著高于CK组(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5.6~7.5);产气量、MCP浓度各发酵时间点没有显著差异(P>0.05);NH3-N浓度在16 h时CK组显著高于LH组与LN组(P<0.05),其他时间点内均无显著差异(P>0.05);发酵72 h后,戊酸浓度LN组显著高于LH组(P<0.05),异戊酸浓度LN组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9.
水牛瘤胃液和粪便中微生物区系体外发酵活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瘤胃中栖息着大量的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除帮助宿主消化食物外 ,还有很多功能有待探索。因此 ,有必要在体外条件下深入研究其功能。如果从瘤胃中直接采集微生物 ,就必须购买动物并安装和维护瘘管。这不仅费用昂贵 ,而且也有害于动物的福利。本实验以不同大小的稻草片段(稻草粉、1cm和2cm稻草片段)和精饲料为底物 ,利用气压转换技术 ,比较了2头水牛瘤胃液和粪便来源的微生物体外培养时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体外培养96小进后 ,气体累积产量粪便要略低于瘤胃液 ,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气体产量累积图模式也无显著差异 ,但粪便的发酵落后于瘤胃液。因此 ,我们认为在生产应用中可试用粪便中的微生物区系替代瘤胃微生物区系。这种发酵落后的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竹叶提取物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及产气量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体况相近的荷斯坦奶牛用于瘤胃液的采集,以精粗比为4∶6的全混合日粮作为发酵底物。试验组分为6组,各组分别添加0(对照)、0.75、1.50、3.00、4.50、6.00 mg/g的竹叶提取物,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个批次。体外发酵24 h后,记录产气量,测定瘤胃发酵参数。结果表明:1)各组的发酵液pH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发酵液中氨态氮(NH_3-N)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3.00和4.50 mg/g竹叶提取物组的发酵液中NH_3-N浓度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组的发酵液中干物质消失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 4.50、6.00 mg/g竹叶提取物组的发酵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 05); 3. 00、4.50、6. 00 mg/g竹叶提取物组的发酵液中乙酸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 05); 4. 50、6.00 mg/g竹叶提取物组的发酵液中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 3. 00、4. 50、6. 00 mg/g竹叶提取物组的发酵液中丁酸浓度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 6.00 mg/g竹叶提取物组的发酵液中异戊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的发酵液中异丁酸、戊酸浓度以及乙酸/丙酸均无显著差异(P>0.05)。3)试验组的体外发酵甲烷体积和甲烷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的体外发酵产气量无显著差异(P> 0.05)。综上所述,体外条件下添加竹叶提取物在不影响瘤胃发酵模式的同时可以显著降低甲烷排放,其中添加4.50 mg/g竹叶提取物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12.
研究奶牛饲喂甘草茎叶后对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选取20头健康的泌乳后期(258±12)d的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奶量、分娩时间和胎次进行配对试验设计,分为对照组(苜蓿添加组)和试验组(甘草茎叶添加组),每组10个重复。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试验组的瘤胃乙酸、丙酸、戊酸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丁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乙酸/丙酸的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白色瘤胃球菌、总瘤胃球菌和溶纤维丁酸弧菌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黄色瘤胃球菌的数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表明,采用甘草茎叶替代苜蓿饲喂奶牛,对瘤胃液中的纤维分解菌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和总瘤胃球菌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改善奶牛瘤胃参数,有利于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采用活体外人工瘤胃发酵法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海南霉素对瘤胃发酵参数、甲烷生成以及微生物区系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海南霉素显著降低了瘤胃发酵的产气量(P<0.05)以及氨态氮的浓度(P<0.05),并且随着添加水平的增加,瘤胃pH呈显著的线性升高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10 mg·kg-1的海南霉素可将pH提高4个百分点;而乙、丁酸的摩尔比例及乙酸/丙酸(A/P)值呈显著的下降趋势(P<0.05),丙酸的摩尔比例增加(P<0.05).海南霉素的添加降低了甲烷的产量(P<0.05),并随其添加量的增加呈明显的二次曲线规律下降(P<0.05);添加海南霉素后,瘤胃中黄色瘤胃球菌、真菌以及原虫占总细菌16S rDNA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甲烷菌以及白色瘤胃球菌占总细菌16S rDNA的数量影响则不显著.由此得出结论,日粮中添加海南霉素改变了瘤胃的发酵模式,抑制了甲烷产生,并显著影响了瘤胃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当海南霉素的添加水平为7.2 mg· kg-1时,其对甲烷的抑制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4.
发酵玉米蛋白粉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全混合日粮(TMR)中添加发酵玉米蛋白粉(fermented corn gluten meal,FCGM)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600±25)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发酵底物为TMR,分为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各组分别在发酵液中添加0、0.3、0.6、0.9 g/L FCGM(干物质基础),每个处理3个重复。记录体外发酵12、24、36和48 h产气量,测定体外发酵12、24和48 h发酵液pH、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VDMD)、纤维素酶活性、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和菌体蛋白浓度,并测定体外发酵24 h发酵液中瘤胃微生物菌群相对丰度。结果显示:①添加不同水平FCGM组的体外产气量(除12 h外)、慢速产气部分、潜在产气部分和有效产气速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②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FCGM处理组的发酵液pH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纤维素酶活性、菌体蛋白、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含量和体外干物质消失率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 < 0.05;P < 0.01),且0.9 g/L FCGM组达到最高。③添加0.6和0.9 g/L FCGM组发酵液中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牛链球菌、普雷沃氏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嗜淀粉瘤胃杆菌、真菌和原虫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且0.9 g/L FCGM组达到最高,而产甲烷菌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且0.9 g/L FCGM组达到最低。综上所述,TMR中添加FCGM可提高体外发酵产气量,增加发酵液内纤维素酶活性、VFA、NH3-N及菌体蛋白含量,提高瘤胃内某些纤维降解菌、蛋白降解菌、淀粉降解菌、真菌和原虫相对丰度,降低产甲烷菌相对丰度,调节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改善瘤胃发酵,其中以添加0.9 g/L FCGM为宜。 相似文献
15.
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对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探讨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对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相近、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荷斯坦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以饲喂基础饲粮为负对照组,以在饲粮中添加莫能菌素(350 mg/d)为正对照组,以在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20 mg/d)为海南霉素组。结果表明:与负对照组相比,海南霉素组的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原虫和真菌含量分别减少了38.24%、60.24%和12.73%,差异极显著(P<0.01)。而对瘤胃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和甲烷菌(Ruminococcus methanogen)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各组的瘤胃甲烷菌的含量始终稳定在0.46%~0.48%;各组中各瘤胃微生物的含量均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但变化规律并不是很一致;总体上,海南霉素组和正对照组各瘤胃微生物的含量的变化趋于一致,含量接近。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显著改变了奶牛瘤胃的微生物区系。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了日粮中分别补充0(对照组)、2%亚麻籽油(亚麻籽油组)、2%大豆油(大豆油组)和等同2%植物油的10%膨化大豆(膨化大豆组)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亚麻油、大豆油和膨化大豆组奶牛的奶产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而乳脂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校正乳(FCM)产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亚麻油、大豆油或膨化大豆对奶牛瘤胃微生物图谱条带数量和区系的相似性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各处理组的白色瘤胃球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显示,日粮补充适宜水平的不同形式植物油可改善奶牛生产性能,但对瘤胃微生物区系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夏季热应激对肉牛血清生化指标、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20头18月龄、体重为(330±20) kg的健康锦江牛,随机分为常温组和高温组,每组各10头牛,均饲喂基础饲粮。常温组与高温组分别饲养于春季适温环境和夏季高温高湿环境,预试期10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常温组的平均温湿指数(THI)为69.86,未受到热应激;高温组平均THI为83.40,属于中度热应激。与常温组相比,高温组肉牛体温有升高的趋势(P=0.080),呼吸频率显著升高(P<0.05);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极显著降低(P<0.01);瘤胃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升高(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对试验牛瘤胃微生物组学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发现,与常温组相比,在门水平上,高温组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脱硫杆菌门(Desulfobac...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沙葱、沙葱水溶性提取物和脂溶性提取物对肉羊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用24只体况良好、体重为(37.1±0.5) kg的杜寒F1杂交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沙葱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沙葱粉[10.0 g/(d·只)],脂溶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沙葱脂溶性提取物[2.8 g/(d·只)],水溶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沙葱水溶性提取物[3.4 g/(d·只)]。饲养试验共持续7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在正试期的第0、30和60天晨饲后2 h通过口腔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的含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在60 d时,饲粮中添加沙葱及其提取物显著提高了瘤胃液pH(P<0.05),降低了瘤胃液氨态氮的浓度(P>0.05),但均未超过正常范围;饲粮中添加沙葱显著提高了瘤胃液菌体蛋白浓度(P<0.05)。2)与对照组相比,在60 d时,饲粮中添加沙葱和其脂溶性提取物显著提高了瘤胃液丙酸浓度(P<0.05),添加沙葱显著提高了瘤胃液丁酸浓度(P<0.05)并显著降低了异丁酸的浓度(P<0.05),乙酸、戊酸和异戊酸浓度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与对照组相比,在30、60 d时,饲粮中添加沙葱及其提取物显著提高了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和黄色瘤胃球菌含量(P<0.05),对溶纤维丁酸弧菌、甲烷菌、白色瘤胃球菌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60 d时,饲粮中添加沙葱水溶性提取物显著提高瘤胃液真菌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沙葱显著降低瘤胃液原虫含量(P<0.05)。综上,沙葱及其提取物改善了瘤胃发酵模式,显著影响了肉羊瘤胃微生物区系。 相似文献
19.
20.
为探究添加中药黄芪对模拟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以苜蓿为发酵底物,分别添加苜蓿5%DM的黄芪超细粉和四环素,并以空白处理(不添加)作为对照,瘤胃液供体为6头牦牛。结果表明:在体外发酵各个时间点,黄芪组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且在发酵过程中,黄芪组和对照组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提高(P0.05),而四环素组的变化不大。对照和四环素组的NH_(3~-)N显著升高(P0.05),黄芪组显著降低(P0.05)。在发酵过程中,对照组和黄芪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显著升高(P0.05),而四环素组的变化不大。黄芪组的乙酸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和四环素组的的乙酸显著降低(P0.05);且在发酵的各个时间点黄芪组的TVF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四环素组(P0.05)。瘤胃微生物经过16SrRNA基因测序,在门水平上的优势菌群为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在发酵过程中,黄芪组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和黄芪组的厚壁菌显著升高(P0.05),而四环素组显著降低(P0.05);黄芪组的变形菌门显著升高(P0.05)。3个处理组在属水平上的优势菌群为普雷沃氏菌属。在发酵过程中,黄芪组和四环素组的普雷沃氏菌属显著降低(P0.05),且黄芪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综上所述,黄芪的添加显著提高了发酵底物的干物质降解率和瘤胃微生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