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国内外蛋白质饲料资源奇缺,我国每年要花大量的外汇进口鱼粉,以解决我国动物蛋白饲料紧缺的问题。诚然,进口鱼粉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平衡,营养全面,并含有未知生长因子,但其价格昂贵,来源不足,使饲养业及饲料工业发展受到了制约。为了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蛋白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随着畜牧、水产业的发展,我国蛋白质饲料尤其是优质蛋白质饲料严重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国家每年花费巨额外汇进口鱼粉、肉骨粉。为此,近年来,开发国有蛋白质饲料资源的呼声日渐增高,并兴起了一批专门从事饲料资源开发的企业。浙江省洞头东风动物蛋白饲料厂急国家所急,利用皮革工业下脚生产胶原蛋白饲料,并且依靠海岛特有的鱼资源优势,对胶原蛋  相似文献   

3.
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营养平衡的饲料。饲料生产还需有动物必需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等营养。 蛋白质资源的短缺,是我国养殖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关部门预测到2000年用于饲料的蛋白质缺口将达1190万吨,而动物蛋白质更为缺少。为此国家每年要耗费大量外汇购买进口鱼粉。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国内动物蛋白资源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重要任务。王厚德教授等人在解决这一问题中作出了贡献。 我国皮革工业的下脚料年产5万余吨,如能充分开发利用这部分资源,变废为宝,既能缓解我国蛋白质资  相似文献   

4.
鱼粉富含动物蛋白质,是生产配合饲料的重要原料之一,对提高饲料质量,促进畜牧业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对鱼粉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其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鱼粉原料资源不算丰富,国家生产鱼粉不多,大部分鱼粉由渔业社队厂生产,鱼粉质量有好有坏。一些渔业社队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加之生产设备简陋,没有烘干、脱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蛋白质资源缺乏。随着我国养殖水平逐步上升,饲料工业发展逐步壮大,规模养殖以及饲料特别是全价饲料和浓缩料的逐步普及,正加剧蛋白质的供求矛盾。诸如鱼粉、豆粕等良好蛋白质饲料在饲料中普遍应用,但价格较高,增加了动物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棉粕、菜粕及其它蛋白质资源,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和生产的高度集约化,对优质饲料蛋白原料的需求H趋增大,目前饲料优质蛋白原料的主要来源是鱼粉,而作为一种亚稀缺资源,鱼粉已经在各主要产地受到严格限产保护。我国年精饲料消耗量极大,供需平衡十分脆弱,优质蛋白饲料资源严重短缺。同时我国虽然动物蛋白饲料资源严重不足,但是植物蛋白质却非常丰富,并且植物蛋白质中又以大豆量最大,  相似文献   

7.
<正> 鱼粉是饲料工业不可缺少的动物蛋白质原料。目前国内鱼粉年产量仅有4~5万吨,且大部分质量较低,远远满足不了养殖业生产需要,为此,每年约进口鱼粉10万吨。我国鱼粉加工技术落后,是造成鱼粉质量低劣的重要原因。一、鱼粉是饲料工业的重要原料鱼粉是一种优良的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其蛋白质含量可达45%~67%,蛋白质消化率在90%左右;鱼粉蛋白质中氨基酸品种较齐全,含量较高,尤其是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等比其它蛋白质原料丰富;鱼粉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还含有4%~12%的脂肪。但是,鱼油中不饱和脂肪  相似文献   

8.
动物源性蛋白在配合饲料中的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  顾林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9):29-31,38
蛋白质饲料是家畜家禽的主要营养源之一,蛋白质质量好坏对畜禽机体正常生长以及繁殖有着重要影响。氨基酸含量均衡的动物源性蛋白质作为配合饲料中的蛋白源,可为畜禽提供生长与繁殖所需的氨基酸。目前,配合饲料中开发使用的动物源性蛋白质有鱼粉、肉骨粉、血粉、羽毛粉等。但动物源性蛋白质远不能满足饲料工业发展的需求。研究动物源性蛋白质的开发利用,拓展动物源性蛋白质饲料资源,对满足畜禽业发展需要,促进配合饲料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敏 《江西饲料》1998,(1):22-23
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蛋白质饲料共求矛盾日趋尖锐。目前,我国可供饲料工业利用的各类饼粕仅为1500万i屯,年产鱼粉10万多吨,尽管每年进口鱼粉数量已达60多万吨,但蛋白质饲料的缺口仍达1000多万吨,严重影响着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解决蛋白质饲料紧缺的出路有三条:一是扩大大豆、油料作物等蛋白饲料种植,增加蛋白饲料供应量。二是进口蛋白饲料。三是广辟蛋白质饲料资源,包括棉、菜饼粕的脱毒、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制取饲用蛋白,由于条件所限,难以达到,而最有发展前途的莫过于开发利用叶蛋白。1叶蛋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蛋白质资源不足的矛盾日趋突出,国内外都在试图寻找新的蛋白质资源。在一般配合饲料中,都习惯地使用3—5%的鱼粉,按此计算,我国每年大约需要几百万吨鱼粉,而我国现有的国产鱼粉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每年只能进口几十万吨,致使鱼粉资源短缺,价格上涨,饲养成本提高;另一方面,由于鱼粉的污染,又为饲养  相似文献   

11.
鱼粉是一种主要的蛋白质饲料原料,鱼粉的氨基酸组成最接近养殖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氨基酸组成,特别是水产养殖饲料,鱼粉更是不可缺少的蛋白质来源。我国饲料加工业每年对鱼粉的需求量大约在100多万t,过去主要依靠进口,最多的一年,进口鱼粉近100万t。近几年由于国产鱼粉生产的发展,这一状况有所改变。1998年国产鱼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蛋白质原料不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现在,我国每年要花大量外汇进口几万吨鱼粉。进口鱼粉不单价格昂贵,而且由于多渠道进口,长时间的海上运输,产品质量和到货日期都得不到保障。为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在国内寻找代替物,开发新的蛋白质资源。北京有一家专门生产浓缩饲料的小厂,连续五年以来一直用肉骨粉代替鱼粉,质量好,价格便宜,深受用户欢迎。使用该厂的浓  相似文献   

13.
鱼粉是工业饲料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原料。鱼粉质量的好坏,对饲料产品质量影响很大。怎样正确评价和选择鱼粉,不仅影响饲料产品质量而且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我国饲料工业起步于七十年代未,当时在各方面还都是空白,尤其在蛋白质资源缺乏的情况下,最初以进口秘鲁鱼粉来解决  相似文献   

14.
谈发酵饲料的生产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人畜共粮的矛盾日趋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世界各国科技界和工业界都在寻找和研究新的饲料资源,其中蛋白质饲料尤其受重视。蛋白质是畜牧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我国对蛋白质的需求已远远超出了动植物蛋白的生产量,每年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大豆、豆粕和鱼粉等蛋白质原料。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蛋白质饲料原料短缺已成为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的第一限制因子。由于优质鱼粉产量下降、肉骨粉污染带来疯牛病等问题造成了动物性蛋白饲料的紧缺,因此开发无污染、高产、具天然抗菌物质的新型动物性蛋白质饲料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昆虫以其蛋白质含量高、繁殖快、易于饲养而成为最大的动物蛋白资源。黄粉虫有"蛋白质饲料宝库"之美誉,具有饲用、食用、药用等多种利用价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人畜共粮的矛盾日趋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世界各国科技界和工业界都在寻找和研究新的饲料资源,其中蛋白质饲料尤其受重视。蛋白质是畜牧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我国对蛋白质的需求已远远超出了动植物蛋白的生产量,每年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大豆、豆粕和鱼粉等蛋白质原料。目前,我国饲料工业基本上是处于三足鼎立状态,以正大集团、新希望集团和中小企业各占三分天下,其中中小企业以规模小、数量  相似文献   

17.
作为食物链安全的基础,饲料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的食品安全。近年来,我国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对饲料质量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启动了一系列饲料安全工程的体系建设,监测监管力度不断增强。基于资源缺口等因素,我国饲料工业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一定数量的鱼粉、肉骨粉、乳清粉等蛋白质原料以及其他饲料添加剂等,加强进口饲料质量安全的监测监管是保障我国饲料安全乃至饲料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8.
鱼浆蛋白粉加工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畜禽业、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相应地促进了饲料工业的发展.饲料工业产品总产量从20世纪80年代初不足100万t,发展到2004年的9660万t,成为世界上第二饲料生产大国。目前,我国饲料产量仍以每年近6%的速度递增,潜力巨大.但饲料工业后续发展受到我国蛋白资源不足的限制。蛋白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热点.从鱼粉生产废水中回收蛋白质,不但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更重要的是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9.
鱼粉是一种优质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45~75%),而且还含有多种动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实践证明,掺和一定数量鱼粉配制成混合饲料喂养畜禽和鱼虾类,效果很好。我国鱼粉产量很低,每年仅三万吨左右,而且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主要采用干法生产,鱼  相似文献   

20.
非传染病死亡的牲畜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即可作为动物性蛋白饲料。动物性蛋白饲料含有各种畜禽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和丰富的钙、磷、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并且具有很高的消化利用率。随着我国饲料生产的大幅度增加,尤其是动物性蛋白质资源的不足已成为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国家每年花费巨额进口鱼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