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麦穗粒数的多少受小穗数、分化的小花数、小花结实率决定的。穗粒数的形成:穗分化形成总小花数→总小花数在短期内迅速退化一部分,剩余部分的可育小花→可育小花接受花粉进行萌发形成幼胚→形成的幼胚进行灌浆形成籽粒。本文主要总结了小麦小花分化及退化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营养调节。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冬小麦(Triticum activum L.)地膜覆盖增加穗粒数是由于促进了小花的分化和发育,覆盖提早了小花原基分化时间,延长了小花分化发育持续期,提高了分化速度,显著增加了小花原基数量覆膜还促进了上位小花的退化,从而改善了中下位小花的营养条件研究还表明:覆膜植株体内的碳、氮营养充足,碳氮比高,这为小花的分化和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观察了氮、磷肥不同施用量对冬小麦不同小穗的小花分化、退化与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施肥水平下,小花分化始期每穗小花数均增长缓慢,尤其是施氮不施磷时更加缓慢,进入雌雄蕊分化期后速度加快,进入药隔形成期后速度又减缓,到减数分裂期不再增加。施磷量(P2O5148.5 kg/hm^2)相同时,施氮多(N270 kg/hm^2)的小花退化晚、分化和每小穗结实小花数多,有利于增加下部和中部小穗的结实粒数,籽粒在整个穗部的分布较均匀,产量高;施氮少(N 135 kg/hm^2)的小花退化早、小花数少,其中下部小穗的小花数较多;不施氮肥的分化的小花数较少,中部小穗结实率较高,顶部结实率急剧下降。只施氮肥不施磷肥,小花早期发育慢,高峰期到来迟,停止发育也迟,单穗小花数目多,小花退化晚且集中,粒数降低。只有氮磷配合施用才能建立合理群体结构,大穗多花,增加分蘖,提高成穗率,且施氮多的产量高,只施氮肥的产量高于只施磷。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西藏三联小穗小麦(TTSW)的持有三联小穗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表明TTSW的三联小穗性状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井建议将两对新基因定名为Ts1和Ts2;三联小穗性状与TTSW的不良性状(低千粒重,低结实率)无连锁关系。本文还讨论了利用TTSW开展“三联小穗型”新株型超高产杂交小麦育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三种类型多小穗小麦经幼胚离体培养后,其无性系R2代的株高,穗长,旗叶长和宽,单株穗数等重要农艺性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分枝穗类型的92D086的R2代除上述各性状发生变异外,穗型,芒,千粒重等也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6.
小麦小花原基分化和退化的动态模式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小麦小花原基分化与发育规律研究,国内外已有较多报道〔1~9〕,初步明确了小花原基分化的阶段性特征等规律。本研究系统观测了不同品种小花原基分化、退化及结实过程。1 材料与方法以代表性冬性品种京411(WV)和春性品种扬麦158(SV)为供试基因型。试验于1996~1998年在南京农业大学(N32°)校内农场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2.22%,全氮0.145%,速效氮161.0mg/kg,速效磷89.86mg/kg,速效钾140.80mg/kg。10月30日播种,重复3次,小区面积9m2,基本苗11×…  相似文献   

7.
普通小麦多小穗基因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多小穗被认为是小麦高产育种的理想穗型〔8、12〕,但对多小穗资源的遗传研究甚少〔13〕。本研究采用的分枝1号是颜济等利用穗分枝普通小麦研制的不分枝多小穗新材料,其小穗数最高可达34个,它有明显优于10-...  相似文献   

8.
小麦多小穗新种质创新与选育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9.
关于多小穗类小麦资源类型与遗传基础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单穗生产力的提高是小麦育种工作永恒不变的主题,多年以来,育种工作者致力于增加单穗生产潜力的特异资源-超大穗资源的创造和利用。本文分析了前人在超大穗资源分类,多小穗类超大穗资源创造和遗传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在此基础上建议将超大穗资源分为大粒,多粒和小穗三类,并根据小穗增加方式对多小穗类进行了合理细分;还着重讨论了多小穗类资源的遗传基础,认为不同来源的多小穗类资源可能有:圆锥小麦,黑麦及其它小麦  相似文献   

10.
将多小穗小麦10-A与普通小穗小麦绵阳11和矮孟牛,及其杂种F1的幼穗分化特点作了系统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0-A具有小穗分持续期长和小穗分化率速率高等两个显著特性,其中,小穗分化持续期长的特殊未在杂种F1中表达,而小穗分化速率高的特性不仅能在杂种F1代中表达,且出现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1.
51885是一个选自八倍体小黑麦与普通小麦杂种后代的大穗多花型多小穗小麦,以51885与7个普通小穗数小麦品种的F2为材料,分析51885的多小穗性及其剑叶组成性状(剑叶长度、宽度、厚度)在F2的表现,以及其多小穗性与剑叶组成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51885的多小穗性主要受两对主效互补显性基因控制,基因型为D1 D1 D2D2;(2)51885的剑叶长度、宽度、厚度均受一对主效显性基因控制;(3)控制多小穗小麦51885的多小穗性的基因D1D1或D2D2与控制其剑叶长度、宽度的基因分别连锁,其交换值分别为31.46%和35.57%,与控制其剑叶厚度的基因不连锁.  相似文献   

12.
应用多元分析法对42个多小穗小麦品系的14种性状分析表明,4个主因子依次为株穗数,日灌浆量,小穗数和籽秆比。其中小穗数多和日灌浆量高作为新的重要选择性状是增小穗育种对性状遗传改良的结果。前者增粒增重,扩大籽粒库容体积及穗部绿色光合面积,后者提高籽粒库存量,对单株生物学产量和经济学产量起主导作用,但同时又受制于单株(穗)穗粒重。  相似文献   

13.
Lphopyrum elongatum(Host)A.Loeve染色体对小麦小穗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普通小麦中国春为遗传背景的中国春E^e染色体二体附加系或二体代换系或二体代换系为材料,研究了Lophopyrume-longalumE^e染色体对小麦小穗数的影响,发现Lophopyrum elongalum的4E^e染色体对增加小穗数有很强的效应。5E^e染色体、1E^e染色体对增加小穗数有较弱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7个多小穗小麦品系的7个农艺性状的研究,分析多小穗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及株高、千粒重、籽/杆、小穗数、干/鲜、旗叶面积、有效分蘖与其蛋白质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7个性状对蛋白含量的影响均不高,株高和籽杆比两个农艺性状对多小穗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大,说明小麦籽粒蛋白含量是一个多因素影响的变量。而多小穗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随着灌浆时间的延长含量呈现出"V"字型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研究水稻幼穗发育及调控机制,经60 Co-γ射线诱变处理,获得一小穗退化突变体spd-hp73。经考察,与野生型hp73(CK)相比,该突变体生长势较弱,生育期提早,株高偏矮,分蘖数较少,包颈明显;同时,还显示出异常的花序结构,主要包括小穗严重退化,每穗粒数显著减少,着粒密度很低和结实率下降等。遗传分析表明,spd-hp73小穗退化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spd-hp73。利用519个SSR分子标记,以spd-hp73×浙7954的448个单株F2作为定位群体,将小穗退化突变基因spd-hp73初步定位在第4染色体长臂RM471和RM273之间,与RM471和RM273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2.2cM和9.4cM。该结果为突变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多粒多小穗小麦品种绵农2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生产和遗传和育种等方面分析了四川小麦多小穗种的理论依据,并就多小穗品种绵农2号的选育方法进行了讨论。这些方法有:(1)多组合小群体确定目标组合,(2)在目标组合中确定和正中目标组合;(3)在重点目标组合中确定重点株系;(4)进行阶梯式杂交。  相似文献   

17.
通过少小穗早熟与多小穗晚熟杂交方式创造多小穗中早熟种质,使小麦品种(系)的小穗数目和单穗粒重可大幅度提高。12个组合65个品系的小穗数平均达到25.9个,每穗结实68.3粒,单穗籽粒重量平均达到2.33g。F_1多小穗性状优势明显,表现为倾“多”遗传。F_2小穗表现出超多亲遗传现象。  相似文献   

18.
应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MAGE)分析了多小穗小麦10-A及其亲本、以及来源于三交组合10-A/88-1643//川育12号的89个稳定品系的醇溶蛋白。结果表明,10-A的醇溶蛋白均来源于其亲本,但更与雅安矮10号相似。10-A、88-1643和川育12号的醇溶蛋白带纹各不相同,能彼此区分。在89个后代品系中,出现了3种亲本类型、4种重组类型和1种突变类型,突变率为1.10%。同时,还讨论了Gld1B3位点与多小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采用小麦小穗离体培养法,研究了在含蔗糖和琼脂的MS培养在基中添加BR120或BR对颖果形成的影响。在开花前4d小穗培养中添加0.010,0.100mg/L BR120或0.01mg/L BR可使小穗颖果数由对照的1.4粒增加至2.1-2.5粒,而颖果重比对照提高31%-84%;在开花后2d小穗培养中,则可使颖果数由对照的1.9粒增至2.5-3.0粒,其颖果重提高34%-50%,表明BR120和BR  相似文献   

20.
以主穗小数在25~30个的二个普通小麦多小穗品系85DH5015、SW94-30921与三个普通小麦品种(系)组配成6个组合的P1、P2、F1、F2、B1、B2为材料,用世代均值法分析了6个状的遗传模型并估算了各类基因效应值,比较分析了两个不同来源多小穗小麦品系六个性状各类基因效应的异同及其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六个性状都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加性效应对两个多小穗小麦品系各性状的遗传有重要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