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为探究内蒙古乌梁素海固着硅藻的生物多样性,评价水生态系统健康状态,2020年7月开展了藻类采集与调查工作。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双壁藻属的一个中国新记录种——卡西双壁藻(Diploneis calcilacustris);描述了该种的形态特征,分析了乌梁素海水体理化性质和固着硅藻的群落组成。结果表明,卡西双壁藻壳面椭圆形到长椭圆形,两端略呈钝圆形;中央区小,圆形至椭圆形;孔隙粗糙,纵向纹理狭窄;线纹末端有1~2个小孔,与线纹紧密相连,10 μm内有线纹10~12条、孔纹13~15个;壳缝远缝端弯向一侧,近缝端壳缝略扩张。乌梁素海生境指标中,化学需氧量(41.0 mg/L)、总氮(3.2 mg/L)和总磷(0.4 mg/L)含量较高,均属于地表水Ⅴ类标准;根据综合营养指数法评价,TLI(Σ)=72.1>70,乌梁素海为重度富营养化水体。固着硅藻群落结构特征表明,该种所在群落共有固着硅藻89种,其中菱形藻属种类最多,占20.22%,其次为舟形藻,占11.23%;卡西双壁藻为偶见种,丰度占比仅0.4%。该种的发现丰富了中国硅藻种类多样性,可为该属种类的世界地理分布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2.
2019年春、夏在河南省18个市调查养殖池塘浮游藻类多样性时,共采集349个养殖池塘水样,发现1种养殖池塘新纪录种。通过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观察,将其确定为小塘生藻(Eolimna subminuscula)。其形态特征为:壳面呈椭圆披针形,壳缝为线形,片状色素体位于两极,横向点纹呈辐射状分布。小塘生藻采样地具有透明度低、高氮高磷的特点,与其他小塘生藻采集地相似。  相似文献   

3.
于 2018 年 6–8 月对雅砻江下游干支流的着生藻类进行调查, 并以其主要支流安宁河为代表, 重点研究河流纵向梯度下着生藻类的空间分布格局(102°6′6″E, 28°46′21″N~101°49′22″E, 26°38′38″N)。结果显示: 雅砻江下游共鉴定着生藻类 95 种, 以硅藻(Bacillariophyta)、绿藻(Chlorophyta)和蓝藻(Cyanophyts)为主。雅砻江干流物种数最多, 优势种为曲壳藻属未定种 (Achnanthes sp.)、异极藻属未定种 (Gomphonema sp.)和胶质细鞘丝藻(Leptolyngbya gelatinosa)等; 其次为安宁河干流, 优势种为曲壳藻属未定种和细小隐球藻(Aphanocapsa elachist); 安宁河支流物种丰富度最低, 优势种主要为曲壳藻属未定种、胶质细鞘丝藻和异极藻属未定种等。着生藻类平均密度呈雅砻江干流<安宁河支流<安宁河干流趋势。沿着河流纵向梯度, 安宁河干流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硅藻密度比例渐趋下降, 而绿藻和蓝藻的比例却逐渐升高。水温、浊度和底质类型与雅砻江下游流域着生藻类多样性和空间分布格局密切相关; 流速和海拔是影响纵向梯度下安宁河着生藻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旨在为高原山区河流的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 并为该流域食物网构建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北京市通州区,昌豆区和海淀区几家渔场采集浮游藻类定量并结合对相应池塘养殖鱼类口感的品尝,初步筛选出以下十个属的种类与养殖鱼体异味有关:篮球藻(Chroococcus),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颤藻(Oscillatoria),鱼腥藻(Anabaena),席藻(Phormidium),颗粒直链硅藻(Mgranulata),针杆藻(Synedra),舟形藻(Navicula),菱形藻(Nitzschia)和栅藻(Scenedesmus)。  相似文献   

5.
底栖硅藻能够较好地响应河流水环境变化,其群落物种组成与分布已被广泛应用于河流水质与生态状况的指示与评估。为了解流溪河底栖硅藻群落结构的时空异质性及其受河流水文与水质的影响,从上游到下游共设置了 20个样点,于2018年3月、6月、9月和12月进行季节采样和观测,采集底栖硅藻,同步测定了水体理化因子;在分析群落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河流环境变量和空间变量对流溪河底栖硅藻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4次调查共检 出底栖硅藻276种,隶属于2纲、6目、9科、55属,底栖硅藻多样性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在季节上,丰水期的物种丰 富度和真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高于枯水期。枯水期曲壳藻科的相对丰度超过50%,高于丰水期;而舟形藻科在丰水期 时相对丰度比枯水期高。在空间上,三级河流物种多样性最高,一级河流物种多样最低;一级河流和二级河流的优 势种主要以曲丝藻属的种类为主,三级河流的优势种主要以菱形藻属的种类为主。随着河流等级增加,曲壳藻科相 对丰度降低,而菱形藻科的相对丰度逐渐升高。冗余分析(RDA)表明,环境选择和空间要素对流溪河硅藻群落结构 均有显著影响,但营养盐水平比空间要素有更高的解释率。  相似文献   

6.
《科学养鱼》2007,(10):I0002-I0002
立链旅硅藻门(Baeillari叩hy,a)、中心硅藻纲(cen,rlcae)、圆筛藻目(Cosci邢dse口Ies)、I‘1链藻科(Melosiraceae)、直链藻属(Melosira)。舟形旅硅藻门《加川勿rloPhv。)、羽纹硅藻纲(凡朋山口目、双壳缝日(Bir即h矛d初a Ies)、舟形藻科(Navfoula‘,。a。)、舟形藻属(月dvie  相似文献   

7.
通过开展肥水素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试验,对水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生物量、多样性以及浮游动物密度进行分析,明确其对养殖水体浮游生物群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次试验池塘浮游植物共6门56属,其中优势种13种;对照池塘共6门54属藻类,其中优势种15种。试验池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74~2.77,均匀度变化范围为0.56~0.79,丰富度变化范围为2.64~3.94。中前期使用肥水素,试验池藻类种类多以绿藻、硅藻为主,且使用9 d以后藻类多样性、均匀度及丰富度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后期随着水温升高,池塘有机质增加,试验池和对照池均以绿藻、蓝藻、硅藻为主。总体说来,养殖水体浮游生物的类群结构及变化受多种理化等因素的影响,肥水素对水体良好藻相的形成与保持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同时增加对虾养殖单产、降低投入成本。  相似文献   

8.
为摸清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混养池塘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变化特征,于2018年3-11月对广州市番禺区十六涌3个养殖池塘中的浮游植物开展了逐月调查,并通过冗余分析(RDA)探讨了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养殖池塘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9种,主要由硅藻、蓝藻、甲藻、绿藻和裸藻5大门类组成,其中硅藻种类最多(19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数的65.5%;其次是蓝藻,共5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数17.2%;甲藻3种,绿藻和裸藻各1种。共出现优势种16种,主要为直舟形藻(Navicula directa)、奇异菱形藻(Nitzschia paradoxa)、柔弱菱形藻(Nitzschia delicatissima)、尖布纹藻(Gyrosigma acuminatum)、大角角藻(Ceratium macroceros)和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等。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介于2.56×103~189.2×103个·m-3,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介于0.468~2.597。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RDA结果表明,营养盐、盐度和pH是影响养殖塘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9.
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池浮游藻类群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44口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池中共鉴定藻类7门62属113种,蓝藻26种,绿藻54种,硅藻14种,裸藻11种,隐藻3种,甲藻4种,金藻1种。绿藻门种类最多,占藻类种类数的47·8%,其次为蓝藻门占23·0%,硅藻占12·4%,裸藻占9·7%。优势种主要为蓝藻,典型优势种有螺旋藻(Spirulinasp.),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sp.),弯形尖头藻(Raphidiopsis curvata),针状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acicularis)等,其中螺旋藻的优势度平均达到50%,为主要优势种。常见的绿藻有栅藻(Scenedesmusp.),衣藻(Chlamydomonassp.),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等;常见的硅藻为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啮蚀隐藻(C.erosa)和绿裸藻(Euglenavirdis)在虾池中比较常见。养殖池中浮游藻类的种类数平均为43±9种,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19±0·56,个体数量平均为1·45±0·87×108个/L;藻类的种类、数量及生物量表现为养殖前期低后期高的特征,而多样性表现相反,藻类的组成直接影响对虾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苏子河浮游藻类多样性与水质的生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房英春  田春  肖友红 《水利渔业》2007,27(1):57-58,93
2004年9月对辽宁浑河水系的苏子河2次采样,发现浮游植物6门、13目、18科、27属、280种。通过对生物群落结构、综合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各采样点的相似距离及各点聚类情况,用Shannon-W ie-ner指数、M argalef指数、多样性指数、科级水平生物指数、群落均匀度和硅藻指数等综合指数的分值判断水质,判断结果为浮游藻类对生态环境变化敏感,不同指示生物的种类数量随水质的变化而变化。绿藻和硅藻占97%,双壳缝目舟形藻为优势种。永陵点水质中度污染,红升、新宾、张家和古楼为轻微污染。水质的生物监测结果与化学监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