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寻求适宜红寺堡地区酿酒葡萄园的最佳滴灌灌溉模式,以6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为供试材料,灌水方式采用滴灌,设计5个不同灌水量梯度:1 500 m3·hm-2(T1)、2 250 m3·hm-2(T2)、3 000 m3·hm-2(T3)、3 750 m3·hm-2(T4)以及4 500 m3·hm-2(T5),分析了不同滴灌量对酿酒葡萄植株生长、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4(3 750 m3·hm-2)处理对新梢长及株高生长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养分吸收状况最好,且能显著提高酿酒葡萄花期和膨大期叶绿素相对含量和植被差异指数值,鲜叶片干物质积累量最大,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最为显著(42.69%),单株产量最高(2.24 kg)。当滴灌量超过3 750 m3·hm-2时,则会引起一定量的减产。另外,单宁含量随滴灌量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花色苷含量随滴灌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酿酒葡萄果皮总酚含量与滴灌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T4处理下,酿酒葡萄可溶性固形物(19.87%)、可滴定酸含量(0.72%)及可溶性糖含量(19.44%)均处在相对适宜的水平,糖酸比较高,单宁含量高(30.51 mg·g-1),总酚含量最大(10.65 mg·g-1),葡萄品质最佳,是本研究中最佳滴灌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2.
不同磷钾肥施用量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磷、钾肥均是葡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大量元素,对葡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及果实的品质和产量都有重要的影响。研究不同磷钾肥施用量在膨果期和着色期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弗雷葡萄,在施氮量一致的条件下,设置不同的施磷量和施钾量,在果实成熟期测定葡萄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设施弗雷葡萄在膨果期和着色期施P2O5量为14.6 kg/667 m2、施K2O量为15.08 kg/667 m2时葡萄单穗重和产量最高,糖酸比、硬度和果实着色系数均优于对照和其它处理。【结论】设施弗雷葡萄在膨果期和着色期施P2O5量为14.6 kg/667 m2、施K2O量为15.08 kg/667 m2,施肥深度应在20~40 cm土层处为宜。  相似文献   

3.
探明赫章县苦荞的适宜播种量,为其规范种植提供技术支撑,采用同一苦荞品种,设置3 kg/667m2、4 kg/667m2、5 kg/667m2、6 kg/667m2、7 kg/667m2、8 kg/667m2共6种不同播种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对苦荞生育期无影响;整体上播种量越大植株经济性状越差;产量表现为随播种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播种量为5 kg/667m2时,产量最高,达208.99 kg/667m2,产值为1 044.97元/667m2,经济效益为541.97元/667m2,极显著高于其他播种量处理。在赫章县海拨1 800 m区域及相似地区种植苦荞的适宜播种量为5 kg/667m2。  相似文献   

4.
为观测新型肥料与常规肥料不同配施方案在辣椒生长和产量上的作用,选用菌肥(地康宝)、有机硅钙镁肥和土壤调理剂(蓝海半岛)3种新型肥料,设计了9个肥料配施方案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肥增施和复合肥减施,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T2[机肥2 000 kg·(667 m2)-1+复合肥40 kg·(667 m2)-1]时最高,较对照总施肥量提高30.77%,增产25.25%,但肥料利用率(PFP)较对照下降4.25%;新型肥料处理相较于对照均增加了地下部分干物质含量,其中T6[有机肥1 500 kg·(667 m2)-1+复合肥60 kg·(667 m2)-1+有机硅钙镁肥60 kg·(667 m2)-1]有明显增产效果,产量和偏生产力(PFP)分别比对照高43.81%和38.61%,较T2总施肥量减少20.59%,增产14.82%,PFP提高44.76%;T5处理地康...  相似文献   

5.
通过本试验对草莓施用无机颗粒硫酸锌肥,探究其应用的经济价值。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1.2 kg硫酸锌(处理2Zn)的效果最佳,3个月的累计产量最高,每667 m2总产量为1 565 kg,且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更高,其果实内全锌含量相比常规施肥高10%,因此,硫酸锌肥可应用于富锌草莓的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6.
黔青235是贵州省旱粮研究所于2015年春在贵阳用自选系QR273作母本,T32作父本配单交种,当年冬在海南以该单交种作母本,外引贵州省农业干部管理学院选育的交51作父本杂交获得三交种组合(黔青3382),于2021年9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8年,7个试验点平均鲜物质产量4 030.7 kg/667m2,比对照(筑青1号)增产10.44%,增产点率85.7%。2019年8个试验点平均鲜物质产量3 978.0 kg/667m2,比对照增产8.53%,增产点率75%,产量居第2位;干物质产量1 519.6kg/667m2,比对照增产17.11%,干物质产量居第1位。2年鲜物质平均产量4 004.4 kg/667m2,比对照增产9.48%。2019年生产试验鲜物质平均产量4 161.68 kg/667m2,比对照增产2.2%。黔青235青贮全生育期94~125 d,适宜在贵州755~1 400 m海拔区域种植,最适密度为3 800~4 300株/667 m  相似文献   

7.
为挖掘小黑麦藏饲1号在高海拔地区的最佳栽培技术,本研究以小黑麦藏饲1号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裂区设计试验,探究播种方式(条播、撒播)、播种密度(15,17.5,200 kg/667 m2)和有机肥施用量(800,1 000,1 200 kg/667 m2)对小黑麦藏饲1号生育期、株高、干草产量、营养品质的影响,确定其最佳栽培模式。结果显示,在条播条件下,播种密度为17.5 kg/667 m2、有机肥施用量为1 200 kg/667 m2时,小黑麦干草产量(279.7 kg/667 m2)、粗蛋白(3.59%)、粗脂肪(1.26%)、无氮浸出物(53.47%)含量高,粗灰分(5.8%)、粗纤维含量低(32.53%),营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8.
为马铃薯大田生产施用生石灰提供科学依据,以早熟马铃薯中薯5号为试验对象,进行施用生石灰 100 kg/667m2、200 kg/667m2、300 kg/667m2、400 kg/667m2对中薯 5 号生长、产量及土壤 pH 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施用生石灰处理马铃薯的产量最高,达 2 943.90 kg/667m2;随生石灰施用量增大马铃薯产量下降,施用生石灰 100 kg/667m2、200 kg/667m2处理的产量分别为 2 801.40 kg/667m2、2 712.21 kg/667m2,与不施用生石灰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施用生石灰处理的病烂薯显著(P<0.05)高于施用石灰处理。土壤 pH 值随生石灰施用量增大而增加。施用生石灰 100 kg/667m2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影响最小,同时有利于抑制病烂薯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灌水频率和灌水量对黄瓜根系土壤水分分布及生长的影响,构建合理的日光温室滴灌技术体系。【方法】 以黄瓜品种黄乳4号为材料,在滴灌条件下设置1d(D1)、3d(D2)、5d(D3)3个灌水频率和W1(150 m3/667 m2)、W2(200 m3/667 m2)、W3(250 m3/667 m2)3个灌水量的田间试验,在生育期内测定黄瓜各项生长指标。【结果】 全生育期中,黄瓜耗水呈现初瓜期少,盛瓜期大,末瓜期少的规律;黄瓜株高、叶面积、果实干物质和产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大,均呈现增加趋势,随着灌水频率的增大,均呈现下降趋势,黄瓜产量在D3W3处理下达到最大,为11 380.1 kg/667 m2;灌溉水利用效率则随灌水量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且随灌水频率的增加逐渐降低,在D3W1处达最高,为67.21 kg/m3。黄瓜品质除可溶性固形物、果长、果径外,其他均随灌水量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中水灌溉时达最大。【结论】 D3W2(5d,200 m3/667 m2) 处理得分最高,表现为高产优质,且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为最佳滴灌频率和灌水量。  相似文献   

10.
为适宜的黑皮果蔗施肥方案选择提供参考,2021年在五华县进行以复合肥对黑皮果蔗单施为对照的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减少化肥用量和增施有机肥使黑皮果蔗叶色变浅,植株矮壮,且能提高单径重及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其中,黑皮果蔗施硫酸钾复合肥25 kg/667m2+商品有机肥800 kg/667m2的产量及生产效益最高,其产量、产值分别为50 809.36 kg/667m2、11 618.72元/667m2,去除生产成本2 930元/667m2后,利润为8 688.72元/667m2,较CK增加14.63%。推荐对黑皮果蔗施硫酸钾复合肥25 kg/667m2+商品有机肥800 kg/667m2,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番茄、辣椒施用含腐植酸水溶肥及水溶硼肥,探究其应用的经济价值。试验结果表明,含腐植酸水溶肥和水溶硼肥协同施用,番茄667 m2产量合计为5 617.0 kg,相比常规增产13.8%,利润增加563.0元;水溶硼肥施用,辣椒667 m2产量合计为2 480.7 kg,相比常规增产17.4%,利润增加4 90.2元。此外,T3中番茄果实内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高于CK,T3中辣椒果实内的总蛋白含量明显高于CK。  相似文献   

12.
以青花菜台绿1号父母本为试验材料,研究株距、父母本比例和母本整枝方式对杂交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株距的增大(30~60 cm),产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株距为50 cm时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达17.0 kg。父母本比例为2:1或1:1对制种产量无显著影响,2016年父母本1:1处理的产量(667 m2产量20.11 kg)高于2:1处理的产量(667 m2产量18.03 kg);2017年父母本1:1处理的产量(667 m2产量15.50 kg)低于2:1处理的产量(667 m2产量17.76 kg)。母本整枝方式以单留侧花球的产量最高(2016年667 m2产量为23.33 kg,2017年为16.11 kg),同时保留主花球和侧花球的产量次之(2016年667 m2产量为15.40 kg,2017年为12.56 kg),单留主花球的处理产量最低(2016年667 m2产量为11.83 kg,2017年为9.21 kg)。综合两年的试验数据表明,台绿1号较为理想的制种模式是父母本株距50 cm,父母本比例为2:1或1:1,母本整枝方式选择单留侧花球。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解决龙里县镉超标水稻安全生产问题,筛选出水稻中镉含量低、稳定性好、适应当地环境的品种,开展镉低积累的水稻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泰丰优238产量为551.6 kg/667m2,且镉含量(0.019 mg/kg)不超标;金龙优263产量为547.8 kg/667m2,且镉含量(0.098 mg/kg)不超标;泰丰优208产量为521.3 kg/667m2,且镉含量(0.122 mg/kg)不超标;华浙优1号产量为496.8 kg/667m2,且镉含量(0.077 mg/kg)不超标;瑞优727产量为428.8 kg/667m2,且镉含量(0.028 mg/kg)不超标。泰丰优238、瑞优727、华浙优1号、金龙优263和泰丰优208可推荐为龙里县安全利用类镉污染耕地推广种植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4.
筛选符合贵州山地特色农业种植的簇生椒品种,为簇生朝天椒品种改良及机械化采收提供理论依据,在贵州省辣椒研究所试验地对引进的9个簇生型朝天椒品种进行栽培试验,并以河南三樱椒DM-6为对照,对所有品种的产量、植物学性状、抗性及辣椒素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华为高抗王、北科子弹头、椒万金和吨椒高产抗病王4个品种在熟性、植株生长情况,抗病性,鲜椒产量,辣椒素含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DM-6,其鲜椒产量依次为1 290 kg/667m2、1 275 kg/667m2、1 238 kg/667m2、1 310 kg/667m2,分别较对照DM-6高70 kg/667m2、55 kg/667m2、18 kg/667m2、90 kg/667m2。华为高抗椒王、北科子弹头、椒万金和吨椒高产抗病王的辣椒素含量分别为2.35 mg/g、2.66 mg/g、2.83 mg/g、2.58 mg/g,均显著高于对照DM-6(2.06 mg/...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水稻新品种泸两优晶灵在稻麦茬机插秧种植方式下的高产潜力,采用三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播种时间,设3个处理,播期分别为4月3日、4月10日、4月17日。裂区为施氮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8、11、14kg/667m2。再裂区为种植密度,设3个水平,分别为1.11、1.39、1.58×104/667m2(移栽规格分别为30cm×20cm、30cm×16cm、30cm×14cm),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测定泸两优晶灵产量。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播期4月10日最高;随施氮量增加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施氮量为11kg/667m2时产量最高。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有效穗和结实率是影响泸两优晶灵产量的主要因素。麦茬稻机插秧迟栽条件下,泸两优晶灵最适秧龄为45d左右,施氮量10~11kg/667m2,移栽规格以30cm×16cm为宜。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选用稻草、谷壳、废菌棒3种农业废弃物,于2018—2020年设计不同培养基配方,研究培养基对大球盖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同时开展不同播种期对大球盖菇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浙江龙泉秋季大球盖菇适宜播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此时产品产量高,经济效益好。2019年10月中下旬播种的大球盖菇以667 m2稻草2 500 kg、谷壳1 805 kg、废菌棒1 203.50 kg(667 m2合计投料5 508.50 kg)的配方产量最高,667 m2产量4 454 kg,生物转化率为80.86%,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且产品品质(蛋白质和氨基酸总量)最高。由此可得,要提高大球盖菇产量,则要多投料,且需含有一定比例的谷壳;适当的培养基配方(碳氮比为48.37)有助于提高大球盖菇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提升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混养密度对中华绒螯蟹与红螯螯虾生长特性及养殖效益的影响,为提高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空间利用率及增加单位面积产出提供参考。【方法】在密度为1 000只/667m2的中华绒螯蟹养殖塘中混养不同密度(低密度600只/667m2、中密度900只/667m2、高密度1 200只/667m2)红螯螯虾,分析混养状态下红螯螯虾和中华绒螯蟹的生长特性及经济效益。【结果】红螯螯虾混养密度600只/667m2、900只/667m2、1 200只/667m2的回捕率分别为83.58%、81.17%和73.04%,高密度组显著低于其他2组;红螯螯虾平均体质量随混养密度增大呈减小趋势,低中高3个混养密度组红螯螯虾体质量分别为55.27 g/只、45.47 g/只和31.82 g/只,各密度组间差异显著;红螯螯虾平均产量分别为27.72 kg/667m2、33.22 kg/667m2和27.89 kg/667...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贵州省施秉县水稻产业发展,实现水稻增产增收,并为水稻种植科学施肥提供依据,通过对施秉县北部区域低等肥力水稻土进行肥效试验,对比不同施肥处理水稻的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N2P2K2施肥水平下水稻的产量最高,为486.43 kg/667m2,较对照增产214.96 kg/667m2,增幅为79.18%。经济效益最高,为1 459.29元/667m2。纯收益最高,为1 293.91元/667m2,较对照增加收益479.50元/667m2。推荐施秉县北部区域施肥量为纯N 8 kg/667m2、P2O56 kg/667m2、K2O 8 kg/667m2。  相似文献   

19.
荞麦是威宁县特色作物,黔苦5号为适应当地种植的优良苦荞新品种。探明黔苦5号在威宁县高海拔地区的合理播种量,为黔苦5号的稳产、丰产提供理论依据,进行黔苦5号不同播种量(1.5 kg/667m2、2.5 kg/667m2、3.5 kg/667m2、4.5 kg/667m2、5.5 kg/667m2、6.5 kg/667m2)的种植试验,考察黔苦5号不同播种量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黔苦5号不同播种量的生育期为88~90 d且差异较小;株高、分枝数和节数均随播种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播种量在1.5~4.5 kg/667m2时,黔苦5号的产量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播种量>4.5 kg/667m2,产量随播种量的增加而下降。播种量为3.5 kg/667m2和4.5 kg/667m2时,黔苦5号的产量较高且差异不显著。在威宁县高海拔地区,黔苦5号的适宜播种量为3.5...  相似文献   

20.
试验以高产品种辽单575为试材,设置3个缓释肥用量(40 kg/667m2、50 kg/667m2、60 kg/667m2)匹配3个CPA施入量(0 kg/667m2、0.75 kg/667m2、1.00 kg/667m2),共计9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产量的影响。分析春玉米产量及构成因素,生育关键时期的株高、干物质积累、LAI、茎截面积等农艺性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缓释肥50 kg/667m2配施1.00 kg/667m2 CPA有利于改善植株生长发育,最终获得高产及较高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